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晉如《國詩答疑錄》讀書筆記

 公司总裁 2013-12-18
電子版的讀過兩遍了,自覺得還不夠,又打印下來。在讀完《禪心劍氣相思骨》后,再讀。

因為自己有整理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彌補記憶力不夠強悍的不足,嘿。我就是有點嫉妒大耳等的超強記憶力啊。我記住很多關于詩詞的內容,靠的就是這種笨拙卻扎實,細致入微的學習方式。而且,過一段時間之后,我還會重讀自己的筆記,這樣慢慢積累下來,想不記住都不可能了,哈。

之二,

“詩,不但要有詩的本質,也要有詩的形式。”這句話我非常認同。只要是寫中國的格律詩詞,就必須完全符合格律來寫,任何新韻或者變革,都是必須在學懂、學通格律詩詞之后,才可能有改革創新。現在不可能,因為這個時代中國傳統的詩詞文化已經形成斷層,能寫符合格律的詩詞的人數在總人口比例上已經很少,更遑論懂得詩詞寫作精髓的人群。讓格律詩詞完整地傳承下去,就是熱愛詩詞的人基本要做,只能做不能隨意改變的原因。

“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出處、含意:

白居易《與元九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情感是根本,语言是芽叶,声音是花朵,思想含意是果实。

徐晉如不喜歡白居易的大部分詩,因為白居易追求的是“老妪能解”,太平鋪直敘了,沒有詩詞深婉宏約、心胸博大、氣象萬千的美。就像我上次賞析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我也不喜歡,沒什么意思。但白居易這幾句話,說得很對。

之五,

說“楊云史獨標唐調,竟為‘絕代江山’”,在看了答疑之后,我網上搜了楊云史。剛在亞馬遜購買了楊云史《江山萬里樓詩詞鈔(精)》。總要讀,才會理解徐晉如所說的,“楊云史性情沉厚,篤于人倫之情”到底體現在哪里。

之十,

“《缀石轩诗话》第二十九则云:“世间一切第一等诗词,情感必具个人化、超越性之色彩,初与社会集体无涉,故奉命文学鲜有足称。诗人自当悲悯人群,要须是悲悯人群之个人,当谨守自我,固藏元胎,慎不可走泄。罗膺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祈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调寄满江红)虽奉命文学,而『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北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冯友兰评语),词意警拔,寄托幽微者,正坐元胎在焉。当彼之时,个人之追求、自我之理想,亦为全中国、全中华民族之追求、之理想,故能守藏自我,葆其元胎。苟非其人,苟非其时,则不能成此绝构。”文学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个人化的。”

這段關于西南聯合大學校歌的《滿江紅》,就是個人情感與家國情懷相結合的典型作品。但歸根結底,詩詞永遠都是個人化的,不能體現所謂集體的情感。

之十一,

“奥尔特加说,是“平庸的心智尽管知道自己是平庸的,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的权利,并把它强加于自己触角所及的一切地方。”(《大众的反叛》,10页,刘训练、佟德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在古典社会,人们崇尚精英,反对平庸,故元白以通俗易懂的诗风为号召,只在文学史上落下个“元轻白俗”的坏名声,而今天不学无术者,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凌驾于读书破万卷者之上,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诗味,鄙俚无文,却美其名曰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学风格”,其实那些东西又有何文学价值可言呢?

至于你所举《唐诗三百首》的例子,对你的观点而言,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唐诗三百首》只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的童蒙读本,且孙洙选诗,“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要者”,是依通俗为原则而选就的,它们既不是唐诗精华的荟萃,更不是唐诗的全部。”

關于“平庸”,我更傾向于在某方面有否“天賦”,或者在某方面“無興趣”或“懶惰”與否。

“元輕白俗”是對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詩風的一種評語,謂前者輕佻,后者俚俗。

《徐晉如重編千家詩詳目》,相比較《唐詩三百首》,就完全是不一樣的選編。非常好,推薦徐所編詳目吟誦閱讀。事實上,這本詳目和國詩答疑錄一樣,我都打印了裝訂在一起,方便閱讀,嘿。

過于通俗易懂的書,我都不合適閱讀了,除非此書是關于啟蒙思想的。讀書之樂,一在共鳴,二在深究。只有玩味時,才有樂趣。

之十二,

绝人攀跻之姿”,跻,讀機,登,上升的意思。

诗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诗旨的惟一的绝对的前提。”說得真對!

