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储位之争:幸运的弘历与不幸的弘时

 我的致虚守静 2013-12-12

储位之争:幸运的弘历与不幸的弘时  

2011-02-28 08:35:4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订阅

储位之争:幸运的弘历与不幸的弘时
弘历、弘时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和第三子。由于前两子均夭折,弘时实为长子,而且不像弘历是庶出,但是他不仅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还被他的父亲雍正皇帝残酷迫害致死,其中的内幕足见当时皇储之位的惨烈斗争。
一、弘历“生辰八字”有何作用?
20世纪初的清亡以后,民国派人开始整理清内阁大库档案,并编辑出版了《掌故丛编》,首批向社会公布的珍贵档案中有弘历(即乾隆皇帝)的“生辰八字”。随着这一深藏于清宫中的机密的公开,人们对胤禛(即雍正皇帝)最终取得皇位的手段及过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弘历即雍正皇帝的第四子(因长子、次子均夭折,实为第二子)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其生辰八字是“辛卯、丁酉、庚午、丙子”。在清宫深藏的这张生辰八字上,有康熙所批的五个字:“有英雄气象。”另有一段星相术士的批语:“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方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柱中四方成格”,指“柱中”全见“子午卯西”,按星相术士的所谓“命理”说,称为“四位纯全格”,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有人说,乾隆是皇帝,哪个星相术批他的“八字”时敢说不好?其实不然,因为这张乾隆“八字”是康熙六十一年形成的,它的上面有“今岁壬寅,流年大喜星坐命,天福星守限,四季祯祥,喜福安宁”这段话,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岁次正是“壬寅”。这一年,乾隆虚岁十二,身份只是雍亲王第四子,是康熙的数十个皇孙之一,奉命批八字的星相术士只能据命理而论,哪里知道这小孩就是日后的皇帝呢?
虽然星相术士只是据乾隆的“八字”而按命理去批,但是,提供这张“八字”的雍亲王胤禛却不能不说是苦心而为。康熙一向相信占卜之术,身为其子的胤禛心知肚明并对占卜之术作过深入研究,且宅邸还蓄有星相术士。他的第四子弘历的“八字”恰是“此命贵富天然”,因此,不能排除当时储位之争已呈白热化的时候,胤禛有意将弘历的生辰八字呈给了康熙,从而对康熙胸中帝位传承方案的最终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这是有事实为证的。
据《清圣祖实录》所载,正是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春天,弘历以皇孙身份首次谒见康熙。第一次为三月十二日,“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请上幸王园,进宴”;第二次为三月二十五日,“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请上幸王园,进宴”。一月之中,康熙两次临幸胤禛的圆明园,内中涵义颇耐人寻味,因为现存乾隆“八字”的批语即在此段时间内。看来,弘历首谒康熙当在第一次,他的“生辰八字”亦当在这次由康熙携回。康熙携回“八字”后,命精于相术者按命理去批——而这正是胤禛的目的。批语中说“此命贵富天然”,“为人仁孝”,“寿元高厚”云云,已囊括了古代所谓“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从命相看,这个皇孙的“八字”已好得不能再好,又有“子息极多”这样的占语,宜乎康熙对其另眼相待。而“幼岁总见浮灾”难免令皇祖放心不下,因此有三月二十五日再幸圆明园之行。乾隆被养育宫中,当从此日始,乾隆入宫后,在皇祖身边度过了将近八个月的时光,这期间,康熙一再说弘历“福泽较厚”,“福过于予”,“伊命贵重”云云,其根据也只能是他的“八字”。
