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湿疹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较复杂,致敏源广泛,如因食物、药物、细菌、肠道寄生虫、病灶感染、动物羽毛、花粉、自体敏感作用或寒冷、风热、日光、植物等因素过敏所致。急性湿疹:急性发作,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腘窝等)、面颈、手足背、阴囊等处。常对称分布。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等),常有2~3种以上形式的皮疹同时存在。皮疹边界不清楚,自觉剧痒。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皮疹表现为皮肤变厚粗糙、革化(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等。皮疹边界清楚、自觉剧痒。常可反复 湿疹 本病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困索引起过敏反映的急性、亚急性等皮肤病,临床证见:急性湿疹为红斑、丘疹、水痘、脓疱、奇痒等,并在皮肤上呈弥漫性分布: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患部皮肤呈暗红色及有色素沉着,呈苔藓样,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冬季较常发生。 1、绿豆粉30克,蜂蜜9克,冰片3克?醋30克。将绿豆粉用锅炒成灰黑色,同蜂蜜、冰片醋共调和为胶状,摊油纸上,当中留孔。敷于患处。主治湿疹、疮疖、痈疽(《偏方大全》)。 2、土荆芥鲜全草适量。水煎,洗患处。主治湿疹(《福建中草药》)。 3、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冼患处。主治湿疹(《福建中草药静)。 4、鲜大叶香薷、鲜旱莲草、鲜山矾叶、鲜志木树叶。共捣烂,绞汁外搽。主治皮肤湿疹《<</fonts>常用中草药配肯》)。 5、大叶按叶。煎水。洗患处。主治湿疹,烂疮(《广西中草药》)。 6、大铜钱菜适量。捣绒。搽患处。主治湿疹(《贵州草药》)。 7、土大黄适量。煎水冼。主治皮炎、湿疹《<</fonts>常用中草药手册j)。 8、煅石膏6 0克,白及末30克,密陀僧2. 1克,轻粉1 5克,枯矾9克。共为末。人凡士林1 20克。调匀外敷。主治慢性湿疹、皮肤粗糙(《常见病中医验方汇编)。 9、乌梢蛇1~2条。宰杀后作菜。喝汤食肉,连吃3~4次。主治皮肤湿疹反复发作(《中国秘方全书》)。 1 0、胡桃仁适量。将其捣碎,炒至焦黑出油为度,研成糊状。敷思处,连用可痊愈。主治皮炎湿疹(《偏方大全》)。 1 1、毛老虎全草煎水洗患处。主治皮炎,皮肤湿疹(《常用中草药手册》)。 12、诃子(打烂)1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人术醋500毫升煮沸即可。取药液浸渍患处,不能浸渍地方可用纱布垫蘸药液温敷,略加压,使之皮损面紧贴,干后再加药液。药液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能浸渍地方每天浸渍3次,每次约3 0分钟,每日1剂,重复用时需将药液再次煮沸后使用,一般3 -5天显效。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辛辣。主治急性湿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7)。 13、芒硝150~300克。加适量冷开水溶化,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湿敷患处,每次3~4次,每次敷30分钟或1小时。主治急性湿疹(《新中医》1990 -9)。 14、黄柏、五倍子各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敷。主治急性湿疹、水痘、湿烂。 1 5、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车前草30克,龙胆草2 0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风热湿疹。 1 6、紫草6 0克,菊花3 0克,金银花30克,蝉蜕30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湿疹。 1 7、鱼腥草30.克,野菊花20克,刺梨根2 0克,荷叶30克。捣烂,外敷贴患处。主治湿疹。 1 8、鞣酸粉35克,冰片末lo克,甘油loo克。搅拌调匀即可。患处常规消毒后以上药外涂,10~15分种后用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换药1次。主治慢性湿疹(《江苏中医杂志》1986·12)。 2 0、灯心草3 0克,冰片o.6克,雄黄1 0克,鸡蛋清6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鸡蛋清。外敷贴患处。主治湿热湿疹。 21、旱莲草3 0克,冬青树叶30克,紫背浮萍30克,米糠淮1 0克。将药物捣烂或调拌蜂蜜。外敷贴患处.主治湿热湿疹。 2 2.杨树嫩皮适量。焙黑,加等量枯矾,研细末,香油调合涂患处。主治干湿疹(《吉林中草药》)。 