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一转眼2013年将成为过去,面对即将迎来的2014年,中国的经济会如何运行,2014年我们如何看清大势抓准投资机遇呢?目前,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才能对股市有清晰的判断。
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正面临发展瓶颈,也就是经济学上的刘易斯拐点:工人工资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下降。中国经济发展现在面临的瓶颈:一是品牌,二是技术,三是资源。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全年7.8%,2013年一季度GDP7.7%,二季度为7.5%,三季度为7.8%,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事实。2013年6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11月CPI上涨3.0%,通胀压力越来越大。
最近几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荣枯线以上下,PPI虽然企稳但难以回升,反映的是工业品和大宗商品生产商盈利、偿还债务以及按时向供应商付款的难度加大。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PPI数据说明我国经济虽然止住了下降的趋势,但是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在通胀加重和经济增长的艰难曲折环境下,股市虽在底部却是步履蹒跚。
PPI不能大幅回升反映了钢铁、煤炭、玻璃、铝、光伏、水泥这一系列中国主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和通胀。
经济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经历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呈现台阶式下降的特征。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样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也必将从高速增长台阶向次高速增长台阶过渡。目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条件即将显现。这主要表现在:
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下降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储蓄率有所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同时,也将导致储蓄率下降。据测算,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2011—2020年,人口结构变化将带动储蓄率下降2.8个百分点
经济全球化红利衰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抓住了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内外经济平衡战略等,未来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逐渐递减。
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低土地成本、低能源成本和低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依靠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将逐渐消失,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大事。
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大幅度提高。一是短时期内技术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和提高。二是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有所减弱。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再配置带来的整体生产率上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来源,但我国农村可转移劳动力数量出现下降趋势。三是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效应减弱。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然而随着改革难度加大,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时间窗口
自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07年达到1985年以来的最高点以后,潜在增长率就开始小幅放缓。2007年是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变化的转折点。2007年是我国经济将步入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新阶段,但是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迎来改革的春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的目的是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报告具体提出了涉及上述八大领域的三大改革突破口:
一是放开准入,引入外部投资者,加强竞争。
二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设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
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
中国经济发展并不难
中国现在各行各业都比发达国家落后至少20年,农业至少落后30年,我们只要放弃过去炒房炒地炒煤炒矿和政府投资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思路,将经济发展的要素交给市场配置,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将我们各行各业的产业做起来,追上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就能再度辉煌10年。
中国未来10年仍是世界经济助推器,中国的一个省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一个国家。我国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每个地区只要能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产业,中国经济就可以持续发展,而且还不会污染环境,环境的污染主要原因是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的。
另外,我国大量的人口也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只要运用金融工具推动中国企业升级和转型,打造各行业全球大品牌,中国经济就会进入到良性循环建康发展。
2014年股市的趋势和机遇
首先从宏观经济2014年的运行趋势上研判:2014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转折年,中国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是先主动捅破炒房炒地炒煤炒矿的经济泡沫。因此,2014年房地产泡沫肯定是要破灭的,只有地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的经济泡沫破灭后,中国经济才能开始转型。
2014年中国经济是先破后立,要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艰难曲折的经济和思想的转型,所以,2014年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前低后高,然后再逐步完善向好。
2014年股市将如何运行呢?以上证指数为例,上证指数2012年的年线是以十字星报收的,2013年还有两周即将收官,2013年年线再度以十字星报收和概率较大。
大盘指数如果连续两年以十字星报收,这在新中国的证券史上24年来还是第一次,那就意味着2014年中国股市即将出现历史性的大转折,2014年中国证券史上的历史性的大转折将会如何呈现呢?
笔者认为:2014年中国股市的运行趋势可能会是从当前开始进行小幅的震荡反弹,先是慢慢进行震荡反弹,到春节前就会展开“两会行情”的提前运作,“两会行情”在春节后或两会前结束。
因为,“两会”后一定会有更具体的改革措施出台,房地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的经济泡沫就会在“两会”后开始破灭,股市会随着房地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的经济泡沫破灭而下跌。
中国经济下一个10年辉煌的起点一定是在泡沫破灭后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充分挖掘出的时候诞生的。从现在来看,互联网金融已经在2013年被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大规模运用,但只是基于互联网这个无边界的平台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在规范运作与创新应用方面仍然在不断探索之中。
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行业是2014年注定最受关注的投资点,但投资价值还在不断被挖掘阶段,在互联网金融相关价值反映的板块带领下,股市就会在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苗头出现时提前反映,充分调整过后的中国股市就会迎来一波中国证券市场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行情。
2014年中国股市的年线将会以一根带下影线的红线报收,开启中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转型的历史新纪元。
作者宏皓,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责任编辑:NONO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