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力动态】回归自然的顺势疗法

 深圳大海 2013-12-24

回归自然的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又称“同类疗法”,英文为homeopathy,“homeo”是“相同”的意思,“pathos”是“疾病”,英文的整体意思是“同类疾病疗法”,顺势疗法创始人是已故德国医生哈尼曼(1755-1843),他从古代与当代各国医书中将“顺势疗法”的医学理论发掘出来,以毕生的时间亲自实验及研究这一理论,于1796年将此理论公诸于世……


    哈尼曼医生在其《医药的研究》一书的第2章里说:“最理想的治疗是能快速地、温和地、永久地治疗病人,并能以最短促、最可靠、最安全的方法来根除疾病 ……”


    哈尼曼与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Homeopathy)是一个叫克里斯蒂安"塞缪尔"弗雷德里克"哈尼曼(Dr Christian Frederich Samuel Hahnemann)的德国医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总结并创立的。这种医疗方法,不同于不顾病人反应的传统的对抗疗法(allopathy)。

    哈尼曼并非是第一个发现顺势疗法的人。比他早2000多年,一个叫希波克拉底的希腊医生就已经注意到可治愈膀胱炎的斑蝥能刺激健康人排尿。“Similia similibus curantur”(同类相治),这就是自古人们就已经知道的相似性原理。


    一个永不满足者的游历

    哈尼曼于1755年生于德国沙克斯一个简朴、同时并蓄了严谨和宽容原则的家庭,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工作的酷爱为他赢得了当地一些贵族的经济资助,使他得以在不同的大学就读医学。由于他具有坚实的希腊—拉丁文化基础并熟练掌握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年轻的塞缪尔通过翻译化学和医学著作求生(这个习惯几年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然而在当时,他泄气了:“医生真奇怪,”他写道。“他们将一些连自己都不认识的药物注射到病人的体内,而有关这些病人的情况他们则知道得更少!”确实,在那个时代,人们还在使用放血治疗和应用水蛭治疗等。治疗方法可疑而且模糊,住院观察也是不严格的。自莫里哀一个世纪前让他的《疑病者》一剧中的人物贝拉尔德说出以下这句话以来,医学就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是死于所服用的药物而非他们所得的疾病!”


    1777年,哈尼曼怀着急切的学习愿望,扔下了他所知道的一切,离家去了艺术和音乐之都维也纳,但是都市的欢乐气氛使他难以适应。他写道:“不,这不是我到这里所要寻找的东西。我要同痛苦作斗争并战胜痛苦。”他在一所精神病院里干起了护士的工作,为病人擦洗和包扎伤口。在他24岁的时候,他成功地递交了名为《痉挛性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法》的论文。他在那个时期成了共济会会员并正式当上了医生。他被任命为特兰西瓦尼亚总督的私人医生,在21个月的时间里过着豪华的生活:物质富裕、工作清闲、宴会不断……

    然而,这种生活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一种意外的幸福,而对他却是一种惩罚:“人们塞给我荣誉和财富,而在几公里之外却有人濒临死亡。我不是一个医生,一个医生不是这样的,他应该不懈地追击疾病,同总疾病作殊死的斗争,他应该守在所有人的床头。”


    第二次途经维也纳之后,他就安居在德绍,并同一位叫哈尔斯勒的药剂师建立了友谊。这位药剂师不时地将自己的实验室借给他用来做实验。他娶了药剂师的女儿奥里埃特"科勒,她给他生了11个孩子。这个永不知足的人经常变换居住的城市,但到处碰到的都是同样的医疗方法。“这是用毒杀人,”他写到,“医生卖给病人的是汞和氧化铝,发给他们的是砒霜,让病人大出血并杀害他们,这是为什么?”他的反叛时值欧洲因受到革命之风震撼而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从而更大地激励了这位年轻人。


