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发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举措(四)<BR>——广州知识城未来低碳城市建设措施

 决策咨询 2013-12-24
发布时间:2013-08-20 浏览:712 信息来源:开发区处转载《中国开发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知识城“科学发展、从容建设”的要求,广州知识城编制了《中新广州知识城低碳发展规划》和《建设“低碳萝岗”总体实施方案》,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并从六个方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一、完善知识城低碳发展政策和落实机制建设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颁布的各项关于低碳发展的规章制度,充分借鉴新加坡低碳发展政策的经验,制定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为落实《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包括健全促进低碳发展的企业准入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加强知识城对低碳企业培育、低碳科技研发和科技转移及低碳投融资的环境建设能力,大力营造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是根据《中新广州知识城低碳发展规划》重点工程任务,尽快编制低碳产业、绿色建筑、低碳市政和交通及低碳社区等重点领域相关低碳发展实施细则,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 障。
    三是成立知识城低碳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工作通报制度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中新广州知识城低碳发展规划》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各项要求。
    二、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增强知识城高端低碳产业发展内力
    一是知识城应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中部经济,配套发展智慧绿色城市生活产业。产业要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原则,形成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型产业为支撑、宜居产业为配套的低碳产业结构。
    二是拓宽资本融资渠道,增强知识城低碳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吸引产权投资基金进入知识城,加速高端自主创新资源集聚。在发挥知识城产权投资引导基金杠杆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基础上,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税负环境和开放项目资源,吸引股权投资公司。多形式、多渠道筹集低碳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高标准规划建设知识城低碳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在知识城大力推广使用冷热电三联供等低碳技术,构建低碳能源供应管理系统,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现知识城能源结构与能源利用的低碳化。
    二是构建绿色智能电网,联合南方电网、运营企业积极推动知识城“三网融合”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构造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体系和清洁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
    三是建立和健全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将知识城建设成为100%的绿色建筑区域。推动物联网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及智能路灯、LED节能路灯和风光互补路灯等新的节能产品在公共照明、市政系统中的应用,鼓励企业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促进新建建筑与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应用、空气(水)源热泵等新能源一体化应用。
    四是建设智能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舒适合理的满勤交通系统。支持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大型供电企业合作建设换电配套设施,采取鼓励和优惠政策促进电动车在知识城的推广与使用。
    五是建立科学的垃圾回收分类和处理系统,以及雨水收集和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实现废弃物和水资源的有效再利用。
    四、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智慧产业人力资源
    一是通过引进高端企业项目来引进专业的研发技术团队,进行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与建设,引进运营和管理专业人才,确保知识城低碳智慧城市运转顺畅高效。
    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专业从业人员方便获取金融服务、教育提升、医疗保健、衣食住行和社交等优势服务,提升智慧产业专业人员在新材料、新能源、云计算、绿色科技、咨询通信技术安全和网络工程等新兴领域的创新能力。
    三是积极推动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碳发展交流,促进共同研发、学者互访、人才交流、碳市场开发、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换等,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五、加强低碳发展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减排温室气体工作机制,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纳入各企业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企业碳资源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推广碳盘查和碳管理,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选择重点企业试行“碳披露”和“碳盘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三是倡导碳标识生产与消费。鼓励企业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项目,对知识城生产的产品加贴碳标识标签。制定碳标识产品引入计划,逐步推广碳标识产品,引导大众低碳消费。
    四是抓住对知识城经济发展影响大、产业关联高、技术成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开展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利用现有相关扶持政策,强化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对低碳发展重点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六、高标准建立低碳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新加坡和天津生态城等地低碳指标体系,重点建立涉及低碳产出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低碳社会指标和低碳政策指标等知识城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低碳发展统计、评估和考核体系。此外,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工商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