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祢衡和杨修之死的警示

 指间飞歌 2013-12-17

祢衡和杨修之死

(2013-03-26 12:58:25)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短短100年左右的时间里,风云际会、英雄云集,多少豪杰逐一登场,多少成功失败、悲欢离合让人感叹!
    这一时期,有很多人取得了成功,但也有很多人死于非命。在我看来,这些人的成功也好,死于非命也好,都有他必然的原因。要不是因为他的政治信仰,他们为了忠君爱国而死,要不是因为他的私欲膨胀,他们为了争权夺利而死,要不是因为他的性格特征,他们为了个性“尊严”而死。这当中祢衡和杨修之死比较特殊,这两个人的死,撇开政治原因不讲,主要跟他们张扬的个性和不善与人相处的处事方式有关系,对现代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杨修之死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在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教材当中,专门有一篇文章写杨修之死的。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在曹操手下任主簿,对领导性格、工作作风非常了解,掌握领导意图非常透彻,领导想什么,要干什么,他至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有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有一次下面的人给曹操修相府,修得差不多时,曹操去看了一下,结果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什么话都没说就走了,别人都摸不着领导意图,只有杨修知道,这是嫌新府第修得太豪华了,太“阔”了;还有一个,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吃过一个后,也是什么话没说,在盒子上写了三个字,一盒酥,正当大家都摸不着头脑时,只有杨修上去拿了一个酥吃起来,别人一问才知道,领导意思是大家都来尝一口,“一人一口酥”嘛。如果这两件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聪明过人的杨修的话,另外两件事就向我们展示了杨修过于小聪明、不谙世事的一面了:一个是杨修比较喜欢出去玩,特别是不跟领导请假,偷偷出去玩,为了应付领导,他就把曹操可能要问的事情写在纸上,让下属帮助回答,每次都很准,连问答的次序都没有错,但有一次起风了,把他写的答案吹乱了,结果下属回答就乱七八糟了(我估计下属故意为之也有可能),露馅了;另外一件事是曹操打刘备,打不下来,进退两难之际,下面的人请示当晚值班口令,曹操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杨修听到后,就收拾行装,别人见了就问,怎么回事,杨修回答,“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领导很快就会决定撤退了”,于是大家就都开始收拾行装,曹操发现之后,就非常愤怒,一问是杨修说了这么一句话,所以杨修也就死定了。
    祢衡之死也很有意思。祢衡也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他和孔融的关系非常好,受到孔融的举荐,但他眼里只有孔融,再也没有其他人,他特别喜欢骂人,他骂过曹操,骂过刘表,骂过黄祖,骂过能骂的所有人,连孔融和杨修也被他骂作“大儿”、“小儿”,结果很快被黄祖“结果”了,下场也十分悲惨。 三国演义中祢衡骂曹的典故写得也非常精彩,应该说祢衡这个人确有过人之处,他骂曹操手下那些人,都骂到了这些人的痛处,或者都有一定的出处。祢衡被遣送出境,大家相约去送他,但又想给祢衡一点教训,就相约去了之后坐的坐、躺的躺,就不要跟祢衡说话,结果祢衡也确实有才,见此状况立即坐倒大哭,大家就问他为什么哭,他就说“坐着的是坟堆,躺着的是死人,我在坟堆、死人堆里呆着,不哭行吗”。骂别人还行,关键他还敢骂曹操。祢衡和曹操初次见面发生不快后,孔融帮着“拉皮条”,从中调解,祢衡同意到曹操府上见面,曹操也十分高兴,专门吩咐门人,祢衡来了之后马上向他通报,结果祢衡这个人怎么做的呢?——拿了根木棍到曹操门口骂街,骂得还掷地有声、抑扬顿挫。曹操自然出离愤怒了,但因为祢衡比较有名气,就把他打发到刘表哪里,让刘表培养培养、教育教育他。但祢衡又没和刘表处好,刘表就比较坏了,想杀他又不想留骂名,就把祢衡送到了脾气暴躁的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在黄祖那,刚开始祢衡还有所收敛,但最终还是没有管住自己的大嘴,在一次宴会上骂黄祖是“死公”,黄祖可不像曹操、刘表那样顾忌“尊重名士”的名声,就直接把祢衡给杀了。
    祢衡和杨修,一个自傲,一个自负,都一样的有才华,但都一样的死于非命,不同的只是,他们一个是被黄祖杀的,一个是被曹操杀的。
    其实祢衡和杨修都是有一定政治理想的,也都想在当局某个好差事,好位置,我觉得他们一个处处表现自己对领导心理了解细致,一个处处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也都是想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或身价,只是他们不懂政治,不懂怎样与人交往而已。例如祢衡这样一个人,其实他也会歌功颂德、逢迎拍马,但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就过于灿烂,给一点面子,他就能上杆子了。 
    我觉得从祢衡和杨修之死,我们至少能借鉴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尊重别人,不光尊重你的领导,也要尊重你的同事、朋友,甚至对手,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必然不背别人所尊重;二是要注意场合,不是所有场合都可以表现自己的,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收敛时就应该收敛,在平时,领导打打哑谜,可能还有一定的游戏成分,有一定的考验下属成分,但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坚守还是撤退,关系到多少将士的生死和战争的胜负,即使猜透领导意图,也不能随便散播,扰乱军心啊; 三是不要过于自傲或者自负,有才能是不错,但不能“满瓶不动半瓶摇”,这个世界太大了,知识也太多太丰富了,多大的才能、多大的精力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深学透啊,可能你在这个方面有专长,但在其他方面也有不懂的地方,狂妄自大只会使自己陷入自傲、自负、自恋的漩涡,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就很难取得成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