    1784年,哈尼曼29岁。而对着病人遭受的痛苦,他再也不能无所作为,继续忍受下去。一天,当他看着他怀抱着的一个儿童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的时候,他下定决心结束他当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他不顾妻子和全家的反对,将“医神置于天平之上”——这是他后来所写的一部著作的标题,献身于研究其效果令人满意的顺势疗法,他最后写到:“我们应该发现一些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眼前。上帝没有忘记给予我们战胜疾病所需要的东西,他是不会忘记的。”

    从此,哈尼曼一面大量阅读能给他的研究提供资料的书籍,一面从事翻译工作,以便养家糊口。他对希波克拉底的工作特别感兴趣。“人们从来也没有像在希波克拉底的时代那样接近于发现治病的艺术,”他写到。这位严谨的观察者在大自然中寻找自然疗法。他准确地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状况,没有添加任何东西,既不借助于绘画的色彩,也不作半点推理。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在纯观察上超越过他的才智。他对巴拉舍尔斯以及当时很流行的他的签字理论也同样感兴趣。这位16世纪炼丹术士医生将希波克拉底描述的相似原则推向了荒谬的极端。根据他的说法,每种植物的外表都指明了这种植物可以治疗的疾病:一种属于姜黄类的植物的黄色香料可以治疗黄疸病;一种金丝桃片植物流出的液体可以治愈流血的伤口等。“对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我都扬弃不论”,哈尼曼写到,“尽管在最新应用的药物中我们还能找到这种理论的痕迹。”


    金鸡纳霜

    他研究了所有的药物,以便弄清他们各自的作用方式。1790年,他翻译了一篇英国医生科伦论述金鸡纳树树皮的医学文章。金鸡纳树树皮在当时经常用来治疗伴有颤抖的间隙热(疟疾的一种),因此,人们以为金鸡纳霜的功效是作用在胃神经上的。“要知道这是否正确,有一个很简单的检验办法,”哈尼曼对自己说,“当人没有生病时服食此药并观察其效果就行了。”结果令他大吃一惊,金鸡纳霜在他身上产生了效应:出汗、发抖、焦急不安。哈尼曼预感到发现了某种重要的东西。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一发现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因为在当时还没有人用这种方式体验到金鸡纳霜的功效。他又用其他物质在他身边的人身上做了同样的试验。他越来越坚信:安全应该“以恶治恶”,也就是通过这一次试验,诞生了建立在相似性原则基础上的顺势疗法的基本原则。

    为了进一步改善,他总结并创立了新的观察和药品分类方法。哈尼曼研究了同时代的其他医生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法国医生和植物学家佛朗索瓦"波瓦谢"德"索瓦日以及英国医生杰纳在接种牛痘方面所做的研究。后者将恶性疾病的病变组织渗出液接种给病人,于是病人就获得了预防天花的免疫能力。这就是第一例疫苗接种。哈尼曼在第4版《医术大全》一书中写到:“用顺势疗法这样的接种疫苗的方式是否也能保证获得抵御天花的能力呢?”种牛痘,即用顺势疗法的方法,会引起一种十分类似天花的疾病。在这之后,接种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任何一种类似的传染病了,因为,这类疾病,原则上每个人一生中只能得一次。1796年,他终于在由药物学教授、普鲁士国王科学和医学院院士胡日朗主办的《实践医学和外科学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这篇题为《论发现药用物质祛病功效的一个新原则》的论文正式宣布了顺势疗法的诞生:“如果想要知道药的祛病效力,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拿这种药在人的机体上做试验……”