23、白藓皮20克,金钱草20克,地肤子1 2克,苦参1 2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血虚湿疹。 24、猪苦胆1个,猫爪刺30克.地胡椒3 0克,苦参2 0克。煎汤外搽洗,涂抹患处。主治血虚湿疹。 25、南瓜藤3 0克,丝瓜藤3 0克,苦瓜藤3 0克.鸡血藤30克。将药物捣烂取汁,或调拌凡士林,外敷贴患处。主治血虚湿疹。 急性发作。 治湿疹秘方 8.1 滋阴除湿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元参12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方解】方中生地、元参滋阴清热;当归、丹参养血和营,四味合用,以补阴血之不足,又可防渗利诸药伤阴之弊;茯 苓、泽泻健脾利湿,除湿而不伤阴;白鲜皮、蛇床子祛湿止痒,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诸药合用,标本兼 顾,滋渗并施,养阴与除湿并行不悖,使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阴复而无助湿之嫌。用以治疗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 血,舌淡苔净或光之证,颇为合拍。 【主治】亚急性、慢性、泛发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反复发作者,天疱疮等证。 【加减】若阴血耗损不甚,可减生地、丹参用量。一方无白鲜皮,用地肤子10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2 全虫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医疗经验集》 【组成】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灵仙12~30克,苦参6克,白鲜皮、黄 柏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方解】本方是以大败毒汤(五虎下西川)为借鉴而化裁的经验方。主要是用于治疗蕴湿日久、风毒凝聚所引起的慢性顽 固性以瘙痒为主症的皮肤疾患。方中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 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肠胃湿滞、消风止痒散毒。盖“ 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 、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 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风疮疡”、“全身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 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除去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 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热结,以期调理胃肠、 清除湿热蕴结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本方主要是针对病程日久的顽固性湿毒聚结、风盛瘙痒诸症。故本方对于 慢性顽固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偏于实证者最为相宜。而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隐疹(如皮肤瘙痒证)不适用,除非患者素来 体质健康、外受风邪、复因瘙抓、皮肤苔藓样变、瘙痒无度者,尚可加减使用。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 【加减】如局限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如瘙痒甚烈 、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军9~15克。按川军一般都惧其通下太过,岂不知川军活血破瘀, 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疗效】多年临床反复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有效率达100%。 【附记】服药期间,禁食荤腥海味、辛辣动风的食物。本方孕妇慎用,儿童与老年人酌情减量。 8.3 龙蚤清渗汤 【来源】金起凤,《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龙胆草10克,蚤休30克,黄芩、炒山栀各10克,丹皮15克,鲜生地30克,赤芍12克,白鲜皮、地肤子各30克, 苦参15克,六一散15克(包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如局部皮肤大片潮红,或外布密集丘疹、红斑群集成片、灼热痒剧 ,可将药渣煎汤待凉后,用纱布浸透药液冷湿敷于患处,以清热燥湿止痒。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佐以祛风止痒。 