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企扎堆SUV市场 抢夺消费者

 阳光普照一生 2013-12-18

引言:2003年之后才出现一定规模的SUV细分市场,今日已经成为各大厂商厮杀的焦点。谁在买SUV?谁又能笑到最后?自主品牌能否在SUV市场破除魔咒?

 

    10年前,中国市场上其实还没有SUV这一称谓,SUV的概念在2003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导入,在此之前均以越野车的名义出现,且由于价格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热销SUV车型,市场整体表现不温不火(2001至2002年,这期间主要以专业SUV为主,车型较少,市场容量也较低)。2003年之后,这一细分市场才出现一定的规模,而城市SUV车型本田CR-V在2004年的引入直接加快了这一市场的发展。

   


    不过SUV市场并未一路高歌。


    在2006年遭遇市场冷遇之后,业界对SUV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无不表现的忧心忡忡,根据乘联会统计的36款SUV车型中,75%的车型在这一年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SUV的全球市场形势也急转直下。彼时刚刚进入2007年,由于油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SUV在欧洲各国普遍遭到环保人士的反对,部分欧洲国家政府着手制定措施以限制SUV的发展。当然,难以负担的油价也让多数欧美消费者被迫放弃了一向以“油老虎”著称的SUV,导致这一市场大幅震荡。国内一些业界尤其是相关企业人士非常担心SUV在欧美市场的境遇会在中国市场重现。


    不过,这种担忧最终没有发生,并且出乎意料地迎来了SUV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经过2006年的市场低迷之后,SUV意外地开始在国内市场走俏,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2007年增速首次显著超越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长水平以来,SUV市场规模由当时的36万辆迅速增长至如今的160万辆,据此计算SUV市场5年的复合增速达到了42%。其中在2010年这一细分市场更是以高达101.27%的增长率傲居群雄,市场容量翻番。


    随着中国市场向成熟市场慢慢靠近,市场被不断细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随之变得更为明显。而SUV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加剧渗透,市场份额快速增加。截止目前,SUV所爆发出的市场能量之大和持续时间之久均已大大超乎业界的预期。


    乘联会公布的最新3月国内终端销售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内轿车市场完成销售837,685辆,仅同比增长2%,MPV甚至出现了同比2.5%的下滑至46,960辆,SUV市场则报以20.2%的同比增幅,155,175辆的销售量独树一帜。据统计,今年一季度,SUV终端市场以高出狭义乘用车市场(不含微客)9.2个百分点,12.1%的增幅,409,494辆的业绩继续领跑市场。


    硝烟四起


    如此高增长的市场毋庸置疑会吸引各大厂商的厮杀,此时我们便可闻到即将开幕的2012年(第十二届)北京车展上硝烟弥漫。无论是在前几年已享受过SUV市场饕餮大餐还是摩拳擦掌的后进者,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豪华外资品牌SUV车型中,诸如兰博基尼、玛莎拉蒂以及宾利这样的豪车巨头,都将有SUV概念车在本届北京车展展出,中国富人阶级对超豪华SUV的热衷已经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以致这些标榜个性的品牌大腕都不得不投其所好。当然更多蜂拥而至的是主流外资品牌的SUV车型,如被视为奥迪Q5最大竞争对手的国产奔驰GLK,有对抗大众途观之力的福特Kuga,跨界车型并即将国产的马自达CX-5、别克Encore以及雪铁龙C4 Aircross,新款汉兰达加上改款现代ix35,此外还有豪华SUV新星英菲尼迪JX35等等,无不都带着攻城略地的野心在本届北京车展悉数亮相。

 

    尽管中低端SUV市场的增速已经显现放缓的趋势,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本土自主品牌推出SUV车型同样高涨的热情。承载着吉利旗下全球鹰品牌与口碑塑造重任的全球鹰GX7,北汽旗下的B40/B70,比亚迪的混合动力紧凑型SUV,长城的高端SUV哈弗SC60,外观造型颇有争议的江淮SII,与瑞虎同平台的瑞麒豪华SUV的瑞麒X3,此外,长安首款SUV车型S101以及主打运动风的青年莲花的首款SUV车型都将在车展上同台竞技。SUV无疑是今年北京车展的最大看点之一。

   


    应该说,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向,为各大厂商培育出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巨大藏宝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文提到的奔驰GLK、别克Encore、英菲尼迪JX、马自达CX-5以及全球鹰GX7外,还包括宝马X1、斯巴鲁XV等共计三十余款SUV车型都将于今年陆续入市。这种车型的密集入市搅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SUV市场的集中度将会被进一步稀释,远未达到市场饱和度,这也就预示着后进者依旧存在机会。


    新华信近日发布的《2011年汽车流行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市场上SUV的支持率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其关注度首次超过三厢轿车,一跃成为“2011年最受欢迎车型”的首位。


    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据SUV市场现今的成长速度,在未来几年市场份额或便可赶超中高级轿车,接近经济型轿车,甚至有可能与欧美汽车市场看齐,占据整个乘用车市场份额的15%以上。而SUV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份额约为15%和25%(美国市场SUV的市场份额在2009年一度达到28%),而2011年中国SUV占乘用车整体市场份额为10%左右,发展空间仍非常大。


    市场韧性


    显然,时下并没有很好的理由可以说服业界降低对SUV的市场预期。但SUV这一如今深入中国市场的车型却也有过沉寂期,在欧美市场的衰退预示着SUV最终难以与轿车一直并驾齐驱。在消费成熟度与日提升的市场上,时下国内SUV的热销行情究竟还能持续多久?这是一个业界高度关注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研究总经理梅松林前段时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对此大胆预测,SUV目前的火爆走势还将延续大约五年。之所以能得出这一判断结果,梅松林主要依据的是市场阶段性的发展规律,在他看来,“国内三、四线城市还处于自主品牌轿车很流行的阶段,那么下一步便是合资品牌低端车进入,再在下一个阶段,低端SUV将进入市场,因此,未来五年左右,SUV还会快速增长。”