    从稀释到扩散

    在50年的时间里,哈尼曼在自己以及周围人的身上试验了100多种各类药物。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有待解决,即在治疗中使用的某些药物的毒性问题。自远古时期以来,人们就在用一些毒药治病,同时引起了各种可以想象得到的中毒事件。为此,他产生了将成为顺势疗法第二个理论基础的想法:将用药量减少到能消除任何中毒的危险。他最大限度地将药稀释,从而将用药量再三地减少,由此产生了无穷小量原则。顺势疗法是用稀释液进行治疗的。根据传统化学资料显示,超过一定比例的稀释液中已经不剩有最小的原始作用因子的分子了。然而,顺势疗法则根据一条物理模型原理采用了“其他”方法,如同电磁类信息一样滞留在药物内并传达到服下该药的病人机体。哈尼曼同时对易发这样那样的疾病的人体素质,其脆弱性以及特别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了“敏感类型”的概念。他精确地阐述了慢性疫气性疾病的概念或素质,也就是说疾病在同一个人身上不断连续发生的方式。于是就诞生了“顺势疗法大厦”的两个主要建筑。从这一细心的观察中产生了对一个人的整体和全新的认识,即关注病人个体的反应。

    从物质逻辑的观点来看,经多次稀释后的药物性能消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现象。但哈尼曼不以为然,他继续研究稀释药物,终于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当他将这些失效的稀释药液放在玻璃瓶中用力振荡 100 次后,药物便会完全恢复原来的疗效。更奇怪的是,药物的振荡次数愈多,其效能不但不会减少或失效,反而会变得愈来愈强,即第5次的稀释药液比第4次强,第6次的比第5次强,如此类推。经过了6年的努力,测试了近100种药物后,他将所有测试记录下来的结果,有系统地编辑成《纯粹药物学》一书(Materia Medica Pura);并于1796 年将他这个“全新” 的医学概念和多年的研究结果毫无保留地正式公布于世。

    1810年,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医术大全》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收集了哈尼曼关于医学及其医疗方法的各种思想。这本顺势疗法的参考书的德文版印刷出版了6次(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其中有些版本被译成法文出版(第1版法文版于1824年出版)。次年出版了《纯药用资料汇编》第1卷,这本书的第2卷和最后一卷出版于1821年。这本书的第2版于1830年出版。

    在那个时代,顺势疗法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热情。人们街议巷谈,大量病人来到哈尼曼诊所看病。1813年,拿破仑军队从俄国战败后退至莱比锡,返回的部队也同时带来了伤寒和霍乱。传统疗法的医生对这场灾难束手无策,而哈尼曼却取得了成功。人们议论着此事,哈尼曼的名声大振……医学界以不友好的眼光看待这位异类医生,他传播无视传统观念的论点和自己制作药物的行为,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无穷小的世界

    由哈尼曼总结创立的稀释法使他得以从一开始就能用极其小的剂量治病,而在那个时代,科学还没有界定能力并确切计算出剂量大小。今天,“顺势疗法剂量”这一词语已经进入大众语汇,用来表达“微乎其微”的意思。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在某些特殊的医学领域,如敏感症医学最终也在治疗中运用了极小剂量的概念。即使这种所用剂量并非是真正的最小剂量,但并不因此而不能被称之为极小剂量。

    顺势疗法药物所含的作用物质如此之少,因而使某些人感到不快,并促使他们相信这么一种方法是不能真正为人治病的。有人说:“应该相信顺势疗法”,还有一些人说:“顺势疗法是一种安慰剂。”那么,怎么来解释这样一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对人类起作用,在心理上产生影响,而且对植物和动物也能起作用呢?举绿藻为例:这些小藻类在水温热的地方会染绿水面并释放氧气。如果我们将一些绿藻放入短颈广口瓶里,通过分析其产氧量就能正确测出它的生命力。当我们向里面加一点硫酸铜,它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并减少产氧量。这些小藻类能测出所加量的多少。相反,当我们向瓶里加几滴稀释的硫酸铜,绿藻就开始产生氧气。可以看出这些植物的微机体对顺势疗法是很“敏感的”。


