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室斗争史之四:康雍乾时期的皇位争夺战

 鹰丰斋 2016-04-06

康熙帝延续了顺治帝削弱宗室诸王的政策,借擒拿鳌拜、平定三藩实现了皇权在中央与地方的独尊地位。他重用直系皇族,压制开国诸王后裔,皇子势力空前膨胀,九子夺嫡,皇族内部矛盾激化,延续至雍正、乾隆时期。


一、康熙前期打压开国诸王后裔


1、擒拿鳌拜


康熙八年,康熙帝擒拿鳌拜后,对依附鳌拜的皇亲国戚进行严厉的处罚,将大学时班布尔善处死、亲王兰布降为镇国公。“将班布尔善革职、立斩。系宗室、改立绞。”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塔拜的第四子,其家族在皇族地位低下,班布尔善因谄事鳌拜而位尊,也因鳌拜而身败名裂。“和硕敬谨亲王兰布、娶鳌拜孙女为妻。应革去亲王、为镇国公。”兰布比班布尔善出身显赫,他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孙子,其父是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尼堪。兰布本无过失,只因娶鳌拜孙女为妻被降爵四级,延续着被皇太极家族打击的命运,三藩之乱中死于军中,却被追论退缩罪,削爵。借擒拿鳌拜之机,康熙帝延续着皇太极家族时代打击褚英家族的传统,有意削弱王权势力。


2、三藩之变对诸王的处罚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汉族异姓王起兵造反。康熙帝令多位宗室为大将军,率军平乱,康熙帝对参战的王公做出了以惩罚为主的评价。“劳师糜饷,误国病民,情罪重大,在他人尚不可原,况王贝勒等国家同休戚之人乎?”简亲王喇布(济尔哈朗孙)、顺承郡王勒尔锦(萨哈璘孙)、贝勒尚善(舒尔哈齐孙)、察尼(多铎子)、董额(多铎子)、贝子彰泰(阿巴泰孙)、温齐(舒尔哈齐曾孙)、镇国公兰布(尼堪)等王公皆被削爵。立下战功的康亲王杰书(代善孙)、安亲王岳乐(阿巴泰子)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大批开国诸王的后裔遭到严厉处罚,从政权的决议圈子中淡出。


3、开国诸王后裔议政影响力的降低


清朝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决策机构,由宗室诸王组成,能够影响汗王(皇帝)的决议,康熙帝将爵位高的宗室挤出决策机构,从而降低了宗室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三藩之乱前,议政王共有亲王、郡王五人,分别是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顺承郡王勒尔锦与福全、常宁,后两人是康熙的兄弟,勒尔锦、岳乐先后被罢议政,杰书去世后,康熙再也没有递补一位亲王、郡王进入议政处,改机构名存实亡。


二、近支皇室势力的膨胀与九子夺嫡


在打压开国诸王后裔的同时,康熙帝重用近支皇族,导致皇子势力膨胀,储位之争成为康熙帝晚年最棘手的难题。


1、近支宗室权力的膨胀


康熙帝的三个兄弟福全、常宁、隆禧都被册封为亲王;康熙二十九年,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常宁为安北大将军讨伐噶尔丹,都因没有彻底消灭噶尔丹而受到处罚。康熙三十五年,福全、常宁随军再次讨伐噶尔丹。福全、常宁两人能力平平,但是没有权力欲,康熙帝刻意提升他们的地位压制开国诸王后裔。

诸子中,唯一的嫡子胤礽,周岁时立为皇太子。康熙出征时,太子临时监国,“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事重要,诸大臣议定,启太子。”康熙给与太子逾制特权,皇太子所使衣衾舆轿,皆比诸皇子高贵,是近乎皇帝专用的明黄色。其他皇子也广泛的参与军政事务,胤禔为副帅抵御噶尔丹并督办永定河疏濬工程,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胤祐、胤俄(礻字旁)、胤祹分管旗务,胤禩、胤祹曾署内务府总管事。


康熙帝对太子过度的溺爱引发恶果,储君权力极度膨胀,部分朝臣依附于太子,期望成为拥立功臣。皇长子胤禔年龄居长,也对皇位有非分之想。康熙其他儿子也牵涉到了皇位争夺之中,分别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2、一废太子引发的储君之争


