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配“加味丹七芎芪散”治疗心脑血管病

 李灏 2013-12-08

我有家族性高血压。1998年9月,我又因心脏骤停从电杆上8米处摔下来,摔断了左侧六根肋骨,肺脏有半叶瘀血,心脏、肾脏被摔伤出血,在医院昏迷三天,经抢救脱险。1999年12月我又患脑血栓右半部身体瘫痪住院。

2009年检查身体,作心电图检查,检查结论是:“心率: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结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提示:心肌呈缺血型改变。我儿子知道我的病情后,带我去作64排CT对心脏冠脉成像。检查记录:冠脉CTA扫描,检查所见:冠脉钙化分析,冠状动脉走行区可见钙化影。冠脉CTA:冠脉分别呈右冠优势型。左主干、前降支近段、中段可见多发低密度斑块影及混合密度斑块影并管腔轻-中度狭窄;右冠今段可见混合密度斑块影,并管腔狭窄约23%,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后降支血管充盈尚可,管腔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受患者心率及呼吸运动影响,部分图像可见模糊伪影。检查印象:1、前降支近段、中段发软斑块及混合斑块并管腔轻-中度狭窄。2、右冠近段混合斑块并管腔轻度狭窄。”我开始用西药治疗。

以后,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我自配 “丹七芎芪散”治疗心脑血管病,处方:丹参4克、川芎3克、三七粉2.5克、黄芪5克。此后我就按丹参4~5克、川芎3~5克,三七粉2.5~5克、黄芪5~8克,自己调整用量,既不要出现夜间口干,又达到最佳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疾病。我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在2012年12月17日写了题为《自配“丹七芎芪散”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日志。

此后,我弟弟作为中医大夫对我建议说:“丹七芎芪散”中的丹参、三七、川芎是活血的药,黄芪是补气药。建议增加补血药当归5-10克,活血化瘀药山楂7-15克。我又将“丹七芎芪散”又增加当归、山楂两味配制,服用一年多,感觉有良好效果。因此今日以《自配“加味丹七芎芪散”治疗心脑血管病》为题再写一篇,“加味丹七芎芪散”就是“丹七芎芪归楂散”。有同病的朋友在中医大夫指导下不妨服用看看效果。

为了使朋友了解“加味丹七芎芪散”,我将各味中药的有关论述摘录如下: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宁心安神。《神农本草经》将丹参列为上品。丹参“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破瘀除瘕,止烦满,益气。”《别录》称丹参“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药性论》记载丹参“治脚弱,疼痛,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日华子诸家本草》称丹参“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关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丹毒,头疼,赤眼,热温狂闷。”《纲目》记载丹参“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滇南本草》记载丹参“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本草求真》说“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经破瘀一语,已进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癥瘕、目赤、疝痛、疮疖肿痛等,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用量:3—15克。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养生。《本草纲目》称三七能“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着,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玉楸药解》记载三七“和胃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本草新编》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三七善于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衂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症变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久不癒,肠中腐烂,寝成溃疡,所下之痢血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为其善化瘀血,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敛尤捷。疮疡初起肿痛者,敷之可消。”清代赵学敏首先把失去作为滋补强壮药。《本草纲目拾遗》指出“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为中药最珍贵者。”用量:3—10克。研粉吞服1—3克。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抗衰老。《神农本草经》将川芎列为上品,“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别录》指出,川芎“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来去,目泪出,多渧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药性论》称川芎“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胎衣不出,治腹内冷痛。”《日华子本草》记载川芎“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瘀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漏,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疱疥,及排脓消瘀血。”《医学启源》指出:川芎“补血,治血虚头痛。”王好古称:川芎“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本草汇言》称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瘀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凡散寒湿,去风气,明目疾,解头风,除胁痛,养胎前,益产后,又癥瘕结聚,血閉不行,痛痒疮疡,痈疽寒热,脚弱瘘痹,肿痛却步,并能治之。”明代张介宾在《本草正》记载,“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血中气药也。”《主治秘要》云,“芎藭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湿气在头四也。”张元素说:“芎藭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皆用也。”川芎用量:3—10克,研末服每次1—1.5克。

黄芪,补气养生,抗衰老,固表,生肌,利水。《本经》将黄芪列为上品补益延寿之药。张元素在《珍珠囊》说: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长肌肉,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说:“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遂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脓血内溃,阳气虚而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溃者,黄芪可以托脓毒。”清代王昂的《本草备要》指出: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解阴火,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疡圣药。”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说:“黄芪能入肺补气,入表实卫,......生用则能固表,熟则生血生肌,排脓内托,是盖指其气足,则血与肉皆生。”中医认为黄芪是“补气诸药之最”,“气中血药”,“疮家圣药”。是养生抗衰老不可多得之常用之药。黄芪用量:9—15克,大剂量30—60克。

当归:甘、辛,温。归心、肝、脾经。《本草重圆》记载说当归是《本经》中品。“气味苦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神农本草经》记载“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名医别录》记载“当归,味辛,大温,无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虚冷,补五脏,生肌肉。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日华子本草》记载:当归“补一切劳”“ 破恶血,养新血。”当归用量:煎服9—15克,补血宜归身,活血宜归尾,养血宜用全当归。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日用本草》记载。山楂“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纲目》说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凡脾弱食物不化者,胸腹酸刺胀闷者,余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本草衍义补遗》称山楂“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山楂“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张锡纯《衷中参西录》之指出:山楂“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其化瘀之力,更能蠲除肠中瘀滞,下痢脓血,且兼入气分以开气郁痰结,疗心腹疼痛,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本草通玄》记载:“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景岳全书》称:山楂“......性善于消滞,......善消宿食痰饮吞酸,去瘀血疼痛......。”《本草经疏》记载“山楂能解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故小儿产妇宜多服之。”山楂用量:9—15克,大剂量30克,煎服,消食多炒用,止痢、化瘀多炒炭。

我将丹七芎芪散加入当归、山楂两味配成“加味丹七芎芪散”或称“丹七芎芪归楂散”服用近二年时间,治疗预防再次脑血栓和冠心病,我感觉效果不错,我已经不用再服用“速效救心丸”了。同病相怜,我将我的体会告诉同病的朋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