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积散——
主治:五积证(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并能发表解肌寒、邪气,凡外感风寒,头疼、身疼、身热无汗,项背拘急及内伤生冷,胸满恶食,呕吐腹疼及妇女月经不调,血份有寒邪,此方似一张发表外邪,内能湿里的双解方,加减也多,加减后并治腰腿疼。
方组:白芷9-30g 川芎9-30g 炙甘草9-30g 茯苓9-30g 当归9-30g 肉桂(表湿寒重改桂枝)9-30g 白芍9-30g 半夏9-30g 陈皮12-180g 只壳12-180g 麻黄去根节10-180g 苍术26-120g 干姜10-120g 桔梗13-360g 厚朴10-120g小量煎服,大量散服,煎时加生姜引,头疼加葱白引。
加减:1、气嘘体弱者加:人参12g 白术12g;
2、四肢逆冷而有虚汗加:炮附子9g;
3、如有汗之人去:麻黄 苍术二味;
4、五积散本方加:牛膝10g 木瓜10g 广元3个 荆芥6g 薄荷6g 槟榔6g 苍术10g 花椒9g 艾叶9g 骨草9g各等份---主治腰腿疼。研细散服,日2次/9g。
5、五积散本方加:香附9g 木香6g 只壳9g 陈皮6g 砂仁6g 川芎6g 半夏6g 白术9g 主治头晕耳鸣,不食,胸肿胀满并治妇女月经不调。
6、五积散本方加:杜仲13g 古币10g 木瓜13g 三七10g 马钱子制9g 麻黄9g 共研细炼为蜜丸9g,日2次/9g开水冲。主治:腿疼。
说明:此方按证加入,服时由少到多量,日2-3次/6-9g。
二、主治:年久风湿麻痹抽筋,两脚不能行或不能起立者,下分四段服腰;
1、羌活6-9g 独活6-9g 麒麟5-8g 藕节5-8g 菟丝子6-9g 龟板9-11g 鳖甲6-9g 故纸6-9g 木瓜5-9g 归尾6-9g 生地6-10g 红花3-6g 桂枝6-9g 淮牛膝6-9g 六汗5-8g 骨碎补5-8g 鸡因珠头9g——3付连续水煎服。
2、羌活6-9g 独活6-9g 寄生6-9g 牛膝6-9g 杜仲9g 六汗5-8g 秦艽6-9g 鳖甲6-9g 防风5-8g 生地9-11g 人参9-13g 茯苓6-9g 当归6-9g 炙芪9-16g 苡米9g 白术10g 炙草6g——3付连续煎服。
3、羌活5-8g 独活6-9g 麒麟5-8g 骨碎补6-9g 六汗5-8g 龟板6-9g 鳖甲6-9g 当归6-9g 川芎4-7g 白芍6-9g 九地黄6-9g 党参6-9g 茯苓6-9g 白术6-9g 淮山药6-9g 芡实6-9g 炙草4-7g 牛膝6-9g 淮牛膝6-9g 木瓜5-8g 杜仲6-9g 桂枝5-8g——3付同上,吃完以上三付方愈。
4、属综合疗养方:人参9g 炙芪16g 茯苓16g 白术9g 九地黄9g 白芍9g 川芎9g 当归9g 淮山药9g 芡实9g 冬虫9g 故纸9g 阿胶9g 川杜仲9g 桂枝8g 牛膝9g 木瓜9g 六汗7g 莲子9g 菟丝子9g ——3付煎或散服。
说明:前大量小量根据病情定量,病重用大量,轻用小量。
三、抽筋验方:
夜间较重者加:
1、白芍30g 炙草12g 木瓜30g 牛膝10g 四味水煎5付;
2、补骨脂30g 酒一斤,泡7天,每夜喝一小杯。
3、外擦樟脑酒或松节油,每日2-3次。
四、血痹虚痨证——
主治:血痹属阴阳,营卫,气血全低微不足,阳气不足,阴血涩滞所致寸口关脉微,尺中脉小紧,外表麻木不仁,向似风痹(但风痹以疼为主、血痹以麻木为主)。另外西医称其为末梢神经炎,及神经麻痹证或低钙性抽搐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硬皮证,均属气嘘血滞,或有阳气不足而阴血邪气为病,麻木不仁,肢体顽痹痛痒不觉。
区别:风痹以肌肉之麻木和疼痛并行;
血痹以肌肉之麻木为主证。
加减:1、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证
黄芪90g 芍药90g 桂枝90g 生姜180g 大枣12个,日煎服3次,体弱加人参30g;
2、光气桂枝五物汤加味——主治双手及右下肢麻木,麻木怕冷,气候冷病情加重,少老减轻,舌淡红苔白,舌下淡紫色略粗,按血痹论治。
黄芪50g 赤芍15g 桂枝15g 王不留15g 生姜15g 大枣6个——服5付后加当归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