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善民生?群众向往就是执政追求(一年形势观察)【2】

 甜果珍 2013-12-22
原标题:改善民生 群众向往就是执政追求(一年形势观察)

  解除后顾之忧,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更完善

  不解后顾之忧,哪来幸福生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一年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为百姓筑就坚实的幸福底线。

  基本民生保障,要应保尽保。

  “每月有了90元养老金,我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浙江杭州上城区居民凌碧云自小患病,生活支出全靠家人。我国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后,当地年满60岁的老人可直接按月领取90元养老金,虽然不多,却让她感到了经济上有了一些改善。

  当“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成为改革攻坚的新目标。新农保、城居保迅速推开,到2012年底,取得了制度覆盖全国的历史性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32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到养老金,拥有了普惠的养老保障。“目前,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亿,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深深感慨。

  基本民生保障,待遇水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次涨低保,我们家每月涨了280元,现在每月能领860元钱。”天津低保户刘城心存感激。不仅有低保金,一年前,刘城还开始享受当地针对低保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每年自己只需掏2000元、政府补贴6000多元,给他上了养老、医疗保险。“现在吃饭不愁,看病也不愁了。”

  我国建立起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在内的一整套社会救助制度,对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截至2013年8月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085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304万人,绝大多数省份,低保户在领取每月补助的同时,还拥有子女教育免费、看病有补贴、入住廉租房、供暖不花钱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日子过得不再艰难。

  夯实底线,要真情实意,也要真金白银。

  这是一串温暖人心的数字——

  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前7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2.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民生保障资金未曾下滑,拨付速度还进一步加快。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57万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比上年决算数增长9.6%。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地方专款3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6%。到7月底,中央财政2013年城乡低保、就业、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资金全部下达。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2元、每人每年2264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2%和18.7%。“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

  一个个不断攀升的财政数字,成为百姓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更多受益的有力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