康熙晚年由储位之争而引起的父子伦常之变,使他的心境极为凄凉孤寂。弘历自幼聪明伶俐,仪表俊伟,康熙一见爱怜,亦是人情使然。如果再加以细究,可以认为,康熙对弘历之爱已超过了祖父宠爱孙辈的天伦之情,在康熙晚年皇储悬而未决的微妙时刻,命相绝佳的皇孙弘历的闯入,很可能使康熙在考虑将“太祖、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托付何人时,开拓了新的思路,即传位于胤禛,再传位于弘历。
康熙所谓乾隆“有英雄气象”的“八字”批语,对一个不到12岁的稚子来说,似乎是荒唐可笑的。但康熙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政治家,对人的品评往往出于敏锐的政治直觉,更何况他还有乾隆“八字”作为依据,所以才可以断言年幼的乾隆“有英雄气象”。其实,这不过是“伊命贵重”、“福泽较厚”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既然“有英雄气象”,当然“必封为太子”。从情理上推断,胤禛在将弘历“八字”恭呈康熙参阅时,早已算准“此命贵富天然”,从而大大增加他在皇储之争中的筹码。
康熙一生功绩卓著,这并不否认他的迷信之处甚多,特别是热衷占卜。说康熙相信乾隆的“生辰八字”推算出的命运,并不奇怪。在那个时代,科学并不普及,迷信客观存在,特别是当康熙立储失败,心力交瘁,彷徨无计可施的时候,更完全可能去走占卜之道。
康熙及其他清帝虽然笃信命运风水之类,并且以之作为政治决策的参考,却绝不对外大肆渲染,也决不把此类事堂而皇之地记入官书,仅仅将其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以极机密的方式进行,外人则无法与闻。因为此类事情,毕竟关系到国家形象和皇帝的颜面。所以,乾隆的“生辰八字”及批语只是深藏宫中而不为外人所知晓。乾隆本人,虽深悉自己“生辰八字”所预示的一生命运,并力图以人力战胜或回避命中的厄运,但他却从不自翊命势健旺,对皇祖康熙在决定皇位传承时参考了自己生辰八字一事,始终讳幕如深。即使到了他认为应向后世子孙有所交待时,也仅仅是闪烁其词地说什么“伊命贵重”之类的话。
身为当事人的乾隆,对此的感受其实是颇为深刻的。他深知,如果没有康熙的深爱神知,提携呵护,作为雍邸“格格”(地位低于侧福晋的妾)钮枯禄氏所生的庶子,他充其量不过能以风流儒雅的一位王子名世而已。所以,在乾隆漫长的一生中,始终对皇祖康熙保持着神圣的尊敬和真挚的情爱。当然,乾隆对父亲雍正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因为,在雍正夺嫡的谋划中,运用了他的“生辰八字”,此后也尊重了这次运作的承诺,在继位不久,即密立庶出的第四子弘历为皇太子。
强调乾隆的“生辰八字”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帝在皇位递承上的重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揭开雍正继位这桩历史公案打开新的思路,但是,却不能把话说过头。因为,皇四子胤禛最终能继承皇位,是因为他本身与另一皇位热门继承人皇十四子允禵具有旗鼓相当的问鼎实力。胤禛、允禵这一对同胞兄弟在康熙心目中都有很重的地位,皇位传给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说很正常。如果说康熙仅仅是因为宠爱弘历而传位胤禛,或者说康熙因弘历“八字”好,就传位于其父以便再传位于弘历,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
只能说,在康熙晚年争储棋局起伏跌宕、变幻莫测之时,养在王府人未识的雍邸庶出阿哥弘历适时登场了,康熙为之心动,本欲留在身边作长期培养、考验,但天不容人,当年十一月大限将至,康熙仓卒之间对胤禛、允禵,或者还有包括三阿哥允祉在内的其他阿哥作一权衡时,福命最好、才学优长,且文武兼资的皇孙弘历理所当然地加重了胤禛的份量。康熙在综合分析、考虑可继大位并使大清江山长期延续的诸皇子时,胤禛不仅凭自身的实力,而且加上了其子弘历的实力,于是,康熙最后吐出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句可谓惊天动地的遗嘱,为长达数十年的皇储之争画上了句号。
二、雍正第三子弘时怎么死的?
