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渔业生态养殖教材

 曾巧雄 2013-12-14

 

 

 

第一讲:什么是高效渔业生态养殖

一.        什么是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二.     渔业生态养殖模式

(一)鱼鸭生态养殖模式

 鱼塘养鸭,鱼鸭结合(即水下养鱼、水面养鸭)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好处:

1     鱼塘养鸭可为鱼增氧。鱼类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鸭子好动,在水面不断浮游、梳洗、嬉戏,一方面能将空气直接压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状况。这样,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投入。

2     有利于改善鱼塘内生态系统营养环境。鱼塘由于长期施肥、投饵和池鱼的不断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大都是有机物质,鸭子不断搅动塘水,可促进这些有机物质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机碎屑和细菌聚凝物的扩散。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

3     鸭可以为鱼类提供上等饵料。鸭粪中不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机物,而且含有30%以上的粗蛋白,都是鱼类的上等饵料。即使不能为池鱼直接食用的鸭粪,也可被细菌分解,释放出无机盐,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鳙提供饵料。

4     有利于鸭寄生虫病的防治。鸭是杂食性家禽,能及时摄食漂浮在鱼塘中的病死鱼和鱼体病灶的脱落物,从而减少病原扩散蔓延,鸭能吞食很多鱼类敌害,如水蜈蚣等;鸭还能清除因清塘不够彻底而生长的青苔、藻类;鱼塘中有鸭群活动,有害水鸟也不敢随意在水面降落;鸭子游泳洗羽毛,使鸭体寄生虫和皮屑脱落于水中,为鱼食用,又减少了鸭本身寄生虫的传染。

 无论哪种鱼塘养鸭,都要以鱼为主。鱼鸭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     直接混养。用网片在鱼塘坝内侧或鱼塘一角,围绕一个半圆型鸭棚,作为鸭群的活动场或活动池。鸭棚朝鱼塘的一面,要留有宽敞的棚门,便于鸭子下水活动,也便于清扫鸭棚内和活动场上的粪便入水,一些水面大,鸭子数量多的鱼塘,也可以不加围栏。

2   塘外养鸭。离开塘池,在鱼塘附近建较大的鸭棚,并设活动场和活动池。活动场、池均为水泥面,便于冲刷。活动场的鸭粪和饲料残渣,每天清扫入鱼塘,每天将更换活动池的肥水灌入鱼塘,再灌入新水。

3   架上养鸭。在鱼塘上搭架,设棚养鸭,这种方法多用于小规模生产,效益比较明显。具体方法是:在鱼塘上打桩、搭架、设棚,棚高于水面米左右;棚周围用网片围起,棚底铺竹片或网目3厘米×3厘米左右的网片,其间隔以能漏鸭粪而鸭蹼不踩空为宜。采用这种方法,每天要赶鸭群到附近河中放牧一段时间。

(二)虾、蟹生态养殖模式

鱼虾蟹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需专设防逃墙,通过强化管理来防止河蟹逃逸,增加虾蟹的产量,提高水体产出率.我市在该养殖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养殖效果.

现将关键技术报告如下:

1池塘条件

1.1鱼虾蟹混养的池塘,应根据鱼虾蟹活动,摄食,生长的不同习惯进行综合设计和建设,池塘结构介于标准精养鱼塘与养蟹池塘之间.其要求是利用现有精养鱼塘,在养好鱼的同时,增养虾蟹,尽可能创造适合鱼,,蟹的共同生存环境.一般原精养池塘偏深,坡比偏小,必须进行适当改造,将坡比增加到1:2.53,为虾蟹创造一个生活,生长所适宜的浅水区.

1.2在池塘边角种植一些水草,作为虾蟹栖息隐蔽场所,减少虾蟹蜕壳,生长过程中的相互残杀,种植面积不宜太大,应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5%10%,面积过大,会对养鱼产量和效益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2.苗种放养

2.1按照鱼虾蟹兼顾的原则合理调整肥水鱼与吃食鱼放养比例,把吃食鱼的放养比例控制在65%左右.如吃食鱼以养殖异育银鲫为主的,一般每亩放养异育银鲫800尾左右,规格2530/,并套养异育银鲫夏花7001000,配养鲢鱼250,鳙鱼50,规格100/尾以上,鲢鳙鱼夏花300500,草鱼150,规格150/,鳊鱼300,尽量不放青鱼和鲤鱼.

2.2蟹种在2月底之前放养结束应选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一次放足,亩放规格4080/公斤,400只左右,或规格2000/公斤,2500只左右.

2.356月份,池塘内每亩投放规格5厘米左右的抱卵亲虾1公斤左右,先将亲虾放在网目为196/平方厘米的网箱中,箱内放些带根须的水草,待虾苗孵出后及时将亲虾捕出,虾苗培育20天后放入池塘.

3饲养管理

3.1饲料投喂:无需专门为虾蟹投喂动物性饲料,按照养殖鱼类的食性投饵即可.因为养殖鱼塘内的部分病弱鱼虾及其他尸体残饵基本能满足虾蟹的吃食需要.投饵应坚持"四定"投饵方法,投饵量应要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及鱼虾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保证其吃匀,吃足,吃好."大麦黄","白露心"鱼病高发季节谨防投饵过量,引起水质污染.

3.2水质调节:混养池塘因不设防逃墙,当水质不好时河蟹就会逃逸,青虾游爬靠岸,调节好池塘水质,防止水质恶化是搞好鱼虾蟹混养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水质不宜过肥或过瘦,在鱼类生长旺季每1015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阴雨天在半夜或次日清晨开机.

3.3防治病害:遵循"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鱼池,苗种,水体,食场,工具的消毒,58,每隔两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浓度1015.在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用鱼血散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防治鱼虾蟹病害,在病害防治时,应注意禁用或慎用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尽量选用对虾蟹无副作用的药物.全池泼洒药物时,用药量要准确,泼洒要均匀.

4.适时收获

4.1适时将上市规格的鱼类起捕,一般热水鱼起捕34,捕捞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市场需求等情况掌握,在拉网操作中要求做到轻而快,避免未上市的鱼体受伤.

4.2适时将青虾捕出,7月中旬开始用虾笼或人工抄网捕虾,虾笼的网目以能捕出4厘米以上的成虾为宜,做到捕大留小,以便均衡上市.

4.3适时收获河蟹,赶在河蟹生殖洄游季节到来之前用罾,钓等方法将河蟹捕捞,即在霜降前捕捞,这时河蟹在一年中的最后一次脱壳已完成,蟹体已经育壮.收获的河蟹可以直接上市,也可以移入暂养池继续养殖.

(三)鱼类的淡水养殖模式

  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鱼类,养殖的虾类有罗氏沼虾、海南大虾等,养殖的蟹类主要是河蟹。目前,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鲮、非鲫等经济性鱼类。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淡水养殖特点是:一般面积较小而分布广泛;适于精养,集约化程度较高,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以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较高;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按养殖场所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江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微流水养殖等;按集约化程度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

  淡水养殖有以下几种主要生产方式:①池塘养鱼。一般指在面积较小的封闭水体中的鱼类养殖。这种经常处于静水状态的小型水体,多由人工开挖或天然水潭改造而成,面积一般数亩到数十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养鱼方式。池塘水体较小,水质容易控制,养殖技术也易掌握,是历来群众性养鱼的主要方式。池塘养鱼具有静水养鱼的特点,适宜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种类进行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诱饵,同时还可以使用施肥的方法来培养天然饵料,特别适宜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状。②湖泊、河道养鱼。指在中小型湖泊或河道的进出水口建筑拦鱼设施,进行养鱼。主要利用天然饵料,辅以人工施肥投饵。③水库养鱼。利用各种类型的水库养殖鱼类。在小型的农田灌溉水库,凡可以防逃、容易捕捞的,可采取池塘养鱼方式。一般较大的平原水库,常采取湖泊、河道方式经营。大型综合水库,主要繁殖保护鱼类资源,辅以少量的人工放养。在水库的库湾修建堤坝或拦网,将其与水库主体部分分开,在被拦的库湾中养鱼,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水库的渔业产量。④稻田养鱼。利用水稻田进行养鱼,既可增加鱼产量,又可消除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疏松土壤,肥沃稻田,增加水稻产量。用于养鱼的稻田必须水源充足,田埂坚实,稻田进出口要有拦鱼设备,田内要开挖鱼沟和鱼溜。⑤工厂化养鱼。运用机械的、电气的、化学的、自动化的现代设施,在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投饵等各方面进行人为控制,创造和保持最适宜于鱼类生长和发育的生态条件,使鱼类的繁殖、苗种培养、商品鱼的养殖等各个环节都处在人工控制的水体环境中进行无季节性的连续生产。工厂化养鱼主要有自流水式、循环流水式和温流水式。⑥网箱养鱼。用纤维网片、金属网片等材料缝制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具一定形状的箱体,将其架设在较大水体中,使箱体内外水体可以自由交换,在这样的箱体环境中养鱼就叫网箱养鱼。网箱养鱼是近20年来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科学养鱼技术,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地应用在水库、湖泊、河道等大中型水域中,培育鱼种和饲养各种经济鱼类。淡水养殖是人类获得动物性蛋白质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生产较稳定,投资少,收益高,且发展潜力大。中国淡水总面积约20×104平方公里,养殖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36.7%。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加水产品的重要途径。


