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嘛,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北京人的礼儿多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满族在旗人家,特别有讲究。在这里想跟他家交流一下老北京人的规矩,讲究。 先说说大礼节:中国的礼仪据说大多都是从婚丧嫁娶的仪式上衍生出来的。 “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 这是婚娶迎嫁中请客的礼数。发请柬或通知亲朋好友,必须在结婚典礼的三天之前完成,要不您就露怯失礼了。三天之前通知,您算是“请”人;头两天,您算“叫”人;当天,您这就算是“提溜”人了。懂礼儿的人挑眼,根本就不来。重要的亲戚朋友,一般都在婚前一个月上门去通知邀请。 “老二抱盆,老大摔” 结婚叫喜事,老北京人管丧葬也叫喜事,谓之“喜丧”。“红白喜事”这词儿就是这么来的。这儿说“喜丧”,一般指的是上了岁数的人寿终正寝,非正常死亡的夭折,不能叫喜丧。出殡的时候有个讲儿:次子抱盆,老大摔盆,意思去祟平安。过去没有这柏油路水泥地,盆一下要没摔碎,看热闹的小孩就可以蜂拥上来抢出殡家人头上戴的孝帽,这家人也阻拦不得。所以现在有时还能从上了年纪人的嘴里听到这话儿:“你瞎撞什么!抢孝帽子呐?” “酒满敬人,茶满送人” 待人接客有这么一讲儿: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进一步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到八分满,过了叫“碰鼻梁”,对客人不尊重。另一方面,讲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后不再添饭的意思。吃饭的时候不论主客,应该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您也得用手扶着碗沿。 “金鸡三点头” 这是一种致谢的礼数。别人给您斟酒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要是细究的话,食指和中指应该是弯曲起来在桌面叩击。 这儿有个传说,乾隆微服私访,扮成个跟班的,他在给下人倒茶的时候,下人没法当庭下跪,便以食指和中指代替双腿,做成下跪的形状以谢罪。这个故事还真不只是真是假,就不较真儿了! 如果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是老北京人选择住房的条件外,那么还有更让老北京人在住房方面不能接受的,那就是数字和位置及某种特殊的物件在北京居住方面起的作用。 北京人把活人住的院子称为阳宅,寓意代表活力和生命力。管已去逝的人存放地点——坟地,称为阴宅。阴宅一般都种有松树、柏树,象征着死人的意念永存。此外,种上松柏树还有水土保持、保护坟冢的作用。当然,人们为了便于找到自己亲人的坟墓而在其旁边种上树木,一待长大,数里之外便可看到自己要祭扫的地方。 与坟地阴宅相反,老北京人从不将松柏树种进四合院,同样,即使是结最好吃的桑椹,其树也不会受到主人的青睐,至于清口爽心的梨,其树也会拒之于前院、后院。为什么呢,大概是“桑”与“丧”,“梨”与“离”谐音罢了。北京人有句俗语:“桑松柏梨槐,不进府王宅”,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北京的宅院里多种西府海棠、临潼石榴、春桃枣树等,真可谓:春可赏花,夏能纳凉,秋尝鲜果,用“春华秋实”来概括北京民宅中的树木是最恰当不过了。 北京人还忌讳院子里的地面比胡同、大街的地面低,原因是一进门就得跳蛤蟆坑,而出则从低向高,如似登山,明显不吉利。此外,数目字中,单数不吉利,一般人都不能接受。买箱子要买一对,买椅子要买两把,帽筒要买一对等等。但也有要单数的,那就是北房要单数,或三间,或五间,如果就有四间的地方也要盖三大间,每边再盖半间,美名其曰:“钠莆濉薄V劣诙飨岱浚捕嘁匀湮迹康氖窃谠褐薪ㄖ楹侠锊惶踔兄嵯撸馓跸呷缢迫松砩系募沽海窃郝渲凶钪匾缢赐贰U蛉绱耍诒本┳≌ㄖ矫媸遣怀韵愕模裕本┏鱿至苏饷匆痪渌子铮八牧怀刹摹薄?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来概括了,不少家庭会到大饭店里去吃年夜饭来喜迎新春呢!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老北京人过年时,一般不把正月初五叫“初五”,而是叫“破五”。从这一天起,过年的所有禁忌都已经被“破”掉,垃圾可倒、剪刀可动,商户也可以开铺,“年”到此已经告一段落了。 在破五这一天,老北京人讲究吃破五饺子。老北京的满、蒙旗人管饺子叫“煮饽饽”。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饺子是一定要吃的。 老北京人过年时吃的饺子,按馅儿可分为四大类。荤饺子:一般家庭的肉馅饺子有羊肉白菜馅、猪肉韭菜馅两种。讲究一点的家庭会做牛肉酸菜馅、牛肉芹菜馅、三鲜馅等。素饺子:馅料有炸排叉儿、黄花、木耳、蘑菇、胡萝卜丝,胡萝卜丝最好用香油煸过、大白菜为馅。大馅馄饨:猪肉青韭菠菜馅。亦为正月初三至初五煮来吃。汤饺子:将春天晾干的菠菜发好后,以白煮肉的汤拌馅,也叫做干菜馅饺子。 过年时候包饺子,历来不分主仆,全家一起动手。破五煮饺子还有一个习惯,如果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必须说“挣了”,以取个吉利。有些心灵手巧的女主人,把包饺子当成一种艺术创作,会把饺子包成胖嘟嘟小肥猪的样子。有的还要捏上几个圆形的盒子,意味着新年一切都圆圆满满。 有一些人家还讲究在这一天把过年积攒的垃圾倒掉,名曰“送穷土”。反映了老北京人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心理。 这一天还是燃放鞭炮最集中的一天,人们希望通过燃放鞭炮,在新的一年里破除各种晦气。 炒麻豆腐要备四样儿料 正宗的麻豆腐应该有四种必备的原料——雪里蕻、羊尾油、黄豆酱、青韭。炒麻豆腐,加一些雪里蕻是为了让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会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里,吃到羊尾油时会咬出一股油来。过去人们喜欢在吃面的时候拌上一勺麻豆腐,为了提它的咸味,炒麻豆腐时要加勺黄豆酱。