    更有甚者乐观断言,“根据市场调查的情况,从理论上说,如果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潜能得以全部释放,SUV的份额还将增加近两倍,规模接近30%。”


    尚处于成长阶段的SUV市场,其潜力确实让人无法小觑。


    日前,汽车之家一份针对普通消费者展开的《2012北京车展大调查》(问卷回收总数为7075份,有效样本为7012份)结果显示,“70后”、“80后”以及“90后”这三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群体均对SUV车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消费能力更胜一筹的“70后”中有32.6%的受访者表示喜爱并且会关注这类级别的车型,“80后”以及“90后”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4.8%和23.8%。


    这份调查结果表明SUV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开始逐渐明朗,意味着市场的宽度和韧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延展和强化。


    从近5年的市场表现来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SUV市场的增长率通常高于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的增长率,这表明SUV市场还处于成长期内的一个比较快速增长的阶段。至于这一快速增长阶段能持续几年,则要取决于几大影响因素的变化走势。而且我们认为,5年快速增长期的预测并不激进。


    SUV市场主要受到这几大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市场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这一点由SUV车型自身特点决定,目前尚无其他车型可以取而代之。


    其次,高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加为SUV市场的增长提供可能。胡润百富榜在今年3月份以一份48页的《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披露的数据称,中国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而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当然,大量的隐性收入并没有被统计在内,这部分人群将是中高端SUV市场的直接推动力量。


    其三,“换车潮”的到来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SUV市场的发展。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的换车周期一般在3~5年之间,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爆发出来的第三轮增长高峰所带来的换购潮预计将会在2012~2014年左右释放,成为推动SUV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中国不同区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在催生SUV市场呈阶梯状的发展态势。


    当然未来几年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基石。


    重蹈覆辙?


    不过SUV市场繁盛背后也总有落寞者,本土自主品牌的无奈无法回避。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份额被外资品牌蚕食的威胁一直没有消除,扎堆于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格局至今难有改观。


    目前国内SUV市场竞争格局虽未完全固化,但却已是泾渭分明。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以卡宴、路虎、奥迪、宝马等品牌车型占据主导;而15~30万元区间的SUV的主流市场则以大众途观、本田CR-V、日产奇骏和逍客、丰田RAV4及汉兰达等外资车型引领,目前只有荣威W5可勉强分得其中的一杯羹;长城、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则依然只能奋战在15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


    今年3月底,中国进口汽车贸易公司发布了2月份国内进口汽车市场状况,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进口车达到98874辆,同比增长60.5%。其中,SUV的进口份额超过轿车,达到了48.3%,可见进口豪华SUV的热销程度。奥迪Q7、雷克萨斯RX270、奔驰GLK、奔驰ML、大众途锐、凯雷德、普拉多、CX-7、揽胜、SRX、宝马X系列等SUV车型均备受追崇,前两年的加价排队之风至今仍不时隐现。


    日前,盖世汽车网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定价区间在8~15万元的中端SUV市场目前占整个国产SUV市场的30%左右,也是几大本土SUV厂商的主战场。2010年,这一区段的市场销量为39.9万辆,市场份额骤减3.1个百分点至30.5%。2011年,增幅仅为18.8%至47.4万辆,增速仅高于销量下滑的低端市场(定价在8万元以下),远低于中高端和高端SUV市场,市场份额再度压缩1.2个百分点至29.3%。同时,2011年,以长城哈弗M系列、众泰2008和众泰5008为代表的低端市场下滑7.2%至13.8万辆,市场份额亦缩减2.8个百分点至8.5%。


    从整体上看,2011年我国国产SUV的市场容量已经达到160万辆上下,同比增幅为23.6%。其中,外资品牌同比增长了30.9%至99.40万辆,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58.0%升至61.4%。自主品牌仅实现13.6%的增速,共完成62.51万辆,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42.0%降至38.6%。也就是说,SUV市场正呈现出了两极分化之势,自主品牌在这一兴盛的细分市场中正在重蹈轿车市场的覆辙,不断丢失市场份额。这就像一个魔咒附身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难以冲破其束缚,外资品牌进一步巩固对细分市场的渗透,攫取巨额利润。


    上海汽车总经理陈志鑫对此早有担忧,尽管荣威W5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但他认为随着外资品牌对SUV这一细分市场的日益重视,本土自主品牌要想从中分一杯羹的几率也随之降低。陈的这一番表态,想必是很多本土SUV厂商负责人共同的心声。


    来自Automotive News Europe去年12月份的消息称,大众为了完善其SUV产品阵容,未来将发布一款小型SUV,或与POLO同平台,规格小于途观车型,且“国产的可能性很大”。如若这一消息被证实,那么国内SUV市场无疑将再添劲敌,并可能下探到中低端市场与自主品牌正面交锋,陈志鑫的担忧将成为现实。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小型SUV战略一旦得到其他外资品牌的响应,留给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将会变得越发狭小。


    此前,中国SUV市场曾有过戏剧性的一幕。在2007年SUV市场真正发力的前两年,也正是这一市场表现疲弱的几年中,国内有相当一部分SUV生产商(包括合资企业)有转舵生产轿车的念头,这其中就包括长城、长丰、三菱、江铃等当时的主流SUV企业。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细分市场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再加上高油耗限值标准、高消费税、高燃油价格等客观因素的刺激,让这些企业无力承担过大的经营风险。


    现在,没有人能说得清,未来SUV市场中,是否能找到自主品牌的位置。

                                                                   ■文/余建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