(四)鱼虾混养

青虾是底栖性甲壳动物,游泳能力差,常在水草间或水底爬行,因此,青虾既可以单养,又可以与一些鱼类混养。鱼虾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饵料,不影响鱼种生长的情况下,达到鱼、虾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 

    1.鱼虾混养池的选择鱼虾混养通常在鱼种塘内进行,与鱼种混养,池子面积不宜过大,以3-5亩为好。要求池底平坦,污泥较少,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环境安静,生态条件较好。实行鱼虾混养的池塘,清塘药物最好避免使用生石匠,必用巴豆或茶粕为好。 

    2.适宜混养的鱼类实行鱼虾混养,不可选择肉食性的鱼类和底栖生物食性的鱼类,如鳜鱼、鲤鱼,以免这些鱼类吞食青虾。在青虾行浮游生活的幼体阶段,也不能与以浮游动物为食性的鳙鱼混养,以免被吞食。另外,青虾需要水草作为栖息与隐蔽的场所,所以也不可与以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等混养。通常都是在青虾的幼体变态完成,长成小虾以后,才适当投放鲢、鳙鱼种,实行鱼虾混养。 

    综上所述,青虾与滤食性仔口鱼种混养较好,最好与白鲢鱼种混养,不可与鳊、鲂、鲤、鲫鱼类混养,更不可与肉食性鱼类混养,这是搞好鱼虾混养的关键。 

    3.混养比例及密度池塘鱼虾混养,要求5-6月份清整好鱼塘,每亩放抱卵雌虾500800尾,或规格为2000-5000/公斤的幼虾5000-8000只;7月中旬再放白鲢夏花7000-8000尾。网箱鱼虾混养,6月份下旬每亩放抱卵雌虾2000-4000只,或在7月初每亩放规格为1500-3000/公斤的幼虾3000-4000只,然后每亩网箱放白鲢夏花8-12万尾。 

    4.饲养管理管理措施可参照池塘(网箱)养虾。但值得注意的是,鱼虾混养的网箱,网目不要大于每平方厘米24目,以防逃虾;也不可用网目过密的网箱,否则网处过水性差,网目阻塞,水质易恶化。池塘鱼虾混养还要注意防浮头。每月清除野杂鱼1次。清野操作中,不可使鲢鱼受伤。发现鱼病最好将鱼捕出进行治疗,在原池()中进行鱼病防治时要注意青虾的安全,防止保了鱼死了虾。混放抱卵虾的池(),必须在7月中旬前将越冬虾捕起。 


