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惟一的“父子状元”

 杂货店伙计 2013-12-08

研读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共产生过800名状元,但是,父子同为状元的,仅仅只有北宋时期的梁灏、梁固父子,他们是历史上惟一的一对“父子状元”。

梁灏、梁固父子俩是郓州须城人,也就是现在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人,家乡人民以这一对“父子状元”为荣耀,后人为其修建了“父子状元”坊,原为木质结构,规模较小,毁于战火,现存的是清康熙五十八年重修的石坊,两旁石柱上是当时兖州太守金一凤所题的楹联:“是父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灏之祖,在周敬王时迁曲阜从学孔子,位列孔子七十二贤,晚年入郓为东原梁氏始祖。之后,梁氏徙入东原(现在的东平)。宋代,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其族居朝为官宦者很多,当时就有着“梁半朝”之称,当时山东、河南一带流传的《满堂笏》戏剧中还有这样的唱词:“笏床多插梁家板,赤心尽报宋江山”。

在中国启蒙教育的经典读物《三字经》中,梁灏留下了华彩的一笔。“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字经里的句子,梁灏也因此而声名远播,流传历代,成为千百来的励志典范。《三字经》中说梁灏82岁中状元,宋朝陈政敏的《遁斋闲览》也有记载:“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其实这些说法都是讹传。关于梁灏的生平事迹,在《宋史》中有专门的《梁灏传》,在《续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也都有相关记载。这两部正史,都言明梁灏考中状元时年仅22岁。

在《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抚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称赞。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时年42岁。所著文集15卷。

梁灏生有三子,固、述、适,即长子梁固,状元及第;次子梁述,早卒;第三子梁适,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梁固,字仲坚,生于985年,幼有大志,尚节操。曾著《汉春秋》,深得其父赞赏。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参加勤词学科考试,得中第一名(状元),与其父梁灏共同演绎了“父子状元”的历史佳话。梁固曾任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监丞、著作郎、户部判官、户部勾院等职务。受命断狱,判案公正,时称“平审”。天禧建元(1017年)病逝,享年33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