在雍正夺取皇储之位的最后时刻,雍正利用第四子弘历的“生辰八字”大大增加了自身的份量。康熙死后,雍正即位,弘历的身份也大大提高,不久即被密立为皇太子。
在雍正、乾隆通往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受到最大伤害的莫过于雍正第三子、乾隆之兄弘时了。
雍正共有十个儿子,长子弘晖8岁殇,与弘晖同岁的弘盼生下两月既殇,宗室玉牒不入,次子弘昀也早殇,三子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比四子弘历大7岁。弘时的母亲是时为雍亲王的侧福晋李氏,其地位较弘历生母“格格”钮枯禄氏要高得多。年轻时的雍亲王似乎对李氏特别专宠,使她于康熙三十六年到四十三年之间,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弘时16岁时娶尚书席达尔之女栋鄂氏为嫡妻,另有钟氏、田氏二人为妾,第二年钟氏即为弘时生有一子。雍正继皇位后,还特为弘时延请名儒王懋俯为上书房师傅,足证此时还是很重视他的。可是,对于这个业已长成且已娶妻生子的皇子,记载雍正一生重要言行的官修编年体史书《清世宗实录》,竟连他的名字也没有出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载有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一道谕旨,全文为:“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禩,令其约束养瞻。钦此。”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谕旨!雍正四年正月,允禩被列罪40条,革去黄带子并除宗室籍,令其自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休其福晋回娘家,二月又将其幽禁,九月死于高墙幽禁之所。雍正皇帝却要在这年的二月将自己的亲生皇三子(实为皇长子)弘时“令为”已被“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的允禩之子,还要其“约束养瞻”,这岂不是怪事!
而乾隆即位后,在大刀阔斧地昭雪雍正朝获罪宗室时,提到了他的三阿哥弘时,乾隆的谕旨是这样说的:“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雍正)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傲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由此可知,弘时在雍正时已被革去黄带,从《玉牒》中除名了。至于弘时如何“无知”、“放纵”、“不谨”,雍正时又怎样“严惩”,由于谕旨语言浑沌,使人难得其详,联系到《清世宗实录》阙载雍正严惩弘时,其背后的隐秘大约使乾隆也有难言之隐。
《清皇室宗谱》有一条关于弘时之死的记载:“皇三子弘时,……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虽然记载极其简略,但是,骤然削其宗籍并且处以死刑的成年皇子,其中必有特殊的原因。这原因既 不便明载于史籍,那么,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就很可能是:其一,雍正即位后残害诸兄弟,以致雍正诸子都不以为然,弘时“不谨”而有所流露;其二,弘时之兄俱早殇,他可能“于帝位之传授中有隐觊”,也就是说,雍正为帝之后,弘时曾与弘历角逐过皇储。
封建社会关于继承问题的宗法制是十分强调嫡出庶出、长子次子的,嫡长子在继承问题上具有特殊的优势。在雍正的儿子中,皇长子、次子均早殇,弘时作为皇三子比皇四子弘历大7岁,其母李氏比弘历之母钮枯禄氏高贵,弘时可谓雍正的嫡长子,而弘历只能算是庶出的次子。看来,矛盾和冲突应该就是这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册封了首批亲王世子——皇三子诚亲王胤祉之子弘辰、皇五子恒亲王胤祺之子弘升俱封为世子,独有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之子未在其列,这是令弘时极为难堪的一件事。其时,康熙的24个儿子中,得封最高宗室爵——和硕亲王的只有三人,即胤祉、胤禛、胤祺,既然弘辰、弘升都受特旨封为世子,以承嗣亲王;而时年已19岁,且已娶妻生子,其母又是雍亲子侧福晋,又是雍亲王现存长子的弘时为什么偏偏漏掉了?显然是雍亲王认为此子不堪造就,故未请封的缘故。联系到此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雍亲王即安排第四子弘历首谒皇祖康熙,并呈上了弘历的“生辰八字”,显然此时的胤禛似乎心中已另有安排,或许,正在谋划如何使用有“贵富之命”的弘历“八字”呢!