第二讲:青虾养殖技术

青虾是我国淡水水域中分布广、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经济虾类,以往多为野生,现在许多地区已开展人工养殖。网箱养殖青虾具有养殖周期短、成活率高、收效快、效益好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也是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笔者指导农产利用河道、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发挥其水体的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的优势进行青虾的网箱高效养殖,取得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以期对青虾养殖有所帮助。
    一、养殖水域的选择
    选择水面开阔,水流缓慢,风浪小,环境安静,阳光充足,避开主航道,水深2m--4m,水底平坦,污泥少的水面。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pH值为70--85,溶解氧在48mgL以上,硝酸态氮和亚硝酸态氮的含量分别不高于20ppm01ppm。一般库湾、湖汊、河道、外荡或面积较大的池塘都可设置养虾的网箱。
    二、网箱与设置
    1.网箱要求。一般用聚乙烯网布缝制而成,箱体以长方形为好,用毛竹做箱架,装成敞口浮动或木桩固定式网箱。网箱规格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网箱规格为40平方米--60平方米,中型网箱规格为20平方米--30平方米,小型网箱规格为1平方米--10平方米。实际生产中,青虾网箱面积以30平方米--40平方米左右为宜,规格以6mx45mx15m7mx3mx15m为最好,此外,箱底、箱壁的网目选用20目/平方厘米--30目/平方厘米为好。
    2.网箱的安装。网箱最好安装成浮动式,可以随水位变化而自由升降。安装时,用毛竹4根,扎制成与网箱规格一致的长方形框架,并在竹架四角各打一个直径约5cm的圆孔,每个孔内插入长14m--15m的竹梢一根,插入孔下09m--10m;竹梢下端装上一个简易滑轮,箱底四角系绳分别通过滑轮拉紧后固定在竹架上。防逃网四角系绳与竹梢拉紧固扎在竹梢的上端。网箱四周网壁每隔2m绑一根长14m--15m的竹杆,竹片下端与箱底杠绳系缚,上端与防逃网上口杠绳拉紧后系牢。紧靠箱四角各打毛竹桩一个,下端入泥,上端露出水面,然后将固定在网箱上的毛竹梢顶端与竹桩用绳套缚,并使网箱沉入水下09m--40m,网布露出水面03m--04m作防逃网。网箱布局为每5只网箱排成一行,箱距4m--5m,行距5m--6m
    3.虾巢设置。为了提高网箱养虾的水体利用率,网箱内应设置虾巢。在放养青虾后设置,每箱内放养3平方米--5平方米的水葫芦、浮萍等水草,用绳索集成条状按网箱纵向排列,不能贴网壁,以防青虾以水草作梯沿箱壁攀逃。虾巢的作用:一是为青虾提供栖息场所;二是水草长出嫩根可作为青虾的青饲料;三是水草可作为饲料投喂时的天然饵料台,四是有遮阳防晒、避光降温作用;五是入冬后水草受霜冻下沉,可作为青虾的越冬保暖场所。
    三、青虾的放养
    1.规格及密度。网箱养虾在虾苗充足的情况下,1年可养二茬。第一批为春季养殖,通常在3月中旬放养越冬虾苗,放养规格为1000尾/kg--2000尾/kg的幼虾,放养密度为400尾左右/平方米;第二批在7月底以前、第一批青虾起捕后进行夏秋季养殖,放养当年繁殖的幼虾,放养规格一般为3000尾/kg--5000尾/kg,放养密度为500尾左右/平方米。
    2.放养。幼虾下箱前4--5天,网箱下水浸泡,待网衣上附着泥浆或藻类后开始放养虾苗。幼虾要过秤、计数,带水操作,不能曝晒,否则影响成活率。操作过程中,幼虾不能堆压,离水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同一网箱中放养的幼虾应规格一致,一次放足。下箱时间一般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进行,操作要细心,动作要轻,切勿使虾体受伤。经过运输的幼虾需暂养1天,剔除死虾和带伤虾体后才能放入箱内。
    四、饲养管理
    1.饲料。青虾为杂食性动物,饲料来源广,应因地制宜。饲料可用米糠、麦麸、豆粕、花生粕、螺蛳、小鱼、鱼粉、蚕粉等,在水稻产区建议用米糠、糠糟作为青虾的主要饲料,但要搭配20--25%的动物性饵料,如小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等。
    2.饲料配方。根据经验,投饲青虾的饲料最好是含蛋白质30%以上的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青虾生长快。
    3.投喂。网箱养殖青虾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一般为存箱虾重的4--6%,具体投喂量视青虾的摄食情况和天气变化而增减,天气晴朗,水温适宜应多投,反之应少投,一般投喂的饲料以青虾2小时--3小时内摄食完毕为好。具体投喂时,早晨投喂日投喂量的13,傍晚投喂日投喂量的23。饲料投喂要全箱撒投,重点投喂在水草丛中。此外,由于青虾有抱啃食物、边游边啃、吃饱弃之的特征,故饲料颗粒不宜太大,一般粒径以02cm--03cm为宜。
    4.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四勤四防四勤是:勤巡逻,坚持早晨巡塘检查,检测水质,观察青虾活动和摄食情况,捞除残饵,做好每天的巡塘检查记录;勤检查网箱网眼是否畅通,是否破损;勤刷洗网衣,防止附着的泥沙、藻类过多而堵塞网眼,影响水体交换;勤维修,保持箱架稳固,系绳牢固,箱体完整无损。四防是:一是防逃;二是防除敌害,由于箱内水体小,一旦存在野杂鱼等敌害,会使青虾损失惨重,应经常检查,一般每15天左右清除一次;三是防水质骤变和农药污染:四是防止沉箱、翻箱、盗窃等危害。
    5.捕捞。采取捕大上市,留小继续养殖的措施。春季放养幼虾养殖1个月后,就可以选捕,每半个月捕捞1次,把体重25g以上,即规格达到300尾/kg--400尾/kg的青虾选捕上市,到7月底以前全部起箱出水。夏秋季放养的幼虾养殖1个月后开始选捕,捕大留小,到11月下旬起捕完毕。
    五、虾病防治
    网箱养殖青虾,对于疾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网箱中的水流交换快,水体不易缺氧,敌害生物少,所以虾病极少发生。软体虫寄生病(黑鳃病)和白斑症是两种主要的病害。
    1.软体虫寄生病。软体虫寄生在青虾的鳃部、体表等部位,防治方法可采用1ppm的漂白粉浸洗或漂白粉(生石灰亦可)挂袋预防。
    2.白斑症。又叫肌肉坏死症,病虾腹部肌肉出现白斑,并随着病情的加重,白斑也由小而大,最后扩展到整个躯体而致使虾体死亡。幼虾和成虾都可感染发病,此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在水温变化幅度大、水温过高及水质恶化时发生,因此,幼虾入箱后要注意水体的温差不要太大,日常管理中保持水质清新,投喂鲜活饵料,可减少此病的发生。防治方法为水体中投放25g/立方米土霉素。
青虾集约化繁殖育苗技术
    青虾池塘、网箱、稻田规模养殖及大水面增殖,需要大量优质虾苗,因此,采取人工控制条件下繁育青虾苗种,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笔者对青虾的亲虾培育、繁殖及育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步开展比较规模的示范推广,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繁育池塘的准备
    1.繁育池塘的条件。青虾繁育池塘的面积以02公顷--03公顷为宜,水深10m--12m,池塘坡比为25--301,在排水口处设置集虾潭20平方米--30平方米。繁育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段。
    2.繁育池塘的清整。在繁育虾苗前1个月进行池塘修整、改造及干塘曝晒等工作,投放抱卵亲虾前15天,先将池塘注水10cm左右,按200kg/亩用生石灰进行池塘消毒,清塘后5--7天开始进水,水位约在80cm左右,进排水口用双层的80--100目筛绢过滤,以防野杂鱼、蛙卵等敌害生物进入繁育池中。
    二、饵料生物的培养
    饵料生物的丰欠是繁育青虾幼体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丰富的饵料生物为青虾的蚤状幼体发育提供理想的开口饵料,其营养价值比人工饲料更全面,并能减轻池塘底质污染,保持水质清新,因此,在放养抱卵亲虾的前5--7天,繁育池塘应施入发酵后的有机肥300kg/亩--500kg/亩。
    三、亲虾的选择与繁育
    1.亲虾的选择。青虾的抱卵亲虾一般在5月中下旬从湖泊、水库、沟渠、池塘等大水面中捕获。挑选行动活泼、肢体完整、个体体长达5cm以上、卵巢要求成熟或接近成熟的雌虾作为亲虾,其卵巢体积几乎覆盖整个背面,前端抵达额角基部,卵子的颜色为绿色或桔黄色(如果卵子的颜色呈灰褐色,并出现眼点,说明卵子已孵化,极易从母体上脱落,不便运输和操作)。抱卵亲虾的放养量为8kg/亩--10kg/亩为宜。
    2.虾苗的繁育。实践证明,抱卵亲虾及蚤状幼体的培育,采用小面积的强化培育方式效果比较好,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网目为05cm,高为12m的聚乙烯网片,网片的底边埋入泥中并压实,围拦在池塘的一角,面积为50平方米--60平方米,沿围网的一周投放水草,如水葫芦、水花生等新鲜水生植物,占围网内水面的20--30%,将抱卵亲虾放入围网中进行培育。亲虾投放后,每天检查虾卵的发育情况,待蚤状幼体全部脱离母体,用虾笼等捕捞工具将亲虾捞出上市,此时,在培育池塘中按150kg/亩--200kg/亩施入发酵后的有机肥,继续培养虾苗的饵料生物。
    围网中的蚤状幼体,用熟鱼糜和蛋黄培育,鱼糜与蛋黄均以60--80目筛绢过滤后进行泼洒,一天4次,每万只虾苗以鲜鱼05kg和蛋黄2个投喂。蚤状幼体经一周的强化培育,其体长已达05cm左右,可轻轻拆去围网进行苗种培育。苗种培育前期改鱼糜和蛋黄为豆浆,每天用黄豆3kg左右/亩磨成豆浆分3次投喂,经过15天左右培育,虾苗体长约达1cm左右,除每天投喂豆浆外,增加投喂入工配合饲料,投喂量占虾体体重5%左右,每天投喂2次,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20%,下午投喂量占80%,并沿池边浅水区域多点定点投喂。
    四、水质管理
    青虾繁育的水质管理主要是确保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充足的溶解氧和适宜的酸碱度。幼虾培育至体长15cm--20cm35--40天,在苗种培育期间放养密度大,水质易变,应根据水色、透明度和虾苗的吃食情况及时调节好水质,加强水质的科学管理。
    1.适时适量施肥及注排水。在控制好池塘水体肥度的同时,也要满足虾苗摄食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需要,一般情况下,虾苗培育池塘一个月施肥2--3次,每次施入有机肥150kg--200kg,并根据池水的透明度及时注排水。青虾苗种培育后期池塘水深需加到10m--12m,以确保青虾苗种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2.调节水体pH值。青虾喜生活在微碱性的水体中,随着人工饵料和有机肥的投入,水体pH值缓慢下降,应每周测试1次水体的酸碱度,若pH<70,则用生石灰5kg/亩全池泼洒,既起到调节水质,增进幼体蜕壳生长,又起到防病的作用。
    五、虾苗捕捞
    青虾苗种体长达15cm--20cm时,育苗池内苗种的放养密度已相当大,为提高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应及时进行分塘,虾苗的捕捞工具可用鱼苗网轻轻拉出,也可根据青虾苗种具有集群趋光的特性,进行灯光诱捕,采用30--40目筛绢制作成的三角形手抄网,反复在池边抄捕。
提高池塘养殖青虾单产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对青虾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及颗粒饲料研究的深入,青虾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养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示范推广效果。由于安徽省芜湖地区与苏、浙等地相比养殖起步迟,技术不够成熟,单产低,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效益,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单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造成青虾单产低的原因
    1.养殖池塘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不合理,池水深度过浅或过深;二是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多;三是进出水没有严格过滤,没有设置附着物或移植水草等。
    2.放苗时间、规格和密度不当,在池塘中往往形成青虾几代同堂,商品规格小,上市率低。
    3.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一是水质管理,由于水质是控制水体肥度及溶解氧的高低,使之适应青虾的生长需要,而在大多数养殖者中,只知道养殖青虾要求水体溶解氧高,忽视水质的肥、活、爽三要素;二是饲料选择与应用不合理,在养殖中多采用米糠、菜饼等混合糊状喂养,没有搭配动物饲料,饲料利用率低,且易恶化水质。
    二、提高单产的对策
    1.改造池塘条件
    (1)池塘的面积、形状及深度  面积一般为3--5亩,长方形为宜,池深要求在12m左右,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
    (2)池塘清整。清除过多的淤泥,底泥保持在10cm左右,池塘坡度按125--13修整,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
    (3)移植水生植物。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左右,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水生植物既可净化水质,又可避敌害,还可提供青饲料。
    2.调节水质,增加水体溶解氧
    (1)适时施肥。把握水质既是关键,具体是肥两头,清中间肥两头是指虾苗至幼虾阶段和晚秋时节,清中间是指8月份--9月份高温阶段,要求水质清爽,防止缺氧。施肥可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5kg/亩--10kg/亩。
    (2)适时注水。一般养殖前期和养殖后期少加水,养殖中期多加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防止池水老化。在加注水时,要进行水质过滤,以防敌害随水流进入池塘内。
    (3)适时调节水体pH值。每月一般泼洒生石灰2次,保持池水pH值在70--80之间,以利于青虾蜕壳生长。
    3.改进放养模式,调整放养密度
    (1)改进放养模式,调整几代同堂。由于青虾繁殖快,养殖户多数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这种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
    (2)调整放养密度,提高上市规格。青虾放养密度过大,不仅造成饲料不足时青虾互相残杀,而且产量低,商品规格小;放养密度过小,水体利用率低。放养密度以4万尾/亩--5万尾/亩为宜。
    4.调整饲料结构,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一年中养殖两茬青虾就有两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
    (1)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都有所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
    (2)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日投喂2次,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5.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
    三、建议
    1.青虾种苗最好选择大型水域中规格为150尾/kg--200尾/kg的抱卵虾,并筛选虾卵发育程度基本一致的亲虾,集中孵化育苗,使虾苗规格整齐。
    2.青虾投放,一个池塘必须一次性投足数量,不得添添补补,造成苗种规格不整齐,且易造成互相残杀等不利青虾生长的危害。
    3.池塘中必须设置一定隐蔽物,最好是在池底种植水草,且把水草与池埂平行设置成条形状,每条宽度为10m,总的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左右为宜。
    4.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物浓度不得超过05ppm

 

 


第三讲: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

 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2. 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

从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

3. 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

二、池塘要求及设施

河蟹的池塘养殖是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与其它的养殖方式相比,也是当前人工养殖河蟹,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养殖池塘的水环境控制水平、苗种的质量、日常管理的保证三个方面。

