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苏轼的故事

 飞鸿雪泥028 2013-12-25

  小编寄语:苏轼是我国著名的词人,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和文章,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关于苏轼的故事,一直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让大家更多了解苏轼。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苏轼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苏轼的故事

  材料的整理 2010年4月20日

  苏轼是我最喜欢的古代名人,这份材料是精心整理的,每个故事的小标题都是自己添加的,目的是在保持苏轼一生材料连贯性的基础上又可独立阅读,你自己也可以加上富有创意的小标题。你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积累自己欣赏的,写自己深受触动的,也可以把文化精髓传递给你身边的人,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你的孩子听……

  有些地方读不懂很正常,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材料。希望这份材料可以保存到你的书橱,更希望苏轼的人格文采可以根植在你的心灵……

  一、眉州少年出才俊

  1不慕名利,谦虚做人

  兄弟俩为什么叫苏轼和苏辙呢,他们的父亲是这样解释的:苏洵的性格非常豪爽,但他感到这种性格在当时的社会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他希望儿子们不要像自己。比如一辆车,他的轮子、车辐、顶棚、车体都很有用处,只有“轼”就是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虽然实用性不强,但少了他车子就不完整了。他给长子取名 “轼”,是希望他收敛锋芒,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普通人,不要追求高官厚禄,天下扬名;而“辙”是指车轮留下的痕迹,车的功劳永远记不到辙的头上,意思也是要儿子不慕名利,谦虚谨慎地做人做事。

  2 耐得一份苦 忍住一份甜

  苏轼说“三白'乃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耳!”还说他为官后,也爱吃“三白”。苏东坡的家境并不差,可他从小养成俭朴的美德。这对苏轼今后能正确、乐观而勇敢地对待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3专心勤奋

  少年苏轼是聪颖的更是勤奋的。他曾言:“我昔家居断往还,著书不复窥园葵”——为了读书,他几乎断绝了社交活动和一切娱乐活动,确实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4爱好广泛

  苏轼爱大自然,种松树万棵,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种树也有独到的方法,世称“东坡种松法”。书法家,收藏家,无论哪一方面,他只要做,就会成为一面旗帜。兄弟两个很用功但并不死读书。每到春暖花开总要去踏青,了解民风民俗,了解大自然。许多年之后成为兄弟两个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苏轼曾经写到: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踏青》

  5 文坛星宿震京师

  公元1057年的春天,那是一个文学的春天。三位文章奇才横空出世,出现在汴京,出现在北宋的文坛上,那就是“三苏”。尤其是苏轼,他思接千古,志向高远。他的光辉灿烂四射,引来万人瞩目。

  苏轼的文章思接千古,志向远大。欧阳修不无感慨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意欲大展宏图。

  二、初入仕途,天妒奇才。

  6手足分离

  因为苏洵奉旨在京修订礼书,苏辙奏请留在京城侍奉父亲,东坡则奉命到凤翔赴任,兄弟俩不得不就此分别。 东坡和弟弟苏辙自幼一起长大,感情特别深,这是他们第一次分别,所以特别难舍难分。苏辙一直把兄长送到郑州后,兄弟二人才依依惜别。 告别弟弟后,东坡独自上路,心中不免泛起无限的伤感,仿佛沿路的杨柳也和自己一样,在充满离愁别恨的绪风中,长条摇摇,“心絮”飘飘。不知不觉之间,就来到了渑(音免)池(今河南渑池县)的一座古庙。 几年前,东坡和子由赴京赶考时曾路过这座古庙,庙里的老和尚热情地接待过他们,兄弟二人还曾在庙墙上题下两首诗。可是,现在旧地重游,古庙已经颓败不堪,庙中的老僧也已经死了,过去题诗的墙早已坍塌,而故地重游的人,也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了。 世事沧桑是如此的无情,东坡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7母亲去世

  经历海选、考试的苏轼,一一都闯关成功的时候,朝廷委以重任之上,正赶上母亲去世,丁忧三年。守孝期满,重返朝堂,途中心情格外清爽,一路玩来,一路诗,发思古之幽情,《昭君村》《隆中》《屈原塔》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8 妻子早逝

