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7年的冯小刚,我们很怀念

 额穆云端 2013-12-23



影评   早报记者 李云灵 实习生 施旎

又逢岁末,又见贺岁档, “冯小刚”这个名字又准时出现在大众期待的视野里。人们对于他的这份感情,就如同春晚时分期盼赵本山的身影,如同在年夜饭桌前等着八宝饭登场。

说起这份感情从何而起,要追溯到1997年。16年前,冯小刚还没嚷嚷着要把青春献给谁;16年前,王朔还是无所畏惧但极守规矩的愣头青;16年前,葛优还没得“生理性忘词”的毛病。那年,他们携电影《甲方乙方》来“祝全国人民虎年大吉”,不仅让人们在年末笑得开怀,其尾声带来的温情与感动更使当时的“年味儿”愈发浓厚起来。末了的“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似是为所有观众总结了一年的喜怒哀乐。也是自那年起,有了“贺岁片”,有了“贺岁档”。

孤注一掷

拍摄《甲方乙方》前,39岁的冯小刚正处于事业的低潮期。虽然经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的磨炼,美工出身的冯小刚已经正式加入编剧、导演行列,但他的首部导演电影作品《永失我爱》并不成功。这部1994年上映的都市爱情片根据王朔的小说改编,不过观众只记住了当年另一部王朔小说改编作品——《过把瘾》以及一种叫做“肌无力性疾病”的绝症。1996年,冯小刚的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不久被迫停机(该片在2000年被改成《一声叹息》上映)。1997年他执导的电视剧《月亮背面》因为过于现实和震撼而遭受冷遇。连续受挫让其不仅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甚至还被投资商视为“毒药”,这让他一下子陷入了待业状态。冯小刚当时非常懊恼,“因为我不会干别的,只会干这个。然后我想又能够早点出名,多挣点钱。”

据制片主任陆国强回忆:“那会儿冯小刚的两部作品连续被 枪毙 ,他已经输不起了,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最后决定要用娱乐片的概念做一部贺岁片,就是后来的《甲方乙方》。”1997年开春,冯小刚把自己封闭在北京郊区的农村进行《甲方乙方》的剧本创作。吸取了之前剧本遭遇挫折的经验教训,他写得格外仔细。

冯小刚原来想写一个关于下岗女工的戏,但未成型。“最初拿到《甲方乙方》的时候,它还不是一个标准的剧本,我印象当中还是一个电视剧的题材。”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曾参与《甲方乙方》剧本的讨论。经过冯小刚对剧本的反复修改,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张和平终于同意为影片投资。“他(张和平)很有眼光,他认为《甲方乙方》做到当时十一稿的水平应该没问题了。”高军说。

《甲方乙方》此前叫过好多名字,比如《好梦献给你》、《比火还热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等。张和平在广州机场候机时,蓦然想到“甲方、乙方”,因为故事讲的是签合同实现梦想的事。导演冯小刚一听,虽然作为片名指向不是太明确,但是蛮有悬念的,听起来也挺脆生的,别具一格,得,这么着了,就叫《甲方乙方》……

和王朔一样在大院里长大的“发小”叶京,在《甲方乙方》中饰演要求吃苦的大款尤老板。叶京曾在某次访谈中说:“这个电影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剧本的原始名是《比火还热的心》。该片筹备初期王朔刚回国,冯小刚对这个电影挺上心的,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出好作品,事业陷入了低谷,就指着这个电影翻身了。”叶京认为,冯小刚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 “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

拍《甲方乙方》时冯小刚不仅面临着资金上的困难,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难题。陆国强透露:“比如市场和编剧问题。首先,市场上没有人相信冯小刚能拍好,另外《甲方乙方》的编剧其实是王朔,而那时王朔很敏感,投资方又不肯让步,无奈之下我们打上了冯小刚编剧。后来这件事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做了更正,但在当时一切进展都不太顺利。”