【方解】本型病机由于湿热内盛,侵及营血,壅搏肌肤而发。故方用龙胆草、黄芩、蚤休、炒山栀、六一散清热利湿解 毒;鲜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活血;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清热渗湿、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可使邪热清彻,病可告愈 。 【主治】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证属湿热型者。 【加减】凡因湿热俱盛、肝失疏泄而引起的各种急性皮肤病属湿热型者均可使用本方。故使用本方应证属湿热型者方适 宜。症见皮损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渗出,并伴有胸闷、纳呆、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或溏、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等。临证时,如渴喜凉饮,脉滑数,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瘙痒剧烈,加全蝎6克,海桐皮15克;苔黄舌绛、血热偏 盛,加玳瑁10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6~9克(后下);药后大便溏薄,加山药18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满意。 8.4 小儿化湿汤 【来源】朱仁康,《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包煎)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 【方解】婴幼儿湿疹,中医称胎疮、奶癣,与胎热、乳食有关,证属脾湿心火、湿热为患。小儿湿疹常伴形体消瘦、面 色萎黄、纳呆便溏、舌淡苔腻者,此乃脾虚湿盛之证,须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陈皮、麦芽健脾 助运;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俟脾健湿除,湿疹则愈矣。 【主治】小儿湿疹。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10~20剂可愈。 <偏方> 治湿疹偏方5 皮肤 湿疹类 淮米适量。 :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疮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色或黄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的潮 湿表面,剧烈刺痒,搔后易发生感染。临床常用的有效单方、验方主要如下。 。 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 偏方; 1.芹菜250克,每天当菜吃,吃法不限,要连续用。 效。 二、外 治 (一)西药 以地塞米松7.5毫克(或强的松50毫克),扑尔敏16毫克,冰片0.9克,枯矾15克 患处,待干燥后将上药膏均匀涂上薄层,每日1次,直至皮损痊愈,患处有毛时应先剃除。治疗3~10天。 (二)中药 1.诃子100克,打烂,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米醋500毫升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浸洗 患处,每日3次(均煮沸后用),每次30分钟,1日1剂,一般3~5天显效。适用于急、慢性湿疹。 2.马齿苋60克(鲜品250克)洗净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钟(鲜品10分钟)弃渣。用时净纱布6~7层 蘸吸药水,湿敷患处。每天2~3次,每次20~40分钟。适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3.桉树叶250克,鲜松树二层皮250克煎水外洗,湿敷。 4.樟木适量,劈碎熬水熏洗。 5.松球30克加水研磨,用磨液擦涂患处。 6.绿豆粉适量炒至黄色,晾凉,用香油调匀敷患处。治湿疹流黄水,皮肤瘙痒。 7.紫甘蔗皮烧存性。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治皮肤瘙痒湿烂症。 8.空心菜洗净,加水煮数沸、趁热烫洗患处。治皮肤湿痒症。 9.将青鱼胆剪破,取其胆汁,与黄柏粉末调匀,晒干研细末,用纱布包裹敷于患处。 10.蚕豆浸泡软后,剥其皮晒干,用火将豆皮烘烤极焦,研成细末过筛,香油调拌均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适用 于急性湿疹,对头、面、耳部湿疹效果最显著。 11.南瓜藤30克,丝瓜藤30克,苦瓜藤30克,地瓜藤30克,捣烂取汁敷于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湿疹皮肤 干燥肥厚者。 12.丹参、赤芍、生地黄、白蒺藜、徐长卿各10~15克,紫草、土茯苓各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 用。