之十三,

我认为真正的好诗,都是篇不可句摘,章不可字求的。评诗首重“气”,即看诗的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是否有沛然广大莫之能御的激情。故我读诗,既不是如你这般重其结构、章法,亦不是像很多诗评家一样纠结于一联一字之得失,我只看这些作品能否打动我的灵魂。”

之十四,

这种阅读,本就已经直指中国文学的真谛了。还需要注意什么呢?中国文学,是人文主义的文学,作品之高下,本就系于其人人格之高下,其人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亦即是其人作品所能达到的高度。诗者,吟咏情性是也。苟能于作品中见出其人之情性,其他一切的藻饰、技巧都是不重要的。譬如渊明,其诗文采技巧一无足称,而必推为中古第一者,以其人也。”

對不對?當然對。所以,從這段來理解,我不要寫那么多的詩詞賞析。詩詞欣賞,化為自己的東西,就好。

之十五,

中国文化中的真,指的是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葆有其赤子之心,不虚伪,不矫饰。诗的本质是吟咏情性,如果不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便是伪诗。”這也是我對某某總抱有距離感的原因。矯飾,非我所喜。真性情,才是人生中最喜愛的品質之一。

之十七,

这个世上真正的诗只有一种,它们存在的惟一目的,就是抒发作者自己的生命体验。”“枨触时事,不过是一个引子,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的生命体验中来。古人感时哀世,每多佳作,是因为古之士大夫,政治生命就是他几乎全部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兼济之心完全是一种本能,完全是不假外求的。故只有让自己在人格上先成熟起来,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才能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一个道的层面的问題。

“枨触”:枨,讀成,用東西觸動。枨触,觸動,感動。

詩詞都是用生命來體驗的。人生經歷的不同,寫出來的詩詞就會完全不一樣。而人格成熟為首要。

之十八,

数代不一觏”,觏,讀夠,遇見的意思。罕覯,不常見,很少見。

之十九,

人的命运归根结底,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性格決定命運。

认为诗源于生活、这是彻底错误的见解。这种见解,是上了“文艺反映生活”、“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论的当。决定你的生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他寫的是真理。決定我的生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對生活的態度。

之二十,

真正的好文章、好诗词,都是从作者的生命中喷薄出来的,为时著文、为事作诗,都是直接拿花粉当蜂蜜卖,干的是偷懒的活计。这种偷懒,是以放弃自我,放弃通向独立自由的努力为前提的。把这种偷懒活计说成是向老杜学习,是对老杜的侮辱。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便不会有真正的文学。文学的底蕴,一定是个人主义。……花木鸟兽、天地风云、人事代谢,无物不可入诗,然而首先是因为诗人选择了它们。”

是的,無深厚感觸則無詩詞,我也寫不出來。很久都不說自己喜歡文學,只說自己喜歡文化。

之二十一,

同其沆瀣”,沆瀣,讀漢謝,比喻氣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之二十五,

诗人与词人,皆须以哀乐过人为根本,故惟激情可以成就诗人词人。但诗人与词人犹自有别,诗人更多地爱全人类,而词人更多地爱自己。另一方面,诗人的心灵强健,词人的心灵柔弱,面对苦难,诗人选择了呐喊咒骂,词人选择了流泪呻吟。词之动人,亦在于是。叶嘉莹先生说词体现了“弱德之美”,庶几得之。”又見“弱德之美”。

之二十六,

清代自昆山顾氏起,倡为通经致用之学,往往大诗人也是名学者。这些名学者的诗,相对于不读书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有思想的诗。钱澄之说“不读书,则词不足以给意,不穷理,则意不足以役词。”方以智说“读书深,识力厚,才大笔老,吞吐始妙。”都是强调学对思想的重要性。自古惟圣人不学而能。一个人对政治世情的识力,端赖其读书程度。”

孔夫子都說自己是“學而知之”。

饾饤僻典”,饾饤,讀豆定,(文辭等)羅列、堆砌。

才人之詩”,這段論述,令我想起了現代很多“優美的散文”,我不喜歡。

之二十八,

那些作品,只是“被传诵为优秀”的作品,也就是说,它们是大众眼中的优秀作品,而我们所关心的,却是一定层次以上的人心目中的优秀作品。相信这一点,你非常清楚。很多诗之所以能传诵,并不是因为它们优秀,而恰恰是因为它们平庸。”這也是學校課本中選的一些詩詞,我不能夠欣賞的原因。

