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旗二马路

 中思网祥哥 2013-12-15
 广州路名的故事--八旗二马路

八旗二马路与沿江中路平行,靠近天字码头,东与东园路交界,西与北京路交界,全场约600米。“八旗会馆”和“八旗二马路”虽都不在“旗民区”,但是都与驻粤八旗人员关系密切,所以冠以“八旗”的名号。实际上,天字码头附近也确实是当年驻粤“八旗兵”活动较为频繁的“第二地区”。

天字码头附近的“八旗二马路”,之所以在这里出现“八旗”之名,原因是作为清朝官吏从水路到广州时都在天字码头上岸,然后走这条马路去“八旗会馆”(遗迹已无处寻觅)休息,然后由八旗子弟及有关人员到“接官亭”欢迎,经过一定的欢迎仪式后,才进城上任。“八旗会馆”和“八旗二马路”。

 广州坊间有形象直白的表达习惯,如凡外省人统称“老兄”而不问其南北省籍,越秀山的镇海楼惯称“五层楼”而不记其真名,长堤胡文虎的“永安堂”直道“虎标万金油”而不知其实称。如是“八旗会馆”便被广州人口耳相传叫下去,直至民初开筑马路,也就因之有了“八旗大马路”(今沿江东路)和“八旗二马路”的路名。

  所谓“八旗会馆”并非其真名实姓,更与广州旗人毫不相干。究其因,原来是洋人的误解和坊间的口传。坊间所称之“八旗会馆”原址在城东南的湛塘涌口,当年此地多为湮塞淤积的河滩坦地,“会馆”西侧为万福桥南的万福街,东侧至湛塘涌边,南临当年的珠江省河(如今的八旗二马路),北邻原水师旗营操场,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约150米,正“骑”在如今的德政南路上。“会馆”占地约18亩,其中楼舍仅是其小部分,绝大部分的地块主要是屯煤的场棚,还有码头、栈桥伸入江中。

辛亥革命成功后,官煤局自然被历史埋葬。开平粤局虽与旗人毫无瓜葛,也被和平易帜后的广东军政府设为民团总局局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民国军政府举旗护法,斯地又成为招募训练军卒的“广东招抚局”。1925年广东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这里又先后成为国民军的军械室、军医处、后方医院。

  1929620日中午时分,一声巨响,炮弹声、子弹声响彻广州城,“八旗会馆”突发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顿成一片废墟。事后查知,乃是第三后方医院内蒋桂战争中的粤军伤兵,玩弄手榴弹失手,殃及军械库所致。这场无情大火使“八旗会馆”荡然无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