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酸枣仁汤: 本方为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方中枣仁滋养心肝,苓、草培土宁心,知母滋阴降火,川芎理血养肝。现代用治肝阴不足,耗伤心血,虚火内扰之失眠、心悸盗汗、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等症。 案86、失眠 患者,卫某,女,60岁,卢氏人,2007年5月7日诊。 主诉:失眠心烦半年余。 平素心胸狭窄,半年前因家务烦劳过度而致失眠,久经医治而无效,且逐渐加重,于2007年5月7日就诊于本所。 刻诊:失眠半年,每夜能睡眠2小时,合眼即乱梦纷纭,心烦心悸,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口干少津,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 辩证: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治宜养阴清热,安神宁心。方选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 炒枣仁90g,川芎9g,知母15g,炙甘草12g,茯神20g,百合30g,生地30g,龙牡各30g,夜交藤100g。 5剂,水煎服。 5月14日二诊:每夜能睡5小时,梦少,心烦减轻,精神转佳,盗汗减少,手足心仍热,舌中部生少许薄苔,诊脉细仍在,弦象稍减。 上方炒枣仁用120g,加白薇15g,地骨皮30g。 上方前后共服10剂,每夜睡眠7小时,手足心热退。用天王补心丹合知柏地黄丸善后。一年后因他病来诊,言愈后未发。 按:心藏神而肝藏魂。阴血亏虚,则心血虚无以奉神,使神不安宁;肝阴虚则虚热内扰,而魂不得藏。心肝阴血不足,神魂难归其宅,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则心烦失眠作矣。方用枣仁、夜交藤滋养心肝之阴血;苓、草培土宁心;知母、百合、生地滋阴降火;川芎理血养肝;龙、牡潜阳安神;白薇、骨皮退热除蒸。由于药合证机,故获捷效。需要说明的是:本方中炒枣仁、夜交藤须用至100g以上方能发挥最佳疗效,量小效果就差。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余泽运的伤寒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