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有过钱穆的新亚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2-24

曾经有过钱穆的新亚

  □吴伟平

  一幅金黄色的天人合一的《水天一色》,是画家以七彩为基调,用不同的颜色表现意象中大的神来之笔,也是新亚书院系列中最能代表新亚的力作。

  细读新亚历史,发现没有钱穆和他周围那一群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文化人,就不会有新亚,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没有新亚人引以为傲的新亚精神。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彩中,画家用黄色代表新亚,不知道是否由钱穆们的新儒家学说联想到近代史上历代皇帝独尊的孔孟之道、进而想到皇帝的鲜黄龙袍,还是觉得对以农立国、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炎黄子孙来说,唯有这朴实的黄色最能反映中华文化的内涵?

  在我缺少艺术细胞的大脑中,能与水沾上边的颜色都是调色板上偏冷的色调,首先想到的是蓝,这当然是与湛蓝的吐露港朝夕相盼相伴的几千个日夜所带来的第一反应。然后是绿和灰,最大胆的也就是白,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那种白。看到湛蓝的海水在画家笔下成了一片气势磅礡的金黄,远吞八仙岭,近压合一亭,把榕树下那一方浅浅的池水融入浩瀚的大海之中,气势如虹,烧红了半边天,才突然悟到原来在画笔下,不但向日葵可以金黄,水也一样可以金黄。

  合一亭这小小的新亚新景有如此豪放之气派,靠的是画中独特的角度和对色彩的巧妙把握。山上区区半池浅水,与山下连天的碧海遥相呼应,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思,我由此而想到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想到中国人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文化行为背后的大智慧,也想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异同。合一亭设计师在两楼之间的方寸之地巧用远景,把本来互不相干的池水与海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有海的奔放,又有池的娴静的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从孔子到钱穆,从中庸之道到天人合一,多少年来,有多少新亚学子就在这字里行间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精华,领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义,然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香港的繁荣,为人类的进步尽心尽力。一个个学贯中西的余英时(新亚书院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美国耶鲁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曾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们从图书馆旁的圆形广场起步,走向世界,把新儒学学说,把中华文明的种子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又像蜜蜂酿蜜,把世界各地文明之花的精髓带给国人。

  画家笔下的孔子,并没有像现实一样静静地躲在树后,而是站在图书馆旁边的山坡上,用睿智的眼光凝视着在楼群中穿梭,在金黄的相思树下来往的新亚人。一个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书院,在校园中给了孔子一席之地,每天在孔子身边走过的现代学子,心中是否又有这个老祖宗的一席之地?

  新亚校园水塔下的林子中供着一个孔子像,新亚人心中也供着孔子,不知道比例是多少?画家把孔子从林中请出来很容易,为人师表的教授们想让学生们把孔子请到心里去就难多了。作为新亚系列中唯一的人物画,走出林子的孔子值得欣赏,更值得反思。

吴伟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