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意见领袖”

 博物洽闻 2013-12-12
     昨天课堂上我和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开卷有益VS开卷未必有益。辩论的始作俑者就是我。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开始大家都很沉默,或者说他们都在思考,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支持正方还是反方的观点。我首先给他们讲了一个例子:几个孩子被一部荒诞不经的小说吸引,继而沉迷于由这部小说开发的游戏当中,这款游戏充满了暴力、凶杀、色情。他们在游戏当中得到最大可能的感官刺激和成就感,于是有一天,当他们在游戏厅出来后,看到路边有一位等车的妇女,此时的他们依旧被游戏当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就想练练手,他们认为人死后还可以像游戏当中的人物一样,只要获得能量,就可以满血复活。于是对这位妇女拳打脚踢。结果将人打死,他们为此身陷牢狱之灾。
     应该说,我讲得应该是绘声绘色的,当我讲完以后,我问同学们,开卷到底有益还是看卷未必有益呢?这一下呼啦小手举起一片,大家都说,开卷未必有益。
     我话锋一转,那么我支持正方观点,开卷有益。请支持我的举手,开始并没有人举手,在我期待的眼神中,只有寥寥几个同学支持我。
     辩论开始,作为正方主辩我首先发言:我方观点是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探索世界的本领。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书籍,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段刻苦攻读的经历,我国古代就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夜读刻苦读书的佳话,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所以成就了一番事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试想你不读书,学不到本领,你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有些功利和偏颇,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读书的好处。所以,我认为,开卷有益,读书吧,
    我的话刚说完,马上遭到大家的反驳:我认为,你说的并不是正确,你举了很多古人的例子,古代的书大部分都是讲一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的,而现在的书很多都是一些垃圾,当中充满了暴力和凶杀。读这样的书会将我们带坏,由多少人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呀。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大家一定要铭记,所以开卷未必有益。
    这个观点得到大家的普遍支持。同学们都纷纷响应。 有的同学说,我读了一本书,里面的内容简直粗俗不堪,有的说,我也看到过这样的书、、、、
    我的支持者还是比较强的:你们都知道读坏书是有坏处的,你知道那本书是坏书,你不去读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读?
    我马上接茬:正如一个坏人,你知道他作恶多端,你知道他是一个杀人犯,你离他远远的不就行了,你为什么还要接近他呢,你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找到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我认为这一招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反方也不示弱:我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当你看到一部书,它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你读完一章还想读下一章,你读完一本还想读下一本,慢慢的你就不能自拔,当你知道它是坏书的时候,他往往已经影响到了你。有些坏书比好书还要好看。正如一个人,有时候坏人开始表现的比好人还要和善,还要温和。引诱你上当。所以,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这话说的一点不错。有理有据的。
    我马上反驳:对,有些书确实不是很好,我问一个同学,你吃过鱼吗?吃过,我特别愿意吃鱼。那个同学不知所以然,如实回答。你让鱼刺卡着过吗?卡到过。你因此而不吃鱼了吗?没有。对同学们,确实有一些书,不是什么好书,里面的内容确实不是很健康,但正如我们吃饭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噎着一次,就不在吃饭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书当中有一些坏书,就不去读书了。
     这时下课铃想起,我说,正方以大比分取胜,得到一片嘘声。我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得到一片欢呼声。应该说,今天的辩论会正方和反方打成平手。有的同学说:不带这么玩的,这不是作弊吗,有这样自己给自己当裁判的吗?我说:有,因为我是公平的。他们一阵大笑。
     我认为我一直是他们的“意见领袖”,而不是一个强制灌输者,或者是一个思维的禁锢着。
     要当孩子的“意见领袖”,需要你真正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其实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那是他们的精神王国,在那里他们是国王,你需要认真去聆听他们的想法和心声。在平时当中,我一直坚持做到,你尽管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我都会去尊重。
     要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记住老师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所谓的了不起只是你可能在认知方面比他们早成熟几年,你经历的事情比他们的多,你知道的可能比他们多一点而已,这应该不是一个骄傲的理由和资本,这也不是你认为他们就必须听你的理由。要学会平等地和他们对话,他们的认识可能并不深刻,也不全面,但毕竟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所以,要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也学生平等地对话,而不是搞一言堂,让他们必须听你的。
     当孩子的“意见领袖”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交织在一起,才能组成思维的碰撞,一起交换意见就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你如果想当孩子们的意见领袖,你首先必须能包容他们的这些想法,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服人。有时候,当孩子们并不同意你的观点,甚至对你的看法进行反驳,有时候,他们会口不择言。你到底能不能承受的住这种看似语言的冒犯,这些需要我们良好的包容力。
    还有,你的思维必须有一点的深度,你的见解必须独到。相当孩子们的意见领袖,你必须有让他们眼前一亮的观点和意见,这样你才能让他们对你折服,不然你镇不住他们,这需要平时就要大量的阅读,并且经常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看法和见解,并且能做到有理有据。
    当学生的“意见领袖”,并不是说明你的观点就一定正确,也并不是说明要孩子们非得听你的,而是让大家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一场场思维的碰撞,感受到一种交流的乐趣。这种碰撞和乐趣是孩子成长觉醒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