没钱还要赶时间

作为一部脱胎于王朔小说、冯小刚编剧的电影,《甲方乙方》带着浓浓的1990年代气息。它不单单是冯小刚的成果,也不是王朔的,而是他们一票人的生活倒影,是北京平头老百姓过往的有滋有味生活的高度浓缩。影片说的是几个闲逸的北京人,搞起了荒诞的“好梦一日游”小组,给人受气、帮人受穷、替人封口、说人好话,变出公主助人自信,借人房子了此余生。

由于投资方对影片持保留态度,《甲方乙方》的预算并不充裕,但为了打赢这场翻身仗,冯小刚可是不惜一切代价,并表示自己不拿酬劳,通过最后的票房去分成。这意味着如果片子砸了,他一分钱也拿不到。1997年8月14日,冯小刚顶着压力,带领葛优、刘蓓等主演在北京的一个托儿所里拍摄了第一场戏。

影片的投资很小,片中演员也都是冯小刚圈子里的朋友。冯氏喜剧的第一男主角葛优,1991年因为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与冯小刚首次合作。次年上映的电影《大撒把》中,葛优是男主角,冯小刚是编剧之一,女主角是后来的冯太太徐帆。《大撒把》之后,冯、葛二人开始了各自为政的日子。而当冯小刚处于事业低谷的时候,当时已是戛纳影帝的葛优(凭借《活着》获得第四十七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又来助他一臂之力。葛优认为,他与冯小刚有一种默契,冯小刚知道如何用他,知道他能演成什么程度,可以更精彩地往前走。冯小刚那些幽默的台词葛优都能够理解,一张口,就是导演要的意思。葛优说:“贺岁片就是年底给大家一个乐。我最喜欢的是《甲方乙方》,因为它特别具备贺岁片的特点,而且要轻松,《甲方乙方》就是这样。情节不是连贯的,剧中的 好梦一日游 公司,要帮人去实现梦想,所以我扮演了很多角色,觉得挺过瘾。”

2005年病逝的傅彪当时34岁,他被拉去给《甲方乙方》当个剧务,没想到意外演了个“求受气”的。《甲方乙方》的外景地就在傅彪父亲工作的部队大院里。制片主任陆国强是傅彪特别好的朋友。因为很缺钱,陆国强请傅彪帮忙办一些剧务。傅彪很热心地帮剧组在食堂订到了价廉物美的伙食,还亲自送菜,从一楼端到四楼。有一天冯小刚对陆国强说:“这小伙子不错,以后可以带他干制片。”陆国强说:“他哪里是干制片的,他是演员。”冯小刚说:“哦,他是演员?”过了几天,冯小刚突然发现片中还有个张福贵没人演,就对陆国强说:“你那哥们不也是演员吗,就让那哥们演张福贵吧。”后来得知傅彪的媳妇张秋芳也是演员,冯小刚就说:“一块演吧,只要不嫌戏少。”于是他们夫妻双双把夫妻演。

作家刘震云也是临时被拉来“客串”的,演个失恋青年,还因演技不佳拖累剧组。而此时的冯小刚已是虚火上升,经常在片场大发脾气。刘震云说:“《甲方乙方》让我串,其实我对这个事儿并没有看重。正好到现场去了,冯小刚说, 我们缺一群众演员,去外边找挺难的,还得花钱,就是你吧。 咣当就坐那儿了,跟《甲方乙方》的刘蓓,就那一段吃饭拍了7天,最后导演说话也是龇牙花子, 早知这样找你干吗呀?找个群众演员,就是找一专业演员花的钱也没你多。 因为7天花的不光是我一个人的钱了,所有人都在那儿嘛。我第二天还不去了,最后所有的演员都得候场等着我。拍完之后葛优老师把我叫一边说, 刘老师,你演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您大明星的架子确实有了。 ”