偈子”,偈,讀計,〔偈陀〕梵語頌,即佛經中的唱詞。

之三十二,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好的词总是一片浑化,阴阳感通的。”覺得懂了,最近寫詞也有這樣的感覺。

之三十三,

清季四大词人之一的王半塘提出了填词的三字诀:重、大、拙。以后,朱庸斋先生又和叶恭绰先生一道,倡为“深”字。……北宋只得一个小晏,是真词人,他的词都是写给自己的,所以动人,北宋无人可与抗手。……现实中美女大都没有思想,有思想的女人通常不会美丽。……后世词家,不满于词仅能抒写男女之情、羁旅之怀,于是力求向上一路,在词中贯注进身世之感、兴亡之意、家国之思,但那已经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这样写出来的词,在形式是长短句的曲子词,在内容上却是诗。所以,重、大、拙、深是对长短句形式的诗的要求,不是对词的要求。词不妨轻浅。轻浅而能动人,只在情真二字。苟其情真,虽浅语,亦能动人。试读晏小山、纳兰成德、项莲生诸家之作,可知语浅情深,正是词家本色。”

原來如此!語淺情深,正是詞家本色。

之三十四,

友朋盍簪,道义相契”,盍簪:讀合簪,盍,聚合。盍簪,意思是待人不疑心,朋友就會聚合而疾來。契,讀氣,相和、相投。

之三十五,

文学史上化用前人的成句乃至意境,形成更深更美的新境,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不是偷,而是高明的化用。”這就是檃栝。

之三十六,

苏轼本人,十分埶著于自己的理想,颇能慎独,他的问题是对世界没有及汝偕亡的勇气,没有真正伟大人物那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悲剧情怀。……精英会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并赋予自己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而大众却对自己也对世界放任自流。苏轼严格地要求着自己,他只是对世界放任自流;而后世之爱苏轼者,绝大多数是对自己和对世界都一样放任自流。”

有點無語。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要對別人、對世界有嚴格要求嗎?我這樣要求自己,可是你對別人這樣要求,別人是不一定做得到的。人與人是不同的。

之三十八,

比文艺更重要的是人格。……中国文学之成家,不仅在其文学之技巧与风格,而更要者,在此作家个人之生活陶冶与心情感映。作家不因其于其作品而伟大,乃是作品因于此作家而崇高也。”

如屈原,如陶淵明,如杜甫……

说到书法,又不同于诗词。书法相对诗词,要形而下得多。古人以书法为心画,诗为心声,而实则书法技巧的成份太大,基本上不能见出为人的。”這點我也同意其觀點。書法與國畫都的確不如詩詞更能反映人的心聲,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性格特點。作文也不能。我一直不喜歡官樣文章,不喜官方版,就是因為其中很難有真情實感。

之三十九,

以正胜邪,以拙胜巧,这本是武功中最高的境界,展梦白却本不知道,只是他生性刚直,宁折不回,多次的冤屈凌侮后,他性情变得更是激烈,竟使得他的拳路武功,无意中走上了这条至大至刚的道路。”武功如此,文学同样不免于这种规律。文学的风格,归根结底是作家的性情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性情,就有什么样的风格。或者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便会有什么样的诗。……今人之能异于古人者,不在词汇章法意境,乃在今人所有之思想。古之诗人,以忠君爱国为其生命终极,而今人则当在人格上演进为一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知识分子,有此思想精神,始有自出机杼之诗作。”

嗤妍笑貌”,嗤,讀吃,相貌丑陋,與“妍”相對。

之四十,

对于诗人而言,文才易得,思想难得。……平庸不是文辞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没有思想,做不到有寄托,可以有挚情,虽浅,亦足动人。如果连挚情也没有,那就与文学没有任何关系了。”

學寫詩詞,就應以此為基本。

之四十一,

嚆矢”,嚆,讀蒿,呼號。嚆矢,指射出去發出聲音的箭。

愧恧”,恧,能玉切,慚愧的意思。

长安年少尽胡心,在今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殖民主义,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侵蚀中国文化的躯体。……我以为,西方古典之学与国学的本质是一样的,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锻造完善的人格,构建有差等的和谐社会。……我以为,选择什么样的思想、立场,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抒情,要重要得多。”本段有的認同,有的不理解。那個“差等”我不能夠劃分。

之四十三,

文艺学中有“陌生化”之说,文学的语言,当与日常语言保持距离,国诗的审美旨趣,又特重古雅,故非运典使事,不足以展其深致。”

