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曼《克莱斯勒偶记》

 mp寒梅 2013-12-21


 

如水的夜晚,风细细飘来,带着浅浅的暗香。夜还不算太晚,孩子们还在楼下游戏,欢笑,我正在听着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布伦德尔老先生弹奏的,我喜欢他,有着孩子一般笑容,透露着单纯的脸,还有他那一双在钢琴上伸张开的温暖的手。

    昨晚是听着入睡的,今天我还在继续听,有些东西是拥有便不舍放下,对古典音乐便是这样。

   《克莱斯勒偶记》 作于1838年,当时舒曼只用了四天就完成这个由8个音乐小曲组成都成的套曲,呈献给了肖邦。克莱斯勒是音乐家霍夫曼作音乐评论时用的笔名(霍夫曼为舒曼好友)。舒曼在他笔下的人物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受着幻觉困扰着难以自拨,他在致克拉拉的信中说:“常弹奏我的《克莱斯勒偶记》。在某些乐章中有真实的、狂热的爱,还有你的生活和我的,以及你的倩影。”但这个音乐作品并不是献给克拉拉的,我想一方面是舒曼心中充满了对肖邦的崇敬,另一方面,用音乐宣泻出的内心狂热的爱,献给谁都无所谓,突如其来的灵感、过于敏感的想像,只要在钢琴中流淌出来了,舒曼的情感宣泻完了,就好了,献给谁呢?当然是最崇拜的人了。

    全曲共8曲: 1. 极感动地 2. 充满情感地,但不很快 3. 极急忙地转稍缓慢地 4. 非常缓慢地 5. 非常快活地 6. 非常缓慢地 7. 极快速地 8. 终曲 

    音乐由一阵急速的旋律开始,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便不知从何说起,抑郁而狂乱,一分多钟后,燥动渐平息下,钢琴流淌些舒缓,舒曼也一直在调整着自己不安的情绪,以为音乐便会这样轻柔下去,不想又一次进入急躁中,钢琴两次重复着这一时段的主题,每一次便是以问号的形式结束,舒曼也有疑惑。

    写到这,想起来泰戈尔说的那一句话:“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在这种狂乱中,又好似看到一个孤独的人,走在繁杂的街道上在如水流般的人群中穿行,世界就在身边而他好象并不属于其中,跌跌撞撞向前冲着,偶然有一处图片或景物让他停顿了一会,但终还是放弃了,坚持着在向所谓的目标奔波,这终点在那,谁也不知道?那种无形的力量似一双大手,他就在身后推着,那便是命运吧!

    第二曲同样是以快速的流动,推动更快的音节达到了极度的亢奋,音乐似乎进入第一曲的主题,依然是在疑虑中现出了不安,但变奏的主题温暖地出现了,如一缕阳光,拨开了迷雾,那幸福的心呀随着音乐在一起跳动,在此刻那几个音符又那么撩动人的心弦。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真实而美好。想着这是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的写照,舒曼在维克家里与他的女儿克拉拉相识并相爱。维克一直阻挠舒曼和克拉拉的婚事,后来舒曼向法院提出有关婚事受阻的控诉,诉讼成功,两人才喜结良缘,从此两位艺术家生活在最亲密和融洽的爱情之中。

    乐曲以快板的形式表现着爱恋,爱情那么地会让人疯狂,主题旋律变奏成琶音,由左手伴奏着(我没看过谱子,不知感觉对不?)这个温暖的变奏一直在急燥的右手旋律背后跟随着,反而从没让我忽略,就这样音乐一直推向灿烂,在钢琴的华采中,唐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突然闪现出来,这一枝兰花使林中各种花草的缤纷色彩在它们面前黯然失色。这是舒曼眼中的克拉拉,若兰花一般。

    接下来是揉和焦虑、失望、怪诞及浪漫渴求几个小乐曲,然后进入高昂的抒情、冥想的遗忘中。在钢琴演奏正酣时,结尾非常有特色地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寂静中,迷漫着一种怪诞之气。

    在夜色沉沉的悠长的小巷中,昏暗的灯光照在那个独自行走的旅人身上,他的影子投到了前面。他在思索着、叹息、困惑,有着难以自省的心思。他清楚地看清了自己的影子。舒曼有着躁郁症的症状,艰难地在激昂与抑郁间徘徊。在写完这个曲子两年后,舒曼精神出现了异常,曾跳入莱茵河自杀,被过往的渔船救起,以后就被送进了疯人院。

     在我眼中,拥有着躁郁症的舒曼是天才,所以他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我却是平庸之人,不知道哪个影子是我?

   备注; 音乐聆听于经典947-经典入门栏目,文章转载于网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674a0100hbow.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