  到京师后,任命为凤翔判官,为官三载,时年二十六岁。任职凤翔是苏轼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开始,但严酷的现实,也让他产生“从宦无边漫去乡”的感叹。苏轼在凤翔任满回朝。这时,他的家庭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妻子王弗在汴京病逝,年仅二十七岁。东坡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更何况他和妻子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妻子的早逝令他伤心欲绝,一生都无法割断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在十年后,东坡又一次与妻子梦中相会,醒来后不禁潸然泪下,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江城子》。(见后面)

  三、反对变法,外放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一)杭州

  9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苏轼守丧(父亲去世)期满,第三次来到汴京。这一次,等待他的是新、旧两党的政治倾轧。 苏东坡反对新政,新党在朝廷正如日中天,自然容他不得。他罗列罪名,虽然最后查无实据,没有问他的罪,但是东坡已经觉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城”危机感。 东坡深知自身难保,不宜在朝中久留,就上书要求离京外放,去做地方官。朝廷正不知如何处置这个碍手碍脚的大才子,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他的请求。 熙宁四年(公元一○七一年)十一月,苏东坡离开政治斗争激烈的汴京,到杭州任通判。

  杭州是东南繁华之地,而且又远离政治中心,东坡在这里过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雅生活。

  10 心境恬淡出佳作

  杭城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钱塘江的怒涛霜雪、云树堤沙,时时激发着他胸中的才情,东坡迎来了新一轮创作高潮,留下了无数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他描写西湖上突如其来的暴雨:

  黑云翻墨半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

  描写雨中钱塘江大潮: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暴雨》)

  前一首写得生动逼真,余韵清永,后一首则写得雄奇骏发,气势逼人,真不愧是大家手笔。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用西施比喻西湖,这是东坡的创举,后来西湖也因这首诗得名西子湖。

  东坡在杭州时,除了这类写景抒情的作品外,还写了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政治讽刺诗和一些自娱的幽默诗。

  11深入民间 热爱生活

  在杭州的生活,总体来说是非常舒适安逸的,但是东坡并非是一个只图个人享乐的人,他经常深入民间,考察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时还和农民一起参加田间劳动。他还发明了一种叫“秧马”的新式插秧机,并为推广这种农具写过一首著名的《秧马歌》。据说,这个时期,他还发明了“东坡肉”、“西湖鲤鱼”等美味佳肴。

  (二)密州(今山东)

  12灭蝗救灾 关注民生

  熙宁七年(公元一○七四年),苏东坡出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第二年春天,密州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受灾百姓纷纷外出逃荒,有些人甚至把婴儿抛弃在道旁。

  面对如此惨烈的灾情,苏东坡一面积极组织灭蝗救灾,一面上书朝廷要求免去密州百姓的赋税。发现弃婴现象后,他又千方百计从府库中调拨粮食,救助这些弃婴,总共救活了几千人。在东坡的领导下,密州百姓终于战胜了蝗灾,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13开阔的心胸 美好的祝愿

  在密州期间,东坡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创作激情。北方的高山大川和粗犷质朴的民风,开阔了他的心胸。在这个时期,东坡的词有了重大发展,初步形成豪放派词风,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这种词风的代表作。东坡也对此颇感得意,他用一种近乎天真的口吻对朋友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怀念十年前去世的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人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谁?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这一年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银光泻地,东坡想起了分别七年,现在近在济南却不能前来团聚的弟弟苏辙,不禁心潮起伏,写了至今仍被人广为传唱的《水调歌头》(略)

  (三)徐州

  14亲临抗洪一线 百姓跪拜马前

  熙宁十年(公元一○七七年),苏东坡出任徐州知州,这次他遇到了做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到任不足三个月,澶州的黄河大堤绝口,滚滚浊浪如山呼海啸般直扑徐州而来,徐州城下水涨了将近三丈,并且迅速渗入城中。 在此危急关头,东坡临危不乱,积极组织军民筑堤抢险,并亲临抗洪第一线,在城上搭起帐篷指挥抗洪,表示誓与徐州城共存亡。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才战胜洪水,保全了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

