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语
|
江湖术语
|
现在用语
|
江湖术语
|
说书的
|
团柴的
|
天
|
顶
|
唱大鼓的
|
柳海轰的
|
地
|
躺
|
说相声的
|
团春的
|
东
|
倒
|
卖戏法的
|
挑厨供的
|
南
|
阳
|
变戏法的
|
彩立子
|
西
|
切
|
戏法带武功
|
签子
|
北
|
密
|
变洋戏法的
|
色唐立子
|
东方
|
倒埝
|
拉洋片的
|
光子
|
西方
|
切埝
|
护院的
|
支挂子
|
南方
|
阳埝
|
保镖的
|
拉挂子
|
北方
|
密埝
|
教徒的
|
戳挂子
|
刮风
|
摆丢了
|
卖武的
|
点挂子
|
下雨
|
摆金
|
卖武带卖药的
|
挑将汉
|
下雪
|
摆银
|
卖药的
|
挑汉儿的
|
阴天
|
插棚儿
|
卖眼药的
|
挑招汉的
|
打雷
|
鞭轰儿
|
卖咳嗽药的
|
挑顿子汉的
|
黑夜
|
浑天
|
卖膏药的
|
观炉啃的
|
白天
|
青天
|
卖药糖的
|
挑罕子的
|
一
|
溜
|
卖仁丹的
|
挑粒粒的
|
二
|
月
|
卖闻药的
|
挑薰子汉的
|
三
|
汪
|
卖药书的
|
挑汉册子的
|
四
|
摘
|
卖刀伤药的
|
挑青子汉的
|
五
|
中
|
卖牙疼药的
|
挑柴吊汉的
|
六
|
申
|
做广告的
|
撒幅子的
|
七
|
行
|
卖特产药的
|
挑上海宝的
|
八
|
掌
|
卖化食丹的
|
挑火粒的
|
九
|
爱
|
唱戏为名卖药的
|
挑柳驼的
|
十
|
居
|
算卦的
|
做金点的
|
枸迷杵
|
银子
|
相面的
|
戗盘的
|
杵门子
|
挣钱的法儿
|
算奇门的
|
八岔子
|
摽杵子
|
分别人的钱花
|
点痣的
|
戳黑的
|
头道杵
|
主顾第一次结钱
|
行骗集团
|
雁尾子
|
二道杵
|
主顾第二次给钱
|
理发的
|
扫苗的
|
绝后杵
|
主团最后一次给钱
|
卖假金的
|
挑黄啃的
|
迎门杵
|
门票卖的钱
|
卖肥皂的
|
挑水滚子的
|
退杵
|
没完没了地耍钱
|
卖刀子的
|
挑青子的
|
抛杵
|
观众往场内扔钱
|
卖胶的
|
挑粘汉的
|
倒杵
|
主顾往回要钱
|
修脚的
|
撇年子的
|
均杵
|
生意人分钱
|
抽签赌博的
|
晃条的
|
杵头海
|
银钱多
|
使假耍赌的
|
老月
|
托杵
|
向主顾要钱
|
贩卖人口的
|
老渣
|
疙疽杵儿
|
主顾多给钱
|
砸窑
|
踢场;为了不与大家分享偷偷藏起来
|
色唐杵儿
|
挣洋人的钱
|
果儿
|
女人
|
抛空杵儿
|
花冤枉钱
|
尖果
|
漂亮女人
|
捂杵
|
收钱的人偷钱
|
空心果
|
寡妇
|
刨杵
|
当场拆同行的台
|
苍果
|
老太太
|
色唐枸迷杵
|
洋钱
|
戏果
|
调戏女孩,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把马子
|
挖绝后杵
|
被骗者分文不剩
|
孙儿、孙什、孙什
|
男人
|
杵门子硬
|
挣钱的方法好,比别人挣得多
|
尖孙
|
漂亮男人
|
杵门子软
|
不会挣钱,挣的钱少
|
苍孙
|
老头
|
倒栏头子
|
被骗者往回要钱
|
抖花子
|
大姑娘
|
零毛碎琴
|
挣不了大票子,只是分分角角
|
小铃铛
|
小姑娘
|
火穴大转
|
挣了大钱
|
念嘬果
|
丑女人
|
海开减买
|
先说大价后落价
|
怎科子
|
小男孩
|
买卖成快
|
生意能多挣钱
|
排琴
|
兄弟
|
笨头儿海
|
本钱太多
|
老戗儿
|
爸爸
|
砸砸浆
|
压压价
|
磨头
|
母亲
|
火做
|
阔生意
|
子孙窑儿
|
媳妇
|
水做
|
穷生意
|
大天儿
|
丈夫
|
不土
|
买卖有人照顾
|
怀儿怎
|
孕妇
|
点儿
|
愿出钱的顾客
|
吊坎儿
|
说行话
|
把点
|
看出人的穷富身份
|
扑盲子
|
没准词儿
|
叫点
|
硬拉拢顾客
|
空码儿
|
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
火点
|
有钱的顾客
|
皮儿薄
|
容易使观众明白、发笑
|
水点
|
穷顾客
|
摆知
|
拜师收徒仪式
|
回头点
|
光顾过两次以上的顾客
|
刨底
|
抢包袱或提前将包袱抖出来了
|
柳活儿
|
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
贯口
|
演员快速连续歌唱或数说一连串事物
|
攒cuan了
|
明白
|
疃春
|
说相声
|
码前
|
提前结束表演
|
春口
|
说相声
|
酥年儿
|
观众要闹要坏事
|
单春
|
单口相声
|
鸡贼
|
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
对春
|
对口相声
|
局器
|
仗义,大方,豪爽。
|
疃柴
|
说评书
|
傍家儿
|
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
使短家伙的
|
说评书
|
土鳖
|
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