1、池塘要求: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地方,河蟹的池塘养殖应尽量选择较大的水面,大小的原则是,对于养殖户来讲,能够容易操作控制就可以,一般面积达到15-20亩为宜。这是因为水面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达到自助增氧的目的,也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及时逸出。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建成连片的养蟹池塘。池塘一般应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这样的蟹池采光面积大,光照时间也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氧,池塘深度要能适合于不同季节对水位的调控要求,一般情况下,水深应控制在0.8-1,在夏季应控制在1-1.5,另外养蟹池塘的池埂与一般鱼池的池埂要求也不一样,为了要方便河蟹出水活动,所以要将池埂的坡面加宽到3以上,坡比为12.513

2、池塘设施:养蟹池塘还要建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水最好采用高位进水,排水应采用低位排水,将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由于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养殖池塘四周还要建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防逃设施要求高于池埂0.5以上。修建防逃设施可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原则是选用的材料要表面光滑,使河蟹难于攀爬,并且要坚固耐用,不怕风吹雨淋,不会污染蟹塘环境。目前常见的防逃设施主要有,砖砌防逃墙。这种防逃墙要将墙内侧用水泥抹平,增加表面的光滑性能,此外还有铝塑板防逃墙和防逃网上加盖塑板等方法。如采用防逃网时,要求要将网的底部埋入土中。

3、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3月初,放养水温要求不低于4时进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由于河蟹具有底栖生活的习性,而淤泥又是底质的污染源,所以我们要在每年的秋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底部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然后晒塘过冬。我们要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为70100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后开始注水,使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5天后待生石灰的药效消失,就可以开始种植水草了。

河蟹养殖户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蟹大小,看水草”。这句话充分的说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因为水草对维持蟹池的生态环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值的作用。二是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三是水草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四是水草能为河蟹提供蜕壳的隐蔽场所,并在炎热的夏季,使河蟹借助水草遮荫降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长的生态环境。

河蟹养殖池塘可投放的水草种类有很多,一般投放的水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漂浮性植物,如紫背浮萍、凤眼莲。另一类为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金鱼藻等;在蟹池中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植物为主,浮水性植物为辅。种植面积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过三分之二,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盖水面面积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浅水区域,种植面积不超过五分之-。目前在养蟹池塘投放较多的,河蟹比较喜食的沉水性植物有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伊乐藻等,浮性植物以紫背浮萍为主。水草种植应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种植水草可以播撒水草种子,也可以采用整株移植的方法。

4、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为底栖动物,行动缓慢。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任其自然繁殖,螺蛳的净水能力强,在养蟹池中移植螺蛳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三、苗种放养

1:蟹种选择

目前,我国用于人工养殖的蟹种主要包括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三个水系的蟹种。三个不同水系的河蟹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原生活所处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地理种群的差异,导致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有所不同,养殖效果更是大不一样。

如长江水系的河蟹, 9月中旬开始洄游。从养殖效果来看,长江蟹生长最快,二秋龄成蟹个体大,可达150g250g/只,规格整齐,群体增重710倍,回捕率可达30%~40%。而辽河水系的河蟹,洄游时间是三个品系中最早的,一般8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份。  辽河蟹二秋龄成蟹个体小,规格为100g150g/只,群体增重35倍,回捕率为20%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辽河蟹已经适应了北方的寒冷气候。瓯江蟹一般10月下旬才开始洄游,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份,瓯江蟹二秋龄成蟹规格为80g150g/只,群体增重13倍,回捕率仅1%。所以根据三个不同水系河蟹的生态习性,我们在选择蟹种时,就要选择适合于所处区域、自然条件的蟹种放养    

 2:蟹种质量鉴别   

养殖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的蟹种作基础。苗种的质量是河蟹的养殖关键。

我们进行商品成蟹养殖,应选择放养-秋龄的蟹种。当年秋季即可收获。目前人工养殖的蟹种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外购的蟹种,另一个是自育蟹种。在生产中我们提倡养殖户放养自育蟹种,因为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能力和商品蟹的成长规格,比外购蟹种更有优势,品质更有保证。我们选择、鉴别蟹种质量时一是看体色。刚出水或离水时间不太长的幼蟹背甲以青灰色为好,壳色鲜艳有亮光。如离水干放时间过长,造成体内严重失水,使背甲壳色变淡,呈浅微黄色,这种蟹种虽然未死,但比较呆痴,活动微弱,绝大多数要死亡;二是看活动。蟹种运输多在冬春季节、较冷的天气中进行,当气温在4以上时,爬行活跃,运动自如,活泼。三是看肢体、步足和鳌足是否齐全,身体健壮,没有损伤为好。并且放养时要求,选择的同一批蟹种要放入同一个池塘中。

3:放养蟹种的规格、密度

放养的密度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池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蟹种规格为80-120/千克,要求成蟹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50以上,每亩可放蟹种600-800只。如蟹种规格为120-200/千克,要求成蟹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00-120,每亩放蟹种1000-1200只。蟹种放养前,先将蟹种进行缓苗处理。方法是将蟹种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池水中浸泡1-2分钟后取出,在空气中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蟹种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再进行放养。放养时应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应将蟹种均匀的放在池塘四周,让其自行爬入水中,并尽量使蟹种在池塘内分布均匀,严禁将蟹种成堆的倒入池中。目前河蟹养殖的混养模式主要是,蟹池混养青虾,混养青虾可在2月份放养3厘米幼虾35千克/亩,也可在7月份放养12厘米虾苗34万尾/亩,这样一年可收两次成虾,增加池塘养蟹的经济效益。

四、饲养管理

池塘养蟹饲养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饵料的投喂、水质的调节、水草的管理和日常管理。

1:饵料

由于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所以河蟹的饲料来源也就比较广泛。这其中包括:天然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等。天然饲料主要是指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各种水生植物。动物性饲料是指投放的螺狮、小虾、小杂鱼等。还有就是专为河蟹养殖而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河蟹的人工养殖提倡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投喂

河蟹的人工池塘养殖从放养蟹种到收获,中间有6-8个月的生长期,为了促进河蟹生长,应合理分配,控制饵料的投喂。我们在池塘中培育的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只解决了河蟹的部分饲料来源。因此为了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我们还要在养殖过程中,按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等动物性饵料。 投饲的原则为:在饲养前期的36月,河蟹生长速度快,蜕壳次数多,以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块为主。在饲养中期的78月,正是高温天气,应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河蟹植物性饲料的摄食量,防止河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的8月下旬—11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满足河蟹的后期生长和育肥的营养需要。在饲养前期和后期,每周按总投饲量的45%,投喂-次冰鲜鱼块,在饲养中期每二周投喂-次,方法是先将冰鲜鱼剁碎,然后与配合饲料拌匀投喂。每天投饵两次,上午8-9点投喂饵料总量的30%,傍晚17-18点投喂饵料总量的70%。坚持每日检查吃食情况,控制投饲总量,投饲量以投饵后1.52小时基本吃完略有剩余为标准,不得过量投喂。投喂时,要沿池塘四周将饲料均匀投在浅水区,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及河蟹摄食情况,做到晴天多投,吃食旺时多投;阴天少投,水温低时少投;闷雨天不投,蜕壳时不投,水质恶化不投。

3 水质管理

在整个饲养期间,始终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在不同的季节和河蟹不同的生长期调节池水深度。在34月表层水温比底层水的水温高出3-5,而高水温是幼蟹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饲养前期水深应控制在50厘米为宜。并每隔10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15%。采取早上排水、上午进水的方法。56月间河蟹还较小,蟹池水深可渐增至0.8-1。并每隔71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20%78月进入高温季节和河蟹快速生长阶段,水质极易污染,上下层水温差大,表层水温高,水深应控制在1.2-1.5,并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30%9月份以后由于蟹体增长,相对密度加大,水污染加剧,水质容易恶化,应加大日换水量达到池水40%左右。同时为使池水呈微碱性,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脱壳生长。要每隔1015天使用1次生石灰来调节水质,一般每亩每米水深每次用生石灰510公斤,全池均匀泼洒,注意在高温季节生石灰应适当减量使用。还要每15天施用1次光合细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时,施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效果明显。同时还可预防病害的发生。

4:水草管理

要养好一塘蟹,就要种好一塘草。因此在生产中应密切注意,水草的长势情况。控制好水草面积。有很多因素影响水草的生长。如池塘底质恶化,气温较低时,水草长势不旺或水草过少,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繁衍等情况下。要及时补种,并使用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来降低氨氮,促进水草生长和天然饵料的繁衍。如水草长势过旺时,水草面积大,遇闷热天气,光照不足会使水草腐烂,腐败的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导致严重缺氧。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打捞漂浮在水面上腐烂的水草,并割除过多的水草,可在蟹池中间割出一些草路,纵横于池中各处,让河蟹有自由活动的通道。还可加深池水,让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抑制水草的生长,避免草头浮在水面遇阳光暴晒而腐烂死亡。如水草过多的蟹池,一时难以割草的情况下,应采取人工救急的措施来防止缺氧,不要在缺氧情况下临时割草和换入新水,这样会搅动池底,让污物泛起,就会使缺氧情况更加严重。正确的方法是先人工施入一些增氧药物,以补充水体中溶解氧的不足。最好施入片状的长效增氧药物。待天气状况好转后,再正常割草和换入新水。