  此事令徐州百姓对东坡感激不尽,东坡离任的时候,全城百姓蜂拥而出,跪拜在东坡的马前,与东坡洒泪而别,这个场面令东坡终身感动不已。

  (四)湖州

  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苏东坡徐州任满,转为湖州知州。然而,上任不到三个月,一场噩梦就降临了。

  四、乌台诗案,身陷囹圄

  15写民生疾苦、揭新法流弊 招致“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刚刚上任不久的苏东坡正在湖州衙门办公,忽然闯进一伙凶神恶煞般的捕快,东坡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按倒在地,五花大绑起来。 原来从六月份以来,权监察御史何正臣等人先后四次上书弹劾苏东坡,说他做地方官期间写的诗文中,有“愚弄朝廷”、“指斥皇帝”的文字,要求严加惩办。宋神宗随即下令御史台(御史台又名乌台)审理此案,于是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乌台诗案”纯粹是无中生有的文字狱。但是,东坡的诗文中的确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揭露新法流弊的内容,这就给他的政敌留下了把柄。尽管他并无藐视朝廷之意,却有口难辩。

  16 押送之前 幽默打趣

  在押送东坡进京之前,官差特许他回家跟家人告别。到家时,全家人正在大哭,生性豁达的东坡为了安慰家人,讲了个幽默故事来调节悲伤的气氛:

  他说,宋真宗曾经征召大隐士杨朴出来做官,杨朴被迫到朝中觐见真宗,真宗让杨朴作诗,杨朴根本不想做官,为掩饰才华就说不会作诗,真宗问道:“你离开家时朋友们没赠你几首诗吗?”杨朴回答说:“只有我老婆赠了一首。”真宗就让他念来听听,杨朴念道:

  更休落魄贪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这首幽默打趣的诗八成是他临时编的,却令全家人不由破涕为笑。

  17一百三十天的审讯后积习难改

  东坡被捕的消息在当地引起巨大震动,据当地县志记载,湖州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个个为之伤心落泪。苏东坡这些年做地方官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在民间声誉非常高,湖州百姓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好官,却无端被抓走了,这怎能不令百姓伤心呢?

  与家人告别后,苏东坡就在长子苏迈的陪同下,被押送进京了。 关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开始了长达一百三十天的审讯。为了网罗更多的罪名,他们甚至对东坡严刑逼供。好在有个心肠非常好的狱卒对东坡十分恭敬,还每天晚上给他洗热水澡,东坡在狱中才不至于过得特别悲惨。

  苏东坡被捕入狱,在当时震惊朝野,天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就连新党领袖章敦也站出来为他说情。弟弟苏辙含泪上书,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爵和俸禄为兄长赎罪。许多元老重臣和皇太后也纷纷向神宗求情,当时,整个社会舆论都站在了苏东坡一边。

  苏东坡在监狱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对他被从轻发落起到了决定作用。

  当时,儿子苏迈每天到狱中看望东坡,给他送饭。父子俩暗中约定,平时只送蔬菜和肉,倘若听到坏消息就送鱼。有几天,苏迈离开京城到别处借钱,就委托朋友为父亲送饭,但是忘了告诉朋友这个暗号,结果那个朋友给东坡送去了熏鱼。东坡看到鱼后大吃一惊,心想事情已经恶化,大概凶多吉少,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措辞极为悲惨。 他在诗中诉说了狱卒对他的虐待,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谈到兄弟手足之情时。 苏辙接到此诗后,感动万分,竟伏案而泣。他多了个心眼,让狱卒把这两首诗带了回去。按照当时的规定,像苏东坡这样的犯人写的任何东西,都必须呈交皇帝过目。宋神宗读到东坡的绝命诗后,也深受感动,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再加上朝野上下一片为东坡求情之声,就从轻发落,释放了苏东坡。

