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镜系列

 芝润斋 2016-06-09
[转载]铜镜系列(转帖)

[转载]铜镜系列(转帖)

[转载]铜镜系列(转帖)

                                        铜镜(45)· 唐代铜镜——瑞花镜


  所谓瑞花镜,就是以花朵和花枝图案作为主要装饰纹饰的一类铜镜。植物纹饰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在铜镜上,但它们通常都与各种地纹、规矩纹和蟠螭纹等其他纹饰共存,直到唐代,植物纹才第一次单独出现在铜镜上,这便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瑞花镜。唐人喜欢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自然状态下的花朵经过他们夸张的艺术加工,形成一种极富装饰感的圆形图案,称为宝相花。瑞花镜便以宝相花作为主要装饰纹饰。

  根据宝相花纹饰的布局和具体表现形态,瑞花镜可分为宝相花铭带镜、宝相花镜和花枝镜三种。

  宝相花铭带镜都为圆形镜,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六个圆形的宝相花纹饰,环钮一圈,团花间缀以花叶等其他纹饰。外区为一圈铭文带。

 

铜镜(45)· <wbr><wbr>唐代铜镜——瑞花镜

 

  宝相花镜基本上都为菱花镜或葵花镜,镜背不分区,装饰数量不一的宝相花纹饰,所有宝相花纹饰都围绕镜钮环形排布。

 

铜镜(45)· <wbr><wbr>唐代铜镜——瑞花镜


铜镜(45)· <wbr><wbr>唐代铜镜——瑞花镜

  有些瑞花镜上,纹饰图案不仅仅只是花朵,还表现了与花朵共存的枝叶图案,这类瑞花镜称为花枝镜。花枝镜构图形式多样,花朵常有绿叶衬托,显得更加丰满匀称,花枝经常蜿蜒曲折,既有分割图案的功能,又起到装饰的作用。

 

铜镜(45)· <wbr><wbr>唐代铜镜——瑞花镜

  三种瑞花镜的流行年代相差较大。宝相花铭带镜的纹饰布局与四神镜和瑞兽铭带镜非常相似,具有明显的隋唐早期装饰风格,流行于隋代和唐代早期。宝相花镜和花枝镜则出现在中晚唐时期,流行于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上半叶。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与动物、植物、几何纹饰不同,一些唐代铜镜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题材为装饰纹饰,这类铜镜称为神仙人物故事镜。从艺术角度看,这类铜镜的许多装饰纹饰就像一幅幅绘画,大大突破了传统铜镜装饰纹饰重复、对称的限制。从画面内容看,这些纹饰图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远大于一般纹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神仙人物故事镜都是唐代铜镜的巅峰之作。

  根据装饰题材,神仙人物故事镜可分为月宫镜、飞仙镜、真子飞霜镜、三乐镜、击鞠纹镜、狩猎纹镜多种。

  月宫镜以嫦娥奔月传说故事为装饰题材,镜背中央装饰一棵大桂树,桂树两侧分别为嫦娥起舞、白兔捣药、蟾蜍跳跃等图案。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飞仙镜描绘的是仙人升天的景象。常见飞仙镜的构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仙人或两仙人骑兽跨鹤,腾空飞翔,仙人之间饰以祥云和仙山。另一种是镜钮两侧各饰一仙人,衣纹细腻,飘带舒卷,脚踏祥云而上,钮下仙山树木,钮上仙山祥云。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真子飞霜镜因有些镜背自铭“真子飞霜”而得名。镜钮左边有一丛竹林,竹林下有一人端坐抚琴,镜钮右边一凤鸟闻琴声而起舞。镜钮下方为一荷池,池中伸出一支硕大的荷叶,将镜钮包裹其中。镜钮上方群山重叠,飞鹤翱翔。真子飞霜镜表现内容至今不甚明确,有学者认为“真子”指的是弹琴者,“飞霜”是所弹琴曲的曲名。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三乐镜镜钮两侧各有一个人物,左边人持杖,右边人持琴,镜钮上方有九字铭文,为“荣启期问曰答孔夫子”,镜钮下方饰一棵树。三乐镜的画面内容取材于《列子》,孔子游泰山,见荣启期鼓琴而歌,便问他为何如此快乐,荣启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画面中的两个人物,左边孔子,右为荣启期,因一问一答之中提到三乐,故称其镜为三乐镜。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击鞠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户外游戏,唐代最为流行,可以视作现代马球运动的前身。击鞠者骑在马上,以杖控球或击球,将球击入指定的洞网,以击球入洞的多少决定胜负。唐墓壁画和陶俑中,便能看到击鞠情景。唐人也将这项风靡的运动搬到了铜镜上,装饰击鞠图案的铜镜称为击鞠纹镜。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狩猎也是唐代贵族阶层最流行的活动,唐代狩猎纹镜上,猎手或骑马张弓,或手持长矛,猎物则作惊慌逃窜状,形象极为生动。

