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鹏 : 城镇化破解“雾霾中国”

 随园天一馆 2013-12-11

(雾霾笼罩下的上海;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雾霾再度成为了中国最热的词汇。去年不同的是,主角由北京、河北变成了上海、南京,比去年的全国灰霾面积143万平方公里还进一步扩大了。可以说,“雾霾中国”基本名副其实了。面对严重的雾霾,中国到了必须改变发展方式的阶段。而作为其中重要的城镇化,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走质量型的道路来破解“雾霾中国”。

造成“雾霾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今年冷空气较弱,大风天少,大部分时间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但除气候原因,人祸也是根本。机动车尾气、钢铁、水泥、电力、玻璃为主的工业能耗,人口聚集过高,建筑能耗过高都是推动这种严重雾霾天气的原因。

面对这种现状和原因,必须对症下药予以破除。尤其对于未来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总抓手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来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破除“雾霾中国”。具体而言,可以在城镇化最直接的三个新型方面予以推进。

首先,推动城镇化过程中智慧、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步伐。

这次雾霾天气表现了发展方式的不科学,不可持续,资源的粗放使用。要破除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对城市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整力度。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到2015年实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的目标。而通过节能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进行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也成为当务之急。进一步缩小和发达国家城市在这些方面的距离,尽可能地缩小城市承载力的差距。同时要加大对天然气代替煤炭,太阳能、核能、风电等能源对传统能源的代替。

其次,要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的均衡发展。这次雾霾现象让人明白,一个城市的空气不是一座城的概念,而是一个大区域概念,即使中心城市的环境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它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不到位,也很难避免雾霾出现。这样,城镇化的推进必须重视城市群的作用,尤其是超大城市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北京的雾霾受到了环首都经济圈中很多卫星城发展滞后、生态保护存在问题的影响。这种因为行政区划导致的北京和环首都经济圈的巨大发展鸿沟,会因天气质量、雾霾的出现而引起正视,从而着手解决。为此,加速城市群概念,淡化行政区划的人为切割,通过产业、人口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尤其在公共服务能力上向卫星城扩展,最终推动一线城市周边的城市发展质量。

最后,要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去工业化的力度。这次雾霾天气的地方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发展到了工业化后期。前段时间这些地方因为财税制度、GDP问题,开始重新进行重化工业,包括上海都考虑重启石油炼化项目。但考虑中国工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是产能过剩,重化工业对就业的承载力较差的基本情况,必须继续顺其进入工业化后期的特点,加大对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加大去工业化的力度。让服务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产业支撑。

通过这最直接的新型城镇化三管齐下,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雾霾中国”这一困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