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梗概 公元前3世纪,随着中国炼铁和铸造技术提高,名为“輨(guǎn)”的犁铧被研制出来。公元前6世纪,铁包木火实心铁犁已在中国被广泛应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犁。中国人把这种更坚固的非脆性可锻铸铁犁用于农业中,在耕作质量上比希腊罗马称为“斯坦戈犁”(stangle shares)和“袖犁铧”(sleeve shares)的阿得犁(用短绳捆在犁的底部)要好得多。 
汉代铁犁壁画 
铁犁头 
汉代铁犁 二、科学原理 铁犁装有铁制犁铧(huá)和犁镜,以牲畜或人力牵引,日耕地2-3亩,耕翻深度4寸许。在中国两汉时期使用铁犁的地域范围已很广泛,铁犁犁身全铁化,称为全铁犁,坚固耐用;犁口锋利化,角度缩小到90度以下,锐利适用;规格定型化,犁因不同需要,而有大、中、小型之分,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犁头犁冠化,使用于多沙石地区的犁头,多加装铁犁冠,对犁铧刃部起保护作用,可随时更换;犁铧犁壁化,犁上装有犁壁,便于翻土、起垄,用力少而见功多。  铁犁受力分析 铁犁耕作 
唐代江东犁示意图
三、现代运用 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地区,铁犁仍在使用。

二牛抬杠 
铁犁制作 四、文献记载 1.元代王祯《农书》所记: 铧,“其制大倍常铧,亦称是。凡开田间沟渠及作陆堑,乃别制箭犁,可用此斫(zhuó)犁底为胎,锻铁为刃,犁辕贯以横木,二人扶之,可使数牛挽行。插犁既深,一去复回,即成大沟。” 《汉书?食货志上》曰:“(代田法)用耦(ǒu)犁,二牛三人。” 
王祯及其《农书》 崔寔(shí)《政论》曰:“今辽东耕犁,……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 
影唐写本汉书食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