分享

世界哲学将进入“新普罗提诺”时代

 大梵书馆 2013-12-05

普罗提诺(公元204-270)又译作柏罗丁,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是晚期希腊哲学中的无可争议的大师级人物,堪称整个古代希腊哲学伟人传统最后一位辉煌代表,是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之间700年中最伟大的哲学家。普罗提诺继承了希腊哲学的创造性的、积极的、肯定的那一方面传统,在许多方面深化与系统化,开创出这一传统最后一个富于哲学思辨深度与广度的博大体系,为希腊思想史划上了圆满的、令人无憾的终止符。其学说融汇了西方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视太一为万物之源,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复返太一,与之合一。

公元前三世纪,当古希腊哲学进入亚里士多德时代,理性自然哲学思想蓬勃发展,自然哲学在博学的亚氏那里进入科学时代,在这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的推动下,人们研究发展的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等方面,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科学诞生的这头几百年中,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理论深入人心,使人们的视野超越自身,向着广阔的自然奥秘探寻。

但世界得益于亚氏的科学,也必然受制于这科学,人们在外界自然资源无穷的诱惑之下,离自身反而渐行渐远,当人们热情的向前行进了几百年后,却发现前景一片迷茫。在这种境遇下,帕拉图的思想又重回人们视野,以普罗提诺为首的新帕拉图主义者唤起了人们向身心内外同时探求真理的诉求。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五百多年之后,在人们开始认为前路已看不清时,普罗提诺突出了柏拉图哲学中的“巴门尼德”方面,强调最高精神本体即“太一”,太一不仅高于我们这个世界,而且高于“相”或本真存在。普拉提诺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idea(物的原型)。他把idea的世界归纳为太一,它超越了一切,绝对完美,放射除了心智和灵魂,而灵魂的一部分以追逐心智为目标,另一部分在有形的物质躯体。太一是空无一物的,因为万物皆由它而生;所以太一就是我们的“道”,是“0”,而不是“一”。

大家看到这里,似乎还只是把普罗提诺的思想归为简单的神秘主义,认为其是古希腊思想后续的臆想,但真是这样吗?不要忘记,在普罗提诺之前,科学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神秘主义”思想可与前古希腊时期大大不同了。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普罗提诺《九章集》的提纲(见附录),你就可以看出其思想的内容多么深奥了。

从《九章集》的内容不难看出,普罗提诺不只谈论自然,也重视心智、善恶,特别是对“是”、“一”的讨论,颇具时代创新精神,在科学独大了500多年后,第一次以整体观来看这个世界,从身心物灵各方面全面展开大思考,他的思想中随处闪动着西方文化史中新的因素乃至现代的元素。

《九章集》每篇论文都围绕某个具体观点而演绎“体系”的全部内涵,其思想的“密度”、多层次叙事的“维度”、文字所无法掩饰的生命“力度”以及“自我”直观的“深度”叹为观止。普罗提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理性所能够达致的颤栗,使“神秘”不因为表述的“神秘”而真正地“神秘”,并以哲学的方式呈现了宗教所要溯及的情怀。

要知道,那个时代宗教还处于萌芽期,根本没有理论支撑。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直独统了几百年之久,可以说从帕拉图偏心的哲学步入了偏物的哲学,人们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离心越来越远,在普罗提诺之前,虽然耶稣已经创立基督教200多年了,但却始终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苦于在乡间游荡。人类思想的天平在那一段时间是偏向物质的,这种失衡直到亚里斯多德500年后方被普罗提诺打破。

回顾了1800多年前的历史,我们发现人类思想的历史总是这样来回找平衡,从神话到理性,从科学到宗教,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来回激荡,当1543年哥白尼打破宗教独大的失衡,开创近代科学史以来,近代500多年一直是科学技术的天下,历史的天平再一次出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失衡状态。我们似乎看到了今天的状况类似于那个时候,人们游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离心灵渐行渐远。

所以,我本篇文字想提醒大家说,世界哲学将要步入“新普罗提诺”时代了。除了上述历史重演五六百年一轮回的推测,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可喜的看到,当今世界哲学主流已经趋向“心灵哲学、生态哲学、整合哲学”了。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冲击大潮过后,东西方文化再一次达到了充分的交融,就像普罗提诺当年随远征军奔赴东方使神秘主义与西方自然哲学交融一样,今天世界交通、网络的沟通,更是让东西方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溶。

令人最不可思议的是,在东方的思想界,研究西方的哲学思想竟然成为主流;而在西方,重视东方宗哲思想的研究反而超过了东方。从黑格尔、叔本华、爱默生、惠特曼、梭罗、怀特海、海德格尔到葛吉夫、奥尔德斯·赫胥黎、克里希那穆提、马斯洛、希拉里普特南、艾克哈特、肯威尔伯、杰德麦肯纳,我们惊奇的发现,人们从没有忽视这架天平,而且始终留意这失衡的状态,整个思想界一直努力使偏向的天平向心灵方向扭转,将人们外求的脚步向身下与当下反转,整体哲学研究也历经人文自然、唯元主义、实证主义、德古哲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向着心灵哲学、生态哲学、整合哲学转变,人们能更加全面的看待整个存在,探索实相的任务也不再让科学一家独挡,甚至可以说,向内的发现已经达到了那个实相,并已经在终点等待着科学研究者的到达。

