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前的7月29日 天津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图)

 昵称5638494 2013-12-07

  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天津,第29军驻天津的第38师曾夺回火车站,包围了东局子的日本军用机场,但奉命撤回天津。30日,天津惨遭沦陷。日军对天津市区狂轰滥炸,到处纵火,使数十万难民无家可归,此后开始了对天津长达8年的统治。

  据资料显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7月29日,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大批日军从大沽口登陆开进天津,地处八里台的南开大学被日本侵略者视为抗日中心,不仅派飞机狂轰滥炸,还派出数辆军车满载煤油和日本兵前去纵火,把南开大学的图书馆、教室和宿舍等付之一炬。

  日军的野蛮侵略使成千上万的和平居民遇难身亡,市政府、警察局、造币厂、法院、车站、电台、商厦和工厂被炸毁烧焦,天津遂告沦陷。日寇占领天津的8年时间里,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行残酷的法西斯殖民统治,使天津成为日本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经济和华工的战略基地,把天津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对于这一历史性的事件,记者走访了亲历天津沦陷的刘德英老人和南开大学校史专家梁吉生老师。

  采访天津沦陷亲历者:忘不了那段屈辱岁月

  23岁,年轻的他亲眼看见日本鬼子架着大炮占领了天津城,一座又一座房屋被炸塌,数十万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一时间,空气里弥漫着血腥的味道,整个城市都在呻吟。93岁,他的头发早已全白,需要拐杖的支撑才能缓慢行走,但此时茶香弥漫在空气中,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他享受着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7月29日中午,刘德英老人拿起老花镜,翻看着桌子上的台历百感交集,70年过去了,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1937年7月29日那天的震惊和屈辱……

  沦陷日当天太惨了

  刘德英的老家在河北省白洋淀,由于家乡闹蝗灾,为了谋生,十几岁时就来到天津学徒,后来又经过本家叔叔介绍,被当年的北宁铁路局录用,当上了29军专用列车的高级服务员,还曾在29军军长宋哲元的专列上工作。“那时我一个月挣50块大洋,算得上当年的‘高级白领’了!”刘德英回忆说,当年他租的房子在河东区郭庄子附近,一个月租金只有一块二,而在当时的天津,警察一个月也就挣6块钱,当兵的也才8块。由于他干活肯吃苦,加上铁路薪水本来就高,50块大洋在当时养活四世同堂的一家老小富富有余,对于独自生活的刘德英来说,更是可以过上天天下大餐馆的富裕生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时间天津百姓人心惶惶,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害怕让人们纷纷将家里的金银细软忙不迭地缝在贴身的内衣里,准备随时逃难,年轻的刘德英也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天津沦陷日当天“太惨了!到处都是被炸后的破砖烂瓦,到处是死尸……”

  1937年7月29日,日军在进攻北平的同时,又开始进攻天津。随着天津沦陷,日军对天津市区狂轰滥炸,到处纵火,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一时间天津成为一座人间地狱。刘德英回忆说,当天他正好休息在家,而从一早开始,日本人的飞机就不断地扔炸弹,整个大地好像都在晃动,很多房屋都倒了。他也顾不上带走家里值钱的东西,随手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就走出摇晃的屋子,和很多人一起走到大街上,打算去投靠法租界的一个同事。当时,胡同里和大街上挤满了背着包袱准备逃向租界避难的老百姓,一时间,整条街都显得很混乱。一枚又一枚炸弹在附近爆炸,周围的建筑纷纷倒塌,很多人都躲避不及。在一声声巨响下,尘土堆里有人在呻吟,还有孩子们凄厉的哭喊,很多人家逃难时已经忘记了锁门。正当人们步伐踉跄逃难时,日军的飞机看见了人流,开始用机关枪扫射。逃难的人群夹杂着哭叫声像汹涌的波涛一样,但大街上根本没有躲避的地方,有的人被机枪射中,倒在地上再也无法动弹,有的人捂住流血的伤口,不住地呻吟。刘德英赶到法租界的时候,天已经渐渐黑了,个子矮小的刘德英很幸运,没有引起法国兵的注意,顺利通过关卡,找到同事,得到了暂时的保护,但眼看着那些无法进入租界的老百姓正在遭受日本鬼子的欺凌,刘德英的心里仿佛在流血。

  不许吃白米的屈辱生活

  天津沦陷后,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日本人不允许中国人吃白米,百姓们只能从被日军控制的粮食配发粮店里购买杂和面儿。“日本人真是太坏了,往小米里放锯末,让人吃了拉肚子。”刘德英痛心疾首地说,日本人为了长期奴化中国人,挫伤人们的反抗意识,变着法地折磨老百姓,当时很多人因为吃不上粮食面黄肌瘦,满大街都是吃不饱饭而哭叫的孩子。不久,日本人在天津的铁路边修了许多岗楼,岗楼上站着架着机枪的日本鬼子。“所有人都气啊,但身后就有刺刀顶着,也没有办法!”当年日本人在火车上都安置了执勤的日本兵,当火车路过挂着日本国旗的岗楼时,就会要求所有的乘客全部起立,面对岗楼鞠躬,稍有反抗,日本兵上来就是一顿毒打。刘德英还记得,占领天津以后,日军在天津市内开炮轰击,炸毁了很多民居,不少老百姓因此流离失所,甚至悲惨死去,满大街都是乞讨的人和尸体。“小日本太坏了,我不给它做事!”从那时起,刘德英毅然决然地从铁路辞职,把积蓄花光后,他靠卖花生米为生,过着拮据的生活,从一个衣食无忧的“白领”变成了一个居无定所的小商贩。日本侵华战争的8年里,刘德英的生活也过得异常困苦。“我的运气也算好的了,日本人抓了十几万人去当劳工,死伤的人数不胜数啊。”刘德英感慨地说,当年日本人在大街上抓劳工去修铁路,很多人莫明其妙失踪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解放后,刘德英来到河北区饮食公司的川鲁饭店当业务员,主管采购,并娶妻生子,重新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

  “日本人要从地图上抹掉南开”

  1937年7月29日凌晨两点多,日军将炮口对准南开大学。

  “为什么日本要炸南开,因为当时南开的师生搞了许多的爱国抗日活动,日本人是非常痛恨南开的,所以就要把南开炸毁,从地图上抹掉南开。”据南开大学校史研究专家梁吉生介绍,29日凌晨,日军飞行第六大队以“九二式50千瓦炸弹”从海光寺的日本军营里炮轰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首先被摧毁,整个建筑物坍塌,只剩下支架矗立在那里。随后,配合着飞机的轰炸,日军向南开大学连续投弹。

  从29日凌晨一直到30日,日本侵略者几乎炸毁了整个南开大学。至8月1日晨,南开大学“已成瓦砾场”,校内的主要建筑——秀山堂、木斋图书馆、芝琴楼女生宿舍和教授宿舍楼,均被夷为平地。思源堂因为炸弹没有爆炸,幸存了下来,成为现在南开大学校内唯一一座解放前留下的建筑。

  校园遭到轰炸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加之局势不稳定,留在学校的学生并不多,当时负责留守的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先生决定带着所有在校学生从思源堂后边坐船撤退,其中还包括后来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杨石先先生。他们转移到王顶堤,一部分师生第二天又冒着危险回到学校,发现学校已被占领,被迫转移到英租界,整个转移过程中,无人员伤亡。

  据统计,日军轰炸以及占领南开大学共销毁包括教学楼、研究室以及宿舍楼共37栋,抢掠图书近15万册,损失超过600万元,占抗日战争初期中国高校受损的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