柳海轰儿的
|
唱大鼓的
|
小力笨儿
|
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
使长家伙的
|
唱大鼓的
|
水三儿
|
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
怯的
|
京韵大鼓
|
点卯
|
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
清的
|
梅花大鼓
|
言语
|
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
正的
|
铁板大鼓
|
翻车
|
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
片子
|
双簧
|
炸了庙
|
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
显快
|
连珠快书
|
练家子
|
北京土话,练武术的人
|
口上的
|
莲花落
|
理门儿
|
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宗教,有"理门公所"管 理事务,加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说"我有门坎 "
|
使扁家伙的
|
唱竹板书的
|
瞎了
|
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
串花
|
《济公传》(评书书目)
|
出现场
|
公安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
|
丘山
|
《精忠传》(评书书目)
|
念央儿
|
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
浑水子
|
《于公案》(评书书目)
|
摔咧子
|
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
丑官儿
|
《施公案》(评书书目)
|
鸡
|
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
神册子
|
《封神榜》(评书书目)
|
这程子
|
北京土话,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
大黑脸
|
《包公案》(评书书目)
|
拉了胯
|
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
小黑脸
|
《小五义》(评书书目)
|
半不啰啰
|
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
黄脸儿
|
《隋唐》(评书书目)
|
大拿
|
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
钻天儿
|
《西游记》(评书书目)
|
抹不丢地
|
北京土话,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有时,也说成抹咕丢的
|
大瓦刀
|
《永庆升平》(评书书目)
|
大限
|
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
黄杨儿
|
《三侠剑》(评书书目)
|
火筷子
|
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
明册子
|
《明英烈》(评书书目)
|
末末了儿
|
北京土话,最后、最终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
汉册子
|
《东汉》、《西汉》(评书书目)
|
概儿不论
|
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
汪册子
|
《三国》(评书书目)
|
颠儿了
|
撒腿跑了
|
彭册子
|
《彭公案》(评书书目)
|
勺上
|
"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连带着把他也给打了
|
老劈儿
|
《劈牌》(折唱八角鼓曲目)
|
横
|
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
嘴子
|
《射雁》(折唱八角鼓曲目)
|
唏溜儿
|
北京土话,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
丘子
|
《小上坟儿》(拆唱八角鼓曲目)
|
点儿背
|
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
怯念儿
|
《怯算命》(拆唱八角鼓曲目)
|
脏了房
|
老北京人迷信,认为人被凶杀,死在屋子里,会带来晦气,故有"脏房"一说
|
挪营儿
|
《拉骆驼》(拆唱八角鼓曲目)
|
咕咏
|
在地上蠕动的意思,北京方言
