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线条力度

 白罂粟 2013-12-11
书法线条力度的研究



书法是以线条为主的一门艺术。书法的本质就是线条,书法的性情也是通过线条来表达,离开了线条就不再是书法,性情也就无法表达。为此线条质量的优劣,对书法的优劣有着直接地影响。



查阅历史,古人历来书法对线条的要求是很高的。如:古人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线条的穿透力,用“空中坠石” 来形容线条的速度和力度。怎样才能达到古人的要求?从那里发出的力最大,线条的质量最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探讨线条的力度,研究线条形成的基本规律,为学好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把全身之力凝聚在一起,然后送到笔毫上,表现在笔画上。古人说:写书法要万毫齐力,才能写出有力度的线条。怎样才能达到万毫齐力?古人又说:笔画要用全身之力而送之。怎样才能用全身之力而送之?把全身之力凝聚在笔尖上,达到万毫齐力?根据艺术的基本规律,就是一个字“练”。

怎么练?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练什么?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你这是练书法吗?我怎么看是练武术的?

是啊!这是练武术的。

这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关系可大呢。

怎么讲?

因为武术和书法都是中国的国粹,她们同根同祖,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上的两个分枝,她们是姊妹艺术。既然是姊妹艺术就有一定的联系,拥有相同的基因。用武术推书法,你可能更清楚看出书法线条的本原。武术表现功夫,书法也表现功夫,只是表现不同的功夫。既然是功夫,它们都有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和一套严格的训练标准。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严格刻苦地训练,就能练出真正的功夫。相反,梦里行了千里路, 醒来还是在床上。



功夫又分内功和外功。武术的内功要练“一口气”,外功要练“筋、骨、皮”;书法的内功也要练“一口气”,外功则要练“笔、墨、纸”。下边就具体谈谈书法的内功和外功的问题。

先说这“一口气”,这是一口什么气?从大的方面讲,这是独特的中国文化之气——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又分:阳刚之气、阴柔之气。从小的方面说:这是人体的正气,将这些气汇集在人体丹田之中,又称“丹田之气”。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一切“力”都是由气推动的,称之“气力”,有“气”才有“力”。如: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气推动血而流动的,如果气不足,血流则不畅。血流不畅就不能及时给机体运送营养物质,机体就会出现亏空的现象,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疾病。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根据脉象就能断定此病情。由于没有气质性病变,靠现代化的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也是无法医治的。此脉象表现为:一、沉,轻按摸不到,重按则有之;二、细,像摸到细线一样的感觉;三、弱,有轻微的跳动。临床表现为:一、气短,一句话要分几次才能说完整。二、面黄,缺乏营养、血不养心所致。三、浑身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诊断为: “气血两亏”。治疗方法:一、药补,用补气养血的药物,如当归、人参、黄芪等等,疏通渠道,弥补元气;二、食补,用食物进补,多吃些高蛋白,如炖老母鸡等,补充能量。通过治疗调养,身体漫漫地就恢复了健康。这个例子说明“气”对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在练功时同样强调用气,没有气的贯通,就写不出有力度的线条。具体要求是,要“气沉丹田”。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学会“气沉丹田”,这需要认真苦练、认真体会,才能够疏通调理,找到感觉。我有亲身的体会,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全国武术裁判,名叫袁剑龙,我看他的武术表演,那真是刚柔相济,如行云流水,使人赏心悦目。我照着他教我的样子做,只能是照猫画虎,根本学不象,更不要说这“一口气”了,一点感觉都找不到。我想,初学书法者也会是这样的,很难找到“气”的影子,更不要说“气”怎么会跑到笔锋上去了,这好像是个谜,一个解不开的谜,原因就是找不到感觉。还有的初学者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认为写字不就是拿着毛笔天天写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学习书法应该学会练笔,练笔先要学会练气。就如唱歌要学会练声,练声要先学会练气一样。如果不懂得练气,气道不通,花再大的力气,也是没有用的,写出的线条也是软绵绵的。其原因就是“气道闭塞”所致,等于吃了饭没有消化一样,有劲没有用到正地方。而且时间长了久积成疾,也就形成是书法上的“气血两亏”了。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治疗、疏通、调理,很难写出有力度的线条。



真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找出其规律和方法,不能再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了。那么,书法的气、书法的力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先撇开书法,说说汽车的气从哪儿来,汽车的力从哪儿来?汽车的气和力从汽油中来,汽油通过发动机产生能量,这个能量通过传动系统推动汽车前进。由此知道气和力都是从能量中来的。毫无疑问,书法的气和力也是从能量上来的,这个能量的来源就是食物,民以食为天,离开了食物人将无法生存。故也就无法产生气了,没有了气也就没有了力,也就没有了一切。



