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旅游业:经济促进、社会贡献与对外影响

 智慧旅游519 2013-12-13

    □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旅游业已经从单纯的外事接待走向综合性行业,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成长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从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进行的活动,发展到今天成为大多数人可以参与的大众性活动,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2.57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29.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2万亿元;入境旅游1.32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出境旅游8318万人次,旅游支出1020亿美元。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稳居世界前列。全国星级饭店1.4万家,旅行社2.5万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旅游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领域,成为推动就业和实施扶贫的重要力量,成为处理港澳台事务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并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旅游法》出台和旅游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并开始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

    过去30多年里,旅游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以入境接待为主体,是重要的创汇产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旅游总收入已占到GDP的4%以上,正在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也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需求,在国家扩内需的战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美元,居民旅游意愿显著增强,旅游消费前景极其广阔,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超过2万亿元。旅游消费在国内消费需求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占到最终消费的8.4%,居民消费总支出的11.6%,旅游消费日益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一项基本支出。

    旅游消费还是关联性强的综合性消费,能够带动消费领域的广泛增长。数据显示,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

    ——出入境旅游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项目

    出入境旅游即旅游服务的进出口,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项目,2012年旅游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占到服务进出口总额的32%。我国入境旅游收入从1978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5亿美元,30余年里增长了近186倍。虽然旅游业发展不再以赚取外汇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入境旅游收入在今天仍然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出口是境外游客前来中国消费,而且主要是服务的消费,耗用资源较少,其出口成本相对较低。我国出境旅游花费更是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上千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对于满足国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缓解贸易摩擦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业是投资的重要领

    域

    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旅游项目成为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入的重要选择,各地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在对外招商引资时,纷纷把一些大型旅游项目作为重大项目优先推介。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民营资本投资旅游项目的积极性近年来也持续高涨,目前在我国旅游业投资中,民营资本已超过政府与国企投资之和,成为旅游业投资的重要主体。2011年,民营企业投资占旅游业投资的39%。旅游投资除了商业性项目以外,还有政府用于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大量投入。近年来,旅游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广东、广西、黑龙江等省市,旅游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的贡献率都超过5%。2011年,北京市旅游投资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10.5%。

    ——旅游业对财政收入具有多方面的贡献

    目前全国旅游业税收收入约占税收总收入的4-5%,旅游业发达地区如浙江省,2011年旅游业税收收入占到地方税收收入的6.32%,桂林等旅游城市该比例超过10%。由于旅游业的广泛关联性,旅游业发展还通过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提高这些行业的税收收入,间接为地方财政做出贡献。此外,旅游发展对促进就业和扶贫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失业人员、贫困地区的财政支出,也对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强城乡交流等也能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旅游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由于旅游业自身不断扩大的规模以及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截至2011年底,共有30个省市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以浙江省为例,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80.3亿元,相当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8%,相当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29.1%;旅游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6.12%。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升级,2012年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直接拉动率达到

    44.80%。

    ——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旅游消费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实现财富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转移,从而有利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2012年,全国57.9%的出游力集中在四个都市圈或城市群,即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以及西南的成渝城市群,这些地区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各地区旅游收入来看,虽然国内旅游收入较高的地区仍然集中在东部,但是中西部地区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东中西部旅游景气的格局已经由过去的“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逆转为“西部高、中部次之、东部低”。一项以辽宁省为例的研究表明,虽然辽宁旅游收入的布局仍然是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但是区域经济差距缩小的幅度小于区域旅游经济缩小的幅度,旅游经济在近10年来对区域经济差距发挥着积极的平衡作用。

    ——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建

    设

    目前很多城市接待旅游者的总数要远远超出常住人口的数量,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直接推动了城市建设品质的提升。通过旅游的发展,很多城市的环境得到了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旧街区得到改造,形成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型旅游休闲街区。还有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成功实现转型,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如焦作是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了转型,焦作全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创造了叫响全国的“焦作现象”。2002年焦作旅游综合收入18.3亿元,2011年旅游综合收入171.92亿元,10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目前焦作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超过12%,旅游业成为焦作转型发展名符其实的龙头产业。

    ——旅游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者的流动中有很大比例是从城市到乡村的流动。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数16.87亿人次,出游花费14,808.61亿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数9.54亿人次,出游花费4,496.78亿元,城镇居民出游人数和出游花费分别是农村居民的1.8倍和3.3倍。通过城市居民到农村地区的大规模旅游,能够为乡村带来大量的资金和信息,提高乡村人口素质,能够弥补乡村各种资本的不足,有效地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推动城乡间的统筹发展。河南省嵩县南部属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过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工收入占总经济收入的80%以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全县直接从事旅游经营服务的商户达6530家,从业人员16000多人,10万山区群众依托旅游增加了收入。在新型产业化的推进中,旅游业还能以其优化软硬环境、提升区域品牌、提供流动性市场等功能,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孵化和加速作用,从而有利于推进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布局。

    ——旅游促进区域合作

    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之后,我国旅游业开始进入区域协作时代,都市圈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心,跨地区旅游合作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典型的有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合作区、粤港澳大三角合作、香格里拉川滇合作、东北地区“四加一”城市旅游合作、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等,通过旅游合作这些地区进一步加强了人员往来,密切了经济联系,很多地方以旅游为先导建立起更广泛的合作

    关系。

    三、旅游业与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业本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旅游业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旅游业是立足现代市场需求的综合性产业,对于提升第一、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旅游为农业现代化创造途径

    旅游和农业的结合近年来发展很快,从早期的农业观光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农业生产体验、民俗节庆活动、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园区考察等不同模式,极大地突破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的范畴,促进了农业在市场、组织、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现代化。为满足旅游者对高品质蔬菜水果的需求,很多地区建立了采摘园、农作物大棚、有机农庄,引进了新品种,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有200多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全国9万个村镇开展,其中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接待点达155万家,2800万农民直接从旅游发展中受益。

    ——旅游为新型工业化增添动力

    随着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以及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宾馆饭店专用产品以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些为制造业扩大生产、丰富产品结构提供了需求动力。设立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旅游产业园区到2015年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旅游业还和工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工业旅游,通过到工厂参观生产过程、体验生产工艺、现场购买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者的活动内容,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对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的认知和认同。2005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确定了首批77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示范点已经达100多家。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晋华宫矿利用废弃巷道开发了“煤都井下探秘游”项目,在100多米的地下形成了一座采煤和地质博物馆,依次布置了原始采煤、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综合掘进工作面,生动地展示了煤炭开采史,让游客在得到独特体验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煤炭工业和企业的理解。为发展工业旅游,蒙牛公司专门建成了全封闭的游览通道,有专职导游负责游客的接待、讲解和管理工作,把复杂的雪糕、冰淇淋等生产过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给游客,使游客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生产的全过程,每年客流量在5万人次以上。

    ——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2012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1%。同时,旅游业兼具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现代服务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其他服务业具有广泛带动作用,旅游业不仅直接拉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增长,而且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还可以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并能催生出许多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为现代服务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测算表明,旅游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加10个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