按清朝的皇室制度,亲王的嫡子方可请封为世子,雍亲王的弘时是可以请封的,而庶出的弘历是没有资格封世子的,但胤禛却要压抑弘时,这当然只会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怒火中烧。看来,胤禛的偏爱弘历早已酿成了侧福晋李氏一房与“格格”钮枯禄氏一房之间的仇隙。
康熙经胤禛引导,对弘历也产生了偏爱,临终嘱托嗣皇雍正“必封”弘历为皇太子。雍正格遵康熙遗嘱,于即位周年即雍正元年八月亲御乾清宫,郑重地举行了密立皇储的仪式,他亲书立弘历为皇太子的密旨,封固于铁匣之中,敬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上。这一切,都是在绝对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弘时自然被蒙在鼓里。此时的弘时,由于素来不把庶出、且生母微贱的四弟弘历放在眼里,大约还正在做着他的皇帝美梦吧!
然而,时隔不久,雍正便亲手把弘时的皇帝梦惊破了。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周年忌辰,总理事务王大臣等以皇帝一岁之中已两次往谒陵寝,奏请停止亲谒,“于诸王命一人恭代”。雍正接受了停止亲往的建议,但在命谁去恭代祭陵上去撇开了已封王爵的康熙诸子,“命皇四子弘历祭景陵”。弘历此时仅是一个13岁的孩子,而且没有任何爵号,祭陵大典,且是圣祖周年初祭,是何等庄重之事,竟让一个未成年的皇子恭代,这看起来近乎儿戏,而在雍正看来,此举虽于制度有违,但非如此则不能告慰亡父在天之灵。
如果说弘历代雍正恭谒景陵仅此一次,还不妨认为是雍正的权宜之举,非未寓有深意,但雍正二年十一月圣祖的“再期忌辰”,代皇帝恭竭景陵的仍旧是“皇四子弘历”!此时,朝中的任何人也不会不明白了,“正大光明”匾后恭藏的传位密旨上的皇太子必是皇四子弘历无疑了。皇三子弘时置身其中,对未来皇位之所属不可能没有系恋,对其父雍正一举一动的含意最为敏感。弘历一再恭代皇父往谒祖陵之日,显然也就是他的帝梦成空之时。很可能,弘时在对皇位彻底绝望之后,铤而走险,坚决地加入了雍正政敌的允禩集团之中。
弘时与雍正的恩怨纠葛,原本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大家庭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到了雍正君临天下,他的遗产就不是以钱财计了,作为皇帝遗产的集中体现——皇位,其争夺之惨烈,手段之诡谲,影响之巨大、深远,又绝非一般人家的伦常之变可同日而语。从康熙晚年争储混战中厮杀出来,虽夺得了皇位却仍然在为储位之争的余波搞得焦头烂额的雍正,对此应有着最深切的理解。他绝不允许康熙、雍正之际的噩梦重演,而弘时加入他的政敌集团,大约是雍正三年以后最令他愤懑且忧惧的事了。从雍正的个性而言,他绝不会因顾及父子亲情而手软,他必定会出以非常的手段,坚决维护弘历的皇储地位,那就只有对弘时下毒手了。
不过,说雍正杀了弘时,同样缺乏证据。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应该是在雍正二、三年间,弘时因有怨恨并且有所表现,与允禩集团过从甚密,雍正因此认为“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必须将他公开排除在未来皇位继承者之外。你弘时要与允禩集团一鼻孔出气吗,就将你过继给允禩。到雍正四年初,已经皇位巩固的雍正进一步收拾允禩时,也借机进一步惩处弘时,在撤去允禩黄带、玉牒除名时,将允禩的“儿子”弘时也照此办理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雍正这一着却狠毒到了极点,撤去黄带、玉牒除名,就意味着弘时不仅与雍正不存在父子关系了,而且连爱新觉罗的姓氏也被剥夺了,他是以一般旗人的身份交给已在囚禁之中的允禩“约束养赡”的。
从雍正四年二月到雍正五年八月弘时早逝,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弘时的情况现在已一无所知。但可以断定的是,正当韶华之年的弘时之死是雍正残酷迫害所促进的,即使排除雍正手毙其子这种可能,弘时也是抱着与自己生身之父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郁郁而终的。从雍正的角度看,为避免皇储之位的惨烈斗争,他这么做并没有错。弘时的不幸,实际上就是生在帝王之家的不幸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