|
真子
|
《真逛西顶》(拆唱八角鼓曲目)
|
遭践
|
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
钻黑
|
《胡迪骂阎》(联珠快书曲目)
|
业障
|
作孽、罪过
|
锔子
|
《锔大缸》(莲花落曲目
|
摆龙门阵
|
四川话,闲聊天的意思
|
腿子
|
《赶脚》(莲花落曲目)
|
一绷子
|
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
墙子
|
《小化缘》(莲花落曲目)
|
号
|
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
摘挑儿
|
《四大卖》(莲花落曲目)
|
片子
|
"片"读骗,片子即名片,北京新土语
|
张扇儿
|
《八扇屏》(相声曲目)
|
猫着
|
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
楼腿子
|
《黄鹤楼》(相声曲目)
|
替
|
也叫"T",即人民币,属于道儿上的黑话
|
罗口
|
《大上寿》(相声曲目)
|
妈咪
|
歌厅的女领班
|
爬坡儿
|
《拴娃娃》(相声曲目)
|
怯勺
|
北京土话,不懂行,闹笑话的意思
|
晃梁子
|
《地理图》(相声曲目)
|
全活儿
|
京城隐语,即卖身,也就是暗娼
|
单子
|
《报菜名》(相声曲目)
|
葛
|
北京方言,即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
垫话儿
|
相声即兴的开场白
|
打漂儿
|
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
瓢把儿
|
相声转入正文过渡性的引子
|
雁么虎
|
蝙蝠。北京方言
|
正活
|
相声的正文
|
大喇
|
喇,北京新土语,指出卖色相和肉体的放荡女人。"喇"的前边加上一个"大"字,是强调其名气和"宰人"的狠劲儿。考证"喇"的词义,与"拉人"有关,"拉人"即"宰 人","喇"是"拉"的音变
|
底
|
相声中掀起高潮的结尾
|
雷子
|
黑话,即便衣警察
|
活
|
节目曲目书目
|
盘儿
|
北京的黑话,即脸蛋。盘儿,从"脸盘"这个词衍化而来
|
点活
|
点节目
|
底儿掉
|
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
戳活
|
点节目
|
老坷垃完
|
北京土话,自蔑老而无用、保守的人。
|
使活
|
演节目
|
扫听
|
北京土话,四处探听,扫听与打听不同,"扫"带有更为主动的意思
|
逗哏的
|
相声表演中的甲
|
张着神
|
北京土语,留心留意
|
捧哏的
|
相声表演中的乙
|
逗牙签子
|
北京土语,开玩笑的意思,与"逗咳嗽"、"逗闷子"、"逗哈哈儿"等类似
|
量活的
|
相声表演中的乙
|
消停
|
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
倒口
|
说方言
|
玩蝎了虎子
|
北京土话,蝎了虎子就是壁虎,爬得轻快,人不易抓住。"玩蝎了虎子"的意思是让人摸不着,形容人比较滑头
|
怯口
|
方言
|
端了
|
北京土话,抄了的意思。端,即"连锅端"的简化用语
|
挛丝儿
|
弹弦儿
|
瞜瞜
|
北京土话,看,瞧,瞅的意思
|
拐着
|
拉四胡
|
捞人
|
北京新俗语,捞,即打捞之意。北京人称被拘禁或入狱者为"掉进去了"(掉河),故有捞人之语,即通过不正当手法把被拘留的人弄出来
|
皮儿厚
|
不容易明白、发笑
|
刷夜
|
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
包袱儿
|
笑料
|
撒癔症
|
北京土话,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
|
圆黏儿
|
招徕观众
|
把不住
|
北京方言。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
下挂
|
重新编排整理
|
折
|
读"舌",北京新流行语,即犯了案子被公安人员抓了起来。最早是隐语,即黑话,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
相儿
|
面部表情
|
折
|
读"遮",折跟头的折,本是一句隐语,即被公安人员抓起来的意思,后成为流行语,"折进去"、"折进来",就是被关起来的意思
|
包袱点
|
爱笑的观众
|
全须全尾
|
北京土话,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
火啦
|
演出效果极佳
|
应场
|
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
泥啦
|
演出效果不好
|
眼里见儿
|
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
闷啦
|
抖出“包袱儿”后没人笑
|
拿大顶
|
北京方言,倒立
|
夯头
|
嗓子
|
发小儿
|