适用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较重者。 13.大枣适量,去核,放入少许明矾,置瓦上焙干,研细末,撒敷患处。 14.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煎汤熏洗。也可单独使用苍耳子全草煎汤熏洗。 15.蒲公英、桑叶适量水煎熏洗。 16.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17.鸡蛋黄焙干出油,以蛋黄油涂抹患处。或于蛋黄油中加入适量黄连末,或黄连素药片研细末加入也可。适用于皮 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轻、重皆可。 【防护】①洗澡时不可用香皂、肥皂等脱脂性强的清洁剂。②洗澡水不可过热,最好水温稍感偏凉为佳。③洗澡次 数不宜太勤 治慢性湿疹方 1.雄黄、大枫子各20克,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藓皮各50克,金钱草30克,将上药水 2.苦参、芒硝、枯矾各30克。加水1000毫升,水煎浓缩去渣150毫升。加入30克炉甘石粉调 3.铅粉20克,枯矾、松香各10克,冰片5克,五倍子10克,共研细末,好醋调糊状,用棉签擦 4.湿疹的局部治疗 偏方; (1)热毒 10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 15克,黄芩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 。 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生甘草2克。 花;大便艰涩加胡桃仁、核桃仁。 克,防风6克,徐长卿12克,生甘草2克。 ,猪苓12克,知母10克,生甘草3克。 各6克。 香油调搽或干撤患处,每日1次。 煎,早晚各洗1次。 、芒硝(另包)各6克。 ,待水温后坐浴浸泡2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 只用坐浴法,次数最短7天,最长25天,总有效率为94.5%。 开水洗净患处,再用适量医用凡士林或雪花膏与1剂粉剂调匀后涂搽患处,每日1~2次。 痊愈者63例,4~15次痊愈者85例。
湿疹临床常用有效偏方 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湿疹 加鸡内金、炒神曲。以清热利湿。 水煎服。以养血祛风。 丹混匀,用香油调糊外敷患处。每日1次。治湿疹。 10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山药10克,地骨皮10克,紫草10克,地榆10 克。水煎服。连用7天。主治肛门湿疹。 次20分钟。可治肛门湿疹。 治湿疹偏方18 治湿疹偏方19 湿疹食疗方 【三仁饼】 适量。 ,制成饼,入烤箱烤熟。 。 逢之,病痛痊愈! 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剂中药秘方: 柴胡6克,枳壳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川 芎8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炙甘草3克,丝瓜络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1.绿豆粉蜂蜜冰片膏治湿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防腐。用治湿疹、疮疖、痈疽。 [处方组成]绿豆粉30克,蜂蜜9克,冰片3克,醋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绿豆粉用锅炒成灰黑色,同蜂蜜、冰片、醋共调和为胶状,摊油纸上,当中留孔。敷于患处。 2.焦炒胡桃仁治皮炎湿疹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解毒,祛湿。用治各种湿疹。 [处方组成]胡桃仁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胡桃仁捣碎,炒至焦黑出油为度,研成糊状。敷患处,连用可痊愈。 3.蚕豆皮粉治湿疹 [功能主治]利湿化滞,收敛医疮。用治湿疹,对头、耳、颜面之急性湿疹效果最著。 [处方组成]蚕豆皮,香油。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蚕豆浸泡软后,剥其皮晒干。用火将蚕豆皮烘烤极焦,研成细末过筛,香油调拌均匀。敷于患处 ,每日1次。 4.蛋黄油治阴囊湿痒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祛湿。用治阴囊瘙痒难忍。 [处方组成]鸡蛋若干。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鸡蛋煮熟,剥去皮,取蛋黄放在铁勺内炒出油。每日以蛋黄油涂搽患处2次,连续搽1周。 注阴 囊湿痒或皮肤瘙痒的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应少喝浓茶、咖啡、白酒和忌食海鲜及辛辣食品,以保障皮脂腺的正常分 泌,有益于症状的改善。 5.三叶汤治阴囊湿疹 [功能主治]散寒逐湿,解毒润燥。用治老年性阴囊湿疹。 [处方组成]核桃树叶l00克,麻柳树叶80克,艾叶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上三叶用水冲洗干净后,剪碎,放人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煎沸30分钟,滤出药液(每剂药可煎 3次)。趁热用干净纱布反复蘸洗患部皮肤,每日早晚各l次。一 般治疗2天见效,最多5天可愈。 注在治疗期间应保持患 部清洁,忌用冷水洗病变部位。忌食易动风及油腻的食物。 6.大蒜治手掌脱皮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生肌。用治手掌脱皮。 [处方组成]大蒜l头。 [处方备注][制用法] 蒜去皮,捣碎成浆,装在小碗里备用。用时取蒜浆三分之一放在脱皮手掌上,双手合掌相搓,约半 分钟,手掌出现灼热感即可。依照此法3~4小时l次,数天可愈。 7.绿豆粉香油治湿疹流水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用治湿疹流黄水。 [处方组成]绿豆粉、香油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绿豆粉炒呈黄色,晾凉,用香油调匀。敷患处。 8.芹菜治皮肤湿毒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解毒。用治皮肤湿毒,红肿起疱流水。久服能使皮肤干燥、不痒而愈。 [处方组成]芹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每天当菜吃,吃法不限,要连续用。 9.黑豆油膏治湿疹 [功能主治]清热去湿、祛风解毒,收敛疗疮。用治湿疹,疗效理想。 [处方组成]黑豆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黑豆装入砂壶内,密闭壶盖,壶嘴向下,壶周围以木柴燃烧,约半小时,有黑色油汁自壶嘴滴出 ,继续燃烧,直至不再滴出为度。用黑豆油10克、氧化锌90克配成10%的黑豆油氧化锌膏。用时直接涂患部,每日或隔 日换药l次,直至痊愈。 10.白糖水治阴囊湿疹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用治阴囊湿疹。 [处方组成]白糖l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锅内放2千克水,下白糖,煮沸滚翻倒入盆内。趁热熏患处,候水温适度,再洗患处。每日2次,连 用2天可愈。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敛疮生肌。用治皮肤溃疡久不收口。 [处方组成]猪油、蛋黄2:1用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蛋煮熟取其黄,猪油炼化去渣,按比例配制。装入瓷皿内搅拌均匀,放在火上烤化,待油中起泡呈 稀糊状即可。用时患处冲洗后再涂敷此膏,数次见效。 12.紫甘蔗皮治瘙痒湿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痒。用治皮肤瘙痒湿烂。 蕹菜水治皮肤湿痒 [处方组成]紫甘蔗皮、香油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紫甘蔗皮烧存J|生,研细末,香油调匀。涂患处。 13.青鱼胆汁治皮肤湿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治皮肤湿疹久治不愈者。 [处方组成]青鱼胆、黄柏等分。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青鱼胆剪破,取胆汁,与黄柏粉末调匀,晒干研细。用纱布包裹敷于患处。 注皮肤湿疹久治不 愈,与平日饮食也有关系。例如,常吃煎、熏、烤食品,会使内火加重,易发皮疹或加重病情。 14.菜泥菜汤治婴儿湿疹 [功能主治]祛湿,止痒。用治婴儿湿疹。 [处方组成]新鲜白菜、卷心菜、胡萝卜各适量,蜂蜜、盐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 ①将上述菜洗净切碎倒人煮开的水中,15分钟即熟,取出捣成泥加盐。②将菜洗净切碎,按两碗菜 一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加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饮汤时可加适量蜂蜜。 15.番薯叶治疗阴囊湿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治阴囊湿疹。 [处方组成]鲜嫩番薯叶、食盐适量,滑石粉少许。 [辨证加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嫩叶洗净切碎,加入食盐共捣烂,水煎。乘温洗涤患处,洗后用滑石粉撒布。 16.蜈蚣治顽固性湿疹 [功能主治]通经络,除湿痒。用治顽固性湿疹。 [处方组成]蜈蚣3条,猪胆汁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蜈蚣焙干,研末,用猪胆汁调匀。敷患处。