  他真是积习难改,刚出狱就又诗兴大发,当天就写了两首诗。按文字狱“专家”们的审查标准,这两首诗中似乎又有“诽谤朝廷”的内容。 东坡放下笔,无可奈何地摇头笑道:“我真是无可救药!” 出狱后,苏东坡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

  五、谪居黄州,东坡寄傲

  18 宠辱偕忘 笑对人生

  元丰三年(公元一○八○年)二月,苏东坡到达黄州,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实际上是个挂名的闲职,身份近似于流放。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阕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

  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佛老思想成为他在逆境中的主要处事哲学。他把生死、得失、贵贱、毁誉都看作没有区别的东西,以此来逃避现实。但是,东坡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心如死灰的消极避世者,天生乐观的性情,使他在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美好人生的执著与追求。他在那首著名的《定风波》中写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夕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正是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处世态度,支撑着东坡走完了坎坷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笑对人生,性格鲜活,令人倍感亲切的苏东坡的形象。

  19 “东坡” “雪堂”

  在这个期间,东坡的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他在给秦少游的信中说,他每月初一取出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块,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叉子挑下一块作为一天的开销,用剩下的就用一个竹筒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因此,他不得不另谋生计。

  黄州的一个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要了一块荒地,从此,东坡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务农。他过去一直有弃官务农的打算,没想到在形势逼迫下真的做了农夫。

  东坡的农场在郡城的东面,他就给这块地取名“东坡”。第二年冬天,他又在农场盖了一座草堂。在一个漫天大雪的日子里,东坡的新舍竣工了,他就给这座新房子取名“雪堂”。 “雪堂”的墙壁是东坡亲自油漆的,上面是他自己画的雪中的树林和独钓的渔翁。后来,他经常在“雪堂”宴请宾客。当时只有二十来岁的大画家米芾,就是在“雪堂”中认识了东坡,并得到了他的赏识。东坡去世七十年后,陆游还曾到这里凭吊,当时“雪堂”的正中还挂着一幅东坡的画像。

  现在,无官一身轻,再也不用为公务烦心,苏东坡大量的时间都与家人一起度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十分幸福。唯一遗憾的是,几个孩子都没有什么才华,但是想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孩子智商也都不高,东坡便写了些诗自我调侃一番,也就释然了。

  20自我调侃

  大约在这时,东坡收朝云为妾。朝云是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在杭州时买的侍女。这个女孩子天资极佳,非常崇拜东坡的才华。东坡晚年被流放在外,她始终追随在东坡左右,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东坡的生活。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朝云生了个儿子,从面相上看似乎也不聪明,东坡写诗自我调侃: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21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黄州结交了许多性情相投的朋友,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陈季常和他那位跋扈霸道的泼妇老婆。陈季常的老婆是个大嗓门的婆娘,对丈夫管得特别严,常和丈夫吵嘴。东坡觉得这对整天吵吵闹闹的小两口特别好玩,就写了首诗跟陈季常开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竹杖落手心茫然。

  其实,陈季常的老婆还是个大美人,虽然嗓门大点,脾气坏点,但是对他非常关心,夫妻感情特别好。没想到东坡的一个玩笑,使“河东狮吼”成了泼妇的代名词,陈季常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惧内的“典型”。不过,东坡的玩笑毕竟使他们“名垂青史”了,这似乎也很值得。

  22 亲切仁爱

  闲暇的生活使本来就很懂得品味人生的苏东坡,变得更会享受生活。这时,他的厨艺大增,发明了一系列有名的菜肴,朋友都非常喜欢到东坡家做客,品尝他做的各种美味佳肴。

  东坡最让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肠。当他发现黄州一带有溺婴的野蛮风俗后非常痛心,马上给武昌太守上书要求政府出面杜绝这种现象,并成立了救儿会,救助那些被遗弃的婴儿。

  23发幽思,悟哲理

  苏东坡在黄州秀美山川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常和朋友一起出游,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东坡四年黄州“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林语堂语)———《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

