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枣业沃土 情系林果服务(先进事迹)

 白桦林了 2013-12-20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看上去有点内向,有点腼腆,有点不苟言笑,但工作起来却有一种敢想敢干,不怕 “钉子”不怕“刺”,有一股子“拼命三郎”的精神,他,就是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民勤全面实施“2311计划的关键年,也是全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起步年。承担红枣产业技术服务的他,有许多亟待回答的问题摆他和一班林业技术干部面前:我县红枣栽什么品种最好?多大的密度合适?整什么样的树形产量高?怎样栽植当年的成活率高?为了解决好这些现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和红枣技术攻关团队同事一起,请教授、访专家、查资料、做分析、搞对比,经过两个多月的加班加点的工作,编写了《民勤县红枣栽培技术规范》、《民勤县2011年红枣苗木调运技术方案》、《民勤县2011年红枣育苗方案》、《民勤县红枣旧园改造方案》等四个技术方案,为我县红枣产业发展的提供了技术支撑。

红枣是我县的乡土树种,在我县的栽培历史悠久,但我县的一些红枣老产区,如薛百、大坝、三雷等红枣重点乡镇的红枣栽培比较粗放,冬季修剪、夏季摘心等技术还没有普及应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红枣修剪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他总是在天刚擦亮时,就已经骑着摩托车,带着高枝剪和锯子上路了,为的是能赶个早班车,在老百姓上地之前将他们召集起来,为他们搞一次技术培训,送上技术“早餐”;由于枣树本身刺儿比较多,在修剪时,被刺刮破脸,刮伤皮肤是常有的事,但他却从没有一句怨言。有一次他在大坝乡六沟村下乡修剪枣树,已经时下午七点多了,忙活了一天的他正准备要回去,有一位老爷子找到了他,说他家中有几棵枣树想请他修剪一下,他二话没说,跟上老爷子就进了枣园,一边为老爷子修剪,一边为他讲解,时间过得很快,从老爷子家的枣园出来时夜幕已经降临,他却感到一阵快乐与充实,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就是:“老百姓请我是瞧得起我,只要我的技术能为他们造福,再苦再累也值。”

三年来,他累计为薛百、大坝等红枣种植的重点村义务修剪枣树200多株,培训种植农户1000多人(次)。

大滩乡东大村红枣示范园是县上2011年重点打造的县级示范点之一,有一次,他在现场抓点时,发现施工人员在园区修路时为了省工,将本应该在拉土修路的工序简化了,直接用铲车将园区的活土层推到了路上,这样工程进度是快了,可是却为红枣园的种植埋下了隐患,他找到了施工老板,坚决的要求停止这样的违规操作,并督促进行返工;还有一次,在示范点开沟工作当中,他发现开沟的规格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负责开沟的老板一再解释说是土地不平整,土快过大,影响了开沟的深度与宽度,但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还是将原来所开的50亩地的沟全部刮平重开,在不断改进开沟机械后,终于开出来比较规范的红枣栽植沟,这件事,他想起了小学课本上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说过的话:技术人员应该严谨,“几乎、“差不多”这样的话不应该出自技术人员之口。正是他的坚持、执着、严谨,确保了每一个技术环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大滩乡红枣示范园成为全县红枣的标准化示范园。

为了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他结合县上开展的“冬日无闲”活动的有利时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从园地选择、品种确定、整地开沟、栽植密度、挖穴定植、抚育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关键技术进村社,进果园,进田间地头,使林果种植户技术培训入户率达到100%,知晓率达到90%以上。2011年举办特色林果产业技术培训班10场(次),培训不同层次技术人员及种植农户600人(次)。培养了一批“懂科技、善管理、会经营、能帮带”的农民技术带头人。另外,积极参加《科技苑》电视栏目进行电视讲座,为《民勤县新农村资讯》撰写技术稿件15篇,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技术、致富典型短信20余条,搜集编写农民通俗易懂的红枣栽培技术资料,使群众能听得懂,记得住,管上用,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林业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深知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在新的一年里,他愿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不懈的拼搏与努力,换得家乡天更蓝、地更绿、林更茂、人更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