治湿疹妙方 1助阳止痒汤 【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歌诀】助阳止痒用黄芪,桃仁红花炒山甲, 再加赤芍皂角刺,益气散瘀疗效奇。 【组成】黄芪30克,桃仁6克,红花6克,皂角刺3克,赤芍3克,炒山甲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散瘀,通络止痒。 【方解】方用黄芪补气以助血行;配以桃仁、红花、炒山甲、皂角刺活血行瘀,通络止痒。综观全方,遵“血行风自灭”之法,不治痒则痒自止,共奏益气散瘀,通络止痒之功。 【主治】湿疹,症见皮肤瘙痒日久、神疲倦怠、皮肤干燥不润等。可用于慢性湿疹、失音、肛门湿疹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阴血亏虚,加生地、熟地、当归;瘙痒甚,加蝉衣、蚕砂;失音,加桔梗;溃疡性结肠炎,加白头翁、黄连。
2三黄洗剂 【来源】《中医外科学》 【歌诀】三黄洗剂用大黄,黄芩黄柏苦参襄, 清热燥湿善止痒,临床外用效堪奇。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取10~15克,加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石炭酸1毫升。用时摇匀,外搽患处,每日3~5次。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 【方解】方用大黄、黄柏、黄芩、苦参集苦寒燥湿于一炉,共奏清热消肿,止痒敛湿之功。 【主治】急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疖肿、蚊蚤叮咬、伴有红肿焮痒或有少量渗液等。可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各种渗出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疖病、痱子、蚊蚤叮咬、脓疱疮、痤疮以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烧伤、烫伤、慢性盆腔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切口周围炎、静脉炎、乳腺炎、阴道炎、小儿急性菌痢、慢性骨髓炎、骨折等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多有【加减】,常去苦参,加黄连或虎杖、紫草、接骨草。如本方加少许九一丹,摇匀外搽脓疱疮效;中耳炎,去苦参;烧、烫伤,去苦参,加虎杖、地榆、黄连、紫草、甘草、冰片,用麻油调搽;盆腔炎,去苦参、加虎杖,煎水,保留灌肠;脉管炎,去苦参,加黄连;手术切口周围炎、静脉炎、乳腺炎,去大黄、苦参;阴道炎,去大黄、苦参,加黄连、紫草根各60克,研末撒布患处;菌痢,去大黄、苦参,加黄连等份,作保留灌肠;骨髓炎,去黄芩、苦参,加黄连、甘草;骨折,去苦参,加黄连各1份,接骨草6份,研末用凡士林调敷等。 【附记】①用时,先将瓶中药液摇匀,外搽后,宜采用暴露疗法。头面部用药,注意勿使其溢入眼睛,以免受刺激。小儿皮肤稚嫩,不宜加入薄荷酊,九一丹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②本方可制成煎液,或研粉,或研粉后加入麻油、凡士林制成软膏;使用时可外搽、外敷,或保留灌肠,或灌注引流或湿敷,或点滴等,使本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③丘疹样荨麻疹,本方加入1%薄荷酊外搽,疗效显著;还可用于各种皮炎而瘙痒甚者,效果亦佳。
3加减消风散 【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亓笔锋方) 【歌诀】加减消风用荆防,苍术薄荷苦参尝, 当归蝉衣地肤子,再加一味白藓皮。 【组成】荆芥、防风、苍术、薄荷、苦参、当归各45克,白藓皮、蝉衣、地肤子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止痒。 【方解】方用荆芥、防风、苍术、薄荷、苦参、蝉衣祛风胜湿;白藓皮、地肤子祛风止痒;当归活血,血行风自灭。合而用之,共奏祛风胜湿,活血止痒之功。 【主治】年长而湿疹重者。 【加减】若局部流脓水,或伴有发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以清热解毒;若血燥生风、可加生地、赤芍、桃仁、白蒺藜。 【附记】成人湿疹,方中剂量可适当增加以增强药力之效。同时应勿过食辛辣炙煿,肥甘荤腥之物。
4止痒洗剂 【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郭治纲方) 【歌诀】止痒洗剂用荆防,苦参艾叶白藓皮, 再加川椒地肤子,干湿皆可用之宜。 【组成】荆芥、防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外洗患处,日洗2次。 【功效】祛风胜湿,温经止痒。 【方解】方用荆芥、防风、白藓皮、地肤子祛风止痒;苦参清热利湿;艾叶、川椒温经通络。合而用之,共奏祛风胜湿,温经止痒之功。 【主治】湿疹,干湿两型皆可应用。
5清热渗湿汤 【来源】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朱南山方) 【歌诀】清热渗湿地山栀,连翘竹叶苓茄皮, 赤芍芦根皮瓜柏,野菊灯芯板蓝根。 【组成】鲜生地60克,淡竹叶12克,生山栀9克,净连翘9克,京赤芍9克,冬瓜皮12克,五茄皮12克,茯苓皮12克,川柏皮12克,芦根(去节)30克,灯芯2尺,野菊花9克,板蓝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清热渗湿。 【方解】本方为朱南山氏治疗湿疹之验方。此方清热利湿,用药轻灵,对急性湿疹,疗效卓著。方用板蓝根、野菊花、连翘、山栀、灯芯、淡竹叶清热解毒;且竹叶、灯芯还有清心除烦之功;山栀清泻三焦之火;生地、赤芍凉血清热,以解血分之热毒;冬瓜皮、五茄皮、茯苓皮、川柏皮清热利湿,以清泄湿毒;芦根清热生津,以防利湿伤阴之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渗湿之功。 【主治】急性湿疹。 【加减】若瘙痒奇甚者,加苍耳子、地肤子以止痒;继发感染而化脓者,加黄连、黄芩以解毒;小便不利者,加车前、滑石以利尿。
