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远上寒山石径斜 2013-12-10
乡土中走出的神话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的调查(上篇)
□本报记者 韩中山 寇亚男 崔梦蕾 王玲 通讯员 蓝梦宇 王爱利
  妙趣横生的二贵摔跤
  别具风韵的丰宁剪纸
  不同凡响的《清音会》
  驱恶迎祥的“棉花鬼”
别样功夫蝴蝶舞

  编者按

  丰宁剪纸、宽城背杆、二贵摔跤、燕山大板、热河二人转、《契丹始祖传说》、二龙山庙会、山庄古建彩绘技艺、板城烧锅酒老五甑技艺……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承德非物质文化的样貌和形态,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渗入了我们的情感。

  由于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这些大多诞生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形态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其“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流变性使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后继乏人,陷入困境。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呼声日高。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出台。如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如何?

  连日来,本报记者前往宽城、丰宁、承德县等县区,奔走于乡村巷陌,走近代表性项目,寻访“非遗”传承人、基层文化工作者,对承德“非遗”的生存、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自本期起,本版将相继推出系列报道《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的调查》“上、中、下篇”,将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于广大读者,以期唤起社会各界对承德“非遗”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燕山莽莽,滦水滔滔……孕育了紫塞大地的一颗明珠——承德。从远古到夏商周,从秦汉到明清,北方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奚、契丹、突厥、女真、蒙古、满族及汉等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汇融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从神话故事到皇帝臣僚、山水景物传说,从庙会祭祀到节庆礼仪、民族习俗,从民间美术、表演艺术到传统技艺,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承德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这是千百年来先民们为我们留下的智慧创造和文明足迹,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缩影,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苑中的一枝奇葩。

  

  技艺 根植厚土

  

  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0年的山戎文化,1000年的契丹文明,300年的山庄文化……在承德这片土地沉淀、积存,不仅形成了瑰丽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构成了风韵独特、绚丽多彩的无形文化遗产,如语言文字、口述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及民俗礼仪节庆等。其间,融汇交织着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清廷皇家文化、满蒙民俗文化等,集中体现了承德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是承德大地文明史的生动写照。

  民间文学中,不乏古老的传说。《契丹始祖传说》、《敖包的传说》、《东庙宫的传说》、《窦尔敦的传说》、《康熙皇帝盗顶子》、《乾隆皇帝迎接土尔扈特东归英雄》……诸多神话故事、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山水传说、节令传说,共同构筑了一部承德的“口传历史”与民俗文学。

  民间艺术里,鼻烟壶内画、刻瓷技艺、八沟石雕技艺、根雕、龙凤花鸟文字等民间传统美术各具千秋,其中丰宁满族剪纸成为最辉煌的代表。花会表演是不可或缺的“热闹”,高跷、跑旱船、秧歌、背哥、中幡、舞龙灯……穿街过巷,走村串户,表演者张扬个性,抒发情怀,旁观者嬉戏追逐,热闹非凡。而植根地域的承德皮影、燕山大板 、凌河大鼓、铁板大鼓、京东大鼓、竹板落子、热河二人转,包括二贵摔跤、珍珠球、木球、赛威呼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更是争奇斗艳。

  避暑山庄彩绘工艺、五窑沟琉璃烧制技艺,以及板城烧锅酒老五甑酿造技艺、隆化一百家子拨御面、平泉御膳糖饼工艺、丰宁饸饹宴、二仙居碗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与承德多民族饮食起居、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凸显地域性和多元化,映现出承德由来已久的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商业文明。

  

  抢救 打捞遗珍

  

  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几乎都成“弱势群体”,你不保护它,不格外地珍视它,它就会消失而一去不返。

  建国以来,配合全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和研究工作,承德各县区文艺工作者抢救、记录、整理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对承德地区历史上的戏曲、曲艺、音乐、舞蹈以及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先后编辑出版了《承德地区故事卷》、《承德地区歌谣卷》、《承德地区谚语卷》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承德地区卷》和《承德地区曲艺志》、《承德戏曲全志》、《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宫廷·寺庙音乐》等,使得承德的大量珍贵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以留存。

  2006年,于全市范围内展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启动。历时3年多,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全市共普查资源项目109项,其中,民间文学28项、民间音乐9项、民间舞蹈9项、民间美术9项、民间手工技艺16项、民间戏剧5项、曲艺6项、消费习俗2项、人生礼仪3项、岁时节令1项、民间知识1项、民间杂技2项、民间信仰16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项,最终形成文字记录38万字,录音记录、摄像记录170小时,基本摸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数。

  今年,我市又有7个项目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现在,我市正在组织《承德清音会》、滦平抡花、隆化霸王鞭等6项目的“申遗”工作,冲刺国家级“非遗”。

  截至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14大类别147项的国家、省、市三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11月19日,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组长、原市群艺馆馆长侯淑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承德的东西太多了,‘非遗’资源遍地都是,在河北省名列前茅,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

  

  新生 光耀中华

  

  一把刻刀、一把剪子、一首曲子、一个舞蹈…… 司空见惯的东西,谁也不曾想到,小小的窗花剪纸,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自娱自乐的玩耍,能登上大雅之堂……隐于乡土的民族民间文化,抖落风尘,生机勃发,从深山老峪、乡村巷陌走上中华大舞台。

  ——越剪越美的丰宁剪纸。丰宁剪纸做为河北民间美术的佼佼者,被收入《中国美术大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数次获奖,国内外展出;传承人张冬阁被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越吹越响的吵子会。兴于乾隆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丰宁满族《吵子会》,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自此,《吵子会》便一次次走出村落,在国内一些大型旅游文化节、农民艺术节上吹响。2011年9月,首届中国吹歌节在邯郸永年举行,《吵子会》作为承德市惟一的参赛项目,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优秀演奏奖。 

  ——越飞越远的蝴蝶舞。同是诞生于八间房村的蝴蝶舞,技艺性强、独具满族风情,2006年被列为首批省级“非遗”项目。2007年7月,被请到了辽宁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上,这是蝴蝶舞第一次走出承德。仅仅1分钟主席台前的“一闪而过”,便让所有在场的人叹为观止,接下来的3公里巡演,观众前呼后拥,一架架摄像机形影不离。

  ——越酿越香的板城烧锅。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板城烧锅酒老五甑酿酒技艺,将古代酿酒工艺“老五甑”延续至今。先后被授予“中华老字号” 、“中华文化名酒”,2009年被河北省文化厅授予“河北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企业”。

  ——“摔”出国门的“二贵”。二贵摔跤被首批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又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多次在国家级大赛中摘金夺银,5次在全国民运会上夺冠。曾在天安门广场、北京世纪坛、北京奥运广场等地精彩亮相,展露身手。2011年11月,“多彩中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集中了中国民族艺术最高水准的演出团队,“二贵”作为河北省惟一代表赴美演出,并获得国家民委“多彩中华”对外交流活动最高奖——最佳形象奖。

  ……

  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不再被遮蔽和束缚,像一粒粒宝石、一颗颗星星,让我们看到了它新生的、闪耀着的璀璨之光,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时代的精神。我们自豪地看到,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续保护下来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地发扬光大,它超越了生死和时空,超越了民族、国家和人种,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反射着历史的光芒与荣耀,衬映出文化的多样性与想象力。它以智慧、愉悦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历史长河中的生命细节,让我们触摸到古老的文化脉络,由此抵达千百年文化涵养的深处。当现代化进程大踏步地行进时,我们开始觉醒,一个民族的传奇,正以“非遗”的方式被永久收藏。  

  ——题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