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回家过年

 心之舞2013 2013-12-17
        时间过得太快,转眼就要出正月了。晚饭吃着父母春节蒸的大枣饽饽,难免还有一点回家过年的留念和回忆。冥冥中体会过年那心情和情结的展露,真可谓“年年过年年年新,年年刻在记忆中”。
       记得很小的时候,总是盼着想过年。过年的时候,父亲总会采购一些年货,母亲会给我和妹妹做新衣服,这种美好的记忆让我们简单地懂得了如何过年。
       在农村过年,春节前要忙很长一段时间。一般进入腊月就要准备过年的新衣服,过去,一般很小买成品衣服,大部分是扯一块布自己回家做,有条件的会找裁缝做,但一般不舍得花那钱,因此大多数家庭妇女都会做衣服。再就是准备年货了,那时的年货也很简单,主要是准备一点猪肉、鱼,再杀几只自己养的鸡,蔬菜只有自己储存的大白菜和萝卜。为了便于储藏,鱼、肉大部分在节前就做成了“酥鱼”、“酥肉”,用来正月招待客人。最后就是蒸饽饽、“莲子”和包子,一般都至少蒸十个大枣饽饽,大枣饽饽主要用来祭拜天地和祖先,然后再用来招待客人或自己吃,有时也与“莲子”和包子一起用来走亲戚。那时按照习俗,正月期间是不能吃玉米饼子或地瓜等平时主食的,因此每家每户都要蒸“糕”,“糕”是用玉米面和很小一点白面发酵后蒸出来的,带着一股淡淡的酸味,吃得时间长了或多了就会吐酸水,但一直要吃一个正月,至今想起来还倒胃口。接近年关要打扫卫生,家里会彻底地打扫一次,门窗玻璃擦得铮亮,三十中午之前就会把窗花、门对贴好,叫作“封门”,一旦“封门”截止初二晚上(送神)前,就不再向门外扫垃圾,在家里不动针、剪子等器物,据说是怕把财气扫走、怕伤了神灵。
       记忆里的年总是温馨的。大年三十中午一餐就是一年中最完美的一餐,过年的一切都准备妥当,无忧无虑,全家人坐在暖融融的炕头上,母亲总是把我们喜欢吃的菜都做出来一起品尝,少则四、五个,多则六、七个,三十中午,全家人都要喝酒,不会喝的也要少喝一点,寓意“天长地久”,全家人在一起边喝酒边交流,议过去、谈今朝、论未来,又说又笑,家庭的温馨、和睦、幸福此时都会在桌面上反映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过年!
        大年三十是在悠闲和兴奋中度过的。吃完午饭,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水果、炒花生边聊天,母亲却闲不着,她会在锅里烧好热水,让每个人洗洗头、洗洗脚,据说年三十洗了头脚来年会变得勤劳幸福。接下来就是包饺子,全家人一齐动手,把包好的饺子一圈挨一圈地摆放在一起,寓意“团团圆圆”。包饺子要分别包十个藏有硬币和红枣的饺子,吃到硬币的预示着来年要发财,吃到红枣的预示着来年要交鸿运,因此,为了多吃硬币和红枣,我们几乎会把肚皮撑破。下饺子的时候就会听着一声又一声的爆竹声响起,这是迎新年的像征,在农村大家习惯叫“请神”。
        大年三十的晚上温馨的感觉愈加浓厚。过去,没有电视,所以,吃完饺子,全家人围坐在炕头上,吃着干果、喝着茶水、聊着天,听着窗外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在说说笑笑中等待新年的到来。有时会玩一会儿扑克,困了就睡一会儿。现在,春节晚会已经变成了“习俗”,也给我们增加了更多的欢笑。
   过去,大年初一一般在凌晨三点左右就会起床,每人都穿上新衣服,相互问“过年好”。接下来首先就是祭拜天地和祖先(俗称“发纸”),先祭拜天地,在院子里的墙上贴上天地和八方神灵的牌位,牌位前摆设桌子,桌子上由里到外依次:第一排摆放鱼(整鱼用油炸熟)、肉(酥肉)、鸡蛋(烙皮切条)、粉条(煮熟)、木耳(煮熟)五个菜,两旁放水果,然后是香炉,两旁放蜡烛,最外是三个酒杯,两旁分别放五个大枣饽饽(三个在下,两个在上),摆放完毕就开始点香、添酒、磕头祭拜。祭拜完天地再按以上程序在屋里祭拜祖先。祭拜结束就开始放鞭炮庆新年。此时,母亲已经把酒菜准备好,全家人在一起喝酒庆新年,吃完饭男人就开始走出家门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女人则在家里负责接待。一般早晨七、八点钟以后男人就陆续回家,女人才开始外出拜年。现在,有了电视,三十晚上全家人会聚在一起看春晚,春晚结束就开始祭拜天地和祖先,喝酒吃饭,然后睡一会儿,一般早晨五点以后才开始外出拜年。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置办新衣服,所以十分珍惜爱护,绝对不让它弄脏了。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做了一套“涤卡”料的新衣服,上衣是深蓝色,裤子是红铜色,春节期间穿着新衣服外出拜年、走亲戚引来了许多人羡慕的目光和语言,自己也感觉很荣光,因此穿得倍加仔细,好长时间才舍得换洗。那时,很喜欢随着父母走亲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到亲戚家可以优先吃好的饭菜。记得小时候到姥姥家最喜欢吃她做的酥鱼、酥肉炖粉条,几年前与姥姥说起此事,没想到春节到姥姥家她特地做了一大碗酥鱼、酥肉炖粉条,第一口吃了一小块酥鱼,久违的味道感觉非常好,马上又找了一块大的送到嘴里,哇,是肥肥的酥肉,嚼了很长时间没咽下去,又不好意思吐掉,最后用啤酒送下、、、。
        至今仍然喜欢放鞭炮。小时候,春节父亲一般只买一挂“小鞭”、几个“炮仗”,而且“小鞭”是点上一次放完。而我们却喜欢一个一个地放,一方面可以放得时间长一点,另一方面可以到街上在小朋友面前“显摆”。因此,经常在父亲不注意时偷偷地拆几个下来,放在口袋里到大街上去燃放。直到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有了钱,每年都会买很多的烟花和鞭炮,不过却没有了拆开后一个一个地到大街上去燃放的氛围和兴趣了,特别是近几年,就连点烟花和鞭炮的兴趣也在逐年减少,今年就剩下许多鞭炮没有兴趣燃放。现在已下决心,为了环保,以后少放一点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现在,大年初一上午九点走在村里的大街上,没有了鞭炮声,也听不到欢笑,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也是急匆匆的。记忆中的那种一整天鞭炮声不断,小朋友、年轻人玩游戏、比技艺的景象可能永远不会再现。年味随着时代的进步、岁月的流逝在逐年变淡,却多了一份人情往来的心事、下厨做菜的辛劳、、、但是,看着亲朋相聚那欢快的笑脸、品尝你厨艺的表情、畅所欲言的动作,心里那潜在的年的味道却愈来愈浓烈。
  回家过年,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年在人生的岁月中一年年地过,年复一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一瞬,但畅想无限。镜子里忽然觉得自己脸上又多了一道皱纹,是的,人会老去,但年不老,人会老去,但乡情、亲情永远不老!【原创】回家过年 - 榆木@疙瘩.靠谱 - 榆木@疙瘩.靠谱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