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静与中和

 智能与开悟 2013-12-16

清静与中和

混元气

  

  念头是参照系层次,在这个层次搞清静,就是用念头打念头,无法清静。在此层次入静,念头会慢慢沉伏掉,达到念住,有养生的意义,很难开悟。古来的修炼大德是反对这种修法的,但是曹洞宗的默照禅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默默静坐,也真的有人默默静坐了,因此反对默照禅的很多。其实真正的默照禅不是这样,应该是勇猛刚烈精神抖擞(不是得瑟)的修炼。纵观天下,依旧是懒人多,有几个肯卖命的运用意识?曹洞宗在中国失传了。好比一支缺乏凝聚力的队伍,士兵们散乱随便,疲疲沓沓,不认真训练,看起来这些士兵是在养兵千日,实际上是腐朽崩溃。要治理散乱自由,就要严格管理认真训练,如果把一群人训练的就像一个人那么整齐,这支队伍就是英勇之师。意识的锻炼也是如此,要振作精神专一心念,意元体的整体性就出来了,这时候没有散乱的念头,这种状态才是清静。如果此时有个什么刺激,激灵一动感觉到整体性了,就是开悟,彻底清静了。

  

  各种情绪都没有的情况叫中和。上面提到的默默枯坐换来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不是中和,是入静。中和属于感情饱满的性情中人,各种性情都饱满丰富,达到了均匀平静之后才是中和之性。中和之性是意元体的状态,是开悟的表现。跟上面的清静相比,中和之性比清静的开悟程度更大。参禅也好练功也好,要热情高涨精神抖擞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

  

  禅宗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在念头层次用功参禅,开悟的程度就在念头层次,如果参禅调动了激情,那么开悟就能到达中和之性层次,如果肯整个身心猛烈参究,那么开悟的时候就是彻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