 

铜镜(46)唐代铜镜——神仙人物故事镜

  神仙人物故事镜流行于中唐时期,大约8世纪上半叶至9世纪初。                                           铜镜(47)唐代铜镜——盘龙镜

 

  唐代盘龙镜有圆形、葵花形和菱花形三种镜形,以葵花镜最为常见。盘龙镜镜背不分区,一条身躯盘旋的大龙占据了整个镜背,张牙舞爪,鳞甲俱存,特征非常清晰。有时盘龙之外,还饰有几朵祥云纹。

  据文献记载,盘龙镜多为唐代扬州地区生产,流行于8世纪中唐时期。

 

铜镜(47)唐代铜镜——盘龙镜

                                 铜镜(48)· 唐代铜镜——八卦镜

 

  八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中64卦的基础,八卦两两组合,共有64种排列组合方式,即64卦。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被古代中国人视为宇宙万物的代表。唐代时,八卦形象首次出现在铜镜上,称为八卦镜。

  铜镜上的八卦纹,有时单独存在,有时与其他流行纹饰组合出现。八卦纹与十二生肖纹同时共存时,称十二生肖八卦镜。这种铜镜的纹饰通常分为四圈,自钮座向外,依次为四神纹、八卦纹、十二生肖纹和铭文圈带。唐代道教非常流行,道士作法时使用的符箓图案也常出现在铜镜上,当它们与八卦纹共存时,称符箓八卦镜。

  八卦镜是使用时间较长的铜镜,出现于8世纪中叶的中唐时期,一直使用至宋代。

 

铜镜(48)· <wbr><wbr>唐代铜镜——八卦镜


铜镜(48)· <wbr><wbr>唐代铜镜——八卦镜


铜镜(48)· <wbr><wbr>唐代铜镜——八卦镜

                                      铜镜(49)· 唐代铜镜——万字镜

 

  “卐”是佛经中的一种符号,武则天执政时期,将其定义为汉字的“万”,意思是集中了天下一切功德。装饰有“卐”字符号的铜镜因此被称为万字镜。

  万字镜的装饰具有浓厚的佛教意味,最早出现于8世纪下半叶的中唐时期,9世纪的晚唐时期最为流行。万字镜的装饰非常简单,一般仅在镜背上装饰一个大的“卐”形纹,镜钮位于纹饰的中央。少数万字镜在“卐”形纹之间饰有“永寿之镜”四字铭文。

 

铜镜(49)· <wbr><wbr>唐代铜镜——万字镜


铜镜(49)· <wbr><wbr>唐代铜镜——万字镜

                        铜镜(50)· 唐代铜镜——螺钿镜与金银平脱镜


  螺钿是指蚌壳内表面闪亮的珠光层。用螺钿装饰铜镜时,首先将蚌壳珠光层磨薄磨光,加工成为薄片,然后将珠光薄片刻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粘贴在平整的镜背表面。最后,在镜背上涂漆,使漆层与螺钿纹饰平齐。待漆层干透后,磨平抛光,使螺钿纹饰显露出来。有时也可以不涂漆,直接将螺钿粘贴在镜背上形成凸出的纹饰。

 

铜镜(50)· <wbr><wbr>唐代铜镜——螺钿镜与金银平脱镜


  金银平脱工艺与螺钿工艺类似,将金片或银片裁剪成各种纹样,粘贴于镜背表面。然后在镜背上涂漆,直至漆层与金银薄片平齐。最后,将金银片表面的漆层打磨清除,显露出金银色的装饰纹样。

 

铜镜(50)· <wbr><wbr>唐代铜镜——螺钿镜与金银平脱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