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之源流

 莲花英子2 2013-12-25

“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之源流

                                    --肖安发

 

     “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传于唐代,据载江南徽州府城阳关隐士许先平和尝居武当山南岩宫李道子所传,许氏拳名“三世七”,又名“天功拳”。其拳法至宋朝时,传于江南宁国府俞氏,至明代时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张翠山等八人得其传。后同往武当山道经玉虚宫,见玉虚子张三丰乃共师云:“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又名“ 太极十三势”,即源源与此。

    1985年我与武当山紫霄殿长老郭高一道长相识相交,寥寥数语,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1987年我与重庆市自然门嫡传弟子熊炳龙相邀同往武当山看望郭高一道长,留住武当山紫宵殿期间,我们三人义结金兰,为岁寒三友——“松、竹、梅”。

    我师兄郭高一道长精于武当太极拳,“一百零七式”、“三十七式”、“七十三式武当太极劍”等,据师兄讲“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此拳又名为“三丰太极拳”,很少有人演练,而密不外传。我与师兄郭高一相互交流技艺,武当拳法,道家哲理,受益匪浅。现在演练的“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是集师兄郭高一道长传承的“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之大成而悟。

   “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布局合理,拳路精湛,翻转俯仰,缠绕回旋,自然协调,饱满流畅,分开必合,完整合一,动中有静,拧中寓倾,如节轮扭拧,如链条传递,旋拧扣摆,迂往迂回,充分体现了武术流派中搏击技术和自卫御敌的社会功能,及踢、拿、摔、打的武术特点。有膝顶,肘击,肩靠,胯打,刁,拿,锁,扣,点,封,压,拧等手法。以脚拌,踩,铲,蹬,弹,厥,摆,拳掌共使,蕴藏出奇制胜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符合人体生理活动自然规律,既适合老年及体弱病虚者习练,又是青壮年作为散手搏击的训练方法。“三十七式武当太极拳”分为五组进行訓煉,习练时要规范严谨,循序渐进,长期锻炼可壮筋坚骨,精气神旺盛,可达搏击养生之意境。

            

                中国太极拳是大家的太极拳,绝非一家所独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