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 不寐

 学中医书馆 2013-12-19

14 不寐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景岳全书?不寐》进一步对形成不寐的原因作了精辟的分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

    不寐一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证同时出现。

病因病机

    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1)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 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也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可见,心脾不足造成的血虚,会导致不寐。

    (2)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因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3)阴虚火旺,肝阳扰动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阴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宁以致不寐。

    (4)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心神不安,亦能导致不寐。如《沈氏尊生书?不寐》中指出:“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此属体弱心胆素虚,善惊易恐,夜寐不宁,亦有因暴受惊骇,情绪紧张,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者。正如《类证治裁?不寐》所说:“惊恐伤神,心虚不安”,不论因虚、因惊二者又往往互为因果。

    (5)胃气不和,夜卧不安 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不得安寐。这就是《素问?逆调论篇》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张氏医通?不得卧》又进一步阐明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原因:“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综上所述,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因为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不寐。所以,不寐之证,虚者尤多。

辨证论治

    临床辨证,首先要明确本病主要特征为入寐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整夜不能入寐。其次要分清虚实。虚证多数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

    在治疗上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者宜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宜泻其有余,消导和中,清火化痰。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成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

实证

(1)        肝郁化火
【症状】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肝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肝火偏旺,则急躁易怒。火热上扰,故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均为热象。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肝经湿热;当归、生地养血和肝;柴胡舒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可加朱茯神、龙骨、牡蛎以镇心安神。如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郁金、香附之类以疏肝开郁。

(2)        痰热内扰
【症状】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证候分析】本证多因宿食停滞,积湿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因宿食痰湿壅遏于中,故而胸闷。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痰食停滞则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证见恶食、嗳气或呕恶。苔腻而黄,脉滑数,均为痰热、宿食内停之征。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黄连、山栀主之。方用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理气化痰,和胃降逆;黄连、山栀清心降火;茯苓宁心安神。若心悸惊惕不安者,再可加入珍珠目、朱砂之类以镇惊定志。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可合用半夏秫米汤加神曲、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虚证

(1)        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火性炎上,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健忘。腰府失养,则腰酸。心肾不交,精关不固,故梦遗。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二方同为清热安神之剂,可随证选用。黄连阿胶汤重在滋阴清火,适用于心烦不寐,若阳升面热微红,眩晕、耳鸣可加牡蛎、龟板、磁石等重镇潜阳,阳升得平,阳入于阴,即可入寐,疗效更为显著。朱砂安神丸亦以黄连为主,方义相似,作丸便于常服,再可加入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诸药相合,可奏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之功。

(2)        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舌色淡。脾失健运,则饮食无味。血少气虚,故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方药】用归脾汤主之。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气健脾;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当归滋阴养血;木香行气舒脾,使之补而不滞。诸药相合,养血以宁心神,健脾以资化源。如心血不足者,可加熟地、白芍、阿胶以养心血。如不寐较重者,酌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养心宁神,或加合欢花、夜交藤、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如兼见脘闷纳呆,苔滑腻者,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等,以健脾理气化痰。本证亦有以归脾汤、养心汤二方化裁同用而收效者。

(3)        心胆气虚
【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心虚则心神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怒,故多梦易醒,心悸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均为气虚之象,舌色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主之。方中人参益气;龙齿镇惊为主。配茯苓、茯神、石菖蒲补气益胆安神。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宜用酸枣仁汤。药用酸枣仁安神养肝为主;川芎调血,以助枣仁养心;茯苓化痰宁心,以助枣仁安神;知母清胆宁神。证情较重者,二方可以合用。

    此外,若病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晄白,容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年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的,多属气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一般可用归脾汤。

    病后血虚肝热而不寐者,宜用琥珀多寐丸。

    若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可用交泰丸,方中以黄连清火为主,反佐肉桂之温以入心肾,取引火归原之意。

结语

    不寐一证,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都能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不寐。临床症状有轻重之别,轻者仅入寐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辨证以虚证尤多。治疗用药物之外,还须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吃酒和浓茶等东西,每天应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配合气功治疗。这些都是防治不寐的有效方法。单纯依靠药物,不注意精神治疗和生活调摄,往往影响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