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2)常見的投資謬思

 随心而所欲 2013-12-25
    停損之所以為那麼多人所推崇,在於它給投資人(或是投機人)一種對自己投資有所控制的感覺。下跌10%就賣出,損害不再擴大。Good Job!

問題是,啟動停損動作的下跌10%是誰決定的?是投資人,你所能掌握的嗎?不,下跌10%是市場決定的,是成千上萬買賣這張證券,參與這個市場的投資人所共同決定的。

人 說,市場常是不理性的。對好消息,高興過頭。壞消息,則悲傷過度。就像一個精神疾病患者,情緒常在兩個極端漂蕩。葛拉漢用市場先生來比喻,並說投資人應利 用市場先生。當他把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標得太低時,找他買東西。而停損的人,就是在東西價格變低時,把東西全都賣回給市場先生。奇怪,這是在比誰的精神疾病 比較厲害嗎?精神疾病愈厲害,投資也就愈行嗎?

你去執行停損,下跌到某某%就賣出,你就是木偶,Puppet。拿著細線,牽著你的手按下賣出鍵的人,就是市場先生。
很多奉行停損哲學的人,可能還熟讀價值投資理論,並以葛拉漢傳人自居,豈會不知Mr. Market的比喻。其實,都是從書中擷取自己看的順眼的資料罷了。

執行停損,賣掉手中的持股,代表的是你買進過,你曾覺得這是個值得買進的標地。

有天,你在櫥窗中看到一顆鑽石,耀眼奪目,你覺得很心動,但要價20萬,讓你買不下手。

過了一個禮拜,你走過同一條街道,這家珠寶店開始特價活動,原本要價20萬的鑽石,現在只要15萬,少了25%,你會覺得怎樣?

在金融市場,原本值得買的東西,假如價格下跌,就該賣掉了,而不是買更多。這就是停損的哲學。

追 根究底,成因在於心態。會執行停損的人,他們不是擁有證券,而是在租借證券。證券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張紙,一張價格可能漲也可能跌的紙,而不代表持有企業 的一小部分。假如這張紙在市場上變得不值錢了,他們就開始擔心沒有人要來接手了,所以要快快轉手出去。這種心態,可稱作投資嗎?以為自己能抓高低點,以為 別人都會笨笨的以高價從你手中買走那張紙,出低價賣紙給你的人,其實就是市場上最天真的傻子。

有種推崇停損的說法是這樣的:我設-10%為停損點,所以我的資金損失永遠不會超過10%。這也算是種心理帳吧。

這 次虧10%退出,你的錢就永遠離開市場,去定存了嗎?假如是的話,那麼的確10%的停損,會讓你資金損失永遠不超過10%。假如你的錢還要投入市場,請 問,虧損逃離出來的錢,在下一筆就會賺嗎?還是你一樣面臨-10%的可能。-10%連續三次,你離-30%也沒多遠了。停損,損失只在你腦中停住,只在這 次停住。可惜的是,你的金錢只要在市場內,就面臨不斷損失的可能。

還有種可愛的說法是這樣的。停利設20%,停損設10%。這樣賺錢的機會比較大,只要看對一次就可以抵銷兩次看錯。呵,真是如此的話。停利設30%,停損設5%,會不會賺錢的機會更大?看對一次可以抵銷看錯六次。還是停利設20%,停損設2%,比較會賺?

事實是,這些數字不論你怎麼設,和你看對看錯的機率,一點關係也沒有。

設定這些條件的人常說,因為會看錯,所以停損控制了損害的範圍。可惜的是,停損只能控制單次損害的範圍,它不能防止你一直看錯。你只要多看錯幾次,多執行幾次-10%停損,你的資金一樣是遭受到負幾十趴的重大打擊。

當 然了,這些”投資人”會說,我那有那麼笨,當然是看對的時候比較多。我想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看對的時候比較多,不然怎麼會有Overconfidence 這個詞。可是為什麼市場上就是有人買到地雷股、買到虧錢,為什麼會有有一半的人,報酬率連市場平均都不到,他們都比較笨嗎?我想,許多人對這題的答案,很 可能也是Yes。等到自己落到平均之下時,再答一次看看吧。

不是承擔風險就應有報酬。報酬只對應於正確的風險。假如有風險就有報酬,你去拉斯維加斯,豪邁的把100萬的籌碼一次放到桌上。請問這樣的風險,你應該獲得怎樣的報酬?答案是,只要你玩得夠多夠久,這100萬就會轉到莊家手上。你只會得到豪賭的快感。

許多人在金融市場內追逐相同的感覺。

資金重壓個股、不夠刺激,還有權證可玩。這些人以為自己承擔了巨幅波動的風險,就應有對應的報酬。那他真應該去拉斯維加斯玩一把。假如輸錢,還可以大聲嚷嚷:”這家店怎麼那麼黑?”

