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语文能力

 福树 2013-12-16

[

原文地址: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语文能力    杨德科作者:教学研究

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语文能力

[摘 要] 在有较高语文素养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得到重视,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教学中,能从主动学习、敢于质疑、自主表达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表达  质疑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标的环境下,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心灵,良好的表达口笔头表达能力,善于心理辅导。试想一个教师语言无味,学生听来味同嚼蜡,语文素养又何从提高。如果一个教师能口吐珠玑,出口成章,学生长此以往在此熏陶下,语文素养自然会与日俱增。这样,在有较高语文素养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得到重视,可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并把这种能力迁移至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时间主动学习。另外,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样,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可把学生的学习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首先,互相帮助。这种讨论式的学习,使问题可以通过学生间平等的合作讨论来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其次,自由交流。允许学生上课时讨论、争辩,使他们的好动和探究激情得到宣泄。再次,轻松学习。创造和谐的上课气氛,让学生学得会,学得轻松,消除对学习感觉的乏味和疲惫,实现愉快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对问题要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等等”。教师可稍加点拨:“文章对小姑娘这样的描述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学生现在就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了。这种要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主动思考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能够很快提高学习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敢于质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倡导、激励学生敢于怀疑教师,敢于超越教师。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已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究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因而是一种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在探究中如果超越了教师之后,就放飞了学生学习的理想,开掘了他们思维的智慧。这样学习就能成为学生终生追求动力和创新的源泉,这才是我们师生需要共同追求的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信和信心,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另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可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思维活动。如果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知识,盲从依附,思维就会被束缚在程式化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能力得不到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

三、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提高语文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实现与课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能够进入课本,使课本成为学生与语文、生活之间实现对话的桥梁。如学生学习生字,不是单单认识和会写几个汉字,而是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学会识字和写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获得学习汉字的方法、能力、习惯和兴趣,为终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学习一篇课文,不是简单地读读几百个汉字有机组合起来的语段,而是在读懂、理解语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心理及作品的思想,得到审美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交流,从而提高文学、人文修养和语文基本素养。如学生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一方面通过课文积累了一些生字词语,掌握了一些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课文“欣赏”到了儿子充满爱心地亲手为爸爸栽种的鲜花,明白了父亲对儿子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之爱,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给予”永远比“拿到”愉快的美好感情。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一位女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小伙伴们”,当然都是“他”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这时,教师应当以童心去倾听他们的争论,并予以积极引导,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充分的表达出来,教师再适时的予以点拨:“老师觉得这位同学能大胆提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很好。我们应当这样用心地读书。因为是鸭子,应当用‘它’,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说呢?”这也为只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找出可以信服的理由。这样争论得到了一致的认可,用“他”没有错,也使认识不同的孩子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倾听的呵护。充分的争论与表达,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争论的收获也远远不限于取得了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底蕴,大脑中没有大量的词汇储存,他的表达能力必然是有限的。表达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刻意去发掘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要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会说自己想说的话,会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会说与老师说的意思相反的话。有了这三个“会”,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也就在其中了。这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二要进一步解决学生表达中关于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在实际生活中要表达同样一个意思,由于场合、时间和措词的不同,其效果会截然相反。当然,把握上述三个“合适”,要靠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积累。可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懂得表达同样的意思可以有多种措词;而同样的措词,又可以采用多种语气、节奏、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这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和作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兴趣,提高各项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学习、敢于质疑、自主表达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杨德科  让学生把课文读出彩来〔J.时代教育,2009.3

②闫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