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咸鸭蛋"为何暗喻人去世了?

 simplelam 2013-12-16
在往日香港的粤语“残”片(本称粤语长片,但因据今年月久远,题材较单一、古板,故今人戏称之为“残”片)中常常可见类似的对白:甲:“你阿爸阿妈呢?”乙:“我老豆(粤方言,指父亲)响我好细嘅时候就去佐卖咸鸭蛋啦,后来我妈改嫁,就只剩得我一个孤零零。”  当中“卖咸鸭蛋”是指“人死了”,“我阿爸去佐卖咸鸭蛋”即指“我父亲去世了。”
  对于死,中国人常常比较忌讳,称之“辞世”“命终”“逝世”等,但当中的广州人却非常独特地称“人死”作“卖咸鸭蛋”。关于此,其中是在有文章的。
  关于“卖咸鸭蛋”的来历,有几种不同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同广州一旧拜祭风俗有关。
  从前,禺北一带古时广州城东属番禺县管治,“禺北”指当时广州城外西北部,即今天白云区一)的村民,在自己亲人死后,每逢清明,总会准备煎热咸鱼和煮熟的咸蛋,去到亲人坟前拜祭。售卖咸鸭蛋的商人视在清明前夕出售的咸鸭蛋多为用作拜祭之用。久而久之,广州人都将“卖咸鸭蛋”和“有人去世,需要拜祭”等同看了,便用“卖咸鸭蛋”代指“人死”。粤语讲古大师颜志图先生,他祖藉亦属禺北一带地区,据他介绍,至今他的家乡太和镇仍保留用熟咸鸭蛋和煎咸鱼拜祭先人的习俗。
现在虽然该习俗的缘由我们难以考究,但该习俗至今仍然延习,可证明第一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
  第二种说法认为,这是与一个旧日丧殡习俗有关的。
  以前人死入棺之后,许作会在棺里放大量牙灰。已故广东作家刘逸生的《大闹广昌隆》中有:“在旧时,也有这样的习俗:用上等的木料来做棺材,棺材里面,摆满石灰。将尸体放进去后,用桐油灰封闭棺材周围的缝隙。这样,尸体可以放很久都可以。有些迷信的人将它在家中摆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再选择吉日下葬。”其中的其中的石灰,即是牙灰。牙灰有吸湿作用,可以尸体的水分吸去,保持尸体干爽,以延长保存时间。
  有趣得是,该种做法,与腌制咸鸭蛋的做法相似。咸鸭蛋制作时,也会加入大量牙灰。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广州人形象地把“人死”称作“卖咸鸭蛋”。
  第三种说法认为,这是与一个古代士兵有关的。
  在清朝的时候,有位叫萧建泰的人,要远征打仗,战事结束后,在远乡住下了。旧时通信不发达,萧建泰一直无法联系上他的家人,所以家人和同乡都以为他在战事中战死了。萧建泰在他乡一直以做咸鸭蛋买卖为生。一次,有同乡偶然在萧建泰的居住地遇见他,发现原来他没有死。于是,该同乡就笑说:“我们都以为你死了,原来在卖咸鸭蛋!”那同乡回到本村一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就把“人死”戏称“卖咸鸭蛋”了。
        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合理性,恰好表明了广州方言的语源是丰富多样的。不过不论您认同哪一种说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爱惜生命,千万不要因为挫折而随意去“卖咸鸭蛋”了。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