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容与未来趋势

 天下小粮仓 2013-12-18

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容与未来趋势

2013-11-22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文 / 熊垓智(全国物联网与农村信息化项目办主任)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从此,我国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


  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



旅游服务的智慧

  智慧旅游从游客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质量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通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定位导航和监控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互,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籍以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佳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 


  智慧旅游还将推动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并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创造新的旅游文化。



旅游管理的智慧

  智慧旅游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通过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旅游信息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智慧旅游更加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广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增强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旅游营销的智慧

  智慧旅游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智慧旅游通过量化分析和判断营销渠道,筛选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


  智慧旅游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的传播和营销,并通过积累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数据,逐步形成自媒体营销平台。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的新革命

  智慧旅游建设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共管理资源的整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综合整治力度、应急救援能力。例如目前许多城市都已建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旅游云计算平台可以为自驾车游客提供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的个性化服务,以及旅游地的天气预报、客流量实况等;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对运营旅游客车进行全行程监控,从而有效地遏制司机和导游擅自在旅游行程之外的购物商店和自费景点停留,达到根治旅行社“零团费欺诈”的顽症。


  发展智慧旅游不仅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与资源的系统化、集约化管理,更是我国旅游产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总之,不论是旅游旺季景区对客流科学合理的疏导,还是游客对游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体验,或是游程结束后对目的地服务质量的评价、投诉和满意度调查,都亟待必要的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实时旅游信息服务和动态监控管理。移动生活和移动消费将是人们的一种普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智慧旅游尚存问题待解决

  智慧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超前的概念,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并在硬件、软件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实质性的操作。但是,由于我国智慧旅游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很多问题仍然尚待解决。


  一是智慧旅游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


  二是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单一,智慧旅游往往集中在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景区设施的建设方面,忽略了旅游产业及游客本身需求;


  三是缺乏明确的智慧旅游概念和统一的智慧旅游行业标准;


  四是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实用的智慧旅游建设的总体框架,以及适合不同类型城市智慧旅游的建设与运行模式和商业化运营模式。



发展智慧旅游的新要求

  如何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旅游产业今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旅游业的大发展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加强互动体验技术在旅游营销创新中的应用。


  加强旅游营销机构与各类网络运营商、网络传媒机构的合作,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数字旅游营销渠道构建。加强新技术与旅游文化的对接融合,以网络动漫、影视传媒、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网络互动元素为依托,积极发展线下主题游,利用大型展会、体育赛事、文化庆典等活动示范高新信息技术应用,倡导科技旅游。


  第二,加强面向旅游营销服务的关键技术应用。


  积极利用Rich Media(富媒体)技术提升目的地旅游资源和旅游主题活动的生动性和表现力。鼓励以广播电视频道、网络媒体频道、短彩信平台、互联网门户与论坛、博客/微博客、位置服务、SNS社区等各类成熟网络渠道资源作为目的地旅游营销载体。加强面向在线应用服务的旅游测绘,利用卫星遥感、360/720度实景拍摄、虚拟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大力发展线上虚拟旅游,增强城市和景区的互动式营销体验。


  第三,加强推广移动信息技术在游客在途服务中的应用。


  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天然优势,结合标签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定位技术,实现旅游行为可标记,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重点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目的地信息的动态性、差异性、位置相关性和互动性需求。结合手机智能卡技术,拓展旅游一卡通在目的地通讯服务、交通搭乘、消费支付、电子门票、智能导览、智能导购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开展物联网在旅游行业的应用示范。


  第四,加强面向游客在途服务的关键技术应用。


  加强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内容制作,解决各类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载体在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内容组织和展现问题;加快适合游客在途应用的旅游地理信息技术研发,促进电子地图、定位导航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发展旅游位置服务应用;利用数字标签技术对游客、景观文物资源进行识别和管理,推广基于RFID、二维码的电子门禁和智能化自助导览应用;推广集群通信、数字对讲技术在旅游管理、团队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深化动态采集技术在旅游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监控预警,在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布设传感器网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智能化管理,对自然资源、文物资源实施监控保护,为客观评价旅游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数字化手段。


阅读原文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