康熙晚年,储权日益膨胀,俨然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但是胤礽权力欲望恶性膨胀,曾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与康熙帝矛盾日益加剧激化。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囚禁处死了太子党重臣索额图,对太子进行警告,皇权与储权矛盾彻底爆发,太子并没有有所收敛。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将太子废黜,“今观允礽不法……不遵朕训。”


大阿哥胤禔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认为“有嫡传嫡,无嫡传长”,认为胤礽被废黜后储君应该由自己担任,积极谋求,被康熙拒绝,康熙帝警告说:“诸阿哥中、倘有借此邀结人心、树党相倾者、朕断不姑容也。”胤禔转而支持拥立同母所抚养的皇八子胤禩为嗣,并请求诛杀废太子,“允禩后必大贵。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大感心寒,不久胤禔镇魇皇太子之事被皇三子胤祉揭发,康熙帝将胤禔“著革去王爵,即幽禁于其府内”。 胤禔政治生涯从此终结。


同时,康熙帝将皇八子胤禩囚禁革爵,“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著将允禩锁拏、交与议政处审理。”不久之后,康熙将其释放,令诸大臣推荐新太子人选,试探诸皇子在朝臣中的影响力,结果多数大臣推荐胤禩。康熙自食其言,称“允禩获罪于朕、身撄缧绁。且其母家微贱。岂可使为皇太子”。诸皇子结党令康熙帝大为震惊,他又想到了太子的种种优点,对废太子心存幻想,认为其能改过自新,复立胤礽为太子。围绕着第一次废太子风波终于结束了,太子胤礽废黜后复立,威信锐减;皇长子胤禔急于争夺储位,被囚禁至死;皇八子胤禩在群臣中展现出的名望令康熙帝不满,基本无缘皇位。


3、二废太子后的储君之争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再次被废黜,被长期被圈禁,皇子争储日益白热化。与废太子关系密切的皇三子胤祉,洞察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再谋求储位;皇八子胤禩因死鹰事件激怒康熙帝,无缘储位。“自此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


同母所生的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胤禵成为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的支持者,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党的成员,随着胤禩的失势,转而支持胤禵争夺皇位。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迎来了人生的巅峰,率军出征西北,“命皇十四子固山贝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种种迹象表面,康熙有意传位胤禵,令其手握重兵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让他建功立业为登基创造条件。可是,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称帝,成为九子夺嫡的最后胜利者。胤禛与先祖皇太极一样,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登上皇(汗)位,显然宗室中会掀起新一轮的血雨腥风。


三、雍正时期清廷宗室斗争


1、残酷迫害政敌


即位伊始,雍正册封胤禩、胤祥为亲王,拉拢政敌、亲信以巩固政权,并将将胤禵召回解除兵权。胤禩被封为亲王,他和福晋(其嫡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却有清醒的认识,其福晋称“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胤禩也认为“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夫妻俩都认为雍正帝对其进爵另有目的。


胤禩夫妇的预感在不久后得到了印证,雍正帝从胤禩嫡福晋家族下手,将安亲王岳乐之孙吴尔占、色亨图、经希及其子移居盛京,除属籍,后又以吴尔占等怨望,不准承袭安郡王,安亲王一派彻底没落。


随后,雍正帝开始清理八爷党成员。胤禩被削王爵,革除宗籍,圈进宗人府,改名阿其那,子弘旺改菩萨保,胤禩死于宗人府。九阿哥胤禟削宗籍,改为塞思黑,死于保定直隶总督;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都被革爵囚禁。支持拥立胤禩争储的宗室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康熙的兄长裕亲王福全曾在康熙帝面前夸奖胤禩有才有德,其子保泰、孙广宁都被雍正帝革除爵位;褚英长子杜度的后裔贝子苏努被削爵黜宗室;豪格的后裔延信被幽禁;顺承郡王锡保(曾晋封顺承亲王)由于包庇延信被夺亲王俸禄,停郡王俸三年。


