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铜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凝影叠姿 2013-12-18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无论是从它的经济规模、军事实力,还是从它的外交影响、文化传播来说,唐代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是名列前茅的。规模宏大的长安城,绵延万里的疆土,流传下来的万余首诗歌,八荒来服、四海无波的外交,七世纪至九世纪之间的大唐帝国,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文明世界的注意力,中西交往在唐代又达到了一个顶峰。强大的国力造就了灿烂的文明,灿烂的文明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在手工业方 面则明显的表现为铜镜铸造工艺的进步,那一枚枚小小的铜镜上集中展现了大唐帝国的灿烂与辉煌。

从东汉末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少数民族南迁和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其间虽有统一,但统一却如昙花般匆匆消失,帝国的夕阳渐渐西沉,作为无法挽回的迷梦,告别遥远的秦汉盛世,在三百多年后的隋朝,再一次归为一统。这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正是民族的大融合时期,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文化因素,但却未给铜镜带来巨大的发展。由于战乱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和统治者无暇顾及,使铜镜进入了因循守旧的平稳发展阶段,六朝期间铜镜多是对汉镜小规模的改造,鲜有精品出现。在经历了隋和唐初几十年的准备之后,到高宗时,铜镜气象日新,逐渐形成了唐代铜镜自己的风格。玄宗开元天宝年间,随着社会整体欣欣向荣局面的出现,铜镜铸造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唐代铜镜的形式,冲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圆形模式,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字形及有柄形等新的镜式;镜钮虽多以传统的圆形为主,但亦有兽形钮、龟形钮、花形钮等新的钮形;纹饰的内容丰富多彩,较前代有很大变化,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古代神话传说故事,都成为很好的表现题材,铸造于镜背;而纹饰的布局也不再限制于内区和外区了,出现了跨区布局、整体高浮雕等多种表现手法;铸造技法上出现了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特种新工艺。

 

下面将具体论述唐代铜镜的特色风格以及形成这种特色风格的原因。

唐代铜镜的装饰花纹,张之恒先生将其分为十一种1:分别是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花鸟镜、瑞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特种工艺镜。

徐殿魁先生将其分为十六种:分别是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素面镜、鸾鸟瑞兽镜、雀绕花枝镜、葡萄蔓枝镜、对鸟镜、人物镜、盘龙镜、瑞华镜、四夔纹镜、蝶花镜、万字镜、刻花镜,八卦镜。

在我个人看来,科学研究的细致应当向二位先生学习,两位先生的分类都是非常详尽的,然而总是有小小的纰漏,存在着一点问题,他们的分类都是依据纹饰分类的,但是张先生分类中的特种工艺镜显然是铸镜工艺的分类法,而徐先生的刻花镜显然是纹饰雕刻技法的分类法,而本文论述的是唐代铜镜的艺术风格,以纹饰的分类为主,故采用张先生的分类法(去掉特种工艺镜)分为以下十类:1、瑞兽镜;2、四神十二生肖镜;3、瑞兽葡萄镜;4、瑞花镜;5、花鸟镜;6、瑞兽鸾鸟镜;7、神仙人物故事镜;8、盘龙镜;9、八卦镜;10、万字镜。

 

按照纹饰流行时间的早晚,徐先生将唐代铜镜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徐先生的分类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考古学的文化分期并不能简单套用历史学的分期,不能简单地以朝代作为断代标准,文化面貌的改变不是和朝代的更替同时发生的,文化面貌或是文化特征的改变总是滞后的,而初唐铜镜的风格和隋还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徐先生的分期应作简单的修改,即将初唐改为隋至唐初(隋至高宗初)是较为恰当的。

这是九类纹饰以时间上的流行顺序分为以下四期:

第一期:隋至唐初(隋至高宗初),主要有:a、瑞兽镜,取材多是传说中的神兽,如龙、狻猊,被神化了的狮虎,同时为了表现气势还多在瑞兽旁铸出云纹、植物纹陪衬纹饰等;b、四神十二生肖镜,四神为汉代以来传统题材,即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它们和十二生肖,已镜钮为中心等分排列在镜背。c、瑞兽葡萄镜,又称海马葡萄镜,主要装饰为葡萄纹,而海兽分饰其间,有的镜背用圆圈分出内外区,葡萄枝蔓由内区向外区伸展称“过架葡萄”;