  黄州城西北长江之滨,有一段崖石屹立的赭色石壁,叫做赤壁,苏东坡经常到这里游玩。元丰五年,东坡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陡峭的赤壁之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自己的抱负也已经如江水一样付之东流,东坡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后来,苏东坡又多次来到赤壁发怀古之幽思,参悟人生的哲理,写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千古奇文,(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就是出自这两篇文章)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两件无价的瑰宝。

  六、离开黄州,浪迹江湖

  24谪汝州途中 题西林壁上

  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人,苏东坡刚刚在黄州安定下来,过起隐居式的快乐生活,就又被迫离开他的安居之地,再度卷进政治的漩涡。元丰七年(公元一○八四年)四月,东坡被改任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他不得不离开黄州,到汝州赴任。

  在赴任途中,东坡路过九江游览庐山,写了那首最著名的描写庐山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25洗清芥蒂 尽弃前嫌

  在九江住了几天后,东坡就带着家眷顺江而下到达金陵(今南京)。在金陵,苏东坡去拜见退休隐居于此的王安石,这时,王安石已经是疲惫颓唐的老人。

  东坡和安石虽然都出自欧阳修门下,但是过去由于政见不和,两人之间多少有些抵牾。现在,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洗清了彼此心中的芥蒂,剩下的只有相互之间的钦佩与尊重。听说苏东坡到了,病中的王安石骑着驴亲自到江边码头迎接。

  故人相见,格外亲切,两人每天在一起讨论诗歌和佛学。据说,有一次东坡和安石按照固定的韵脚和题目比赛作诗,结果东坡赢了,安石很谦虚地拱手认输,盛赞东坡才思敏捷。就这样,两人日日宴饮赏花,流连忘返,友谊取代了旧日的前嫌,安石写诗邀请东坡退休后,来和自己结邻而居,共度晚年,东坡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个邀请。可惜,王安石第二年就去世了,两人没能如愿以偿。

  26辗转三州

  离开金陵,东坡一路慢慢悠悠,浪迹江湖,直到年底才到达到达泗州(今江苏 ),其实他一点都不想到汝州去,因为在路过江苏时,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于是,就上书请求朝廷让他到太湖边的常州隐居,之后便在泗州住下来等候朝廷的答复。

  在泗州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动人的故事。当时东坡住在张方平家,他认出了张方平儿子的妾。这个女子原本是黄州太守的妾,很受宠,太守死后亦即改嫁。东坡见到这个女子,不禁想起了已故的老朋友,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这个女子见东坡如此多愁善感,竟然笑起来,令东坡更加伤感难过。以后他经常用这个例子告诫朋友们不要纳妾。

  不久,朝廷的答复到了,同意东坡到常州。元丰八年五月,东坡兴冲冲带着家眷到达常州。本以为这下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没想到不久之后,他又被任命为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东坡一家不得不重新开始辗转江湖的生活,经过两、三个月的跋涉,终于在十月十五日到达登州。可是,五天之后,朝廷又召他进京,因为这时朝中政局发生了变化,政治形势似乎对苏东坡越来越有利了。

  七、重返朝廷,陷入党争

  27风光无限 幽默淋漓

  元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去世,十岁的哲宗即位,庇护旧党的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东坡此次重返朝廷,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就连最高统治者都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尊重。一次,皇太后召他进宫,东坡临告退时,太后送给他一包茶叶,又把一个刻着莲花的金烛台作为礼物送给他。这样的礼遇,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时候,苏东坡的名气之盛,达到了顶点,他受到了几乎所有人文士大夫的崇敬,甚至连他喜欢戴的一种特别高的帽子,都成了人们模仿的时尚,被叫做“子瞻帽”。

  他的幽默天分发挥的淋漓尽致,经常即兴编各种笑话活跃气氛,凡是东坡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笑声,于是,社会上也就传出了许多关于东坡的趣闻轶事。

  有个故事说,苏东坡经常向钱勰夸口说他喜欢简朴的生活,吃饭时只要有米饭、萝卜和一碗汤就很满足。一天,钱勰给东坡送来请柬,说要请他吃“三白大餐”。东坡很高兴,欣然赴宴。到了一看,“三白大餐”原来就是一碗白米饭,一盘白萝卜,一碗白开水。东坡正要发作,忽然想起自己过去的夸口,才知受了愚弄。