事實上,金融市場中可藉由分散而解除的風險,都是不會獲得報酬的風險。很多投資人承擔這種風險,為的不是 金錢,而是期待時的腎上腺素,和賭對後的腦內啡。賭與毒,真是哥倆好。為了避免在名叫交易所的賭場內太快輸光身家,無法繼續享樂,所以停損成為必需,於是 歌頌停損,倡導停損,奉行停損。

停損是投機策略,不是投資策略。

漫天的胡說八道,人人都是可以指點別人的投資大師,造成今天市面上許許多多似是而非的理論。

投資人,你是金融市場裡的Puppet還是Master?還是自以為是Master的puppet?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利

為什麼要停利?基本理由是這樣的:

股票、股市、或是其他市場,它會上漲,也會下跌。

假如你在上升的這段沒有賣出,一直持有的話,那麼你的獲利會在下跌那段招致侵蝕,甚至成為負數。

所以,上漲的時候要賣出。問題是,什麼時候賣呢?

所以有人提出了停利的概念,漲某某%就應該賣掉了。

這個概念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在反轉下跌前賣出的可能,或是賺到了大部分的上漲波段後出場.

但你可曾想過這個概念的另一面是,你可能錯失了大部份的上漲,以及你要繳更多的交易費用。

你覺得市場或某支股票,在你停利後繼續漲翻天,讓你看得牙癢癢的,或是在你停利後不久,就開始反轉下跌,讓你自以為操作的很漂亮,跟你設不設停利有關係嗎?

一點關係都沒有!

既然不知道它會帶來較好或較差的結果,那設停利要做什麼?

很多贊同停利的人,常自比為”不貪心”的投資人。

這讓我想起兩個畫面。

有個國小學童,明天要去郊遊了,他很期待。可是天氣預報說明天鋒面過境,恐怕不很樂觀。於是這個小朋友今天表現特別乖,不偷吃糖、準時上床,做個乖小孩,希望天公疼惜他,賞他一個好天氣。

遠古原始部落,乾旱連年。在例行祭典中的活人獻祭,巫師決定要犧牲多一倍的人,以祈求上天憐憫。

設停利,你很乖,不貪心,所以市場會憐憫你?這叫作紀律,這可稱邏輯?

明天的天氣,今年的雨量,和這位小朋友乖不乖,獻祭的人夠不夠多,有關係嗎?

市場或是某支證券的走勢,和投資它的人設不設停利有關係嗎?

有人說,就是因為不知道市場走勢才要設停利。這是邏輯顛倒。停利,只有在你知道未來走勢時才有用。假如你不知道未來走勢,停利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你不知道它會帶來比較好或比較差的結果。

該貪的時候不夠貪,上漲因停利參與得不夠,又躲不掉下跌,以不斷的停損,參與了各種下跌,加上頻繁進出,使得交易成本高漲,造成整體相當難看的投資報酬,然後再回頭檢討自己的”投資紀律”與”策略”,卻不想想這些”紀律”,到底有沒有道理。這就是太多投資人的行為模式。

設 停利,譬如20%,你賺20%的錢就永遠離開市場,去花用、去定存了,那麼這20%的確是落袋了。假如你還要投入市場,停利之後,你就面臨看著剛剛停利離 開的市場或證券,繼續上漲的窘境,或是在下一次投入時,一樣面臨虧損的可能,就像你繼續停留在原來的市場或證券一樣,風險不會消失。

有人說,在這支證券或這個市場停利後,錢就要出發前往下一個會賺錢的市場和證券?你可以這麼想,試圖這樣做。但容我提醒,適時的在不同的市場與證券間轉換的能力,從來沒有在那個人類身上出現過。

當我們看蜘蛛人時,知道飛天遁地的能力是虛幻假想,但卻有許許多多的投資人,相信適時進出市場與證券的的可能。休閒娛樂理性化,現實生活科幻化,也算是種多采多姿的生活嗎?

停利還有衍伸變種。為了怕因停利,錯失大段上漲的狀況,所以有人提出移動停利停損法。它通常是像這樣運作的:

一開始投入時,停利設15%,停損5%。真的漲15%之後,先不要停利出場,再以這個點成立一個新原點,再漲15%就再看看,跌5%就停損。聽起來真有道理,你不會因停利遇到下圖這種狀況,市場一反轉,還可保有獲利。
回到一個簡單的問題,移動停利停損會比單純停利好嗎?

譬如,某證券真的漲15%了。這時你就停利賣掉,會比執行移動停利停損差嗎?

答案是不一定。假如它再繼續漲上去,那麼一賺到15%就出場,的確比不上移動策略。假如漲到15%後,再漲了一些些,然後就開始下跌,觸碰到移動策略的停損點,那麼是單純一賺到15%就出場比較好。

市場或證券到底會怎麼走,跟你設單純停利,或移動策略有關係嗎?