第二期:盛唐(高宗武后至玄宗开元年间)主要以瑞花镜、人物镜、盘龙镜为主,前一期中流行的瑞兽镜在这一期仍在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较前一期少见,其中:a、瑞花镜,瑞花镜亦称宝花镜,主要用团花、花枝、宝相花等作装饰,花鸟装饰花纹为鸟雀或花枝,菱形镜多为雀绕花枝,葵花形镜多双鸟衔绶;b、人物镜,其纹饰题材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社会生活等如嫦娥奔月,真子飞霜,王子乔吹笙、伯牙弹琴、孔子问荣启期等,亦有现实中的生活写照,如打马毬图,狩猎图等;

第三期:中唐(玄宗天宝年间至德宗末),由于帝国气象不再是开元盛世时的景象了,节度使的割据慢慢形成,人们祈求和平安静的生活,使得瑞花镜和神化人物故事镜仍是流行的主题,传说中的神仙们所过的生活,正是世人所向往的。第四期:晚唐(宪宗至唐末)主要有八卦镜,万字镜等,万字镜武朝时已出现,但并未流行。另外,由于皇帝和贵族的需要,特种工艺镜在盛唐开始流行起来,传统的应用在铜器上的错金银,金银平脱,鎏金银,应用在漆器上的螺钿等技术开始大量运用于铜镜的铸造。

 

唐代铜镜的纹饰布局田自秉先生分为五种3,分别是:对称式,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满花式。其中:

1、对称式:对称式是传统的布局形式,古代的房屋建筑,玉器雕刻等纹饰都是对称布局,而铜镜对称式布局主要用于花鸟镜、人物镜、瑞兽镜等,且由于构图的需要大多为不非常标准的相似对称;

2、散点式,常用于瑞花镜,如团花、折枝花的散点布局;

3、单独式,主体纹饰往往就是一个,多见于盘龙纹、鸾鸟镜、和万字镜;

4、旋转式,由于构图的需要,在镜背的小范围内难以将画面充分展开如,所以在镜背做一个连续的构图,如缠枝花,狩猎图、打马毬图;

5、满花式,主要为瑞属葡萄镜。此外人物故事镜多采用绘画是构图。

 

唐代的特种工艺镜主要有:

1)金银平脱镜,由于金银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将金银锤打成极薄的薄片,修剪錾刻出各种需要的形状和花纹,然后用漆粘合在镜背之上,再经反复涂漆、抛光等多种工序,使金银片与铜镜完美结合,浮在漆面之上。

2)螺钿镜,用贝、蚌壳薄片经剪裁剔刻出各种图形,用漆粘合在镜背上,经反复抛光打磨,使贝、蚌壳露在镜背,并使表面异常光洁俊秀。螺钿材质,除贝、蚌壳外,亦有绿色孔雀石,黄色玳瑁,红色琥珀外,还有蓝宝石各色玉石。此外特种工艺镜还有“银壳镜,错金银镜,铅花镜,鎏金镜” 等。

汉代铜镜的铭文多是“祈求高官厚、禄爵显名尊;梦想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渴望家道兴旺万、人丁蕃昌”,而唐代铜镜极少有祈祷之辞,而以称颂镜子功能、梳妆美丽的铭文为多,如“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玉台希世,红妆映图,千娇集影,百福来扶”“秦家宝镜,恒照红颊”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唐代人使用铜镜的关注点与汉代人的不同,汉代人在苦苦的追求生命的延长和官爵的显赫,而唐人却仅仅是为了享受生活,享受既来的幸福。

唐代的铜镜之所以在纹饰上之所以美仑美奂,光彩夺目,在形式上有超过前代的突破,在它背后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大唐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帝国,由于统治者本身就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使得他能对境内各民族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境外人也采取相当开明的政策,外国人可以在唐朝为官可以在唐朝娶妻生子,可以信仰自己的宗教。大唐开放、大度、沉稳的形象,豪迈的气概,反映在铜镜上则是众多形状各异的葵花、菱花、亚字镜的诞生,当贵妇们对着花朵形的铜镜贴花黄时,大唐的气象仿佛如镜中贵妇的笑靥般灿烂。