  几天后,东坡也送给钱勰一张请柬,邀请他到府上吃“三毛宴”。宾主落座后,东坡指着空桌子大言不惭地说:“咱们这就吃吧。‘三毛宴’就是毛米饭、毛萝卜,毛汤。你千万不要客气啊。”(毛在当时与没读音相同)话音刚落,两人便相视开怀大笑。东坡一挥手,一桌丰盛的美味已经摆在面前。两人觥筹交错,不亦乐乎。

  28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还有个故事说,有一天东坡酒足饭饱后,拍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家里的女人,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一个侍女说:“这里面装着一肚子学问。”东坡摇摇头。另一个侍女说,装的是一肚子漂亮诗文。“不对,不对。”东坡仍然摇头。最后,聪明的朝云说:“你的腹中装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会心地看着朝云笑道:“知我者,朝云也!”

  29司马光 “司马牛”——据理力争

  虽然此次回京,苏东坡获得了极高的名望,生活也特别惬意,但是政治斗争的漩涡又把他卷了进去。司马光重新执政后,出于狭隘的党争之私见,开始全面废除新法,当时号称“元佑更化”。新法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是也有许多合理的地方。现在,毫无选择地彻底废除新法,显然对老百姓很不利。 虽然过去苏东坡是反对新法的中坚分子,但是,近十多年来,做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得以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合理的地方。所以,这时苏东坡毅然站出来反对“元佑更化”的倒行逆施。 他多次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全面废除新法。据说有一次他和司马光为废除新法的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得面红耳赤也没法说服司马光,情急之下,他居然在朝堂之上对着司马光大叫:“司马牛!司马牛!”弄得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苏东坡的态度使旧党人士对他极其不满,视他为异己分子,开始有意排挤他,有人甚至把他比作另一个王安石。在新党当权时,东坡被视为旧党领袖,受尽迫害。现在旧党上台了,他却仍然被视为异己,遭受排挤,这真是造化弄人啊!

  30子于是日歌,则不哭——生性放达

  这时,他又和著名理学家程颐之间发生了抵牾,并进而演化成了“蜀洛党争”。

  其实,东坡和程颐并没什么大过节,两人的矛盾都只是因为一些小事。司马光死后,官员们参加了一次庆典活动后又去吊唁,程颐认为刚参加庆典唱过歌,又去参加悲哀的吊唁活动,与古礼不合,就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说: “难道你们没念过《论语》吗?《论语》上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怎么可以刚唱完歌就去吊唁司马温公的亡灵?这实在是有违礼法。”

  生性放达的苏东坡哪里受得了程老夫子的这付道学气,反唇相讥道: “《论语》上并没有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啊!”

  于是,不顾程颐的反对,东坡带着大家到司马光家中去吊唁。吊唁结束后,他还当着众人的面,用嘲弄的口吻说:“诸位是否觉得,程夫子跟汉代那个迂腐鄙陋的俗儒叔孙通有得一比呢?”

  大家哄堂大笑,程颐被弄得满脸通红。从此,两人之间就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苏东坡是个很淡泊的人,虽然他不经意得罪程颐引起“党争”,但他并不是个喜欢拉帮结派,搞政治倾轧的人,“蜀洛党争”给他的精神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再加上旧党的排挤已经使他心灰意懒,于是就请求出京去地方官,最后终于获准出任杭州知州。

  八、四任知州、立业为本

  31 名利官场虚飘飘

  元佑四年(公元一○八九年)七月,苏东坡到达杭州出任杭州知州,这是他第二次做这个官。

  杭州的衙门在城市中心,但是苏东坡却喜欢在较有诗意的地方办公,所以他常常住在离城十五公里的山里处理公务。有时候,他又把办公室搬到西湖的画船上,边饮酒品茗,欣赏西湖美景,边下笔如风,批阅各种公文。每天红日衔山的时候,他悠闲地骑马回家,杭城的老百姓站在道路两旁,欣赏这位大才子的风采。