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
格念
|
别说了,别动了
|
翻扯
|
北京土话,发急,发火的意思
|
马前
|
快些说唱
|
把不住边
|
北京土话,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
马后
|
慢些说唱
|
挑费
|
北京土话,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挑,读tiao
|
醒攒儿
|
明白了
|
五积子六瘦
|
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
出蛊儿
|
发生问题
|
老家儿
|
北京土话,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
铆地
|
禁止演出
|
百年
|
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
顶瓜
|
心里紧张
|
迄小儿
|
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
叩瓢儿
|
磕头
|
小蜜
|
情妇
|
咧瓢儿
|
笑啦
|
掉腰子
|
北京土话,耍花招
|
联穴
|
搭班演出
|
念秧儿
|
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
|
劈穴
|
拆班分演
|
他大爷的
|
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
攒儿亮
|
心里明白
|
抹不丢地
|
北京土话,不好意思
|
响蔓儿
|
名声大者
|
哪一出儿
|
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
纲口
|
说话
|
走营
|
北京土话,频繁往返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心里有事,闹得慌,也可以说闹心
|
滚纲
|
说书人将书中人名说错
|
消停
|
平稳、踏实的意思
|
混纲
|
乱说
|
熬头
|
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
黑板了
|
唱得没板了
|
打卦
|
北京土话,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
鬼搭墙
|
唱词来回反复
|
乍么实儿
|
北京土话,突然大叫的意思
|
稀溜纲
|
逗趣的话
|
后门桥的茶馆,一品轩
|
老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后门桥是北京的地名,一品轩是茶馆的名字
|
杵头
|
钱
|
撇苏儿
|
哭
|
杵门子
|
能够赚钱的说词
|
卖山音
|
北京土话,显摆自己有见识
|
连环杵
|
唱几句或说一段科诨即敛一次钱,间隔很短
|
揿头拍子
|
北京土话,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
对托
|
异口同声
|
完菜
|
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
滚噘官儿
|
记错了
|
爵儿
|
北京土话,职位的意思。爵,是爵位的简化,爵位,即官衔
|
越词
|
唱段重复
|
框外的事
|
北京土话,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
越
|
在一台演出中唱前边人唱过的曲目,犯规之举
|
晕菜
|
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
折腰
|
指节目演出中间,因演员失误而使观众情绪涣散
|
炸庙
|
北京土话,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
黏箔
|
开书馆的人
|
脏口儿
|
养鸟人的术语,串了杂音。 百灵 能押口儿,即学各种声音,但忌讳学杂音,一旦 脏口儿 ,鸟儿就不值钱了
|
询家
|
听书的人
|
办
|
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
|
提搂把子
|
书馆伙计
|
睖
|
北京土话,斜眼瞪
|
择毛儿
|
观众为说书人指正
|
光荣喽
|
北京新流行语,光荣牺牲的简化。光荣,即牺牲,也就是死
|
钻锅
|
现学现演
|
棒槌
|
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
过口白
|
鼓曲演唱中夹入的说白
|
撂高儿
|
北京土话,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
|
碟子
|
口白
|
哈着
|
北京土话,央求的意思。哈,有点头哈腰,巴结对方的含义
|
浑碟子
|
外省人用乡音说书
|
一个
|