6四乳散 【来源】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验方) 【歌诀】四乳散中用黄柏,白芷川椒与雄黄, 蛇床铜绿石膏矾,黄丹松香苦参胶。 【组成】黄柏、白芷、蛇床子、川椒、雄黄各90克,铜绿、黄丹、松香、枯矾各60克,苦参90克,烟胶30克,煅石膏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时每取药末适量用麻油调和成软膏状,涂搽患处,日涂2~3次。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敛疮,祛风止痒。 【方解】本方为治疗慢性湿疹之验方。一经涂搽,多能痊愈。方用黄柏、苦参清热利湿;雄黄、烟胶、黄丹、铜绿解毒消疹;枯矾、煅石膏敛湿生肌;白芷、蛇床子、川椒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敛疮,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慢性湿疹,症见湿疹日久不愈,皮肤增厚,如树皮状,古称“皮肤如蛀”(皮蛀)“呈淀粉样变”者。 1 7黄芩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黄芩汤中用地归,泽泻茯苓紫地丁, 木通车前龙胆草,白花蛇舌桑白皮。 【组成】龙胆草、黄芩、当归、生地、泽泻、茯苓、木通、车前子各9克,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桑白皮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止痒。 【方解】方用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龙胆草、黄芩泻火燥湿;泽泻、茯苓、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当归、生地活血凉血;桑白皮清热泻肺,以复主皮毛之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止痒之功。 【主治】急性湿疹。 【加减】若热重者,加蒲公英、黄柏、茵陈、丹皮;若湿重者,加苍术、陈皮;若大便秘结者,去车前子,加制川军。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14剂可愈。曾治7例均愈。若配用外搽方,效果尤佳。药用败酱草、紫苏叶各70克,冰片10克(研末后入)。先将前2味药浓煎取药汁约200毫升,入冰片粉混匀备用。每日涂搽患处4~6次。用治湿疹,效佳。
8消风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消风荆芥与防风,羌活僵蚕云茯苓, 党参陈皮炙甘草,厚朴蝉蜕藿香芎。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川芎、僵蚕、藿香、茯苓、党参各9克,陈皮、厚朴各6克,蝉蜕、炙甘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9克,茶汤或薄荷汤调下,或加细茶叶06克,水煎服。 【功效】解表消风,益气和中。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羌活、僵蚕、蝉蜕均为驱风解表药,能疏散风邪;川芎活血,能去血中之风;党参、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厚朴、藿香、陈皮、芳香化浊,调气醒脾。诸药配合,既可疏散风邪由表而出,又可调补中气扶正固本,标本兼顾,其效自显。 【主治】外感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休,复感风邪则发,发则头目昏痛,鼻塞身重;风湿,皮肤顽麻,湿疹而多水,风疹瘙痒而色白、头痒而多风皮。可用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加减】如有热象,加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腹痛,加川楝子、元胡、木香;便秘,加大黄、枳实;有湿,加苍术、苦参、土茯苓。 【附记】临床验证效佳。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急性、亚急性皮 肤病。其临床特征分别为:急性湿疹为红斑、丘 疹、水疱、脓疮、奇 痒等,并在皮肤上呈弥漫性发布。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 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患部皮肤呈暗红色及 有色素沉着,呈苔癣样。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冬 季较常发生。 1.黄连蜂巢治疗湿疹 [配 方] 川黄连6克,蜂巢3个,凡士林80克。 [制用法] 将黄连研极细;蜂巢研末,再加凡士林,文火溶化, 搅拌成油膏,先用2%温盐水洗净患处,后涂油 膏。注意不可用热 水烫,越烫越坏。 [功 效] 散风祛湿。治疗湿疹。 2.蝉蜕龙骨治疗湿疹 [配 方] 蝉蜕30克,龙骨15克,凡士林30克。 [制用法] 将蝉蜕、龙骨研为末,用凡士林调为软膏,涂患处。 [功 效] 散风祛湿。治疗湿疹。 3.绿豆粉香油治湿疹流水 [配 方] 绿豆粉、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 将绿豆粉炒呈黄色,晾凉,用香油调匀。敷患处。 [功 效] 清热,祛湿。用治湿疹流黄水。 4.紫甘蔗皮治瘙痒湿烂 [配 方] 紫甘蔗皮、香油适量。 [制用法] 紫甘蔗皮烧存性,研细末,香油调匀。涂患处。 [功 效] 清热,解毒,止痒。用治皮肤瘙痒湿烂。 5.蕹菜治皮肤湿痒 [配 方] 蕹菜。 [制用法] 将蕹菜洗净,加水煮数沸。趁热烫洗患处。 [功 效] 清热,祛湿,止痒。用治皮肤湿痒。 6.蚕豆皮治湿疹 [配 方] 蚕豆皮,香油。 [制用法] 将蚕豆浸泡软后,剥其皮晒干。用火将蚕豆皮烘烤极焦,研成细末过筛,香油调拌均匀。敷于患处,每 日1次。 [功 效] 利湿化滞,收敛医疮。用治湿疹,对头、耳、颜面之急性湿疹效果最著。 7.胡桃仁治皮炎湿疹 [配 方] 胡桃仁适量。 [制用法] 将胡桃仁捣碎,炒至焦黑出油为度,研成糊状。敷患处,连用可痊愈。 [功 效] 滋阴润燥,解毒,祛湿。用治各种湿疹。 8.玉米须治疗湿疹 [配 方] 玉米须适量。 [制用法] 将玉米须烧灰存性,研为末,以香油调拌,外敷患处。 [功 效] 清利湿热。治疗湿疹。 9.青鱼胆汁治皮肤湿疹 [配 方] 青鱼胆、黄柏等份。 [制用法] 将青鱼胆剪破,取胆汁,与黄柏粉末调匀,晒干研细。用纱布包裹敷于患处。 [功 效] 清热解毒。用治皮肤湿疹久治不愈者。 10.米糠油治疗湿疹 [配 方] 米糠适量。 [制用法] 以碗1只,用粗纸(最好是韧性的纸)糊好,取细针在纸上刺无数小孔,再将米糠放上(可堆得稍高些), 加炭火1小块缓缓烧,等烧至接近纸面时,将米糠拨去,勿使纸烧破,油即下人碗中,用时取油涂患处。 [功 效] 治疗湿疹。 11.食盐明矾汤治湿疹 [配 方] 食盐6克,明矾50克。 [制用法] 冲开水洗涤。 [功 效] 治湿疹。 12.生艾叶治湿疹 [配 方] 生艾叶30克,花椒15克,石菖蒲15克,蛇床子15 克,苦参12克,黄柏12克,白矾5克,地肤子15 克,生百部15克。 [制用法] 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钟,不去渣,再纱布浸药 液作淹包敷病变处,1日3次,每次20分钟,1剂 可用2天,每次 用前须煮沸。 [功 效] 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疹、肢癣等渗出物较多的 瘙痒性皮肤病。 13.车前草治湿疹 [配 方] 车前草15克,龙胆草9克,羊蹄9克,乌蔹莓9克, 黄柏6克,地肤子12克,明矾6克,野菊花9克。 [制用法] 碎成粗末,煎水洗患处,1日2次。 [功 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治急性肛门湿疹。 14.蝉衣治湿疹 [配 方] 蝉衣5克,苦参10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0克, 白蒺藜10克,地肤子10克,白藓皮10克,焦山栀 10克,生甘草 5克,苍术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清热解毒,祛风化湿。用治小儿急性湿疹。 15.地榆马赤苋治疗婴儿湿疹 [配 方] 生地榆、马齿苋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200毫升,用纱布取液于患部湿敷。干后再行 浸药,每天敷3-6次。 [功 效] 治疗婴儿湿疹,用于渗出液多的患儿。 16.冬瓜粥治湿疹 [配 方] 粳米30克,冬瓜适量。 [制用法] 加水同煮食用。 [功 效] 治湿疹。 17.菊花茶治湿疹 [配 方] 菊花5克。 [制用法] 开水冲泡,饮用。 [功 效] 治湿疹。 18.银花茶治湿疹 [配 方] 银花15克。 [制用法] 煎水,加糖适量,饮用。 [功 效] 治湿疹。 19.荷叶粥治湿疹 [配 方] 粳米30克,鲜荷叶1张。 [制用法] 常法煮粥,待粥煮熟时,取荷叶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少顷,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加 食糖少许食用。 [功 效] 治湿疹。 20.绿豆饮治湿疹 [配 方] 绿豆适量。 [制用法] 煎水饮用。 [功 效] 清热解毒,清暑利湿。 21.黄花菜饮治湿疹 [配 方] 黄花菜鲜根,即苜蓿菜30克。 [制用法] 水煎去渣饮服。 [功 效] 清热利湿,治湿疹。 22.生首乌治湿疹 [配 方] 生首乌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荆芥穗—5克,白蒺藜12克,蝉蜕5克,薏苡仁12克,晚蚕砂12 克,土茯苓15 克,藿香6克,苦参10克。 [制用法]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冉煎煮30分钟,每剂煎 3次,每次约200毫升。每日早、午、晚各服1 次,每次服200毫升。 [功 效] 用治湿疮(湿疹)、瘾疹(荨麻疹),浸淫疮(剥脱性皮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