5:日常管理

要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观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查看水草天然饵料和螺蛳的数量,及时调整补充;随时检查防逃设施,严防河蟹逃逸;提倡健康养殖,生态防病,做好病害预防。目前,河蟹养殖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红腿病、蟹奴病、黑鳃病、肠炎病、.颤抖病。只 要我们保证放养健康的蟹种,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等技术措施,就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6.捕捞时间

成蟹的捕捞时间-般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蟹的出池规格应在100/只以上。商品蟹上市前15天应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常见的河蟹捕捞方式有地笼捕捞,和在每年秋天河蟹性成熟后,开始生殖洄游经常上岸时,采用人工收集的方式进行捕捞。采用地笼捕捞时,先将地笼下到虾塘四周,等待1-2小时左右,将地笼拉起就可以收蟹了,捕起的商品蟹应先放在防逃箱中,经2小时以上的吐泥滤脏后才能包装销售。到这时一次河蟹的养殖周期就结束了。以上我们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四讲:池塘生态环境中生物制剂如何调节水质

一.微生态制剂

所谓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由于其调节肠道之功效,快速构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无论在婴儿,老人,还是新生畜禽可以防止和治疗腹泻,便秘。

优点: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即使健康人也可以服用,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且腹泻病人可以服用,便秘病人也可以服用。

  人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米雅BM:为宫入菌(即酪酸菌)芽胞活菌制剂,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

   丽珠肠乐及金双枝: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在肠道定植,从而阻止有害菌的入侵。

   整肠生:为地衣芽胞杆菌无毒菌株活菌制剂。

   培菲康及贝飞达: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

   乳酸菌素:由无菌鲜牛乳经生物发酵制成。另外还有一些口服液,如“昂立1号”、康必得等也是以活菌及其代谢产物,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

  阿泰宁宝乐安: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制剂,东海酪酸梭菌CGMCC0313-1菌株,可以分泌肠黏膜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酪酸,从而达到修复肠黏膜,消除肠道炎症 ,营养肠道的目的。并能促进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抑制痢疾志贺氏菌等肠道有害菌的生长,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胺、氨等有毒物质对肠黏膜的毒害,恢复肠道免疫功能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爽舒宝:为口服凝结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TBC-169菌株,可以分泌肠道蠕动促进剂乳酸,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乳酸还是肠黏膜的营养物质,有修复肠黏膜、消除炎症的功能。同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能促进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生长,分泌抗菌凝固素,抑制肠道内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肠道有害菌,将氨、胺、粪臭素、吲哚等肠道毒素的产生减少50%以上,消除肠道毒素对肠的麻痹作用,避免肠道毒素吸收入血对肝、脑、皮肤等造成损伤,并能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同时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内产生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酶以及多种维生素类营养物质。

  目前常用的人用微生态制剂有:宝乐安,爽舒宝,阿泰宁,常立宁,妈咪爱,思连康,整肠生,米雅等,但要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微生态制剂在研制的时候是含有肠球菌的,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畜禽上的微生态制剂有:

  乳酸菌类:嗜酸乳杆菌,嗜热乳杆菌,双歧杆菌,醋酸菌群。由日资广州益元生物科技出品。

  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放线菌群。由益元生物科技提供。

   酵母菌:作为中国专业从事酵母及酵母衍生物产品的上市公司,其饲料酵母产品同样出色。

  产酶益生素:筛选的益生素可以产酶,促进消化。

  保得益,屎肠球菌,属于乳酸菌类,属于单胃动物自身存在的益生菌,直接调节胃肠 ,由德国出品。

复合菌类:专业发酵处理污水、垃圾、秸秆、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由日资广州益元生物科技出色。

 

二.怎样合理调节水质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特别是一些老池塘、水源条件不好而又无法换水的池塘、投饵量大尤其是草料的使用量大的池塘、有机肥使用量大的池塘,往往造成水体的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我们在全国各地的调查中发现,许多池塘的氨氮高达2.5以上,亚硝酸盐高达0.3以上,硫化氢高达0.3以上,并且有的池塘同时各项指标都偏高,而这些池塘往往给人们造成一些外观上的假象,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都比较大,但水体的颜色各有不同,氨氮偏高水体一般呈蓝绿色,亚硝酸盐偏高水体一般呈现出很淡的颜色甚至五色,硫化氢偏高水体一般呈现出黑色并带有悬浮物,而当养殖水体出现以上情况时不但严重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往往会带来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中毒及大面积死亡。

    对于以上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已发生死亡时,养殖业主往往会很急,因此大量地使用药物,杀虫剂、消毒剂不断的使用,但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使当时好一下,但很快又会复发,病情得不到彻底解决,有一些较好一点的养殖户,也知道是水质恶化,到鱼药店里看到调水的药物买回家就用,特别是一些微生态制剂,被大量应用,而往往也取不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养殖户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大量的换水,同样问题得不到解决,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要彻底解决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要了解水体的恶化程度: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和一些设备或试剂,对水质进行较全面的检查和分析,得出较具体的数据,才能准确知道要使用的药物和使用药物的剂量。②要了解病情的感染程度:对患病对象进行彻底的检查,检查出患病的病原及受感染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和掌握用药的剂量。③要了解周围的环境:对水源进行分析,了解水源的水质状况,同时对周围养殖的情况也要做较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发病情况,对当时的天气情况也要做一些必要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用药。

     对以上情况作到全面了解以后,再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对症下药,在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如周围环境条件较好,应先换水再用药,这样用药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就是在换水以后,由于一般情况下,底层水及底质无法换动,因而,水质调节剂仍然还是要酌情使用。

2            根据病情对症下药,通过以上的检查对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后,则应根据发病原因,发病的严重程度,周围的环境条件以及天气情况,决定用药的种类、数量、时间等,不能生搬硬套,人家用什么药,人家怎样用就按人家的药、剂量用,这样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并耽误最好的治疗时间。而一般的药物对水体或多或少地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给以后的用药带来更大的困难。

3            无论病情严重程度如何,只要水质条件不好,一定要将水质调节好以后才能使用杀虫剂或消毒剂,因为如果水质调节不好,水体对药物的破坏程度很大,很难掌握药物的使用品种和使用剂量,更有甚者,有的药物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进入水体以后,甚至与水体内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有害有毒物质,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可能造成新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中毒和大批死亡。

4            要选择好调水的药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药物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就是既要快速,又要彻底,并同时对各项指标都要有作用,而且对水体不能有破坏作用。我们在大量的实践中已经证明武汉科洋公司生产的水质保护解毒剂就具有以上所要求的特点,它由络合剂、解毒剂和增效剂经科学配方加工生产而成,为淡黄色块状晶体,对含氯药物(如强氯精、漂白粉、二氧化氯)、重金属盐类(如硫酸铜、重铬酸钾、氯化铁、高锰酸钾等)、农药及农药中的杀虫剂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同时本品能强力除去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并能调整pH值,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提高鱼虾免疫力,增强鱼的食欲。在鱼类浮头、靠边时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能明显改善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鱼类浮头。本品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是无公害的环保型水质保护剂。

     水质保护解毒剂的使用方法为:①苗种放养前,消除水中有害物质,建议用量为0.40.6毫克/升(270-400/亩·米)。②消除由于含氯药物、重金属盐类、农药及杀虫剂引起鱼虾药害(如浮头、狂游、靠边),建议用量为0.61.2毫克/升(400-800/亩·米),一般24小时可以解除药害。③使用药物前一天可以用水质保护解毒剂0.4--0.6毫克/升(270-400/亩·米)化水泼洒,清除水中的有毒物质,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包括以前使用药物的残留),从而使要施用的药物发挥良好的效果。④水质不良(如发黑、浑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过高等)引起的鱼虾浮头靠边,燥动不安,建议用量为11.5毫克/升(6701000/亩·米)。水质特别恶化如氨氮大于1.2、亚硝酸盐大于0.25、硫化氢大于0.2时,用量可以加大到2.0--2.5毫克/升(13001700/亩·米)。⑤对虾养殖可以用1-1.5毫克/升(6701000/亩·米)直接洒人池塘,对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引起对虾的毒害具有显著效果。

三.夏季如何调节水质

夏季是养殖鱼类生长的旺季,水质的优劣是鱼类饲养的关键。因此应做好水质调节管理。  

开启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机调节水质,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池水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天气闷热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  

泼洒生物制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 EM菌等生物制剂,可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调节好水质,并能预防细菌性鱼病,提高鱼的摄食能力和免疫功能。  

加注新水:注新水可增加溶氧和营养盐类,冲淡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一般每 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 15-20cm

 

四.      鱼虾养殖如何巧妙调节水质?