炒得之后,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间打个窝,中间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围则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细,葱芯绿,这种韭菜特别提味,用刀一切满屋子都会飘着韭菜的香气。但青韭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没有青韭时也可以用一种紫色根的叫“野鸡脖”的韭菜代替。 炸酱慢工出细活 要说老北京的小吃,人人都会想到炸酱面。正宗炸酱的做法比炒麻豆腐还麻烦,先煸肥肉丁,后加瘦肉丁,煸出来后加酱一起熬。熬的时间很长,为了避免干锅,要一边熬一边往锅里加水,这水不要多,用涮盛酱碗的水就行。等酱熬到颜色发黑了才好。出锅的时候加点葱白末儿。人们现在说的“小碗干炸”在过去是专指牛肉做的酱,是回民吃的。 灌肠用刀旋着切 灌肠原来是用肠衣塞肉末和淀粉,现在多用淀粉制成,吃的时候切成片,用油煎熟。灌肠是不能在案子上切的,应该托在手里用刀旋着切,要切成一边薄、一边厚的样子。灌肠不能切成两边一样厚的,也不能用深油炸。是煎,煎到薄的一边酥、厚的一边嫩就好了。 黑菜饺子过年吃 主料:干菜(最好是干菠菜) 做法夏天里的蔬菜晾干后,用报纸包上,防止其破碎。等到了冬天把干菜用水泡开、洗净,用手攥碎了,放在炖肉的肉汤中炖。直到炖干,这时的干菜已经变成菜泥,就可盛出做饺子馅了。 据说,这道“黑菜饺子”与“白菜饺子”一起,是满族旗人过年时吃的,从夏天做到冬天,很吃工夫,您若想尝其美味,可得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哦! 干炸丸子蘸老虎酱 干炸丸子做好之后要蘸作料吃,现在人们一般是蘸椒盐的,过去也有蘸老虎酱吃的。据说老虎酱是慈禧吃过的,现在很少有人会做。它的原料有西瓜汁、黄酱、芝麻酱。做法是将黄酱与生芝麻酱和在一起,为了使之不干可以点入一点儿高汤,然后加一点西瓜汁,如果没有西瓜汁也可以用凉茶。讲究些的,吃时还要准备蒜末,把丸子先蘸上点老虎酱,再蘸蒜末。 春饼要用筷子卷 一卷春饼原料很多,能将它们顺利地送入口中不散,功夫全在春饼的卷法上。将羊角葱、甜面酱、切好的清酱肉、摊好的鸡蛋、炒好的菠菜韭菜、黄花粉丝、豆芽菜等依次放在春饼上,码齐了,这时要用上重要的工具——筷子。将筷子放在春饼上,将春饼的一边顺着筷子卷起来,下端往上包好,用手捏住,再卷起另一边,卷好了放在盘子上,再将筷子一根一根地提出来。手法高的人卷出的春饼卷大小会跟自己的嘴一样大,方便咬食。这种卷法也同样适用于烤鸭,下次你吃的时候别忘了试试。 饣各饣查盒可以包饺子 你知道吗?饣各饣查盒是满族人在年三十儿晚上包饺子的馅料之一,因这饺子原是用来祭祖的,必须是素的,所以一点油也不能放。将白菜剁碎,加入葱花、姜末,把饣各饣查盒压碎了,撒入馅里。然后炒芝麻,擀成芝麻盐放入馅里,再包饺子。这种饣各饣查盒饺子现在在北京只有一家有。 饣各饣查做丸子 饣各饣查是异常香嫩的老北京面点,是跟着满族人一块入关的,曾经是满族人吃素时必备之食。饣各饣查是绿豆面做的,现在最普通的吃法是将其切成块,过油炸,然后蘸酱油蒜汁吃。但饣各饣查还能做成丸子很少有人知道。饣各饣查丸子在过去不是干炸着吃的,而是炸过之后炖汤,汤炖好后,点上香菜末、辣椒油、芝麻酱。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所概括了,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老北京的传统婚俗 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 " 过礼 " ,但这只是 " 小定礼 " ,婚期前一个月,得送 " 大定礼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 " 催妆 " 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妆 " 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帐 " ,并一起吃 " 子孙饽饽 " (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北京方言选 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砸窑—是留着不给别人的意思。 局器—仗义,大方,豪爽。 果儿—是女人的意思。 尖果—漂亮的女孩。 苍果—老太太。 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把马子。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傍家儿—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北京土话,练武术的人。 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reee,有"理门公所"管理事务,加 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说"我有’门坎’。" 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出现场---gongan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 念央儿---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摔咧子---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 这程子---北京土话,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半不啰啰---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有时,也说成抹咕丢的。 大限---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 到死的意思。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最终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撒腿跑了。 