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抓科技创新发展第一资源,引育高端人才

 决策咨询 2013-12-10

2012.10.24 海安县科技局

    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海安在科研创新人才引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围绕企业需求,着力引进嫁接式人才。二是围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着力建设人才载体。三是围绕高端合作,着力搭建人才创新平台。人才引进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海安县专门组织专职人员赴北京、武汉、西安、成都、上海、南京等地高校进行对接,商调院校教授、专家5名来我县区镇及相关部门挂职科技镇长。目前人员已确定,其中“985”、“211”工程高校专家教授有3人。组织开展的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主动与重点企业联系,了解企业项目需求信息及高层次人才挂职需求人数,35家重点企业发布挂职需求并提供岗位101个,14名教授及博士与企业进行了对接。海安科技基础设施载体建设日趋完善,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市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企业层面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也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利用海外引才机构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深化与上海欧美同学会、中国能谷等高端引才机构的合作,经过多次接触洽谈,留美博士张建洲的海洋新型能源动力发电系统及相关设备的产业化项目和留美博士苏恺的超容钛电池及钛酸锶钡纳米材料及产业化项目已签约落户我县高新区,2名博士将带领团队来海创新创业。
    海安将以建设“科研创新人才高地”活动为契机,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增强人才集聚效应。

    发挥产业优势,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在建设区域人才高地上明确建设方向和建设重点。依托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通过搭建一流平台载体,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实现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集聚和培养。 

    深化“嫁接”模式,鼓励企业项目“联姻”。在现有嫁接式人才引进等合作的基础上,更深次的发掘现有企业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合作模式。从搭建现有骨干企业与人才沟通桥梁入手,鼓励全县骨干民营企业主动参与新兴产业项目和创新人才对接。 

    创新工作思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注重引进研发型人才和引进实战型人才“双轮驱动”。 

    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利用现有人才。在招才引智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一是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就地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二是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外训与内训相结合的培训网络,构建立体化的高效培训体系。(海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