  他有一首民歌体的诗《虚飘飘》可以表达对名利官场的看法:

  虚飘飘,画檐蛛结网,银汉鹊成桥。

  尘渍雨桐叶,霜风飞柳条。

  露凝残点见红日,星曳余光横碧霄。

  虚飘飘,比浮名利犹坚牢。

  32东坡画扇 心系百姓

  东坡在杭州做官期间,做了许多被人们津津乐道有趣的事情。

  有一个商人因为欠债被告到东坡这里。东坡问他为何欠债不还,被告说他是开扇子店的,今年天气阴雨连绵,一把扇子都卖不掉,所以根本没钱还债,并非是成心赖帐。东坡听罢此话,停顿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计上心来,对那人说:“快回去拿些扇子来,我帮你卖。”

  那人回去拿来二十多把扇子,放在东坡的案前,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不知他卖的什么关子。东坡摊开纸扇,拿起笔墨,唰唰唰,顷刻之间就在这二十多把扇子上画满了枯松瘦竹等各种小画。东坡先生题了画的扇子,那可是价值连城,那人抱着扇子刚出衙门,就被闻风而来的收藏家们高价抢购一空。其实,像这类事情只是苏东坡在杭州时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33赈灾减赋 造福一方

  在这个时期,他还为杭州做了许多造福百代的大事。

  苏东坡刚到杭州,就遇到严重灾情,先是闹水灾,接着又是旱灾,水旱之后又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东坡一方面请求朝廷赈灾减赋,一方面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拨出专款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公立医院,在受灾期间就救治了一千多名病人。在苏东坡的积极组织下,灾情得到有效缓解。灾情结束后,东坡又大兴土木,改造市政建设,使杭州焕然一新。

  34 “苏堤”伟业 彪炳千秋

  苏东坡在杭州办的第二件大事,是疏浚了两条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道,把内河航运和海运联成一片,使江南水乡的水上交通更加便利。不过,他做的所有的事中,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对西湖的治理。

  当时,西湖有一半水域已经被水草淤积堵塞,苏东坡经过认真考察,制定了治理规划:疏浚湖底,用淘出的泥和水草在里湖和外湖之间修一条长堤。长堤的修筑,既便利了交通,保证了西湖水质,又美化了湖光山色。后来,人们为纪念苏东坡,把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直到今天,“苏堤春晓”仍然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35杭州颍州扬州定州 流离他乡

  元佑六年(公元一○九一年)三月,苏东坡离开杭州回汴京。八月,他又离京到颍州做知州。这年冬天,颍州遭受雪灾,许多人饥寒而死,东坡又竭尽全力,投入救灾。第二年春天,他又调拨一万名民工兴修水利工程,造福颍州百姓。可是,工程还没结束,他就被调到扬州做知州,只好把工程交给其他人督办。

  东坡在扬州只呆了不到半年,又被召入京,参加郊祀大典,并升官为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但是,朝廷中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使东坡非常不舒服,于是,他又请求外放。这次,他出任的是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 这时,可怕的厄运已经开始向他慢慢走来。

  九、九死南荒,文星陨落

  36逆境中泰然啖荔枝 兰溪前慨然抒壮志

  元佑八年(公元一○九三年)九月,皇太后高氏去世,十九岁的哲宗开始亲政。从此,旧党失去了政治后台,新党重新得势。 苏东坡首当其冲,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

  绍圣元年(公元一○九四年)十月,苏东坡到达惠州。这时候,他的长子苏迈也在岭南一带做官,骨肉在异地团聚,使东坡颇感欣慰。

  岭南在当时是非常偏远落后的地方,被贬到这里可以说是最残酷的流放。但是,东坡是随遇而安的人,他骨子里的佛老哲学使他在逆境中泰然处之。虽然惠州的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亚热带的各种事物都令他感到新奇,东坡每天徜徉于荔枝林中,享受着适意的人生。他写诗说: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食荔枝二首》之一)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7戏谑小诗惹祸端 一叶扁舟漂海南