“打死我也不说”的李琦出身话剧舞台,1991年从西安只身闯北京。1997年拍摄《甲方乙方》前,他仍是个有些落魄的“北漂”,直到演了那个胖厨子。在原著中,这角儿是个小瘦子。冯小刚考虑到瘦子经不住梁子和钱康的两下子吓唬,出不来什么效果,于是换了个大胖子,找来李琦。李琦当时体重258斤,在最热的季节里拍戏,自然是没少受罪。他说:“摄制组买了一大箱子结成冰的矿泉水,每一个都拿毛巾包着,我抱着一堆冰,就那样汗也止不住。徐帆把这个冻得很硬的毛巾,铺到头上,也止不住汗流,这个天气酷热,酷热难当。”

因为时间紧张,化妆师经常来不及细讲究。女演员是最爱惜容貌的,刘蓓为了扮好地主婆的形象,就让自己的脸蛋遭了一回罪,“那颗痔当时是说画上去,但是我说画上去不行,没有立体感。何冰从我眼前经过,他脸上贴了一块狗皮膏药,我说 快快快何冰 ,我就从狗皮膏药上扯下来一块,揉了揉就贴在我这儿了。结果那块狗皮膏药,因为贴一天,就把旁边(皮肤)都给烧了,蜕皮了好长时间,蜕了一年的皮。”

令人陶醉的成功

葛优在《甲方乙方》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前说道:“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镜头由近及远,杨立新饰演的技术员裹着雪花走进白雪皑皑的黑夜,门廊上依然亮着那几盏守岁的大红灯笼。如果说影片的前面大部分都在不遗余力地表达欢乐搞笑的桥段,那么最后一冷一热的对比,则拉近了电影在感情层次上和观众的距离。

“那个 房子梦 ,是影片里最后出现的一条线索,在它之前的梦显得有些荒诞,观众可能觉得就是一喜剧,但加上 房子梦 ,影片就立马显得深沉一些,体现出的主题便又升华了,达到一种人文关怀的境界。”杨立新对早报记者说,“最后一条线索就像一把钥匙,插入之前的情节里就打开了人生中最大的关怀和感动。”

杨立新认为冯氏喜剧的背后,隐藏着冯小刚一颗敏感的心,它时常为人间温情与痛苦而深深触动,这种内心的颤抖,在“不正经、不着调、不讲理”的“插科打诨”中体现,而也许是情感积累得过于长久深厚,才在后期借助充满现实态度的悲剧氛围淋漓地表达。

45天后,这部承载着冯小刚沉甸甸梦想的贺岁喜剧片全面杀青,并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了后期制作。在影片首映宣传时,《甲方乙方》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李琦提及当年还是难掩兴奋:“观众反应挺好,这个很振奋,突然一下就是有人,我站在台上,突然有人给献花。 打死我也不说 ,这就是我。”伴随而来的,是影片在票房上的空前火热,投资600万元的电影取得了3600万元的全国票房,创下了当时的票房纪录。

冯小刚回忆,“1998年的元旦降临,在前后的17天里,我带着演员跑遍了全国21座城市,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我们一次次伴随着片尾主题曲向观众谢幕,刚开始时,每人都有一肚子感言,站在台上谈笑风生,到后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上台前都躺在车上睡觉,站在台上,脸上堆着笑,脑子里一片空白。虽然累,每天都有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尤以北京的票房最让我们陶醉,元旦期间,每日票房都在80万至100万元。结束外地宣传回到北京,中国导演协会为《甲方乙方》举行庆功会,滕文骥(时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说, 这不是为你个人,是为了鼓励大家为中国电影救市。 ”

葛优曾经直言:“我最满意《甲方乙方》。《大腕》肯定是不如《甲方乙方》的。”

杨立新总结说:“冯导的喜剧里,有北京人独特的幽默,而这种幽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其实非常有内涵,非常耐看。”

作为第一代的“冯女郎”刘蓓,她表示虽然近些年演出不多,但是她每年都会看贺岁片,最大的感触是——“现在的贺岁片,更像贺岁片了”。刘蓓说,当时的《甲方乙方》没有什么企图,没有死乞白赖,也不是胳肢人一定要去笑。没有咬牙切齿,不像现在这么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