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斯旺大坝:“伟大”造就的绝望

 zhuosn 2013-12-25

  在中国,三峡大坝备受争议;而在埃及,阿斯旺大坝同样备受争议。

  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到了当代,为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在前苏联帮助下,于1960年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尼罗河被拦腰截断。只是,尼罗河生态由此遭受涂炭。

  如何使所建大坝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适应可持续性发展,是大坝专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但人类却常常在某些追求中陷入尴尬。

  “一箭数雕”的高明之举?

  金字塔以其雄伟向世人显示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天文等领域的巨大成就。然而,世人还没来得及全部解开金字塔的密码,尼罗河上却昂然屹立起著名的阿斯旺水坝。令人遗憾的是,阿斯旺水坝的出名,绝没有金字塔那等辉煌,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破坏性。

  据悉,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专家建议,埃及可以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高坝,从而调节河水流量,并扩大灌溉面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埃及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由于埃及人口增长很快,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三,可利用自然资源却非常有限。于是,埃及政府希望通过修建尼罗河高坝,开发新的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

  谁来帮助建设这个高坝,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斗争的一个焦点。

  1952年以前,埃及尼罗河上仅有几座低坝工程,“七月革命”成功后,埃及政府全面研究尼罗河开发问题,拟定了阿斯旺高坝方案。该工程的设计工作原来是委托西方国家,并希望西方国家与世界银行投资建设。英、法、美等国借此提出了政治条件,被当时的纳赛尔总统拒绝。

  纳赛尔决定收回苏伊士运河,拟以运河收入进行建设。接着英、法、以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企图迫使埃及就范,但却以失败告终。这时纳赛尔转向同前苏联合作,前苏联对建设阿斯旺水坝态度积极,1960年埃苏签订协议,由前苏联援建。

  当时的埃及政府和水利专家们认为,修建尼罗河高坝是一箭数雕之举。首先,高坝建成后,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洲洪泛区,建成高坝后可大幅度扩大可灌溉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大水库及对下游水位调节,可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埃及政府在前苏联资金和技术援助下,于1959年完成阿斯旺大坝工程设计,1960年破土动工,五年后大坝合龙,1967年阿斯旺大坝工程正式完工。1970年7月21日,纳赛尔总统梦寐以求的横跨尼罗河的最后一部发动机投入运转,阿斯旺大坝竣工了。人们把这一成就归功于前苏联。他们在这座6400英尺长的大坝工程上耗资数亿美元,派出5000名工人帮助修建。

  据了解,建设阿斯旺水坝所使用的花岗岩比古夫金字塔用掉的还多,大坝电站每年发电80亿度,不仅解决了埃及的能源短缺问题,还可提供其它阿拉伯国家使用。其水库的巨大容量不仅调节了下游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滥,还利用蓄积的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因此,近一百万公顷沙漠得以被开垦成可耕地。可以说,当时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大坝的预期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呼唤“更伟大”的人

  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这个大坝建成后不久,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它的评价。

  埃及后来的总统穆巴拉克曾在一次科学大会上,对各国科学家们说:“埃及将不得不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取得胜利。这些挑战,也就是现在和将来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严重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斯旺大坝所造成的影响。”

  据悉,大坝建成20多年后,负面作用逐渐显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严重。

  历史上,尼罗河水每年泛滥携带而下的泥沙无形中为沿岸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而阿斯旺大坝在拦截河水的同时,也截住了河水携带而来的淤泥,下游的耕地失去了这些天然肥料而变得贫瘠,加之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销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了淤泥的堆积,自大坝建成之后,尼罗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约5毫米的速度下沉。专家估计,如果以这个速度下沉,再过几十年,埃及将损失15%的耕地,1000万人口将不得不背井离乡。

  再就是因为水坝而建的相当壮阔的纳赛尔人工湖泊,其泥沙淤积现象相应导致了地中海沿岸的海岸侵蚀和陆地面积减小。河流的入海处因为没有泥沙作补充,海岸逐渐被海水侵蚀,海水的倒灌使一些村庄被海水淹没。阿斯旺水坝拦截了鱼群的食料,因而使下游的水产品产量由每年1.8万吨下降到每年500吨;建坝以后,下游地区开始蔓延血吸虫病,变成了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时带菌的疟疾蚊子从苏丹往北蔓延。

  阿斯旺大坝还造成了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内退。一位原埃及士兵说,他曾站过岗的灯塔现在已陷入海中,距离目前的海岸竟然有一到二公里之遥。

  值得提出的是在库区有着不少古埃及文物,特别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布·辛贝勒神庙。这座神庙是在山体里开凿出来的。庙宇的正面有四尊巨大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头坐像,高20米,也是整体开凿而成。庙宇规模宏伟,供有法老本人的雕像和一些神像,墙上画着一些战争场景的壁画。尤其奥妙的是,每年10月和2月的22日,外边的阳光刚好射进庙宇,照耀在神殿深处的雕像上。这座巨大而且结构复杂的庙宇,原来建造在尼罗河转弯处一座峭壁上,高坝建成后,这里被淹没在纳赛尔湖底。

  由于这些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埃及政府极为重视,后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赞助,对这些古迹进行了迁移或保护。阿布·辛贝勒神庙的迁移工作十分庞大和细致。人们必须先把它们和山体分开,在一个地势更高的地方重新恢复原来那部分山体。石头开凿出来的庙宇、雕像等都要小心翼翼地分割,每块5-20吨重,并加以编号、处理、转移,最后在比原来高65米的地方重新组合在一起。

  整个古迹和移民迁建的投资达1.5亿埃镑,超过水电站的投资。再加之大坝造成的其他生态灾难,损失无以计数。因此,埃及人这样说:“决定建设阿斯旺大坝的纳赛尔总统是一个伟大人,决定拆除阿斯旺大坝的人将是一个更伟大的人。”只是,这个更伟大的人在哪里?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为此,埃及专门设立了“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此外,埃及还成立了一个由水资源部、环境事务部以及内政部组成的部长委员会。委员会计划在今后5年内投入22亿美元,对尼罗河的水质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保护尼罗河的主河道环境。

  同时,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水利治理已不再适应埃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兴建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田园、改变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的现状,才能真正缓解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水资源的利用开发方面,要放弃“固守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旧思路,把目光投向尼罗河两边的东西地区,“向沙漠进军”。

  据了解,目前埃及政府已着手修建两个大型引水和调水工程:“和平渠工程”和“新河谷工程”。和平渠工程已于1979年动工,西起尼罗河三角洲的杜米亚特河,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将尼罗河水引到西奈半岛少有人烟的沙漠地带,在那里开辟新的家园。“新河谷工程”也已动工。根据规划,政府将用20年时间开挖850公里的水渠,将尼罗河水引入西南部沙漠腹地。但有关专家指出,上述措施只是亡羊补牢之举,阿斯旺大坝所造成的灾难已不可能再挽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