  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使他丝毫没有被放逐的挫折感和失落感,相反,这次流放似乎成了一次惬意的休假生活。一个春日的清晨,东坡悠悠然从一帘清梦中醒来,远处的道院中传来一缕袅袅的钟声,东坡诗兴大发,随手写了一首略带慵懒的小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敲五更钟。

  (《纵笔》)

  据说这首颇有戏谑意味的小诗传到当时的宰相章敦耳中,使之勃然大怒。在岭南这种不毛之地,你苏东坡还如此狂妄,那就让你到海南岛去舒服舒服。于是,绍圣四年,东坡又被贬到儋(音丹)州(今海南省儋县)。他只好把家属留在惠州,独自与小儿子苏过渡海去了海南。

  38乐观豁达 永不消沉

  海南岛当时虽然在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居民大部分是黎族,属于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地方,而且还没有开发,是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所有受迫害的旧党人士,苏东坡是唯一被贬到这里来的。然而,海南的艰苦仍然没能使东坡消沉下去,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一首《观棋》诗中,他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悠哉游哉,聊复尔耳。”

  苏东坡在海南岛仍然不改其乐的消息,把朝廷里的新党气得没了办法,因为他们实在是找不出比海南岛更糟糕的地方来对付苏东坡了。

  39倾其所能 播撒文明

  海南的生活虽然艰苦一些,但是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都非常尊重他,而且不断有朋友和崇拜者从大陆渡海到海南来看望他,所以东坡的心境特别好。闲暇之际,他常常走乡串户,热心地向农民推广大陆的先进生产技术,并且为当地老百姓免费治病。在密州时东坡就开始研究医学,现在他的医术已经相当高明了。

  在这个时期,东坡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好学的青年。这些后生听说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到海南了,纷纷从海南岛各地赶来向东坡求教。孟子说,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点上,苏东坡和孟老夫子完全相同。他每到一地,都不忘为当地培养人才,奖掖后学,在海南当然也不例外。

  苏东坡到海南之前,海南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后,从来没出过一个进士。自从东坡来了之后,海南一连出了好几个进士,而且都出自东坡门下,可见他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贡献之大。

  40环境荒僻 自食其力

  海南的条件的确太差了点,尽管东坡生性恬淡,对艰苦生活不以为然,却常常为没有好的纸墨感到苦恼。不过,这却激发了他发明创造的灵感。他过得是自食其力的生活,自己种地,自己砍柴。没有墨,就自己做。他还教当地人种地,改进农具,劝人务农。还办学培养人才,在儋州有创办了载酒堂,就是听课聚会的场所。据说,东坡为了试制一种新墨,差点把家里的房子都烧了,从浓烟中死里逃生后,他已经被熏的像一条黑糊糊的墨锭。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优质的新墨。

  后来,杭州的一家文具店,自称出售的是东坡发明的墨。有苏东坡这块大招牌,生意自然很好,这家文具店竟然因此发了财。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一向谙于茶道,在儋州从从容容地煎茶,喝的是享受人生趣味的极致。

  41历经磨难 从容淡定

  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由向太后垂帘听政。宋代的政局有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皇太后都比较喜欢旧党,向太后也不例外,所以她一当政就开始大赦被迫害的旧党人物。

  这年五月,苏东坡被赦北归。这时,他已经打算终老海南,现在却又要北归,所以并不觉得特别高兴。北归渡海时东坡写道: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2旷世奇才 陨落途中

  多年的冤屈终于昭雪,然而新的漂泊又开始了。在广西海岸登陆后,已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东坡携带家眷迤俪北上。 第二年六月,到达常州后东坡病倒了,七月下旬病情极度恶化。二十八日,东坡的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经非常短促。全家人都默默地围在他的病榻旁,他悠悠然吐出最后一口气,于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停止呼吸,终年六十六岁。一位旷世奇才,与世长辞。

  上面的关于苏轼的故事,为我们全面全面了解苏轼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希望大家好好看,积累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