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米之乡的精彩画卷

 bdcxrh 2013-12-24
图文:鱼米之乡的精彩画卷
——仙桃市三农工作纪实
    农村新报讯 图为:丰收的喜悦
    图为:忙碌的水产生产线
    图为:网箱养鳝成就仙桃“中国黄鳝之都”
    图为:高产创建示范田
    图为:土地整治后的毛嘴文庙社区
    强农水产合作社自建的科技大楼
    图为:陈场镇心怡葡萄合作社

    编者按:
    金秋十月,又传喜讯——仙桃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2012年度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这是该市连续第三年斩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荣誉的取得,皆因仙桃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大手笔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丰硕成果——粮食生产十连增,鱼米之乡的粮油底子愈发坚实;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破解农业产销难题;土地整理稳步推进,助推耕地质量数量上台阶;农业市场主体日益勃发,活力倍增……作为全省“四化”同步先行区,仙桃以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设施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科技大众化、服务专业化“六化”为抓手,用如椽大笔描绘出一幅幅 “三农”的精彩画卷,现代农业的活力在江汉平原的沃野上迸发。

    擦亮“鱼米之乡”金字招牌粮棉油高产创建结硕果

 “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曾经,这首民谣反映了仙桃人民饱受汉江水患之苦,颗粒无收的惨景。但今天,仙桃人更喜欢唱民谣后面一句:“若是一年大丰收,狗子都不吃糯米粥。”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自豪地说,今年仙桃粮食再创下“十连增”新纪录。
    仙桃历来是粮棉油产出大市,并于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县(市)之一。去年来,该市继续把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作为提升粮棉产能的战略工程来抓,成为农业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的核心动力。
    粮棉油高产创建硕果累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达到了22个,其中部省级示范片11个,市级自办示范片11个;投入776万元资金统筹作为粮棉油高产创建专项资金,超过过去三年投入的总和;单产明显提高,平均单产均超过了高产创建目标产量,并远远高于全市平均单产;高产创建经济效益显著,全市高产创建共增收3709.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8;,通过农技人员蹲点服务、面对面指导,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综合防治、机耕、机整、机播、机插、机收等配套组装技术全面得到了推广应用。2012年仅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今年就推广13.5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超过了100万亩……
    在推进高产创建活动中,仙桃市农业局始终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大力度推进,大形象展示。
    加强指导,科技驱动。一是技术培训到人。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课堂建在田地头”的思路,以村为单位巡回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每户有一个高产创建的“明白人”。开办高产创建技术班培训56个班次,培训农民近3.1万人次;二是“门神”张贴到户。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采取张贴“门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关键技术和管理要点送到千家万户,指导农民照单生产、科学管理。三是措施落实到田。按照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要求,从农技、植保、土肥等专业选聘高、中级技术人员15人,组成技术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并进村入户,蹲点指导。
    加强扶持,激励调动。一是激活农民群众生产热情。明确规定项目建设资金的50%以上,用于对高产创建示范片农户实施物化补贴,对测产验收的高产典型农户实施奖励,测产验收达标且增产幅度显著的农户实行奖励。二是激活农技人员服务热情。将高产创建工作纳入“以钱养事”结账内容,其考评结果与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紧密挂钩。同时,为每个镇办农技服务中心安排高产创建技术推广、服务、试验经费。三是激活基层政府工作热情,将高产创建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加强对接,服务拉动。组织各类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与示范片块农户进行产销对接,签订订单生产合同,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以加工销售带动农民生产。2012年中粮集团与剅河镇签订中稻订单生产面积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中稻生产10万亩;张沟镇与仙源米业按每斤高于国家早稻保护收购价0.2元的价格签定早稻订单产销合同,带动全镇发展早稻生产面积2万亩;郑场镇与六月爆豆豉签订大豆订单生产合同1万亩。

    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给力现代农业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为此,作为农产品加工大市的仙桃,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利益联接体制机制上锐意创新。
    今年来,仙桃市以解决农产品产加销、贸工农脱节问题为重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新机制,成功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
    襄江春食品有限公司与郑场镇渔泛村合作,农户订单种植,企业全程服务,高于市价收购,农企双方签订生产订单近2000亩。
    武汉小蜜蜂按照“四统一”要求,对沔城镇的1500亩蔬菜基地下达了生产订单。
    中粮集团以高于当年国家保护价0.2元的价格,整体收购剅河镇2万亩优质粮。目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正在全力打造10万亩富晒水稻核心基地。
    张沟镇关闭小而散的黄鳝交易市场,组织全镇62家黄鳝养殖合作社统一到先锋黄鳝交易大市场进行交易,保证种苗质量,解决缺斤少两、强买强卖等问题。目前,该市场辐射带动黄鳝养殖面积15万亩,新增网箱20万口,日交易量20万斤,成为集网箱、种苗、饲料、渔药、成鳝交易和技术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产地市场,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交易格局。
    富迪连锁超市与三伏潭镇草莓基地、彭场镇共同村茄子基地、张沟镇红光村小白菜基地、干河街道小南村西红柿基地、沔城镇莲藕基地、郭河镇禽蛋基地等30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合作,采取产品直销,实行农超对接,构筑了一条农业与市场对接的“绿色通道”,农超对接基地面积3万多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订单生产模式、产销联动的“农超对接”模式……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仙桃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发力土地整理再谱新章

