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说(十二)

 网上资料_收藏 2023-03-09 发布于山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着镜子整理妆容,现在的镜子大多以玻璃制作,利用光线反射的原理而达到看见自己影像的目的。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陶器发明以后,以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

考古证实,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齐家文化就已有铜镜。明、清之际,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从欧洲带来了玻璃镜,但直至清乾隆之后,玻璃镜才开始在中国民间流行,青铜镜也逐渐被淘汰。然而即使到了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仍然有使用青铜镜的现象。这种以铜为镜的历史在中国延绵不绝,长达四千年之久。

今天向大家介绍牟平区博物馆收藏的三枚铜镜:东汉龙虎镜、唐珍禽瑞兽葡萄镜、唐瑞兽鸾鸟镀银铜镜。

TOP 1

图片

东汉龙虎镜 

东汉龙虎纹铜镜,圆形,大圆钮,圆钮座,其外短斜线纹加两圈锯齿纹,镜缘为卷边素缘,直径11.7cm,缘厚0.9cm。主题纹饰为高浮雕一龙一虎夹钮对峙,龙虎显露上半身,下半身压于钮下,虎塌腰在下,龙跨身其上,龙头生角,口大张,利齿突显,口吐舌信,身躯修长健硕且饰鳞纹;虎睛圆睁,毛发上扬,张口吐舌,显得亢奋激昂。美中不足之处就是铜镜断裂,有缺损。现收藏于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
龙虎镜是中国古代青铜镜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汉代铜镜的一大类。龙虎镜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艺术和美好的意蕴在东汉时期大为流行,这一时期的铜镜往往采用高浮雕技法,使得龙虎形态活灵活现。
汉代龙虎镜将天上的龙与地上的虎进行了虚实结合,方寸之间容纳了天上人间,表现出古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铜镜作为一种随葬物品,龙虎纹赋予其辟邪驱凶之意,希望墓主在冥界不受鬼魅侵扰,如镜铭有“青龙白虎辟不祥”。可见,龙虎组合纹饰作为一种吉祥图案,寄寓着古人禳灾祸、受福祉、辟不祥的美好愿景。


TOP 2

图片

唐珍禽瑞兽葡萄镜

这枚珍禽瑞兽葡萄镜是唐代文物,直径14厘米,厚度1.2厘米。圆形,伏兽钮,一圈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六瑞兽,瑞兽丰腴柔健,姿态各异,它们或昂头或回首、或前扑或侧卧,分别环列在九串葡萄枝蔓之间。外区犹如一圈跑道,四只瑞兽疾驰奔跑,相间有四对禽鸟,鸟雀或展翅或合翼,在十二串葡萄叶蔓间环列,葡萄饱满硕大,缘上环列一圈卷叶纹。高浮雕的图案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现收藏于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
自张骞凿空西域,将葡萄引进内陆后,汉代丝织品上就已出现了葡萄纹饰。到了唐代,葡萄的种植已经比较流行了,葡萄纹饰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瑞兽葡萄作为纹饰入镜主要流行于唐代的武则天时,多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兽钮主题纹饰大多分内外二区,由瑞兽禽鸟和葡萄枝蔓组成,柔长的枝条,舒展的花叶,丰硕的果实与生动活泼的瑞兽、纷飞的禽鸟构成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而且由于采用浮雕的技法,画面高低起伏,主体感极强。于盛唐武则天时期达到使用高峰,多精美厚重大气华丽的铜镜。
瑞兽葡萄镜就是这个时期中西方艺术风格融汇的典型器物,是接纳西域文化的实物例证。图案中的瑞兽和葡萄是从一带一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来到中国的,丰富和滋养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古代铜镜也传播遍及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域,瑞兽葡萄镜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从而也反映了对外开放带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中国铜镜史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TOP 3

图片

唐瑞兽鸾鸟镀银铜镜

这面瑞兽鸾鸟镀银铜镜为唐代文物。铜制镀银,圆形,圆钮,边缘较厚,镜背高浮雕,主纹双鸾双兽与花枝相间排列,以钮为中心作环绕状。其中一只鸾鸟口衔花枝,翩然起飞;另一只鸾鸟顾首,展翅翘尾,单脚站立;两只麒麟欢快得奔跑着。圆钮近缘饰有流云纹,麒麟与鸾鸟之间配饰花枝与蜂蝶,镜缘饰以流云纹,整个纹饰和谐统一,栩栩如生、生机盎然,象征吉祥幸福。现收藏于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

瑞兽鸾鸟镜形式是从隋至唐初流行的瑞兽镜类发展而来的。铭带消失,无内外区的分隔。瑞兽已由静态趋向动态,造形更为丰腴。构图也由规整紧密,变得活泼开放。特别是主题纹饰的瑞兽与鸾鸟处于对等位置,反映了它是整个隋唐铜镜纹饰由瑞兽向花鸟演变过程中的过渡形态,表现了盛唐的艺术风格。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