北京新流行语,一万的别称,类似"大团结"表示十元,一张儿,表示一百元,一本,表示一千元。"一个"是一个"草字头"的简化。繁体字的方,有个草字头,故有此称
|
海
|
大、多
|
白案儿
|
厨行术语,做面食的。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儿
|
蹶
|
小、少
|
灯泡儿
|
北京土话,被人当晃子利用的人的谑称
|
拢蔓儿
|
票房组织的名称
|
上赶着
|
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
把儿头
|
组织票房的负责人
|
姥姥的
|
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
拢子
|
装道具及乐器的圆盒子
|
南蛮子
|
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
掌班的
|
艺人班社组织的领头人
|
吃黑枣
|
挨枪子
|
班底
|
演出组织中相对稳定的骨干演员
|
套瓷
|
北京新流行语,套近乎的意思
|
卖单胳膊的
|
对班底演员的称呼
|
情儿
|
北京新流行语,情人、情妇的简称
|
单档儿
|
不在班底之列的临时搭班演员
|
照顾主儿
|
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
大蔓儿
|
名演员
|
抻掇
|
北京土话,批评、数落的意思
|
黄调
|
走调
|
脱
|
脱衣舞表演的简称
|
串邪钵
|
到妓院演出
|
裹乱
|
北京土话,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
念家
|
盲艺人
|
拍三角
|
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
亮家
|
明眼艺人
|
上麻桌儿
|
指打麻将。
|
把点开活
|
根据观众的情况决定所演的节目
|
门坎儿
|
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
火
|
节目效果热烈
|
撂高儿打远儿
|
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
瘟
|
节目效果平淡
|
老家雀儿
|
北京土话,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
抽签儿
|
演出中,陆续走掉一些观众
|
端
|
北京土话,干掉,打掉的意思
|
起堂
|
演出中,一大批观众离去
|
碎催
|
北京土话,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
相不错赚
|
有名气的演员必有其长处
|
擎小儿
|
北京土话,擎的本义是往上托,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
梁子
|
评书及鼓书故事的梗概
|
褃节儿
|
北京土话,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
柁子
|
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大关节和高潮处
|
倒窖
|
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
扣子
|
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悬念
|
卖葱
|
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
|
书道儿
|
评书或鼓书的内容大纲
|
套桩
|
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
|
长(zhǎng)夯儿
|
提高嗓音
|
丢身子
|
属于陈旧的老北京土话,过去的人不懂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
落(lao)夯儿
|
压低声音
|
走迹
|
北京方言,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北京土话中有"走板了",跟这个词义相同
|
杂正儿
|
演出服装的统称
|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
|
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去是当的意思,角儿,角色,读"觉儿"音
|
蔓子活
|
长篇大书
|
勾儿的
|
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
拧蔓儿
|
说完一部书又换另一部书
|
放份儿
|
北京新流行语,猖狂的意思
|
蹚蔓儿
|
按提纲口头加工编说新书
|
板儿锹
|
铁锹
|
蔓子海(hai)
|
书越说越长
|
报销
|
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