养殖鱼虾需要良好的水质,标准是:水质鲜绿色或茶褐色,浓而不混;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的日变化明显,有朝红夕绿的变化。这样的水浮游生物多,溶氧条件好,既保证了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水质呢?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来实现。“鱼虾水质调理剂”能通过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快速有效地降解和矿化水体中的大量的有机物及各种垃圾、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和磷等有害物质,以纯生物方式(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产物)改良调理水质,大大减少水底淤积对鱼虾生长繁殖造成的伤害,维护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并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鱼虾成活率30%以上。“鱼虾水质调理剂”能广泛用于包括鱼虾、甲鱼、蟹类在内的海水和淡水养殖业。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用量少,每吨(或立方米)水体用0.2-0.6;功效高,三到五天即可见效,用一次可间隔20-30天。

    如果鱼虾水质调理剂和水产饲料添加剂配合使用,就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产饲料添加剂”具有驱虫抗病、促进生长和提高饵料报酬率等多种功能,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水产饲料添加剂使用范围同鱼虾水质调理剂一样,用量少,效率高,按饵料量的1.5‰左右添加,或按水中鱼虾体重,一公斤0.6,连用20天,间隔1个月。

 

 


第五讲:虾蟹混养技术

 

虾蟹混养具有资金投入少、周转快、效益高、风险小、易于推广等优点。

1              池塘环境。池塘面积2668平方米(4亩),池外沿四周用钙塑板围拦,高55厘米,防老鼠与蛙类。池边用08号聚乙烯网片做一层围栏,网高120厘米,网盖100厘米。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放种前对池塘改造修整,清理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加固池埂,堵塞漏洞。2月下旬每667平方米用100公斤生石灰对水后均匀泼洒,进行清塘、消毒、曝晒,在前月上旬进水深60厘米,进水口用5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

2             水草种植。310种植轮叶黑藻与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占水面面积85%以上。另投放螺蛳05公斤/平方米,饲养后期如不够可以补放。

3             养殖方法

1).幼蟹放养。水深5060厘米4月中旬选择晴天中午放养经大棚培育的34期幼蟹,667平方米放养量750只,共放养3000只。

2).青虾放养。220清塘后放养青虾,规格为182厘米2,数量3公斤667平方米,共放养12公斤525放养抱卵虾075公斤667平方米

3).饲养管理。主要靠人工投喂,早期投喂煮烂的小杂鱼(与麦粉拌和);中期投喂切碎的小杂鱼与麸皮、玉米、小麦精料;后期以精料不主,玉米与小麦煮烂投喂,每隔7天加投1次动物性饵料。每天投精料35公斤4公斤,动物性饵料3公斤。保证饵料新鲜,投饵点在池边浅水草偷中。每天检查残饵情况,确定投饵量。投喂时间为每天下午6时。

4)水质管理。养殖初期水位为60厘米,当水温达20度时水位调至70厘米,每78天进水1次。水温达25度时水位升至1,水温30度时水伴升至15。每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当水总量的1323小时内换完,水位切忌大起大落。水温升至2025度时,每20天用05×106浓度生石灰水全池泼洒,25度以上每10天用1×106浓度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时间以中午12时为宜。蜕,壳时不能消毒  。池水PH值保持7585

5)防病。幼蟹进塘第5天起,每公斤饵料中拌入6土霉素,直至8月底结束。

4.捕捞方法。有地笼网捕、岸边捕捉和干池捕捉等。

 


第六讲:生态养殖中常见病诊断及防治

一.鱼类常见病防治

春季(阳历3-5)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鱼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先清除,后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

[治疗方法]

肉眼可辨出,可用镊子来清除,然后局部用红药水涂抹伤口!(

 

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敌百虫,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可选用O03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 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穿孔:病鱼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病鱼的体表,以开始的红斑到随后的皮肤和肌肉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和穿孔为特征。发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两侧、头后背侧、鳍条基部等处,以躯体两侧最多见。在一尾病鱼上少则有1-2处病灶,多的可达7-8处。最初是在体表出现的黄豆大的红斑,这种红斑逐渐扩大,红斑处皮肤红肿、鳞片松动,基部充血。随后表皮糜烂,鳞片脱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着真皮也坏死溃烂露出肌肉,肌肉发生溃烂后留下坑状的溃疡灶。溃疡的大小、深浅不同,小的0.2-0.3×0.2-0.5厘米,大的可达25×26厘米,浅的溃疡深度仅0.1厘米左右,深的可达0.6厘米。溃疡灶内由于组织的坏死程度不同,因而溃疡面高低不平。溃疡的形状有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边缘不整齐,灶内有不规则的出血区,在一些陈旧性的溃疡灶内有水霉寄生。溃疡周围的组织充血发红、肿胀、鳞片竖起。已经形成溃疡的,最后多向穿孔发展,肌肉彻底坏死烂掉,穿通体壁,形成穿孔,暴露出体腔和内脏,水很快涌入体腔,引起病鱼死亡。穿孔的形状多为类圆形,小穿孔的直径12厘米,大的2-4厘米,在一尾鱼上一般仅有一个穿孔,穿孔处可见残存的骨刺。发生在尾部的溃疡则溃烂至露出骨骼。有的病鱼可见眼球突出。体表变化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见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充血、肿胀、质地脆弱,鳃丝及肠粘膜上附有较多的粘液。

[防治方法]

1.鱼种进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消毒鱼体。

2.,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

浸洗药物:

(1)食盐:每50公斤水加食盐1.5公斤,浸洗5分钟。

(2)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15分钟。

(3)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药0.3,浸洗1-2小时。

涂抹药物:

(1)四环素或金霉素消炎油膏涂抹鱼体患部。

(2)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用凡士林调合,抹于鱼体患部。

 

幼鱼的脊柱弯曲常常是由于身体内的寄生虫或者是基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药物中毒所致,如敌百虫剂量过高),而对于大鱼来说原因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身体为球形或卵圆形,表面长着短小而分布均匀的纤手,身体的中央有马蹄形的大核,患病鱼体上的囊泡就是由这些小瓜虫大量密集寄生所出现的现象。这种属于金鱼、热带鱼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发的后期鱼体表面会有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光泽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精神萎靡,有时浮游于水面,有时群集于养鱼容器之一隅,很少活动,终至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在每公斤水含1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三的醋酸亚汞溶液浸洗30分钟,或者稍微提升温度。原来鱼缸里的水应当彻底换掉。

 

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硫酸铜0.2、亚硫酸铁0.2,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小苏打50,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孔雀石绿,放在100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1-2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0.2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春季是鱼病多发季节,为了鱼友们更方便的鉴别与防治,以上Word文档为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简表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1、呋喃西林(C6H6O4N4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为柠檬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仅微溶于水。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灭力,而且细菌对本药品不产生耐药性,是治疗细菌疾病的常用药物。

2、硫酸铜(CUSO4*5H2O)

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含有5个分子的结晶水,为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失水变成白色,吸潮后又能变成蓝色,如果过于潮湿,也可以潮解,但不影响药效。硫酸铜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其灭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响,因此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认为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硫酸铜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越大,而水温越高、PH值越低、有机物越少,则硫酸铜的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硫酸铜可以杀灭鱼体外部寄生的多种原虫类及蚤类,是常用的外用药物。但由于有残毒(铜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肝、肾组织内),并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另外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使用时应准确的测量水体。溶解硫酸铜的水,温度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3、硫酸亚铁(FESO4*7H2O

又名绿矾、铁矾,含有7个结晶水分子。为透明、淡绿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水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的碱式硫酸铁,即无药用价值。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等药物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

4、敌百虫(C4H8CL3O4P

该药化学名为00-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脂,为农业、畜牧业、卫生等方面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较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并继续分解,直至无杀活性为止。

鱼病防治上可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规格,常用的是90%的晶体。

敌百虫为低毒、残留量较少、残留时间较短的有效杀虫药,其作用机制是有机磷掌管神经正常冲动传递的胆碱脂酶结合,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内积累,使神经传递机能中止,导致昆虫、甲壳类等中毒死亡。在鱼病防治上,敌百虫广泛用于防治甲壳类引起的鱼病以及鱼体外和肠内的寄生蠕虫病等。

本品为紫黑色细长结晶,不透明,具蓝色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为强氧化剂,与有机物相遇时即释放出氧,将有机物氧化,因而有强的杀菌力,其本身则还原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与蛋白结合成蛋白盐类的复合物,因此低浓度时有收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有刺激及腐蚀作用。在鱼病防治中,用以防治三代虫病、指环虫病及锚头鲺病等。

6、氯化钠(NACL

即食盐。鱼病防治上是利用其渗透作用达到杀灭一些体外寄生虫的原生物及微生物等。

7、氯化铜(CUCL2

为蓝色粉状物,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受有机物的影响较硫酸铜小。用以杀灭椎实螺,预防双穴吸虫病及血居吸虫病等。用量要准确计算,稍过量即能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8、孔雀绿(C23H25N2CL

也叫孔雀石绿、苯甲醛绿,为翠绿色有光泽的结晶,属三苯甲烷类染料。

孔雀石绿是药用染料中抗菌效力较强的一类,可溶于水。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水霉病及小瓜虫病等,效果较好。

孔雀石绿是一种光敏性药物,其毒性可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加大,因此用时需注意不能在白天阳光强烈时进行。同时池水的PH值在9以上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它不能与锌或马口铁制的器皿接触,以免因锌溶解引起鱼急性中毒。孔雀石绿不能粘在人的皮肤上,更不能进入口中。