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连带着把他也给打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唏溜儿---北京土话,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 气不好,倒霉。 脏了房---老北京人迷信,认为人被凶杀,死在屋子里,会带来晦气,故有"脏房"一说。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北京方言。 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业障---作孽、罪过。 摆龙门阵---四川话,闲聊天的意思。 一绷子---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片子---"片"读骗,片子即名片,北京新土语。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替---也叫"T",即人民币,属于道儿上的黑话。 妈咪---歌厅的女领班。 怯勺---北京土话,不懂行,闹笑话的意思。 全活儿---京城隐语,即卖身,也就是暗*。 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而来。 葛---北京方言,即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帕替---英语party的译音,小型舞会、音乐会、聚会的意思。(港台译作派对)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 大喇---喇,北京新土语,指出卖色相和肉体的放荡女人。"喇"的前边加上一个"大"字,是 强调其名气和"宰人"的狠劲儿。考证"喇"的词义,与"拉人"有关,"拉人"即"宰人","喇"是"拉"的音变。 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雷子---黑话,即便衣警察。 盘儿---北京的黑话,即脸蛋。盘儿,从"脸盘"这个词衍化而来。 底儿掉---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老坷垃完---北京土话,自蔑老而无用、保守的人。 扫听---北京土话,四处探听,扫听与打听不同,"扫"带有更为主动的意思。张着神---北京 土语,留心留意。 逗牙签子---北京土语,开玩笑的意思,与"逗咳嗽"、"逗闷子"、"逗哈哈儿"等类似。 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玩蝎了虎子---北京土话,蝎了虎子就是壁虎,爬得轻快,人不易抓住。"玩蝎了虎子"的意 思是让人摸不着,形容人比较滑头。 端了---北京土话,抄了的意思。端,即"连锅端"的简化用语。 瞜瞜---北京土话,看,瞧,瞅的意思。 捞人---北京新俗语,捞,即打捞之意。北京人称被juu或入狱者为"掉进去了"(掉河),故 有捞人之语,即通过不正当手法把被拘留的人弄出来。 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撒癔症---北京土话,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把不住---北 京方言。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折---读"舌",北京新流行语,即犯了案子被gongan人员抓了起来。最早是隐语,即黑话, 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折---读"遮",折跟头的折,本是一句隐语,即被gongan人员抓起来的意思,后成为流行 语,"折进去"、"折进来",就是被关起来的意思。 全须全尾---北京土话,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拿大顶---北京方言,倒立。 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翻扯---北京土话,发急,发火的意思。 把不住边---北京土话,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北京土话,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挑,读ti?o。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北京土话,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百年---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迄小儿---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念秧儿---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 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不好意思。 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走营---北京土话,频繁往返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心里有事,闹得慌,也可以说闹心。 熬头---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攒了---北京土话,形容总不运动,身体变得不舒展。攒,读cuan。 打卦---北京土话,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乍么实儿---北京土话,突然大叫的意思。后门桥的茶馆, 一品轩---老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后门桥是北京的地名,一品轩是茶馆的名字。 卖山音---北京土话,显摆自己有见识。 揿头拍子---北京土话,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 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爵儿---北京土话,职位的意思。