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你不知道市場或證券走勢,所以就沒辦法知道移動策略會不會比單純一次停利好。那麼,你用這個不知道會比較好還是比較差的策略要做什麼?

有人喜歡引用歷史故事來強調停利的重要。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日本。
日經指數在1989年12月站上38957點的歷史高峰後,到今天,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停利支持者會說,你看,假如你在上升段買進,而不知停利,到今天都還沒回本,你的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你損失了多少機會成本。

這種思維,是投機專用。投資人,根本不這麼想。

首 先,這種就叫可怕?日本股市至少還在。歷史上多的是整個消失掉的資本市場。投資人可曾注意過,因為戰爭、共產主義、錯誤政策,全部蒸發的私人資本。布達佩 斯和開羅交易所,在20世紀初,是世界排名前幾的證券交易所,現在排名第幾?過去的悲劇,最好未來不會重演。一個重挫,但還存在的市場,在歷史上,實在沒 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少見,才會多怪。

再來,這種嚇人的說法,說得好像錢都全在日本,買進都剛好買在那左半邊陡峭的上升段。其實會做這種 事的,就是投機者。他們會找尋最看好的區域,(譬如80年代的日本,現在的新興市場),以大筆的資金部位投入,期待大撈一票。然後就在右半邊的險降坡,摔 得鼻青臉腫。於是腫著一張臉,拿他們悲慘的經驗,來訓示他人。其實,投機者就待在投機者的圈子吧。最該被這種經驗訓示的,就是投機者自己。

投資人,因為承認自己沒辦法事先挑出那國股市表現最佳,那國市場會衰敗滅亡,所以採取廣泛分散的全球投資策略。就算其中一個市場整個消失掉,會有影響,但不重大。

投資人,因為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買進的最佳時機,所以採取長期,緩慢投入的策略,買進的成本必是平均,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再陡峭的上升下落曲線,必有一條緩和多的平均線。

投資人著眼於持有經濟體的一小塊,投機者注重價格的起伏。學投資,不一定要學到投機策略去,然後自以為在投資。

James P. O'Shaugnnessy在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書中引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兩個受試者A與B,分別被要求分辨細胞樣本,決定細胞是否處在健康狀態。他們都是非生物科學本行,實驗一開始的時候,解說員都教 予AB兩人一套簡單而有效,可以判斷細胞健康與否的原則,然後就請他們開始上場判斷。

這時,差異來了。在A回答後,解說員會給予正確答案。B在回答後,解說員則給予不正確的答案。很自然的,一段時間之後,A的答題有很高的準確度,B則非常不準。

這時,細胞判斷暫停,解說員讓AB兩人碰面,互相跟對方解釋自己的判斷原則。

A的原則很簡單,就像他們當初學的,沒太大的分別。B的分辨方法則繁瑣細致,看起來從當初的簡單原則,做了很大的變化。

討論後,AB兩人再回去開始判斷細胞樣本。A因為對B的方法印象太深、覺得太妙了,於是開始使用繁瑣的方法判別細胞樣本,準確率開始下降。

實驗的重點是,人天生喜歡繁複的方法,會被繁複的方法吸引,以為複雜的方法,就是比較好的方法,即使它沒用,即使它從沒被證明過有用。這就是人的本性

每個投資人都是人。問題是,你是發明繁瑣方法的B,還是會因本能去相信繁瑣方法的A。還是知道了這個實驗結果後,懂得以理智約束本能,詳細思考可行性的第三種人?

操作,往往不如不操作。

常見的投資謬思---看新聞作功課?

在投资世界,信息掌握似乎非常重要。

1815
年,英国的Rothschild先生以其绵密的情报网,率先掌握滑铁卢之役的战况,在伦敦交易所大赚一票。一天之内,其资产成长了20倍。

这就是许多看新闻作功课的投资人的美梦。

但看新闻、掌握信息,真的能让投资人处在比较有利的地位吗?我们可以深入想想。

首先,所谓的新闻,不论你在电视、报纸、网络还是广播上看到的新闻,是公开信息。也就是说,就算你是全世界第一个看到这份报纸、见到这个报导的人,早在你之前,已有许许多多的人知道这条消息了。他们不仅是新闻界的记者、印刷厂的员工、也包括发布这条消息的人,还有与业界有直接连系、有自己的信息网络,比新闻界更早拿到信息的投资法人。