是。如“狗”,我們寫到詩中,永遠會寫“犬”。

謦咳”,謦,讀請,謦咳,一為咳嗽;二為談笑之意。

之四十四,

茫无津涯”,津涯,一指岸,水邊;二指范圍,邊際;三指依靠,憑依。

鹄的”,讀谷第,目的,原意為箭靶的中心,練習射擊的目標。

立法宜严,而行法则当时予宽恕。论理宜真,而行事则必有时过,有时不及。此人生之实况,亦当然之理也。诗韵乃一理想之鹄的,公共之标准。故每一作者悉当恪遵严守。……国诗的魅力之一,便在于它是有格律的。在创作国诗的过程中,由于格律的限定,你必须要为某一个特定的位置寻找特定的字词,格律(包括平仄与用韵)强迫你改换掉你最先想到的字词,逼着你挑战自己的潜能,为这一特定位置寻找到更合适的字词。这样,在你寻找到合适的字词之后,会有历尽艰辛,终于夙愿得偿的愉悦感。说到底,能否熟练驾驭格律,是词汇量的问题,不是格律本身的问题。只要创作者阅读面广、词汇量丰富,格律就不但不成其为束缚,反而能带给创作者以游戏通关那样的快感。这就是格律本身的魅力。”

這就是學習詩詞的樂趣所在。

吴宓先生上文所说,旧韵是各地方言的最大公约数之外,还以平水韵亦是古今诗人用韵习惯的最大公约数。平水韵自切韵而来,而切韵的编撰原则就是兼有“古今方国”之音。从古至今,语音就在不停变化着,词汇也是。如果我们每一个时代都用一个时代的语音、词汇,下一个时代的人就没有办法欣赏。正如统一的文言和方块字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统一的用韵也维系了诗词的古今一贯。……推行新韵,其实就是放纵懒惰。……由于大陆国学教育的缺席,大多数国人的文化程度,远不及旧时一位七八岁的私塾生。”慚愧,Andy說得很對,我是不學無術的人。所以,還不趕緊認真學,就更是無地自容了。

之三十五,

“《诗薮》”,薮,讀叟,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张祜”,祜,讀護,福之意,如受天之祜。

诗是人做的,人不是机器,凡是人做的事,都可能犯错误。(其实即使是机器,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坚守平水韵之标准不可动摇,是从倡导敬畏传统文化、保存国粹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的不是倡新韵者行为本身,我们反对的是倡新韵者背后的民粹主义立场,对于动机上并无隳坏传统之志者的偶然违律,则自当宽宥。……绝句出于古体(五言绝句出于五言短古,七言绝句出于短歌),在用韵上本较律诗为宽,”

隳坏”,讀輝,毀壞,崩毀。

絕句不能講是律詩的截句嗎?這個觀點和王力先生等所說不一樣啊。這個需要再讀《禪心劍氣相思骨》了。

之四十六,

平水韵只是一个标准,不是一种现实语音。……旧时人读诗,有一个方法,叫作“叶韵法”,即在读诗时,遇到用自己的方言或当时的官话念来不押韵的字,要临时改变其读音,使之叶韵。”這點很重要,非常重要。我自己是不知道從哪本書知道的,反正每次用方言讀平水韻表,或者讀《聲律啟蒙》,或者讀詩詞時,都是這樣讀的。現在讀別人寫的詩詞,一讀就知道是否押韻,或者入聲字一讀就知道。

之四十八,

诗序有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曾經訂閱過一年的《中華詩詞》,發現沒有什么看頭。沒有真情實感的詩詞,都不是好詩詞。

之四十九,

对于一位成熟的诗人来说,他所写的每一首诗,都是融入了他整个儿的生命体验。他对人生苦难的承受、对理想的埶着甚至怀疑,都会打入诗中,而非为一时一地所见所闻所感。……说诗作显得直白的问题,除了因为文言功底不够,也与你思想不够深刻,故没有深沉的东西作为支撑有关。文言功底不足,可以多诵读文言文,只读诗,不读文,写不好诗。只读诗文,不读思想性著作,同样写不好诗。”很對!所以,我要讀更多的書。

之五十,

教人写诗,只要引导学者重视古雅,懂得追求深美闳约即可,更多的东西是靠天份的。比如风骨,不是说学汉魏就能培植出来的。那得天性里有一种埶着刚强的东西。”我也認為!

