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方言中的外国语

 大白兔奶奶 2013-12-17
    【大白兔奶奶:读这篇文章很好玩,想起许多熟悉又逐渐陌生的话语,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或许,还能补充点啥?】  
 
        1900年左右的青岛人是一群接触近现代文化很少很少的人,最初的很多近现代知识都是从德国人及翻译那里来的,所以这种现象原来应该是很多。德国人来了,带来了很多东西青岛人没见过,青岛人就跟着德国人学着说,就出来了青岛话里的德语词,还有一些英语词,属于德语和汉语交流时使用中间
语言英语过渡出来的。现在因为时间太久远了,期间社会文化变化太大,和其他种种原因,传下来的越来越少了。青岛民俗专家王义成先生撰写的《漫话青岛话》一书里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是,青岛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方言中包含了许多外国语词汇。 

      

  NO.1俄语 

  青岛人将白铁皮小桶称作米达罗。这个词源自俄语中的Ведро(水桶)一词。还有俄式大面包被称为大列巴,列巴来自俄语中的хлеб,就是面包的意思。 



  NO.2德语 

  青岛称下水道为“古力”,是音译德语的“Gully”,意为集水沟。德语里面女士、小姐,“Dame”(单数)(念嗒么),复数就是(Damen)念“大曼儿们”。老青岛话管女孩儿就叫“大曼”,就是这几年不知怎么出了个“小曼”。马达姆(德文Madam)是青岛旧时的小商贩德籍侨民妇女的尊称,有太太或阿姨的含义。另外, 青岛人把拉响警报俗称为“拉牟”,就来自德语中“警报”一词alarm。

 NO.3法语 

  过去许多青岛市民把钢卷尺叫做米达尺,有些人说米达是英语中的meter,其实这个计量单位也是英国从法国“进口”的。米达就是法语中的mètre。此项度量衡的变革最先在法国进行,之后成为影响世界的通用计量单位。

 

  NO.4日语 

  老青岛人把一些四轮车称为“轱辘马”,这是日本发动“日德青岛之战”时就带到青岛的词汇了,为了快速推进,当时日军在青岛战场大力普及使用了新式的四轮车以资后勤。我在青啤博物馆参观时也看到了一种标有“轱辘马”名称的老车子,曾经是青啤工人们使用的劳动工具。这个词源自日语单词“车”,日文写法与汉语繁体字相同,写作“亘”,日语的读音近似kuruma。


 

  NO.4英语 

  青岛话里挠痒叫“kuai“,就是从英文的scratch音译过来的。过去用烧煤、烧柴的炉灶烧饭、取暖的岁月里,每当炉灶倒烟、出烟不畅、陆火烧不旺的时候,就要打打“伏台”,道地的青岛叫法,外地的朋友几乎都不知其为何物。它源于英文vent一词,本意是通风孔,出烟孔。

很多青岛人喜欢把拳击比赛称为“铆克斯”,这个词来源于英语中的box,在这里就是拳击的意思。据一些老人讲,这个词是从美国引入的。这又是一个音译和意译完美结合的例子,因为青岛方言中的动词“铆”就有用拳头猛力打击的意思,真是独特的“中西合璧”型词汇。

 

 

    另外,专门说一说下面这个典型用语,,曾经是殖民者最初给起用的。YIN--IAN--人--银,青岛银的银,人为什么念银。人的拼音REN给欧洲人读,发出那个音是比较难的,发音规则的问题,让欧洲人自己写会根据你的汉语发音写出来的是YIN或者可能写成IAN,他们要是不专门练,发REN那个音是发不出来的,然后当地人也就跟着欧洲殖民统治者发YINIAN了;这里,IAN,是西欧语言里面有一个词,现在不常见,也是个欧洲土话用词,意思是指代土著人,较多用于指代美洲印地安土著人,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是欧洲人殖民美洲的时候最初使用的,发音和YIN的发音基本吻合。现在你如果把YIN这个拼音给欧洲人读,那么他们读得和青岛银的银的方言发音特点完全吻合,把IAN给他们读,他们读得也基本吻合,略有差异,但是如果是本地人跟读结合上本地人的发音特点,拼音习惯,很容易就发成YIN了,那点差异就没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