纂弄蔓子
|
艺人自己编书
|
找根绳儿
|
上吊自杀的意思
|
鞭轰儿
|
打鼓
|
硌窝儿
|
北京方言,指鸡蛋、鸭蛋在出窝之前受到破损
|
撅柳儿
|
小曲儿
|
迟登
|
北京土话,犹豫的意思
|
掐柳儿
|
点唱(后台语)
|
熬可
|
北京土话,煎熬的意思
|
群活儿
|
多人节目
|
联手儿
|
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
上量活
|
上堂会
|
这会子
|
北京土话,"会"字读"悔"。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此语是京城很流行的俗语
|
一块活
|
一个节目
|
童蛋子儿
|
童贞之意
|
老合
|
江湖行内人
|
正行
|
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
|
戳朵儿
|
写字
|
王老五
|
单身汉的谑称
|
彩棒子
|
拆活
|
麻利儿
|
北京土话,赶快,快点的意思。此语必须加儿化韵,"利儿"读轻声
|
丑棒
|
拆唱
|
嘿喽儿着
|
让小孩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
打里的
|
拆活中的正角
|
忤窝子
|
北京土话,生性怯懦,腼腆,胆儿小的意思
|
打外的
|
拆活的丑角
|
闪
|
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
挂甲的
|
《双锁山》中的高君保
|
张八样儿
|
北京土话,不稳重的意思
|
张家轰儿
|
八角鼓
|
错来
|
北京土话,其实的意思
|
大□
|
莲花落的大板儿
|
老着脸
|
北京土话,舍脸的意思
|
客儿
|
大鼓板
|
不顺把
|
北京土话,事业上不顺利的意思
|
团丝
|
三弦
|
披虱子袄
|
北京土话,形容遇到了扯缠不清的麻烦事
|
忙子
|
三弦
|
意思思
|
北京土话,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意思
|
册(chǎi)子
|
记录曲词、书词的本子
|
晕了菜
|
北京土话,晕眩的意思
|
坎子
|
把守戏园门的人
|
见天
|
北京土话,天天的意思
|
驳了口儿
|
说评书散了,书不说了
|
轴
|
北京方言,指脾气执拗
|
钻朵
|
认识字
|
不着三不着两
|
北京人常说的俗语,即没头没脑的意思
|
不钻朵儿
|
不认识字
|
甩片汤话
|
甩闲话
|
人式压点
|
演员相貌好,表演时能压住场
|
跑头子货
|
北京土话,不正派的女人,"跑"有私奔之意,所以这个词有与男人私奔的意思
|
人式不正
|
长相一般,言不压众
|
说话要走
|
说话,就是马上,很快的意思,这是北京人常用的一个口语
|
贴身靠儿
|
说书艺人与观众套交情
|
|
|
挖点
|
说书艺人设法骗听书人的钱
|
|
|
蔓儿正
|
艺人名誉好
|
|
|
蔓儿念
|
艺人名誉不好
|
|
|
幌幌
|
海报
|
|
|
鼓了夯儿
|
嗓子坏了
|
|
|
章年不正
|
运气不好
|
|
|
海青腿儿
|
没拜过师的艺人
|
|
|
墨刻儿
|
书局出售的话本
|
|
|
道儿活
|
按所继承的前辈艺人的说书提纲敷衍而成的评书
|
|
|
鸳鸯档子
|
男女二人唱对口大鼓
|
|
|
火穴大转
|
挣钱很多
|
|
|
喷口好
|
字音清楚
|
|
|
黏子不酥
|
观众不散
|
|
|
臭包袱
|
内容不健康的笑料
|
|
|
越道
|
散场
|
|
|
八大棍儿
|
中篇评书或中篇单口相声的俗称
|
|
|
片子活
|
短篇评书
|
|
|
驳口
|
说书中小段落截止处通常用几句话打住
|
|
|
开脸儿
|
对书中人物的外形描绘
|
|
|
诗赋赞
|
说书中写人、状物、绘景、形声的韵文
|
|
|
书外书
|
在评书正书外插入讲述的故事
|
|
|
现挂
|
演员离开脚本的现场即兴发挥
|
|
|
摘挂
|
说书中摘取其他书目的内容
|
|
|
扦关儿
|
说书中的接榫处
|
|
|
笔法
|
说书中结构故事的方法
|
|
|
拉典
|
说书中引入典故讲述
|
|
|
使挂子
|
说书中用扇子等模拟开打动作
|
|
|
放汤
|
说书中使扣子失当,未能使听众入扣
|
|
|
空子
|
外行
|
|
|
相家
|
内行
|
|
|
一头沉
|
对口相声中主要由逗哏的叙述的说表形式
|
|
|
子母哏
|
对口相声中甲乙互相争辩的说表形式
|
|
|
腻缝的
|
群口相声表演中的演员丙
|
|
|
三翻四抖
|
相声表演中先排比三个铺垫第四个抖包袱
|
|
|
迟疾顿挫
|
相声演员掌握节奏的技巧
|
|
|
瞪谝踹卖
|
相声捧哏的常用表演技巧
|
|
|
说学逗唱
|
相声表演的基本功夫
|
|
|
花辙
|
曲艺曲本(多为唱词)中多次转换韵脚
|
|
|
袍带书
|
讲史和英雄传奇类书目
|
|
|
短打书
|
武侠、公案类书目
|
|
|
书胆
|
评书中主人公
|
|
|
书筋
|
评书中正面诙谐人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