之五十二,

”,讀火,多之意。如“夥頤”,頤是助詞。

宋诗不若清诗深刻,亦不若清诗沉着有味,清诗收三千年诗国之结,而光宣二朝诗学,又为清诗之最光大者,诗由同光体入,予以为是今人学诗之正轨。”讀《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就有這樣的感覺。何謂“同光體”?同光體主要學宋,以陳三立為代表人物,魁杰沈曾植,能人鄭孝胥,秉承宋詩“以文為詩”的傳統,以議論入詩,以虛詞入詩。

之五十三,

清诗之超轶唐宋处,曰合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于一手。故非积学之士,不能为清诗。……惟《古诗笺》一选可反复讽诵。”哈哈,在孔夫子舊書網買了本書,今下午收到了!連運費一起68元,上下兩本,豎排繁體,王士禛編。

”,讀缺,誠實謹慎。

钜擘”,喻杰出的人物。

之五十四,

“如果从“诗的”而不是“乐府的”标准来说,清人龚自珍的那些相对于唐人已算破体的七绝,无疑更高一层。他的七绝就不是追求风华蕴藉,而是追求茂郁清深。其实不是他追求茂郁清深,而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位思想家,故下笔不自觉茂郁清深。”這根本就沒有辦法模仿。所以,學寫詩詞,首先要做的,還是對人格的培養。

之五十五,

诗之佳妙,本不在矜才使气也。……荆公擅权误国,然其人情感浓烈,诗作感人心脾,山谷则情枯如禅,全凭才力,如何可以并论?”突然就想起了在墨雨家見到的某人畫作,無情如枯禪。我不喜歡那樣的畫作。

之五十八,

凡是在诗中用成语的,都是不会写诗的。……词却不同。词中可用前人成句,也可以略作檃括,因为词体从一开始便带有比诗更深的游戏性,古人在其中融铸前人成句,本就是一种游戏精神的发作。”原來如此。怪不得我自己初學寫詩時,阿牛老師總要我不要用那種別人寫過的詞語。

之五十九,

初学诗词,最难的一关不是平仄关,而是词汇量不够,找不到足够的词汇传情达意,多填长调,多用铺叙,对于词汇量是一种强制性的训练。……其实一首长调,以双调词论,重点就上片结尾、过片开头。”終于懂了,為什么徐晉如教詩詞要練長調。我自己這么發狠讀書,各種傳統經典書籍包括其新解,就是詞匯量不夠啊,都不懂啊!

在我的诗学体系中,气力,有着不同的意蕴。我所说的气,就是古人常说的潜气内转的那个气。我认为它是道的层面的东西,也是一首诗、一首词的灵魂。气这个东西需要养。如何养?不论是诗还是词,都要求你的内心充足丰盈,要有对人类的爱。这种爱充盈了,自然便有气力。没有爱的心灵是干涸的泉眼,这样的心灵,永远迸激不出有气力的诗词。”到哪天,我能說:不是我需要詩詞,而是詩詞需要我?相信我這今后的歲月里,會永遠需要詩詞。

之六十,

故应多听昆曲,训练自己对古典音乐之感觉。……比如《虞美人》,盖衍霸王别姬之故事,其声必为悲凉抑郁之至。又如《祝英台近》,系出梁祝故事,其声凄苦断续。……整体而言,古典音乐在风格上都是比较沈郁的,绝少欢快轻茜之音。”昆曲真是聽不懂啊,周圍沒有找到好老師指點。《虞美人》最近填了一首。古典音樂中,古琴曲也是如此,歡快的少,沉郁的多。

之六十一,

起承转合原是古人为便于初学者提出的,高明者则潜气内转,泯然无迹,不求起承转合而自然克谐。……讲究起承转合,仅对临帖阶段练笔阶段有意义。”“克諧”,能夠成功。

之前就不懂起承轉合,因麥子提出來要我賞析,到處找了一下,就提出了我的觀點,說真正寫詩詞的人,不會去考慮起承转合。學了《大學詩詞寫作教程》之后,知道的確有,但現在學會了,真有點不記得要“起承轉合”了,呵呵,是有進步了。

之六十二,

词为最粹美之音乐文体,……《虞美人》的妙处便在由悲抑到悲不自抑,由涓涓细流而到奔流入海”將心寫入,自是好的。我寫的這首,算不算呢。

 

詩詞,學了這么久了,最后的結論:是為了自我的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