孔雀石绿能引起鱼类的鳃和皮肤上皮细胞轻度炎症;使肾管腔有轻度扩张,肾小管壁细胞的胞核也扩大;更重要的是影响鱼肠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简称SD。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稳定,遇日光颜色可逐渐变深,应盛于避光容器内密封保存。为内服药,吸收完全,机体对其排泄较慢,有效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副作用和毒性均小。在鱼病防治上用以治疗肠炎和赤皮病

10、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灵。为黄色晶体,无味,极难溶于水。有广谱抗菌作用及抗原虫作用。较少产生耐药性,毒性较低,无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全池遍洒,可以防治白头白嘴病及烂鳃病。

11、盐酸金霉素

金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稳定,遇光易变质,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失效。不宜接触金属,以冷藏为宜。有广泛的抗菌谱,主要作用是抑菌,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用药个体可产生抗药性,但一般不高。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白皮病、腐皮病等。

12、盐酸土霉素

又称盐酸地霉素。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性稳定,易溶于水,在碱性情况下分解失效。抗菌谱与盐酸金霉素相似,毒性很小,亦可产生耐药性,但很慢。在鱼病防治上同盐酸金霉素。

13、青霉素

又称盘尼西林。青霉素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极不稳定,加热、光照或加酸碱等均能迅速分解。故应注意有效期。

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如磺胺类广泛,对细菌作用有严格的选择性。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在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在鱼病防治中,主要用在亲鱼运输时泼洒到水中,以防止运输中水质变坏,对产后亲鱼采用肌肉注射,可防治细菌性感染。

14、红霉素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有吸湿性,难溶于水。红霉素具碱性,与有机酸结合成盐后,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为增加。本品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遇酸时不稳定,在PH4以下,效力显著降低。水溶液应冷藏保存,在室温条件下会逐渐失效。

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阴性菌强,细菌对本品很快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3-6个月后仍可恢复敏感度。在鱼病防治上,可防治白嘴病和烂鳃病等。

疖 疮 病:在鱼体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如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

典型的症状是:在皮下肌肉内形成感染病灶,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增多,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细胞游离,里面充满脓汁、血球和大量细菌。患部软化,向外隆起。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隆起的皮肤先是充血,以后出血,继而坏死、溃烂,形成火山口形的溃疡口。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灰黄色的混浊或凝乳状。

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真皮发生肿胀、变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坏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纤维完全解体,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杆菌、脓液及少量已坏死、解体的炎症细胞。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不清,细菌在组织内蔓延扩散,大量炎症细胞弥漫地浸润于组织间隙,脓性渗出物沿着较疏松的组织间隙扩散,为渗出性炎中的弥慢性化脓性炎,即蜂窝织炎。

[诊断]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有些粘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如鲫碘泡虫寄生在鲫鱼头后部的背肌中)。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处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粘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挂篓;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4、用磺胺噻唑喂鱼。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第2-6天用药量减半。药物与面粉拌和投喂,连喂6天;

5、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5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5-20天;

6、每100千克鱼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7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0天。

 

松鳞病: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鱼将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的氯化钠溶液与日俱3%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打印病

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多数两个相连,少数单个,菌体长为0717微米,宽0607微米,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病症 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方法]

(1)在扦插、搬运鱼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全池遍洒。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全池遍洒。

(4)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

(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类似与穿孔这样的病症,属于细菌性感染,肉眼看不出是何种病菌,已经恶化了……可能造成败血。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话,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如不慎碰到,应及早发现并对伤口做消毒处理,同时保持水质的清洁……

 

痘 疮 病

[病原] 疱疹病毒。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影响鱼的生长及降低商品价值,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该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网箱内;当水温升高后会逐渐自愈。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或分离培养到疱疹病毒。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3、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4、曾用氯霉素治疗,每尾病鱼肌肉注射25毫克,同时用0.225x10-6氯霉素水溶液药浴,有一定疗效。

 

用氯霉素粉直接撒在鱼身上应该也会有效果吧。氯霉素溶液或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浸洗多长时间,

一般低浓度,半小时左右。高浓度,十分钟左右。自己灵活掌握……

细菌性感染:通常是在池塘水质不良情况下,常时啄食池壁藻类,或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猛导致引起鱼体受伤造成的……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唇端表皮发炎、糜烂,严重者鳍烂、体表附有许多粘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用1mg/L漂白粉全池泼洒。3%食盐水药浴病鱼10分钟,同时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投喂,每日每10公斤2g 3天一个疗程。

 

 

二.淡水虾的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纤毛虫病因聚缩虫、钟形虫等附生在龙虾的体表、附肢、眼和鳃引起。感染严重时,龙虾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壳和生长。鳃上大量附生纤毛虫,龙虾会缺氧窒息死亡。一般可以采取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来进行预防。治疗,每天用0.4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洗病虾56小时,35天为一个疗程。

   甲壳病因龙虾受到甲壳质分解细菌侵袭,进而引起真菌感染所致。通常虾壳边缘和顶部最易受到侵袭,细菌能迅速通过表皮进入体内,引起病变。治疗,用0.9毫克/升孔雀石绿和2毫克/升福尔马林液混合,给病虾浸洗药浴2030分钟。

  黑鳃病因水质污染、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龙虾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鳃萎缩。治疗,可将病虾放在23毫克/

 坏血病, 这是由缺少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所有淡水虾如罗氏沼虾、青虾等均可发生。虾池中如果缺乏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就有可能引起此病。主要症状:病虾结缔组织内出现溶血和坏死,甲壳下出现黑色斑块,容易被细菌感染。病虾厌食,运动缓慢,腹部关节、附肢与虾体结合处变黑。防治方法1、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搭配喂养的方法预防,在虾池中保持一定量的浮游生物。2、购买正宗厂家生产的复合维生素,如L—抗坏血酸或稳定性较好的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3、按5‰的比例在虾饲料中加入复合光合细菌制剂或加工制成颗粒饲料,经常使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虾饲料中加入0.1—0.2%维生素C,配成药饵,连续投喂1周。病情严重时内服含有0.3—0.4%维生素C的药饵,连续1周,必要时可以延长疗程,直到病愈为止。

 

 

三.       螃蟹常见病防治

一、     抖抖病 

病原 ] 该病可能由病毒和细菌引起,据陆宏达等( 1999 )等报道,一种无囊膜、球状的核糖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不致病时,为肠道寄居,一旦侵入到中枢神经和心脏部位,即会造成较大的危害;也有人观察到另一种比细胞略小,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上,可形成包涵体的病毒;此外,还从患该病的病蟹上分离到了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等。不洁、较肥、污染较大的水质以及河蟹种质混杂或近亲繁殖,放养密度过,规格不整齐,河蟹营养摄取不均衡等,易发此病。 

病状与病变 ] 发病初期,病蟹四肢尚能伸直,以后便肌肉萎缩步足不能回伸,病蟹站立不稳,翻身困难,口吐泡沫,行动无力不能爬行,连续颤抖。病蟹无食欲并停止摄食,不脱壳,体内积水, 3-4 天后即会死亡。 

流行特点 ] 该病主要危害 2 龄幼蟹和成蟹,当年养成的蟹一般发病率较低。发病蟹体重为 3 -120   100  以上的蟹发病最高。一般发病率可达 30% 以上,死亡率达 80%-100% ,蔓延迅速危害较大。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需 15-30 天。发病季节为 5-10 月上旬, 8-10 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水温为 25 -3 5  ,沿长江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等省流行严重。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放养前彻底清塘,并清除过多的淤泥;②养蟹池要多种植水草,覆盖面要达到 50-60% ;③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④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并适当增加植物性的饵料;⑤定期用芳草蟹平或菌必清全池泼洒消毒。 

治疗:外用芳草蟹平或菌必清全池泼洒(前者连用三天,后者隔天再用一次),同时内服芳草菌威和三黄粉,连用 5-7 天。病症消失后再用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二、     黑鳃病  

病原 ] 初步认为该病是由细菌引起。成蟹养殖后期,水质恶化,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病状与病变 ] 初期病蟹部分鳃丝变暗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出现叹气状。 

流行特点 ] 该病主要危害成蟹,常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发病率 10%-20% ,死亡率较高。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保持水质清洁 , 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发病季节每半月用芳草蟹平、芳草灭菌净水威或芳草灭菌净水液全池泼洒一次。 

治疗:外用芳草蟹平全池泼洒,同时内服烂鳃灵散 + 三黄粉 + 芳草多维,连用 3-5 天。 

三、     烂肢病  

病原 ] 该病是因扦扑、运输、放养或在生长过程中被敌害侵袭,使之上表皮损伤后病原菌感染所引起,其致病菌目前尚未确定,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弧菌。 

病状与病变 ] 病蟹的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等症状进行判断。 

流行及危害 ]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 6-10 月。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在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使用河蟹受伤,并要清除危害河蟹的敌害,如老鼠、青蛙等。 