我有意的回避了用滥了的“主义”,不说“新普罗提诺主义”而用“新普罗提诺”代之,但也不乏担忧被人单纯的认为是继承了普罗提诺的理论,在此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说继承了普罗提诺什么的话,我只是认为继承了其从“身心物灵整体”看待问题的方法论。

另外不得不再次强调的是,在运用整体观念分析问题的当代典范中,我再次向大家推崇肯威尔伯这位代表,他的《意识光谱》、《本无疆界》、《万物简史》等著作为我们详细的理清了人类步入实相的道路,他没有唯科学、唯灵性、唯多元这些片面思想,破除二元观念,提出了大存有巢、四大象限等模型,做为哲学界、心理学界第四代代表人物,被誉为哲学界的爱因斯坦、突破后时代的哥白尼。

而我更愿意称其为“新普罗提诺”时代的代表,在21世纪开始的这百年间,相信肯威尔伯是能带我们找到思想新平衡的思想先锋之一。(当代还有其他许多优秀的哲学人士,在下才疏学浅,虽然知道一些人名,可惜对他们的理论不精通,不敢在这里多列举更多人了,还望对不才观点赞同的吧友们也列举一些当代哲学大家。)

历史会否反复重演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必须要依托历史才能向前。回想公元前600年,人类迎来了那个思想的轴心时代,泰勒斯、释迦摩尼、老子带我们进入辉煌的智慧领域;公元前300年,以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大家将思想的天平反复权衡拨弄,最终在亚氏的手中将天平拨向了偏物;公元三世纪,我们又看到了普罗提诺的“太一”新潮将我们调回到平衡;后来的近千年,奥古斯丁、阿奎那又把天平带入上帝之境;直到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天平才又逐渐回转,哥白尼的一场日心革命,给偏物的托盘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到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天平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偏物一侧扭转,直至今日,我们看到近当代这500年间,物质文明所带来的极大进步在给我们以无限欢愉的同时,也已发展到了我们似乎无法掌控的地步。世界级的战争、全球性的污染、颠倒众生的伦理变革、汹涌澎湃的种族仇恨、累及后代的能源粮食危机……人类在这近几十年首次感到了“毁灭”的可能。

人类绝对已经到了静下心来驻足思考的时候了(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喊上了),我们应该吸取前人的教训与经验,合理调整我们星球的脉动,梳理我们存在的规程,让这思想的天平平缓的回复制衡状态,和平、和谐、合一的共同生活,在22世纪来临时成长为“人类成人”,不要再用孩童般的本能和情绪支配自己,否则我们即使不“毁灭”,也没有资格存在于这个美丽的星球了。

一个时代的哲学主流思想历来是指引发展的方向标,我预测类似“新普罗提诺”的思想会在未来百年内担当此任,在此吧立一贴以待后效。

 

 

 

 

 

 

 

附录:——《九章集》目录提要————

第一卷

I.1 什么是生命物,什么是人

I.2 论美德

I.3 论辩证法

I.4 论福祉

I.5 福祉是否随时间而增加

I.6 论美

I.7 论至善以及其他诸善

I.8 论恶的本性和恶的起源

I.9 论超脱躯体

第二卷

II.1 论天(论宇宙)

II.2 论天体运动

II.3 论星辰是否是原因

II.4 论质料

II.5 何谓潜能地存在,何谓现实地存在

II.6 论实体或性质

II.7 论完全混合

II.8 论视力,或者远处的事物何以显得小些

II.9 驳诺斯底派

第三卷

III.1 论命运

III.2 一论神意

III.3 二论神意

III.4 论分派给我们的守护灵

III.5 论爱

III.6 论无形体之物的不可灭性

III.7 论永恒和时间

III.8 论自然、凝思和太一

III.9 多种考虑

第四卷

IV.1 [2]一论灵魂的本质

IV.2 [1]二论灵魂的本质

IV.3 一论灵魂问题的难点

IV.4 二论灵魂问题的难点

IV.5 三论灵魂问题的难点,兼论视力

IV.6 论感知觉和记忆

IV.7 论灵魂的不朽

IV.8 论灵魂坠入躯体

IV.9 是否所有灵魂都是同一的

下册

第五卷

V.1 论三个原初的本体

V.2 论本原之后产生的存在者的起源和秩序

V.3 论认识本体和超越者

V.4 本原之后的东西如何产生于本原,兼论太一

V.5 论可理知者不外在于理智,兼论至善

V.6 论超越是的东西不思,兼论什么是首要的和次要的思的原理

V.7 论是否有关于个体的相

V.8 论可理知之美

V.9 论理智、形式和是

第六卷

VI.1 一论是的种类

VI.2 二论是的种类

VI.3 三论是的种类

VI.4 论是、一与同无论何处皆显为整体

VI.5 再论是、一与同无论何处皆显为整体

VI.6 论数

VI.7 论形式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兼论至善

VI.8 论自由意志和太一的意志

VI.9 论至善或太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