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升初”取消笔试是社会观念变革的契机

 越秀区桂花岗 2013-12-05
   在华南师大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原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看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取消笔试,从更长远的育人角度看,这样的变革力图改变的是评价风向,即从一场考试的短暂竞技变成了持久赛、耐力赛;从“一张纸”的测评变为对育人的多元考量。

  ●打破陈念

  警惕“怕输”焦虑 回归育人原点

  从浙江回来后,广州一些民校负责人也提出,取消笔试后,当“特长生”、“自主招生”以及各种竞赛奖状、兴趣特长成为面谈“敲门砖”,也许会使小学阶段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小学生可能参加更多的兴趣班,不断比赛,不断考证,反而给孩子们带来更重的负担。”广州市一中实验学校校长徐继红不无忧虑。

  “我们发现,很多特长生进入重点中学后,在严峻的课业压力下,往往会放弃艺术、体育甚至科技特长,歪曲了原来的初衷。”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也指出,“小升初”取消笔试与否,不仅是一个升学招录政策的改变,更关键的是应该落在人才培养的观念改变上,这样的变革在学校,也在家庭,更在社会。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社会传播学的黄桂萍副教授认为,“小升初”取消笔试实则是一个社会观念变革的契机。当前的游戏规则是“谁会考试,谁的起跑线更优,谁就是赢家”,在这种规则下,全社会容易产生一种“怕输”的焦虑,家长被裹挟其中,出现“抢跑”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却是他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一代。

  黄桂萍希望,社会上能通过“小升初”取消笔试这一小指挥棒的改变,扭转目前在各个育人阶段“抢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消笔试,不管招考单位还是家庭,都‘不得不’更关注孩子的平时教育和积累。”

  “还有一点必须看到的是,广州的生源规模比杭州大得多,差不多5倍,如果取消笔试,面试选拔的周期就会拉长,有可能滋生其他问题。”吴颖民说,“因此教育部门决定出台新政前应该向民众解释清楚究竟为了什么而做出这样的决定,做这样决定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只有做出权威说法,取得共识,才能谋求科学的指导意见”。

  此外,吴颖民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一视同仁”,在对待义务教育阶段设试招生的问题上,必须先认真整治和严肃处理公办学校近几年“私自组织考试”提早掐尖的违规行为,才能更好地引导整个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快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特别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标准化学校”建设。“这里的标准化,不应仅关注学校规模、投入、条件等硬件的标准化,更要关注师资配备等软实力的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良择校、揠苗助长的困局。”

  “起跑线的说法是对教育异化的结果,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不存在一个输赢的问题。”广东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说,“小升初”取消笔试能有助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回归到育人的原点。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没有人抢跑,因为没有谁会输在起跑线上。”郑炽钦意味深长地比喻,所以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裁判员,都不能功利化这样的比赛,而要慢慢浇灌,才能跑好这场为了孩子的“马拉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