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存最早的宝箧印经塔是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内的一百零一塔遗址,有两座比较完整,均为黄土堆砌,塔身比较低矮,山花蕉叶比较肥大。这应该是目前唯一的唐代宝箧印经塔实例。

(上图)一百零一塔中央大塔, 征马拍摄
五代时期的宝箧印经塔发展最为兴盛,主要得益于吴越国王钱泓俶(即钱俶)在位期间(947-978)造八万四千金涂塔的举措。“八万四千”并不是说真的造了84000座塔,应该只是个夸张的数字,表示非常多。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破坏,现存的金涂塔已远远达不到这一数字,目前在浙江、苏南、闽北(即吴越国统治区域)的古塔地宫、天宫中出土的金涂塔约有几十座。材料使用铜和铁两种,高度一般在20-50厘米之间,雕刻大多非常精美,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另外,程珌《龙山胜相寺记》记载:“吴越忠懿王用五金铸十万宝塔,以五百遣使者颁日本。”宝箧印经塔传入日本后,在当地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遗憾的是,现存五代时期的宝箧印经塔,均为小型工艺品,不仅算不上建筑,甚至连雕塑都很勉强,没有一个实例是真正意义上的“塔”。
至两宋时期,宝箧印经塔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形式的多样化和大中型石塔的建造。最典型的实例为福建仙游的天中万寿塔,约建于北宋前期,通体用花岗岩建造,须弥座两层,塔身三层,底边长5.1米,通高7.4米,塔身各层各面布满佛、菩萨、迦楼罗、力士等精美浮雕,是一件难得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又如福建泉州开元寺的一对石塔,造型匀称而优美,亦为上乘之作。

(上图)天中万寿塔




这一时期,有些宝箧印经塔省却了位于塔身上部四角的山花蕉叶,使得整体造型更为紧凑。例如福建同安的婆罗门佛塔,以及福建泉州的洛阳桥石塔等。
元代由于野蛮统治造成的文明倒退和艺术凋零,汉地佛塔的建造本身就很少,至于宝箧印经塔就更少了,目前仅存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太子塔。

现存明清两代的宝箧印经塔有一定数量,但艺术造诣较差,主要表现在造型呆板,雕刻粗糙,艺术价值均不高。主要实例包括广东潮州开元寺石塔,广州海幢寺白石塔、华林寺铜塔,福州鼓山阿育王塔,四川峨眉山万年寺阿育王塔等。

(上图)潮州开元寺石塔


总结:宝箧印经塔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塔,均为石制或金属制,多为中小型,数量较少。五代至两宋时期发展比较兴盛,现存的遗迹绝大部分在南方沿海省份,尤以闽浙地区最多;长江以北极为罕见
2008年,举世瞩目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地宫发掘工程中,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宋代长干寺的地宫并从中出土了一只巨大石函,内嵌一只铁函。当考古学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铁函之内的物品取出时,一件稀世珍宝:铜制鎏金七宝阿育王塔,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瞻仰礼拜者络绎不绝,新闻媒体也做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其实,“阿育王塔”这个名字并不标准,它的“学名”应该叫“宝箧印经塔”。
箧,即箱子,盒子;印,坚固不朽;经,指《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唐代高僧不空译,为密教三大咒语之一。此咒语共四十句,佛经上说书写、诵读此陀罗尼,或纳入塔中礼拜之,能消灭罪障,免于三途之苦,寿命长远,得无量功德。五代时吴越国王钱泓俶笃信佛教,仿印度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也用精铜金刚制作了八万四千座小塔,作为供奉经文之用,分送辖区各地,称宝箧印经塔,俗称阿育王塔,另由于这些塔表面鎏金,因而也称金涂塔。其实阿育王塔并非等同于宝箧印经塔,前者是古印度阿育王时代所建的塔形,具体形制已无从知晓。而国内现存的古塔中,名字叫“阿育王塔”的,均不属于宝箧印经塔,比如山西代县阿育王塔,江苏连云港海青寺阿育王塔,浙江宁波阿育王塔等。
这种塔的主体造型就是一个方形塔身,大部分为单层,少数为两层或多层;下部有须弥座,上方四角做出山花蕉叶,中央为一覆钵,上立相轮杆刹。有些实例中,省略了位于四角的山花蕉叶。有学者认为,宝箧印经塔保留了很多古印度佛塔的特征。
在南北朝时期的壁画、雕刻中,已经出现了宝箧印经塔的形式,例如大同云冈石窟第14窟、洛阳龙门石窟第26窟中的浮雕塔(谁有照片?),以及登封嵩岳寺塔塔身浮雕。
现存宝箧印经塔一览:
名称
|
位置
|
材料
|
时代
|
一百零一塔
|
新疆吐鲁番
|
土
|
唐
|
天中万寿塔
|
福建仙游
|
石
|
北宋
|
婆罗门佛塔(3座)
|
福建同安
|
石
|
北宋
|
洛阳桥头塔(2座)
|
福建泉州
|
石
|
北宋
|
广化寺石塔
|
福建莆田
|
石
|
宋
|
|
|
|
|
开元寺石塔(2座)
|
福建泉州
|
石
|
南宋
|
诗山塔
|
福建南安
|
石
|
南宋
|
|
|
|
|
多宝塔
|
浙江舟山
|
石
|
南宋
|
|
|
|
|
万寿塔
|
福建福州
|
石
|
明
|
开元寺石塔(4座)
|
广东潮州
|
石
|
明
|
海幢寺舍利塔
|
广东广州
|
石
|
清
|
华林寺铜塔
|
广东广州
|
铜
|
清
|
经堂铁塔
|
广东佛山
|
铁
|
清
|
螺顶浮屠
|
广东仁化
|
石
|
清
|
出土的金涂塔一览
出土地点
|
位置
|
材料
|
年代
|
宋塔
|
安徽青阳
|
铜
|
五代
|
云岩寺塔(虎丘塔)
|
江苏苏州
|
铁
|
五代
|
瑞光寺塔
|
江苏苏州
|
铜
|
五代
|
大报恩寺塔
|
江苏南京
|
铜
|
北宋
|
万佛塔
|
浙江金华
|
铜11座,铁4座
|
五代
|
天封塔
|
浙江宁波
|
铜
|
五代
|
雷峰塔
|
浙江杭州
|
银
|
五代
|
南寺塔
|
浙江东阳
|
铜数座
|
|
白象塔
|
浙江温州
|
漆器
|
北宋
|
国清寺
|
浙江天台
|
铜
|
五代
|
慧光塔
|
浙江瑞安
|
铁
|
五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