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塔(049)辽宁朝阳北塔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3-12-24
中国塔(049)辽宁朝阳北塔

 

 

    
               辽宁朝阳北塔
                                          转自“辽塔”的照片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双塔街北端。北塔历来享有“五世同”之美誉。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85年),皇太后冯氏在三燕龙城的“和龙宫殿”旧址(第一代)上建立“思燕佛图”(第二代),为祖父北燕王冯弘祈祷冥福。公元602年,即隋仁寿2年,文帝诏命在全国113州分舍利建塔。于是营州(即朝阳)官民在毁于火灾的“思燕佛图”基础上重建了方形空心密檐式十五级砖塔安奉舍利,称为梵幢寺塔(第三代)。唐玄宗天宝年间,营州军民僧众又对梵幢寺塔进行了修缮,并在塔檐间施以彩绘(第四代)。辽初及重熙十三年(1044年),对梵幢寺塔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维修,并将其更名为延昌寺塔,也就是今天仍保存完好的朝阳北塔(第五代)。也就是说,形成了现今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其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历史,十分罕见,使北塔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塔。

 北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刹已毁,残高 41.8塔基砖包砌筑。基上为须弥座,南面开券门,其余三面砖雕假门。束腰四隔柱雕升龙。塔身四面雕坐像,旁为胁侍宝盖、飞天、小塔及楷书八大塔名。塔身四角为砖砌圆形倚柱,上有阑额普柏枋,枋上承斗拱,斗拱上为柏木椽,椽上铺反叠涩砖,砖上覆筒、板布瓦以上各层檐均为叠涩砖出檐,檐上均覆筒、板布瓦,唯第13层檐上为琉璃筒瓦。塔刹只存基座及琉璃莲花瓣等残片1986对北塔周围进行发掘清理,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均说明此塔是辽代在唐代砖塔的基础上重修的。

 


                 辽宁朝阳北塔 
                             

                                   上世纪三十年代满洲邮政出版的明信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