所以,看新闻,最多最多,只是让你知道一些其它人都知道的事。而在投资界,其它人都知道的消息就不值得知道了。

消息,在最初始出现的时候,可能内含有可以从中获利的成份。举个例子。假设某个消息是,美国有三个国际机场被恐怖份子炸了。OK,这是一个不利消息。预计它会对市场造成负面的影响。在这个消息刚出现的时候,假如只有你或是其它几个人知道,你可以马上出脱相关类股,在市场还没有对这件事做出反应之前就先出场,可以保有获利或是避免损失。但这是只有头几个人可以享有的好处。

一旦有人开始针对消息做出反应,这个消息的价值就逐步递减。譬如刚才的例子,一旦有人开始卖股票、股价就会开始下跌。愈晚听到这消息的人,可以利用的消息价值就愈低。

身为散户,你觉得自己是第几个知道的,第四百万个、第一千万个,还是第二亿个?你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信,在你之前听到消息的人,在消息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知道的人,不会利用这个机会,会把这个机会留给你?市场是由慈善家组成的吗?

所以,散户如我们,在听到所谓新闻后再作反应,都是百分之百无意义的举动。你听到坏消息,然后卖出,只能在一片恐慌的杀盘中低价脱手。你听到好消息,然后买进,只会在太多乐观中买到太贵的证券。太多时候,这不仅是无意义,对你的财务健康,还是大大的负分。

还有投资人看报纸、看杂志,说某某类股看好、什么区域看好,所以就照这些推荐去买卖。一样的问题,看好,不会只有你知道,在你之前就知道看好理由的人,早在你之前就买好了。你买进时,当初看好的可利用成份早已消失怠尽。

可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却有许多人难已参透。还真的有许多人是看新闻、看报导在投资。所以,就出现了另一个更恶毒的面向,故意反向的新闻报导。

很多新闻中写某某股看坏、某某股看好,其实它的目的是为背后的黑手抬轿。看坏,让散户脱手,好让某人进场。看好,让散户买进,好让某人倒货。用新闻来欺压投资人,投资人被新闻欺负。一个黑心,一个无知,果真绝配。

大 多数整天在财经媒体上飞舞的消息,都是无意义的东西。这些财经新闻对你投资功力的帮助,和隔壁版上的社会凶杀案,一样有效。你也应该怀着相同的心情阅读。 知道就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不必做什么调整。更不用在那边比谁读的比较多,好像对信息掌握比较完善一样。你知道的再多,不会比整个市场知道的多。 而整个市场知道的讯息,就已经反应在股价上了。

就 算是为在消息传递炼最前端的法人大户,也很不容易利用消息带来持续的正向帮助。因为,没有人,就算是法人也一样,可以持续的每次事件,都率先掌握到讯息, 而且做出正确的反应。有时候某消息先被富达的分析师知道利用,有时候某消息先被富兰克林的分析师知道,扳回一城。这样你来我往,其实结果就是,平均。单一 个体的消息源,不可能持续的赢过整个市场其它参与者。

假 如你要认真的看待消息这件事,那就要考虑自己能否正确的处理这条讯息。通常,投资人知道的消息也只是众多消息中的一小片。但投资人的过度自信,让自己以为 掌握到的是弥足珍贵的讯息,然后就专研这片段讯息,对价格做出预估。而其实,掌握有更多讯息的大户与法人,早已经用全面的看法估算出合理价格。你,一个散 户,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玩得赢它们?

因为认真作功课的人应获得报酬?你这个下班研究几个小时股市的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比整天的工作就是在研究股市的人还要厉害?在市场上短期内,运气好可能比作功课还要重要,对散户对法人,皆是如此。可是,很多人把自己的好运归功于努力。然后在这个根本错误的推论上,继续畅议用功的重要。

有的投资朋友可能知道,对于新消息,市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时就恰如其份的反应在价格上,但更多时候会过度反应,消息是好消息没错,但股价升得太高了,或是反应不够,对于坏消息,股价下跌不足。

所以,这之中有获利机会?有的,但要克服几点。

首先,你要知道对于这个消息,市场的反应是适量、不够还是过度。在事后看线图,常可以很轻松的说,你看,这当时就是反应过度。但假如你置身其中,你如何知道现在这个价位是刚刚好,还是应该再多涨一点反应消息,或是再跌回来修正过度乐观,你如何知道?

再来,就算你知道现在是过度乐观、股价太高,所以采放空动作,打算从中获利。就算你是对的,但市场的其不对的投资人,可以玩死你。他们继续买进、愈买愈高,在你认为不对、事后也证明不对的价格上一直追高。你的放空部位,能撑多久?你撑得到,市场还你公道的时候吗?

散户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无法认清自己是散户,总以为自己努力用功就可以成为叱咤市场的风云人物。而财经媒体上充斥的讯息,就是让投资人一起来玩扮家家酒的玩具,让投资人自以为是坐拥全球讯息的霸主,就像一个在玩具城堡前发号施令的孩子王。

看新闻做投资?省省吧。你的时间,应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