爵,是爵位的简化,爵位,即官衔。 框外的事---北京土话,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炸庙---北京土话,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脏口儿---养鸟人的术语,串了杂音。’百灵’能押口儿,即学各种声音,但忌讳学杂音,一旦’脏口儿’,鸟儿就不值钱了。 办---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 睖---北京土话,斜眼瞪。 光荣喽---北京新流行语,光荣牺牲的简化。光荣,即牺牲,也就是死。 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撂高儿---北京土话,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 哈着---北京土话,央求的意思。哈,有点头哈腰,巴结对方的含义。 一个---北京新流行语,一万的别称,类似"大团结"表示十元,一张儿,表示一百元,一 本,表示一千元。"一个"是一个"草字头"的简化。繁体字的方,有个草字头,故有此称。 白案儿---厨行术语,做面食的。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儿。 灯泡儿---北京土话,被人当晃子利用的人的谑称。 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 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吃黑枣---挨枪子。 套瓷---北京新流行语,套近乎的意思。 情儿---北京新流行语,情人、情妇的简称。 照顾主儿---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抻掇---北京土话,批评、数落的意思。 脱---脱衣舞表演的简称。 裹乱---北京土话,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拍三角---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撂高儿打远儿---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老家雀儿---北京土话,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端---北京土话,干掉,打掉的意思。 碎催---北京土话,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擎小儿---北京土话,擎的本义是往上托,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褃节儿---北京土话,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倒窖---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卖葱---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 套桩---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 丢身子---属于陈旧的老北京土话,过去的人不懂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系,会 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走迹---北京方言,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北京土话中 有"走板了",跟这个词义相同。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去是当的意思,角儿,角色,读"觉儿"音。 勾儿的---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放份儿---北京新流行语,猖狂的意思。 板儿锹---铁锹。 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找根绳儿---上吊自杀的意思。 硌窝儿---北京方言,指鸡蛋、鸭蛋在出窝之前受到破损。 迟登---北京土话,犹豫的意思。 熬可---北京土话,煎熬的意思。 联手儿---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这会子---北京土话,"会"字读"悔"。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此语是京 城很流行的俗语。 童蛋子儿---童贞之意。 正行---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 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忤窝子---北京土话,生性怯懦,腼腆,胆儿小的意思。 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张八样儿---北京土话,不稳重的意思。 错来---北京土话,其实的意思。 老着脸---北京土话,舍脸的意思。 不顺把---北京土话,事业上不顺利的意思。 披虱子袄---北京土话,形容遇到了扯缠不清的麻烦事。 二意思思---北京土话,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意思。 晕了菜---北京土话,晕眩的意思。 见天---北京土话,天天的意思。 轴---北京方言,指脾气执拗。 不着三不着两---北京人常说的俗语,即没头没脑的意思。 甩片汤话---甩闲话。 跑头子货---北京土话,不正派的女人,"跑"有私奔之意,所以这个词有与男人私奔的意 思。 说话要走---说话,就是马上,很快的意思,这是北京人常用的一个口语 有的已经很少有人说了,比如各个区说的还不一样呢 梳子--拢子 拖把--墩布 水瓢--筷(读三声)子等等太多了。 撂挑子--就是不干了,不伺候了 胡侵--胡说八道 压根--从来 递根--意思同压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