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安庆市博物馆征集一方唐代双鸾衔绶铜镜(原镜面破碎成5块,后经修复),直径33.5、镜缘0.8厘米(见图)。 此镜布局完美,构图完整而细腻,高浮雕工艺等,为典型唐镜风格特征,较突出的是图案精美、双鸾布局构图较大,实属罕见,令人惊叹。 唐代 月宫盘龙双鸾镜 从双鸾图案辨析,此镜又称为对鸟镜,《博古图录》称为莲凤鉴,《西清古鉴》称为双鸾鉴。构图与主题纹饰精巧,两禽鸟左右相对,随钮座而分,均匀对称,上下随主图配各种辅助纹饰,图案组织变化丰富。禽鸟形态为鸾鸟展翅翘尾状,口衔长绶,也有其他铜镜为共衔绶带或花枝瑞草图案,踏花枝或祥云,花卉争妍斗艳,妩媚自然,为唐镜中最为绚丽多彩的镜型之一。 唐 “镜发”花卉铭带镜 隋唐时期,是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镜类众多,纹饰繁杂,形制多样,体现出隋唐盛世特征,归纳主要流行的镜类有:(1)四神十二生肖镜类:四神镜、十二生肖镜、四神十二生肖镜。(2)瑞兽镜类:瑞兽铭带镜、瑞兽花草纹镜。(3)瑞兽葡萄镜类:葡萄蔓枝镜、瑞兽葡萄镜、瑞兽鸾凤葡萄镜。(4)瑞兽鸾鸟镜。(5)花鸟镜类:雀绕花枝镜、对鸟镜。(6)瑞花镜类:宝相花镜、花枝镜、亚字形花叶纹镜。(7)神仙人物故事镜类:飞仙镜、月宫镜、真子飞霜镜、三乐镜、打马毬镜、狩猎镜等。(8)传统纹饰与宗教题材镜类: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等。(9)特种工艺镜: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贴金贴银镜。 唐 月宫镜 隋唐各类流行镜的大致情况:四神十二生肖镜、瑞花镜类的团花镜、瑞兽镜类在隋至唐初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雀绕花枝镜在唐高宗、武则天及唐玄宗开元时期流行;对鸟镜类、瑞花镜类、人物镜类、特种工艺镜类流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至唐德宗时期,其中以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流行的镜类品种最丰富;八卦镜、万字镜以及瑞花镜类亚字形花叶纹镜等,流行于唐德宗至晚唐时期,往下再延伸至五代。 唐 万字镜 瑞兽镜是隋唐时期的重要镜类,在隋代和初唐年间盛行,器型延伸下发展出来瑞兽葡萄镜和瑞兽鸾鸟镜。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是唐代铜镜发展新形制、新题材、新风格由确定走向成熟时期,形成富丽绚烂的时代,这一阶段分两个时期: 一、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流行以瑞兽为主的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飞禽花枝为主的雀绕花枝镜。而瑞兽题材的图案逐渐退居次要位置,飞禽花枝逐渐上升为主要位置。铭文、圈带铭文消失,镜背主题纹饰不再受传统铜镜内外分区的约束,讲究整体图案布局,追求和谐韵美,是盛唐铜镜特征之一,呈现“盛唐气象”。 唐 瑞兽葡萄镜 二、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人物故事镜、瑞花镜、盘龙镜、特种工艺镜等,延续上个阶段发展趋势,题材更加广泛,风格迥异,构图精细,布局完美,色调鲜明。这一时期禽鸟纹饰占据主要地位,虽然还能见到四神十二生肖题材,但镜面形态和构图已发生变化,花草植物纹饰由原来的从属点缀作用的地位,迅速上升为瑞花、植物为主要题材纹饰地位。人物故事题材的涌现,是这一时期重要特色。 唐 瑞兽鸳鸯双雀镜 唐代铜镜的主题纹饰由瑞兽到禽鸟,再转到以瑞花、植物纹饰为主的演变过程,其实与整个唐代丝绢织物、绘画、生活器物附着图等图案演变趋势是一致的。扬州也是唐代铸镜中心,最繁盛时期,主要流行在开元、天宝及稍后一段时间,扬州铸镜在唐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并州(山西太原),为当时最大的两个贡镜产地。扬州出土铜镜中,以花鸟主题纹饰如双鸾衔绶带镜、双凤镜、雀绕花枝镜,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唐 双鸾衔绶镜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