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将八月五日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规定是日王公大臣要献镜及绶带,而玄宗本人也要向四品以上达官贵人赐镜等。“(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百僚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开元十八年)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以上金镜等7”。既然是百官朝贺的贡镜和天子赐予的御镜,定非等闲之物,做工当是非常精致的特种工艺镜。而贞观年间太宗赐给高季辅的金背镜也应如此。正是由于有了统治者的需要,铜镜的铸造技术突飞猛进,将各种工艺运用到铜镜的铸造上,从而出现各种特种工艺镜就不足为奇了。

大唐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即是唐诗,在经历了汉乐府和六朝骈文以后,唐朝出现了五言、七言的压韵诗体,这为铜镜的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唐代铭文词藻华丽﹑对偶工整,为表达同一主题,运用了丰富的词藻,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几乎没有雷同的句子,并且很多是对唐诗的借鉴。如“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初成照胆镜,遥忆画眉人.舞凤归林近,盘龙渡海深……只应老为客,孤鸣复几春。”此外唐诗中还有大量吟咏铜镜的诗歌,如玄宗《千秋节赐镜》“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 韦应物《感镜》“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白居易《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正是由于唐诗的繁荣为铭文带来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唐诗与纹饰题材和谐的配合,另一方面铭文本身就是装饰的一部分,这为后世对唐诗的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繁复多样的唐镜纹饰,也是多方面造成的。佛教自从汉代传入我国以来,到唐代时已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发展了,虽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由帝王出于政治原因发起毁佛灭佛事件,但并未对佛教产生太大的影响,到唐代时佛教已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很多佛教习俗已成为人们的传统习俗(如盂兰盆会,上元灯节),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唐朝皇帝也崇信佛教,先后有八位皇帝前往法门寺迎取佛骨舍利,武则天更是希望借宣扬佛教而革李唐王朝的命。道教在唐代也备受重视,统治者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故认同姓的道教教主李耳为始祖,追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还在各地大力兴建老君庙、太上玄元皇帝宫,并将《老子》、《列子》、《庄子》等道教典籍作为教科书,考核以及第对待,称道举,授官职”。正是由于佛道的大倡而导致神仙思想的流行,铜镜纹饰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宗教题材。如佛教色彩浓厚的卍字镜,梵文意为“吉神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呈的“瑞相”,武后长寿二年规定读“wan”字;婆罗树镜,“婆罗树是佛教的圣树,佛经说释迦牟尼诞生于树下,又涅槃于林中,它在铜镜中表现的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道家题材中著名的是八卦镜,“八卦”亦呈经卦,是《周易》中八种基本的图形。唐时铜镜常饰以八卦纹,并配以符箓、星象、干支、生肖等具有道教色彩的纹样。此外还有童子玩莲镜(沈从文先生认为这是根据《莲花太子经》制作的)、四叶佛像八凤镜、王子乔吹笙镜等一些佛道色彩纹饰的铜镜。

唐代的对外交往同样丰富了铜镜的素材,唐帝国凭借强大的国力而使四方臣服,其影响更是远播波斯、大秦等国,故在铜镜的纹饰中反映出了异域的风格。马毬亦称波罗球本是波斯的运动,(岑仲勉先生考证“波罗”一词乃波斯语“vareta”的音译),唐时传入我国,并很快流行,唐朝皇帝很多都是马毬高手,铜镜中出现的一类打马毬镜,生动地描绘出了打马毬时的场面。唐代铜镜上的连珠纹和对兽纹,在波斯萨珊朝的金银器和新疆阿史塔娜的墓地发现的纹锦中早已出现过;同时在萨珊朝的银盘、银币上也发现了和唐镜中宝相花十分相似的图案,可见这都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果。

同时由于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从而影响到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唐镜的纹饰中出现了大量的瑞兽镜、花鸟镜,在一面镜背上完整的构筑出瑞兽、花鸟、蝴蝶、蜜蜂、游鱼等,代表了人们祈求安定祥和的心理和包容、开放、乐观的自然审美情趣。如“宝相花镜,钮周饰六朵孕子荷花,花瓣簇拥着莲瓣,其间蕊珠成环,代表了人们多子多孙的祈求”, 这与当时的国力昌盛和社会的安定太平是分不开的。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在很多地方都是后世所无法超越的,大唐文化远播海外,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唐代的铜镜是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集中体现之一。它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很多工艺都为后世所沿用。本文只是试图对唐代铜镜的艺术风格和形成原因从多方面作一个浅显的分析,很多问题并未阐述清楚,很多论点还不充分,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