    实验室里的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的基础研究十分活跃,这也同样得益于其他科学或医学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并在当时受到媒体大量报道的是雅克"邦弗尼斯特开展的研究工程。20世纪80年代,这位法国研究者领导着国家医学研究院第200号研究项目。尽管他本人不是顺势疗法专家,但在当时代仍被指定负责一项测试最小剂量的组胺稀释液对免疫细胞的效力研究。实验结束后,他在英文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取得的实验成果作了说明。据他说,顺势疗法稀释液的效力驻留在水本身的结构之中,因为这一结构能够记住所用因子的分子穿过水时的痕迹。医学界一部分人很快起来反对被他们称之为骗人的东西。关于“水的记忆力”的争论引起了科学传媒和大众的众多反响。于是,一些实验室也投入了同样的实验并取得了和邦弗尼斯特的实验相同的结果。相反,另有一些人则宣称这些实验是不会有结果的。还有一些人试图证明邦弗尼斯特做了手脚……在当时,即使雅克"邦弗尼斯特及其合作者没能说服科学界承认他们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没有人能证明他们是错的!

    80年代中期,蒙彼利埃药学院免疫实验室主任马德莱娜"巴斯蒂德研究了最小剂量激素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作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物质即使无穷稀释后仍然具有对生命的影响力。更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力随着稀释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大致来说,所应用的稀释液中原始物质含量愈少,其影响力愈深刻。更近一点的例子;波尔多大学血液病研究室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了阿司匹林稀释液对血液凝固所产生的效果。他们的实验显示阿司匹林稀释液所起的作用与大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相反,有助于血液凝固。另外两个实验显示了意大利蜂稀释药(Apis Mellifica)稀释液能影响某些(嗜碱性的)免疫细胞的变化和硅石的稀释液能影响负责驱逐侵入人体的不受欢迎的细菌的巨噬细胞的变化。


    哈尼曼还发现了什么

    除了相似性原则和顺势疗法药剂的稀释方法之外,体质概念也是哈尼曼的众多发现之一。他是第一个强调必须注意病人多种反应的一人,并因此提出了敏感类型的概念,而这一概念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使用。哈尼曼还创立了其于“疫气”的慢性病理论。在研究顺势疗法之外,他还提出了素质的概念。敏感类型和人体素质实际上是基于通过观察来判断一个人身体状态的标尺,同时也是顺势疗法医生诊治他的病人在一段长时间里的变化过程的极好手段。

    由哈尼曼总结创立的顺势疗法在到达这一步之前经历了许多阶段。实际上,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不断地发展着并在欧洲的各个国家生根/1832年,一位法国医生塞巴斯蒂安"德"吉尔迪(1785-1864)对这一新事物产生了兴趣,并发表了一篇题为《就顺势疗法问题致全体法国医生的信》的文章,目的是在医学界推广这一新的疗法。两年之后的1834年,哈尼曼的秘书和朋友高尔"杰来巴黎定居。在巴黎他出版了一本旨在方便学习和应用顺势疗法药剂的手册。从此,法国成了更积极研究这种医疗方法的国家之一。这个传统存在了很久,因为世界上第一个顺势疗法药实验室是法国建立的。另一个哈尼曼身边的人克雷芒"玛丽亚"冯"波尔南豪森在1932年撰写了第一本《顺势疗法汇编》。成立于同一年的巴黎顺势疗法协会,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从事顺势疗法的医生。顺势疗法开始迅猛发展。之后,每当有机会,人们都要谈论这种医疗方法。19世纪末,当霍乱在巴黎、马赛和克莱豪费朗流行期间,顺势疗法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医疗方法。


    有各种理由可以证明顺势疗法即是未来的治疗方法。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是急病,它治愈得愈快。对于慢性病,用它治疗,可以减少含毒素的药物的使用量,因此,可以消费除副作用。这也是一种完全符合生态学的疗法。因为它不含毒害机体的物质。同样,由于顺势疗法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所以环境也受到了保护。而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将成吨的抗生素倾倒入大自然,严重地污染着环境。但愿这种医疗方式能促进人们更多地听取和重视病人的具体情况。




欢迎关注“广东康力”

关注方法:通讯录-添加朋友-查账公众号-搜索“GDKANGLI”

或手机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一起为健康而努力

小贴士:如果您觉得不错,可以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