    初冬时节,走马仙桃农村,感受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和浓郁的现代气息。沿318国道往西,电排河畔如火如荼,立面改造、管线入地、河渠疏洗、道路拓宽,管网铺设等各项工程紧锣密鼓、并行不悖。沃野平畴上孕育着来年更丰收的希望。
    这是仙桃土地整理的现场。依靠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提高了,耕地数量增加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仙桃市申报、实施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48个,规模120.50万亩,投资总额16.98亿元。同时,积极开展已完工项目竣工验收,截止目前,已有12个项目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验收,面积23.45万亩。
    通过土地整治,更多可喜的变化出现了。
    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几年来,通过土地整治,仅仙洪试验区内共平整土地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疏挖渠道97万米,修筑田间道路171万米,建筑桥梁653座,建设中小泵站600座。通过改造,项目区抗旱排涝标准得到提高,抗旱能力达到80天以上,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农田排灌沟渠畅通率达到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水患”;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整理后的农地产出效益得到极大提高,据估算,仙桃市整理后的土地,每亩生产成本减少10一20元,年均亩收入增加150元以上。
    新农村社区展现新貌。一是对零星村庄进行搬迁整理。杨林尾镇横岭村,六、七组原有160多户,居住零散,规划整体搬迁到规划居民点。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新居民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硬化小区道路、配套污水管网设施、完善通讯电网、整治排灌沟渠和水工设施、还建起了休闲的风景长廊。对搬迁后的土地进行平整,让大片农田能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通过村庄整治,促进了村容整洁。二是加强房屋立面改造。张沟镇按照欧式风格完成了13个村、1000多户立面改造;杨林尾镇按照“灰瓦、白墙、黑脊、灰角线、铝合金窗户、防盗门”的标准,完成白沙公路沿线500户房屋改造。通过立面改造,促进了村貌。三是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对湾前屋后的湾子林进行平整、将杂树砍伐后,有的改造成规整的菜地,有的重新栽上整齐划一的观赏花木,并统一设立白色防护栏栅栏;对臭水沟进行疏挖治理,改善了水质;对村民生活密切的河道进行硬化,建起了亲水平台,让村民可以自由地在河边洗衣、淘菜,与水亲密接触。在房前屋后建立垃圾池,规范垃圾管理,改变了农村脏、烂、差的状况。
    项目区产业结构更为优化。针对耕地分散、田块零散不利于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的弊端,结合仙桃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按照特色区域化、品种片块化的规模化生产要求,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一些灾毁地、坟地、废弃地和低洼田进行整理,配套建设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推动了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整治、连片开发,不仅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而且有力的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发展格局。张沟镇成为全国养鳝第一镇,杨林尾镇成为全国鱼鳖套养第一镇,陈场镇新建10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郭河镇新建10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仙桃的土地整治工作为仙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作出了贡献。

    把单户小农聚成生产航母农民合作社成为农业中流砥柱

 “上海黄鳝市场每日供应量有60%来自于我们,我们有价格话语权!”正是鳝鱼销售旺季,看到一箱箱黄鳝源源不断地发往长三角,强农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自迪乐开了花。
    强农合作社网络名特水产面积5万亩,社员遍布仙桃、洪湖、监利、潜江甚至湖南,销售网点铺满长江沿线以及北上广,30台30吨以上活鲜运输车每天将150吨水产品送往全国。今年预计销售水产品4万吨,销售收入过20亿元……强农合作社是仙桃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63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2家,这些合作社把单户小农捏合成生产航母,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合作秘诀何在?答案是:“五个统一”。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统一协调“五统一”,解决了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政府服务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事情。
    农业规模化种养水平提高了。先锋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黄鳝养殖基地达60万亩,网箱养殖规模70万口;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了。农鑫水产合作社投资8000多万元兴办藕带、莲藕、莲子等系列水生蔬菜加工生产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了。全市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5个、绿色食品认证3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3个;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应用水平提高了。泉明水产合作社改小池养殖为大池深水养殖,改一池多品为一池一品,改传统养殖为绿色养殖,改一年一捕为轮捕轮放,大大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心怡葡萄专业合作社引进新葡萄品种,亩产量是普通种植的近2倍,效益是普通种植的10多倍。张沟先锋养鳝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鳝鱼代销,在销售淡季以较高价格对外销售,每年增加经营收入300多万元……
    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得益于仙桃市拿出了给力的扶持举措:
    培育环境。工商登记不收费、不验资、不年检、不罚款;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示范社进行扶持;税务部门对合作社销售社员生产和初加工产品视同自产自销予以减免税;经管和土地部门积极支持合作社承接和连片开发流转土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为合作社开辟绿色通道……
    示范建设。每个镇办每年培植1—2个示范合作社,农业、水产、畜牧、农机等职能部门每年在本行业内培植1—2个示范合作社,市里每年集中扶持建设10家示范合作社。
    人才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分批次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社)长、财务人员、监事长等相关对象进行培训。今年来,送出去培训120人次,请专家学者和省内外优秀合作社理事(社)长来仙桃举办讲座12场次,培训社员3000多人次。
    品牌培育。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培植“仙桃”香米、“仙健”鸡蛋、“盛世佳人”果蔬、“沔州”黄鳝、“鲫鱼湖”甲鱼等44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特色品牌。
    农超对接。组织市内富迪、好邻居、中百等连锁商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合作社专题对接,大力推进订单生产、合同生产,通过购销合同将社超(贸)双方连为一体,全市近一半的农副产品通过合同销售进入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
    银社对接。组织金融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银社合作,北农商村镇银行先后为郭河民营养鸡合作社、市泉明水产合作社等10多家合作社提供贷款4000多万元。
    策划:肖家邦 熊少华组稿:肖刚强 樊 涛 王传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