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有了气就有发展的机会,但不是有了气,就一定能写好有力度的线条,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不是个子高就会打篮球,个子高只是具备了打篮球的条件,但不具备打篮球的技术,要想打好篮球还必须掌握打篮球的技术。再如:我们知道,水壶中的水能把壶盖顶开,不是水的原因,而是火的原因,是能源燃烧转化成了能量,这些能量使水发生变化,产生气体,气体又转化成力把壶盖顶开了。没有火,水壶里的水就不会把壶盖顶开。我想说的是,水壶里的水能顶开壶盖,这是一个简单的、固有的、自然的现象,只要有水壶、有水、有能量,都可以做到。但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瓦特根据水壶理论,发明了蒸汽机,把力加大,充分利用了力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火车通过蒸汽机的运动,牵引万吨货物;火力电厂通过蒸汽机的运动,发出巨大的电能。书法也是一样,只要有笔、有墨、有纸,任何人都可以画出线条,但不同的人画出的线条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力度的大小。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书法线条,只靠身体的自然力量是不行的,要学会发力,善于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大的能量、更大的力,也就是说,只有把人体中能够推动力的蒸汽机找出来,才能推动书法线条的革命,才能使书法的线条有力度。

通过上述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书法线条的力不是来源于笔。笔只是书写的工具,任何线条都是通过笔来完成的。而书法线条的力则来源于气,它是由气转化而成的。如拳击手的力不是来源于胳膊,而是来源于脚跟和腰部的协调配合,把全身的力量通过胳膊而送出去的一样。那么,书法中的 “气”来源于那里呢?首先人体要有气,这主要来源于营养,只有营养丰富,才能精力充沛,才能有力气。然后要会用气,把全身之气聚积在丹田,故称之“丹田气”,用“丹田气”产生的力推动笔的运动,这样线条自然就有了力。因此,丹田就好像人体里的蒸汽机,这就是所谓的“用全身之力而送之”的诀窍吧!怎么才能感觉到“气”的存在呢?武术中的“站桩”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提高书法的力度也可以采用站桩的方法,经过这样长期的感悟、体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之所以说书法可以益寿延年,是有一定道理的。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这是说此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促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增强,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体育锻炼。还可以治病,调节血压、以及治疗胃肠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使身心得到了健康。长期训练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多利而无害。书写时,若能达到此种境界,再加上正确的书写方法,不仅能够写出有力的线条,还能强体健身,其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具备了丹田气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把书法线条的力度写出来,这就涉及到怎样用气的问题了。前面说过,书法是靠气写出来的,只靠胳膊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借助身体里的“气”来补充,这就是“丹田气”,用丹田气把全身之力运送到笔尖上,并通过线条释放出来,这样便能写出有力、流畅的线条。我们在书法评论中经常听到“用笔还未入木,行气不够洒脱”等等,这里也提到两点,一个是力,一个是气。实际上气和力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推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所以也有人把气理解为力,把力理解为气,这样就构成了力气一词。我们常说书法要有“气势”,这个“气势”就是气与力的完美结合。气有:运气、行气、贯气、透气之分;力有:能力、毅力、控制力、震撼力、冲击力、魅力之别。练功时要“气沉丹田”。这是中国传统的练功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两脚站稳,学会收腹,使丹田气下沉,再由从脚跟发出的力推动气上行,聚集在丹田中的“气”向上传递,并通过肩、肘、腕、指的运动,转化成为力,一直传递到笔锋,表现在宣纸上。



说完了“一口气”,再说说“笔、墨、纸”。“一口气”是书法的内功,“笔、墨、纸”就是书法的外功。我们知道内功通过外功才起作用,如果我们把笔比喻做枪,那么墨就是子弹,纸就是靶子,我们只要拿起枪,子弹能很准确地打到十环,这就是功夫。如果打不到呢?这不要紧,应该坚持不懈,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成功也只是早晚的事。要达到得心应手,我们就要对“笔、墨、纸”的性能了如指掌,熟记于心,才有可能写出有力度的线条。下边我们就对“笔、墨、纸”进行一下分析和研究。



首先说用笔。古人说用笔要“万毫齐力”、“八面出锋”。这就是说要充分发挥毛笔的功能。用笔尽量要全面,就如吃食物,不可以偏食,这样营养才全面。如何才能“万毫齐力”、“八面出锋”?这里要有一个条件,就是毛笔一定要拿直,不可偏锋。



其次说用墨。墨分浓、淡、干、湿,用墨的原则要自然,且不可做作。原则是从多到少,自然过度。就如人吃饭一样,吃饭——消化——再吃饭——再消化的过程,墨也是多——少——再多——再少的过程,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墨色的变化。不可养成吃零食的习惯,更不可饥一顿、包一顿,这样对身体不好。书法的创作也是同理,用墨是极其重要的。



再说用纸。古人说“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这是对书法线条的力度而言,不可误解为墨透纸背就是力度,在宣纸上墨是很容易透到背面的,随便滴上一滴墨就会透到纸的背面,但你能说它“力透纸背”了吗?。比如同站桩,感觉两个腿的力往下沉,脚在地上,而脚的的力已经传入地下,如脚下生了根,稳而有力。毛笔也一样,笔在纸上,而力已经穿透纸背“入木三分”了。



综上所述,要想写好有力度的书法线条,我们必须勤学苦练。因为我们知道技术是背不会的。在练技术的同时,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有正确的方法,如同开车要有地图,这样才不可能迷失方向,尽快达到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