三阿哥胤祉主动退出了皇位争夺,也不是八爷党成员,依然被雍正帝迫害致死。其子弘晟被削世子,囚禁在宗人府。雍正八年,怡亲王胤祥去世,雍正帝以胤祉表现不够悲伤将其夺爵囚禁。争储失败的胤禔、胤礽雍正时期并没有被释放,皆死于禁所。


除此之外,雍正帝废黜了其长子弘时(三阿哥,当时为最年长的皇子)的宗籍,清史对此讳莫如深,弘时“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弘时被废黜的真正原因是与胤禩交往过密,甚至支持胤禩的政治主张,不被其父容忍,“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经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去黄带,着计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


2、拉拢幼弟


雍正帝对政敌近乎残酷打击的同时,竭力擢升幼弟,既是为了洗刷屠戮兄弟的骂名,也是为了深化中央集权。


胤祥是雍正帝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被委以重任,胤祥先后总理户部与治理京畿水利,深得信任,封为怡亲王,雍正帝称“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命王爵世袭。清廷十二位铁帽子王,代善、岳托、勒克德浑、豪格、济尔哈朗、多尔衮(乾隆时期令承袭爵位)、多铎、硕塞八王皆开国功臣,奕訢、奕譞、奕劻皆为晚清重臣,胤祥能够世袭罔替可见雍正帝对其的倚重。对于不曾参与储位争夺的幼弟,雍正帝大力提携。胤禄承袭庄亲王爵位,庄亲王由皇太极第五子硕塞系转为康熙十六子胤禄系,胤礼被封为果亲王,先后分管理藩院、工部、总理户部三库、户部,是胤祥之后最受信任的宗室。雍正去世时,胤禄、胤礼受遗诏辅政。


四、弘晳案——康熙末年储位争夺战的终结


乾隆四年,发生弘晳谋逆案,乾隆帝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案,结束了康熙以来储位的斗争。弘晳是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是康熙帝的嫡长孙,对父亲争储失败耿耿于怀,隐晦的表达了对雍正、乾隆嗣位的不满,却得到了诸多宗室的同情。庄亲王胤禄、弘昇(康熙第五子恒亲王胤祺长子)、弘昌(怡亲王胤祥长子)、弘晈(庄亲王胤禄长子,本为次子,长子殇)、弘普(怡亲王胤祥嫡长子)牵涉其中,这些弘字辈的宗室大多为长子或嫡子,支持皇位“传长传嫡”,对雍正、乾隆父子嗣位多有不满。弘晳案是康熙晚年诸子争位的余波,乾隆只严惩弘晳本人,对其他宗室宽大处理,康雍乾储位之争告一段落。




五、康雍乾以来皇权与王权力量变迁


康熙继位后,借三藩之乱削弱开国诸王后裔,鲜有亲王、郡王成为议政大臣,原本是清廷决策机构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影响力日益降低。同时,康熙帝极力擢升近支宗室,导致皇子势力膨胀。康熙晚年,储权严重威胁皇权,被迫两废太子,九子夺嫡。与开国诸王相比,康熙诸子缺乏军权、议政权,他们对皇权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雍正时期,禁止皇子诸王结交外臣,剥夺其所属护卫,停止诸王分管旗务。“不许交通外吏,除岁时朝见外,不许私谒邸第。又将所属值宿护军撤归营伍,以杀其势。”诸王丧失军权、行政权,禁止结交外臣,从根本上断绝了宗室结党的基础。雍正七年,为了应对西北战事,雍正帝成立军机处,逐渐成为决策机构。同时,雍正帝废除公开储权,建立隐形储权。做法是不公开册立太子,改为暗定储君,皇帝将欲立储君的人选置于密匣中,驾崩后由大臣立密匣中所写之人为帝。秘密建储有效的规避了储权过大所引发的政治风险,避免了皇子的相互倾轧。


乾隆帝上台后,利用弘晳案对宗室进行新一轮的清洗,奠定皇权的独尊地位。之后,乾隆帝将议政王大臣会议裁撤,不再任用皇室成员入直军机处,军国大事一切皆由皇帝决定,宗室诸王完全被排除在外,王权势力跌至孤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