治疗:用芳草菌敌或芳草灭菌净水液全池泼洒可控制该病蔓延。 

四、     固着纤毛虫病  

病原 ] 病原是纤毛动物门、缘毛目、固着亚目的许多种类,其中对蟹形成病害的主要有聚缩虫,此外还有钟虫、单缩虫、累枝虫,腹管虫( Gastrionauta sp. )和间隙虫( lntransty-lumpalaemini sp. )也是其病原之一。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 

病状与病变 ] 固着类纤毛虫在河蟹幼体上寄生时,常分布在头胸部、腹部等处,抱卵蟹的卵粒上该类纤毛虫也可寄生,但很少见附肢上寄生者。幼体被该类寄生的病蟹全身披黄绿色或棕色。蟹幼体正常活动受到影响,摄食量减少,呼吸受阻,蜕皮困难,引起幼体的大量死亡。固着类纤毛虫在幼、成蟹上寄生,多分布于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等处,病蟹体表污染较多,活动与摄食能力减弱,进而又导致更多的固着纤毛虫的寄生,病蟹负担加重,鳃部流出来的水流缓慢,触角不敏感,手摸病蟹本表和附肢有滑腻感。病蟹一般黎明前后死亡。 

流行特点及危害 ] 可危害河蟹幼体及成蟹,但对幼苗池的河蟹幼体危害较大,一旦该类纤毛虫随水流进入育苗池,即会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成蟹受此病感染,即使是不死亡,也会影响其商品价值。该病流行水温在 18 -2 0  ,盐度为 3 时极易发生。我国江苏、湖北、江西等各省的蟹养殖区都有此病发现。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②经常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并投别喂可的饲料,促进蜕壳。 

治疗:全池泼洒:①虾蟹平 500g /  . 米或芳草纤灭 50g /  . 米,连用 3 天; 3 天后全泼洒一次芳草菌敌 200g /  .  

外用的同时内服虾蟹蜕壳平 500 -750g / 100Kg 饲料,以促进蜕壳。 

五、     水霉病  

病原 ] 病原为水霉 , 其种尚未鉴定。发生原因主要是因运输其他病害发生使蟹受伤,真菌孢子侵入而至;此外,困水流与温度原因亦会使卵受感染。 

病状与病变 ] 蟹卵表面或病蟹体表和附肢上,尤其是伤口上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病灶,伤口部位组织溃疡,病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瘦弱,蜕壳困难而死亡。 

流行特点 ] 从蟹卵、幼体到成蟹均会被该病感染,且任何地区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蟹卵与幼体发病易造成大量死亡。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在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勿使河蟹受伤。②在河蟹蜕壳前,增投一些动物性饲料,促使其蜕壳。③育苗期间,要保护水质的清晰,注意保温。 

治疗:全池泼洒水霉净( 1  / 亩·米),连用 3 天。 

六、     水肿病 

病原 ] 该病主要是因为河蟹腹部受伤被病原菌寄生而引起 , 病原菌目前尚未确定 , 有人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 

病状与病变 ] 病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以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葡匐池边,活动迟钝或不动,拒食,最终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流行特点 ]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发病率虽不高,但受感染的蟹死亡率可达 60% 以上。夏、秋季为其主要流行季节。主要流行温度是 24 -2 8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以免受伤;②夏季经常添加新水,并多投投喂鲜活饲料和新鲜植物性饵料。 

治疗:用菌必清或芳草蟹平全池泼洒,同时内服鱼病康散或芳草菌灵。 

 


第七讲:微孔增氧技术在蟹池中的运用

微孔增氧养蟹是去年以来我国正在试验的增产增收新技术。去冬今春,通过多方调研证实,微孔增氧对池塘养蟹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由于病害少,使产品质量有了提高,这与市场的消费需求走势相一致;于是,我立即筹备资金3.5万元,在我租赁的50亩养蟹池中进行了微孔设施的建设,经过一年的养殖,预计每亩可产商品蟹75kg;商品青虾30kg ,虾苗65kg,产值8500元左右,与常规养蟹相比,可增产商品蟹每亩20kg ,增产商品青虾10kg以上,虾苗30kg以上,扣除当年的建设折旧,净增收效益每亩900元左右。一年来的实践,使我对微孔增氧养蟹新技术积累了一点经验,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现向大家作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同行们提供帮助,使要开展微孔增氧蟹的养殖户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同时也希望大家对我的养殖技术提出更好、更合理的建议。

一、合理配备、铺设增氧设施,使全池充氧不留死角。

在一年的微孔增氧养蟹中使我认识到,增氧设施的排布动力的配备对池塘的增氧效果、水质管理和投入的成本很有出入,由于我当时没有实践经验,对增氧设施的建设只是依样画葫芦仅凭参观仿照,因此,增氧不能全池到位,使养殖池的水质调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准备年底根据以下三点重新调整微孔管道设施布局。一是根据面积配动力(空气泵),20亩以内池塘,配1.5千瓦动力泵;20亩以上池塘配2.2千瓦动力泵。由于微管长度在30以内时供气较足,30以上时尾部供气不足(韩国生产)。因此,还要根据架设的微管长度增减输气管道。二是根据池形架设输气管,实践证明,长方形池塘的供气量相对要足。对于狭长形的池塘,动力泵可安装在埂岸上,并可利用1只动力泵同时供应2只鱼池的输气,这样既省成本又省时间,还便于装卸和维修,宽度大的池塘面积,往往在微管管道尾部供气不足,必须增加输气主管密度,增多输气管量来增加供气量,达到全池均衡充气。输气主管越多,供气量则越足。三是微孔管要铺设到埂岸滩,使沿岸的池水也引起对流,重要之处在于沿岸作为投饲与摄食的场所会积累大量的残饵,极易引起缺氧和水质恶化,而水的流动会随时把残饵所分解时产生的有毒物释放和挥发,并增加水中氧气,改良水质,这对全池水质的调控起到了积极主动和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微管养蟹要养好水才能养大蟹、出高产、获高效。

微管增氧养蟹与普通养蟹、养鱼一样,重在管好、调好、控好一塘水。事实上,微管养蟹由于放养密度高,所投的饲料多,河蟹的粪便排泄物同时也增多,在高温的作用下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而亩放量的增加还导致了河蟹在池内活动的总量的增加,造成水质的浑浊,光照的减弱,尤其是水草叶面淤泥多积,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和繁殖,极易引起水草的腐烂死亡,因此,我的体会是:一要养好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们日常采用的生态养水,即种好水草放足螺蛳。在蟹种放养前无水草的池塘一定要种好草,品种最好是河蟹喜欢吃的苦草、竹节草等水草。螺蛳放养量每亩需达到1000斤以上,我在养蟹中采用了二次放养法,清明前每亩放鲜活螺蛳600斤、7月份再每亩补放400斤。水位在6月中旬左右前由初放养时的40cm-50cm逐步加深控制到80cm以内,促进水草成活和生长,使水质能在短时间内由水草、螺蛳的分别作用趋于良性循环。二要调好水,5月份,池塘水质变化最大,调水剂也用得最多,这个季节一般用EM菌原露进行调水,这对增加水质肥度、促进水草生长效果是非常好的。低质改良剂对水草有负面影响,不宜多用。高温季节使用活菌素对水质的不良影响比较小,正常情况下,每月使用一次。7月份开始每隔一天注水一次,逐步使池塘水深增加到1.5M左右,每次注水cm。通过以上的水位调整和生物制剂对水质的调节,一方面池水由于外面清新水源的不断补充,增加了池水的深度和水的容量,相对降低了河蟹和水草的密度,使水草不断得到更多的营养而茂盛生长,为河蟹提供足够的天然饵料和栖息场所。另一方面也使水质不断得到了更新,保证了池水的优化。三要护好草,水草的生长一方面要求水质清澈,保证光照对叶面的照射,另一方面又要求池水有足够的肥度供应生长的营养需求。因此,我感觉水草与水质的关系就像一对双胞胎既相互制约又协同生长。水质过瘦过肥都会影响水草的生长,水质恶化是造成水草腐烂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生物调水剂的使用既要对路又要适量,经验不足时宜少量多次,水草生长有一个量化指标;既5月份时,要求覆盖率达70%,高温季节不超过80%。水草过盛时要人工清除。

三、增安全氧,高枕无忧睡天亮。

今年,我实施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养蟹后,无论是晴热高温天还是闷热阴天或雷雨等不良气候,再也不用象往年那样担心池水缺氧、河蟹死亡,我可以每天踏踏实实、无忧无虑地睡安稳觉,轻轻松松养好蟹。高温季节期间,正常天气下,我于每天下午16:00开机,1900关机,晚上临睡前的2100开机至天亮关机;下雨天,则天黑后开机至天亮。通过增放心氧,增安全氧,我的蟹池内今年从未发现河蟹因缺氧而上岸,包括极易浮头死亡的青虾,也未出现缺氧现象,应该说增氧效果确实明显有效。病害的发生同样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个别蟹塘可能因水质问题引起水草腐烂死亡,而河蟹也能顺利生长,一般不会因此而出现生病死蟹现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明显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这对提高水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